点位测设记录表(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6.82 KB
- 文档页数:5
关键点位测量变化记录表单标题:我的实地测量经历第一部分:引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最近的实地测量经历。
作为一名测量员,我经常需要前往各种场所进行关键点位的测量,并记录下变化情况。
这些测量记录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因此我非常重视每一次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准备工作在开始实地测量之前,我首先研究了相关的地图和资料,以确定关键点位的位置和特征。
我还检查了测量仪器的状态,并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准备工作的细致和周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关键。
第三部分:实地测量一旦准备工作完成,我便前往目标地点开始实地测量。
我使用测量仪器精确地测量了每个关键点位的位置和高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建筑物的改变、道路的修建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需要及时记录下来。
第四部分:记录变化当测量完成后,我将测量结果整理成一份详细的记录表单。
在记录表单中,我列出了每个关键点位的名称、位置、测量数值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
我还附上了实地照片,以便后续的验证和比对。
记录变化的过程需要我准确无误地描述每个关键点位的变化,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第五部分:分析和应对一旦记录表单完成,我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我比对了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找出了关键点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根据分析结果,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设计方案、采取防护措施等。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实地测量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关键点位测量的重要性。
准确的测量结果是项目成功的基石,而记录变化则是保障测量结果的有效手段。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测量技术和记录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结尾:实地测量是一项需要准确性和细致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我们对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量和准确的记录,我们才能为项目的成功做出贡献。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的测量技术和记录能力会越来越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统一试卷(A卷)
测量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考件编号: 姓名: 准考证号: 单位:
总成绩表
试题1、测回法测水平角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2、用一般方法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3、测设已知长度的水平距离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统一试卷(B卷)
测量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考件编号: 姓名: 准考证号: 单位:总成绩表
试题1、测竖直角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2、用一般方法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3、测设已知水平角β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统一试卷(C卷)
测量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考件编号: 姓名: 准考证号: 单位:总成绩表
试题1、用一般方法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2、测设已知水平角β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3、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统一试卷(D卷)
测量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考件编号: 姓名: 准考证号: 单位:
总成绩表
试题1、用变动仪器高法测量未知点高程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姓名: 准考证号:
试题2、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桩位测量定位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地点:XX工地测量人员:A组成员一、背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定位。
本次测量的目的是确定桩位,为下一步的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
二、测量仪器与工具准备1.全站仪2.测量杆3.三脚架4.电子计算器5.平板和笔三、测量过程1.确定起始测点: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起始测点为X轴上的原点。
2.设置全站仪:将全站仪放在测点上,通过调整三脚架使其水平。
3.测量参考基准点:选择参考点作为辅助定位点,测量其坐标值(X1,Y1,Z1)。
4.测量目标桩位: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目标测点进行测量。
将测量杆放在目标点上,测量其坐标值(X2,Y2,Z2)。
5.测量水平角:通过全站仪测量起始测点与目标测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记录水平角度为θ。
6.测量垂直角:通过全站仪测量起始测点与目标测点之间的垂直角度。
记录垂直角度为Φ。
7.计算坐标差值:根据测量的坐标值(X1,Y1,Z1)和(X2,Y2,Z2),计算出目标点相对于起始测点的坐标差值ΔX,ΔY,ΔZ。
即ΔX=X2-X1,ΔY=Y2-Y1,ΔZ=Z2-Z18.计算目标点坐标:通过坐标差值和水平、垂直角度的计算结果,计算出目标点的实际坐标值。
目标点坐标为(X=X1+ΔX,Y=Y1+ΔY,Z=Z1+ΔZ)。
9.测量记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定位表格中,并在图纸上标注出目标点的坐标位置。
四、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起始测点坐标:X1=100m,Y1=50m,Z1=10m目标测点坐标:X2=120m,Y2=80m,Z2=25m水平角度:θ=45°垂直角度:Φ=30°坐标差值:ΔX=20m,ΔY=30m,ΔZ=15m目标点坐标:X=X1+ΔX=120m,Y=Y1+ΔY=80m,Z=Z1+ΔZ=25m五、测量定位图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测量定位图,标注出目标点的位置。
六、结论与建议本次测量定位工作顺利完成,通过测量确定了目标点的准确位置。
表3-2 水平角观测记录(方向观测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天气__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测站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左-(右+180°)盘左、盘右平均值2180)(右左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水平角值盘左盘右1 2 3 4 5 6 7 8 9°′″°′″″(0°00′26)″°′″°′″°′″0(1)A 0 00 00 179 59 25 -35 0 00 17 0 00 00 0 00 00105 06 18 B 105 01 00 285 01 03 -3 105 01 02 105 01 28 105 06 18180 54 21C 180 59 10 359 59 00 10 180 59 05 180 59 31 180 54 2173 59 21A 359 59 45 179 59 05 40 0 00 35 0 00 00 0 00 00(0 00 26)(90 01 10)0(2)A 90 01 02 270 01 00 2 90 01 01 0 00 00B 195 12 00 15 12 00 0 195 12 00 105 10 50C 270 50 00 90 50 00 0 270 50 00 180 48 50 A 90 01 40 270 01 00 40 90 01 20 0 00 00(90 01 10)表3-3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读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O(1) A左0 00 0060 28 2560 28 3060 28 32B 60 28 25A右180 00 2560 28 35B 240 29 00O(2) A左90 00 5060 28 3060 28 35B 150 29 20A右170 01 2060 28 40B 330 30 00表3-3 竖直角观测记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直读数半测回竖直角一测回竖直角备注°′″°′″°′″A B 盘左96 32 00 -6 32 00-6 32 11瞄准目标测杆底部盘右263 27 38 -6 32 22A C 盘左58 31 30 +31 28 30+31 28 37瞄准目标电线杆顶端盘右301 28 45 +31 28 45。
《建筑工程测量》测设点位的方法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是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即控制点和待测设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再利用上述测设方法标定出设计点位。
本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
一、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是建立在直角坐标原理基础上测设点位的一种方法。
当建筑场地已建立有相互垂直的主轴线或建筑方格网时,一般采用此法。
图8-12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如图8-12所示,A, B, C, D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控制点,1, 2, 3,4点为待测设建筑物轴线的交点,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分别平行或垂直待测设建筑物的轴线。
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可以汁算出两者之间的坐标增量。
下面以测设1、2点为例,说明测设方法。
首先,计算出A点与1、2点之间的坐标增量,即81 = “皿力]=力-力测设1、2点平面位置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照准C点,沿此视线方向从A沿C 方向测设水平距离△ yAl定出1'点。
再安置经纬仪于1'点,盘左照准C点(或A点),转90°给出视线方向,沿此方向分别测设出水平距离Mu和Ax⑵定1、2两点。
同样的方法以盘右位置定出,再定出1、2两点,取1、2两点盘左和盘右的中点,即为所求点位置。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设3、4点的位置。
检查时,可以在已测设的点上架设经纬仪,检测各个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丈量各条边长。
如果待测设点位的精度要求较高,可以利用精确方法测设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根据控制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在控制点与测设点间便于使用钢尺量距的情况下,釆用此法较为适宜;而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则没有此项限制,且工作效率和精度都较高。
如图8-13所示,4(x知*)、3(x心)为已知控制点,l(xi r yi)> 2(x Zf y2)点为待测设点。
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测设点坐标,按坐标反算方法求出测设数据,即:Di_,D2i6i=aAr(XABi^2=ClA2-^AB^测设时,经纬仪安置在A点,后视B点,置度盘为零,按盘左盘右分中法测设水平角队、0S定出1、2点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2、2则可以在地面标定出设计点位1、2两点。
全站仪坐标测量记录表范例
1.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xxxx
•项目编号:xxxx
•测量日期:xxxx
2. 测量仪器信息
•仪器型号:xxxx
•仪器编号:xxxx
•观测方式:xxxx
•观测时间:xxxx
3. 测量点信息
测量点编号X坐标(m)Y坐标(m)Z坐标(m)其他参数1
2
3
4
5
4. 测量结果
4.1 各测量点坐标
测量点编号X坐标(m)Y坐标(m)Z坐标(m)
1 xxx xxx xxx
2 xxx xxx xxx
3 xxx xxx xxx
4 xxx xxx xxx
5 xxx xxx xxx
4.2 各测量点坐标变化量
表格展示各测量点在不同时间的坐标变化量。
注:表格中正值表示测量点坐标增加,负值表示测量点坐标减少。
4.3 坐标变化曲线图
绘制各测量点在不同时间的坐标变化曲线图。
5. 数据分析和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和坐标变化曲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描述结论1;
2.描述结论2;
3.描述结论3;
6. 总结
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全站仪坐标测量记录表的范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和调整,以便记录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
导线测量记录表怎么填写1、标段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及加密内业计算结果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一级公路测量技术规范道路误差允许范围。
2、标段水准点复测及加密点均采用往返测,加密水准点均设置在已知两个水准点的测量回路之内,测量内业计算结果均满足一级公路测量技术标准±20/L(L指水准点间的测段距离)的误差值允许范围,图纸提供水准点GE70—GE81可以使用。
3、设计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东径118°30′,标段擦药拓普康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了复测,测量结果显示图纸设计控制测量成果表S2—13中GE70—GE81点位坐标准确4、加密水准点高程计算步骤5、往测:GE72—GE73:△测=-8(mm)。
△容=20/L=±22(mm),△测<△容,反测:GE73—GE72:△测=0(mm)。
△容=20/L=±22(mm),△测<△容,GE72-1=(22.363m+22.362m)/2=22.363mGE72-2=(16.215m+16.214m)/2=16.215mGE72-3= (10.502m+10.496m)/2=10.499m6、往测:GE74—GE76:△测=10(mm)。
△容=20/L=±26(mm),△测<△容,反测:GE73—GE72:△测=-4(mm)。
△容=20/L=±26(mm),△测<△容,GE74-1=(13.909m+13.915m)/2=13.912mGE74-2=(9.55m+9.556m)/2=9.553mGE74-3=(9.74m+9.746m)/2=9.743mGE74-4=(6.218m+6.21m)/2=6.214m7、往测:GE76—GE77:△测=6(mm)。
△容=20/L=±16(mm),△测<△容,反测:GE77—GE76:△测=-2(mm)。
△容=20/L=±16(mm),△测<△容GE76-1=(6.695m+6.701m)/2=6.698m8、往测:GE78—GE80:△测=3(mm)。
点位测设记录表
项目名称: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和运动员别墅项目-体育场项目地点:科特迪瓦圣佩德罗市
测设者:
记录者:
检查者: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〇一九年一月
点位测设记录表
项目名称: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和运动员别墅项目-运动员别墅项目地点:科特迪瓦圣佩德罗市
测设者:
记录者:
检查者: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〇一九年一月
点位测设记录表
项目名称: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和运动员别墅项目-训练场项目地点:科特迪瓦圣佩德罗市
测设者:
记录者:
检查者: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〇一九年一月
点位测设记录表
测设者:记录者:检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