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验内容-1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上机实践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1、理解凯撒密码的加密、解密过程二、实验环境PC机一台三、实验内容实验一移动3位的凯撒密码:1.(1)用移动3位的凯撒密码加密“keep this secret”(2)用移动3位的凯撒密码加密你的某位老师的名字2.破译下列谜语的答案。
这些答案是用移动3位的凯撒密码来加密的。
(1)谜语:What do you call a sleeping bull?(你怎么称呼一只睡着的公牛?)答案: D EXOOGRCHU(2)谜语:What is the different between a teacher and a train?(老师与火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WKH WHDFKHU VDBV “QR JXP DOORZHG”WKH WUDLQ VDBV “FKHZ FKHZ”实验二移动4位的凯撒密码:1.请解密下面伊薇写给艾比的便条,她使用的是移动4位的凯撒密码WSVVC PIX’W YWI GMTLIVW JVSQ RSA SR2.谜语:What do you call a dog at the beach ?(你怎么称呼一只在海滩上的狗?)答案(移动4位密码):E LSX HSK实验三凯撒密码破解:1.凯撒密码破解密文:NGBKGMUUJZOSK实验四用数传递信息的方法破译以下的谜语:1.谜语:Where does Thursday come before Wednesday? (哪裡的星期四是比星期三还早的?)答案: 8,13,19,7,4,3,8,2,19,8,14,13,0,17,242.谜语:What always ends everything?(什么总是能终结所有事情?)答案:19,7,4 11,4,19,19,4,17 ,6四、实验总结通过上机实践,对所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出一些体会、学习心得,甚至是改进意见。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时钟,通过编程控制单片机,实现时钟的显示、报时、闹钟等功能。
二、实验步骤1.硬件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电子时钟的硬件电路,包括单片机、时钟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等。
2.软件设计通过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用于实现时钟功能。
3.程序实现(1)时钟显示功能通过读取时钟模块的时间信息,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当前时间。
(2)报时功能设置定时器,在每个整点时,通过发出对应的蜂鸣声,提示时间到达整点。
(3)闹钟功能设置闹钟时间和闹铃时间,在闹钟时间到达时,发出提示蜂鸣,并在屏幕上显示“闹钟时间到了”。
(4)时间设置功能通过按键模块实现时间的设置,包括设置小时数、分钟数、秒数等。
(5)年月日设置功能通过按键模块实现年月日的设置,包括设置年份、月份、日期等。
三、实验结果经过调试,电子时钟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实现。
在运行过程中,时钟能够准确、稳定地显示当前时间,并在整点时提示时间到达整点。
在设定的闹铃时间到达时,能够发出提示蜂鸣,并在屏幕上显示“闹钟时间到了”。
同时,在需要设置时间和年月日信息时,也能够通过按键进行相应的设置操作。
四、实验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以及C 语言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单片机的硬件设计与编程技术,还学会了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应重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善于寻找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单片机及其应用的学习与掌握,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研与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5级姓名:张桢学号:指导老师:许志猛实验一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74/HC/HCT系列CMOS集成电路、包括门电路、反相器、施密特触发器与非门等电路在振荡、整形、逻辑等方向的应用。
2.掌握4053的逻辑功能,并学会如何用4053设计门电路。
3.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原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多谐振荡器,学会选取和计算元件参数。
二、元件和仪器: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2.万用表3.示波器4.电阻、电容三、实验原理: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CD4053是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有三个独立的数字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低的截止漏电流。
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峰值至20V的数字信号。
CD4053的管脚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4053引脚图CD4053真值表根据CD4053的逻辑功能,可以由CD4053由4053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8种逻辑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反相器、三态门、RS 触发器、——RS 触发器、异或门等)。
输入状态 接通通道])2)(()(ln[T DD T DD T DD T V V V V V V V RC T -+--=2.多谐振荡器的设计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 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
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可以利用反相器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多谐振荡器这样的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周期计算公式为:当R S ≈2R 时,若:VT=0.5VDD ,对于HC 和HCU 型器件,有T ≈2.2RC对于HCT 型器件,有T ≈2.4RC 四、实验内容:1. 验证CD4053的逻辑功能,用4053设计门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如下的反相器电路图:(2)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实验一CC2530 LED灯闪烁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鼎轩 WSN 实验平台使用的基本步骤,熟悉 IAR 开发环境,掌握 CC2530 芯片 LED 对应的 GPIO 引脚,并且熟练掌握 LED 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安装 IAR 开发环境;2)控制红灯、绿灯、蓝灯(蓝灯、黄灯、绿灯)交替闪烁。
三、实验环境硬件:鼎轩 WSN 实验箱(汇聚网关、烧录线),PC 机;软件:IAR 软件。
四、实验步骤目前网关上有红、绿、蓝 3 个 LED 灯,还另有一个红色的 LED 工作指示灯,节点上有红、蓝、黄、绿 4 个 LED 灯,其中,红灯是工作指示灯,蓝灯和黄灯主要用于程序调试。
现在对 LED 灯的操作主要是点亮和关闭,下面是CC2530 中 LED部分的原理图。
LED 颜色, MCU 管脚,信号控制关系如下:对于网关板:对于节点板:要想通过编程 P1,P2 引脚控制 LED 的亮灭,必须设置对应的引脚方向为输出,对应的暂存器为 P1DIR,P2DIR。
P2DIR :D0~D4 设置 P2_0 到到 P2_4 的方向D7 、D6 位作为端口 0 外设优先级的控制1)打开鼎轩 WSN 实验箱,检查实验箱设备,确保实验箱设备完整、连接无误后,连接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2)安装好 IAR 开发环境以及驱动程序,详细方法见说明资料;3)用烧录线连接汇聚网关上的烧录接口与 PC 机 USB 接口,连接方法可参考相应的说明资料;4) 双击打开目录(/cc2530-simple-demo/LED_BLINK)下的工程图标 AUTO.eww 打开工程;5) 点击 IAR 中的图标按钮编译程序;6)完成编译后若没有错误信息,将实验箱节点编程开关上汇聚网关开关拨上去,点击调试并下载按钮将程序下载到汇聚网关上;7) 运行程序,可以观察到红灯和绿灯交替闪烁。
8) 修改程序代码,实现红、蓝、绿三个灯一起闪烁。
课程名称:电子实验实验项目名称:集成门电路功能测试专业班级:物联1301班姓名:学号:集成门电路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逻辑值与电压值的关系。
2.掌握常用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3.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观测输入输出端的逻辑值,测量出输出端对应的电压值。
2. 逻辑门的转换:利用74S00与非门组成非门,2输入与门,2输入或门电路。
3. 门电路的基本应用:测试用“异或”门和“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的逻辑功能。
三、实验原理:1.门电路的基本概念门电路:实现各种逻辑关系的电路正逻辑系统:高电位用 1 表示,低电位用0 表示负逻辑系统:高电位用0 表示,低电位用 1 表示。
TTL集成门:输出高电平约3.6V,低电平约0.3VCMOS集成门:阈值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VCC/2。
四、实验过程:1.验证74LS08(与门)、74LS32(或门)、74LS04(非门)、74LS00(与非门) 、74LS86(异或门)的功能将被测芯片插入实验区的空插座,连接好测试线路,拨动开关,改变输入信号,观测输入输出端的逻辑值时,并用万用表测量出输出端对应的电压值,验正TTL电路的逻辑功能, 记录实验数据。
输入X 输出Y74HC08(与) 74LS32(或)74LS04(非)74LS00(与非)74LS86(异或)A B Y U/V Y U/V Y U/V Y U/V Y U/V0 0 0 0.037 0 0.207 0/1 3.575 1 3.530 0 0.1510 1 0 0.037 1 3.519 1/0 0.069 1 3.530 1 3.5501 0 0 0.037 1 3.519 1 3.530 1 3.5501 1 1 5.010 1 3.519 0 0.180 0 0.1872.利用74S00与非门组成非门,2输入与门,2输入或门电路,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测试其逻辑功能,验证结果。
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范本研究生实验报告(范本)实验课程: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范本)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熟悉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基于聚苯胺敏感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的结构、材料制作、材料表征、探测单元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该实验获得气体传感器从到性能测试完整的实验流程,锻炼同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理解电阻式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2、进行传感器结构设计3、进行敏感材料的合成与测试4、开展气体传感器制作5、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三、实验原理气体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的一大门类,是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通常安装在探测头内。
从本质上讲,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
根据气敏特性来分类,主要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光学式气体传感器、石英谐振式气体传感器、表面声波气体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一般是利用吸附气体与高分子半导体之间产生电子授受的关系,通过检测相互作用导致的物性变化从而得知检测气体分子存在的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l)气体分子的吸附引起聚合物材料表面电导率变化(2)p型或n型有机半导体间结特性变化(3)气体分子反应热引起导电率变化(4)聚合物表面气体分子吸、脱附引起光学特性变化(5)伴随气体吸附脱附引起微小量变化对于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其基本的机理都是气体分子吸附于膜表面并扩散进体内,从而引起膜电导的增加,电导变化量反应了气体的浓度情况。
四、实验器材电子天平BS2245: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KSV5000自组装超薄膜设备:芬兰KSV设备公司Keithley2700数据采集系统:美国Keithley公司KW-4A 型匀胶机:Chemat Technologies Inc.85-2 型恒温磁力热搅拌机:上海司乐仪器公司优普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动态配气装置北京汇博隆仪器S-450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UV170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BSF-GX-2型分流式标准湿度发生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北京耐思达新技术发展公司五、实验步骤1、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工作原理认识(见三、实验原理)2、器件结构设计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基于敏感薄膜电阻变化来进行气体浓度测定,因此电阻是探测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最优化理论方法》课程实验报告
1 实验内容
2 实验主要步骤
(1)
(2)
(3)
………………
3程序清单
……………………
4实验结果
(可用文字描述和贴图等方式表现实验结果)
…………………
课程实验内容
项目一 一维搜索算法(一)
[实验目的]
编写黄金分割法、抛物线插值法的程序。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准备]
1.掌握黄金分割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2.掌握抛物线插值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编程解决以下问题:
1.用黄金分割法求解
)2()(min +=t t t ϕ,
已知初始单谷区间]5,3[],[-=b a ,要求精度001.0=ε.
2.用抛物线插值法求解
3728)(m in 23+--=x x x x f ,
已知初始单谷区间001.0]20[][==ε,,,
b a .
项目二 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一)
[实验目的]
编写最速下降法、Newton 法(修正Newton 法)的程序。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准备]
1.掌握最速下降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2.掌握Newton 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3.掌握修正Newton 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编程解决以下问题:
1.用最速下降法求
22120min ()25[22]0.01T f X x x X ε=+==,,,.
2.用Newton 法求
22121212min ()60104f X x x x x x x =--++-,
初始点
0[00]0.01T X ε==,,. 3.用修正Newton 求
221212min ()4(1)2(1)10f X x x x x =++-+++,
初始点0[00]0.01T X ε==,
,.
项目三 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二)
[实验目的]
编写共轭梯度法、变尺度法(DFP 法和BFGS 法)程序。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准备]
1.掌握共轭方向法的思路及迭代过程;
2.掌握共轭梯度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3.掌握DFP 法和BFGS 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编程解决以下问题:
1.用共轭梯度法求得)4min(2221x x +,取初始点T X ]11[0,=,01.0=ε.
2.用共轭梯度法求
221212min ()2f X x x x x =+-,自定初始点,01.0=ε. 3.用DFP 法求2212min ()4(5)(6)f X x x =-+-,初始点
01.0]98[0==ε,,T X . 项目四 常用约束最优化方法
[实验目的]
编写外点罚函数法、外点罚函数法的程序。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准备]
1.掌握外点罚函数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2.掌握内点罚函数法的思想及迭代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编程解决以下问题:
1.用外点罚函数法编程计算
⎩⎨⎧=-+=≥=+-=,,,
01)(0ln )(..)(min 2112121x x X h x X g t s x x X f
精度5
10-=ε.
2.用内点罚函数法编程计算 ⎩⎨⎧≥≥-⎥⎦
⎤⎢⎣⎡++.,,001..)1(31min 21231x x t s x x
初始点取为T X ]43[0,=,初始障碍因子取101=u ,缩小系数取1.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