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法分析(4)
- 格式:ppt
- 大小:621.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三章语法分析典型例题 :单项选择题3.1.1. 文法 G: S-xSxly 所识别的语言是 _____ (陕西省 1997 年自考题)a. xyxb. (xyx)*c. xnyxn(n ≥ 0)d. x*yx*3.1.2. 文法 G 描述的语言 L(G) 是指 _____ 。
a. L(G)= {α |S=α,α ∈ VT* }b. L(G)={ α |SA=α , α ∈ VT* }c .L(G)={ α |S=α,α∈ (VT ∪ VN)* } d. L(G)= {α |S=α , α∈ (VT ∪ VN)* }3.1.3. 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_。
a. 上下文无关文法b. 上下文有关文法c. 正规文法d. 短语文法3.1.4. 设 G 为算符优先文法, G 的任意终结符对 a, b 有以下关系成立 ____ 。
a. 若 f(a)g(b) ,则 a bb. 若 f(a)<g(b) ,则 a<bc.a~b 都不一定成立d. a~b 一定成立3.1.5 .茹果文法 G 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 _ _。
(西电 1999 年研究生试题)a.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c.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 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3.1. 6. 由文法的开始符经。
步或多步推导产生的文法符号序列是 ____ 。
(陕西省 2000 年自考题)a .短语 b. 句柄 c. 句型 d. 句子3.1.7 .文法 G : E-E+TITT-T*P|PP-(E)|I则句型 P+T+i 的句柄和最左素短语分别为 __ _。
a. P+T 和 ib. P 和 P+Tc. i 和 P+T+id. P 和 P3.1.8 .设文法为: S--SA|AA→a|b则对句子 aba ,下面 ____ 是规范推导.a. S=SA=SAA=AAA=aAA=abA=abab. S=SA=SAA=AAA=AAa= Aba =abac. S=SA=SAA=SAa=Sba= Aba =abad. S=SA=Sa=Sba= Aba =aba3.1.9. 文法G: S → b| ∧ |(T)T-T,SIS则 FIRSTVT(T)=____ 。
初中三年级上册第三章语法的掌握与运用语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掌握语法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初中三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主要涵盖了基础语法的学习,包括词性、句子成分、时态和语态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语法的掌握与运用。
一、词性的认识与运用在学习语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词性的分类以及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
词性是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以及叹词等。
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运用词性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生动。
以名词为例,名词是指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通过学习名词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如"The cat is sleeping."(这只猫正在睡觉。
)中,"cat"(猫)就是作为主语出现的名词。
二、句子成分的辨析与运用句子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
在初中三年级上册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句子成分的辨析与运用,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主语指的是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事或物,它通常回答“谁”或“什么”。
谓语则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它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而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定语和状语则分别修饰名词和动词。
通过掌握句子成分的辨析与运用,我们可以构建出准确、完整的句子。
例如,"She is reading a book in the library."(她正在图书馆读书。
)中,"She"是主语,"is reading"是谓语,"a book"是宾语,"in the library"是状语。
三、时态和语态的准确运用时态和语态是句子中表达时间和动作状态的重要元素。
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编译原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编译原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语言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的过程。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编译原理第三章练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对输入的源代码进行分析和解释。
语法分析器会根据语法规则构建一个语法树,用于表示源代码的结构和含义。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递归下降法、LL(1)分析法和LR分析法等。
2. 什么是LL(1)文法?LL(1)文法是一种特殊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 对于任何一个句子,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是唯一的。
(2) 在预测分析过程中,只需要向前看一个输入符号就可以确定所采用的产生式。
LL(1)文法是一种常用的文法形式,它适用于递归下降法和LL(1)分析法。
3. 什么是FIRST集合和FOLLOW集合?FIRST集合是指对于一个文法符号,它能够推导出的终结符号的集合。
FOLLOW 集合是指在一个句型中,某个非终结符号的后继终结符号的集合。
计算FIRST集合和FOLLOW集合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法分析,特别是LL(1)分析。
4. 什么是递归下降语法分析法?递归下降语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产生式的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开始,递归地根据产生式进行分析,直到推导出输入符号串或发现错误。
递归下降语法分析法的实现比较简单,但对于某些文法可能会出现回溯现象,影响分析效率。
5. 什么是LR分析法?LR分析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从输入符号串开始,逐步构建语法树,直到推导出文法的开始符号。
LR分析法具有较好的分析效率和广泛的适用性,常用的LR分析方法有LR(0)、SLR(1)、LR(1)和LALR(1)等。
编译原理第三版答案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
《编译原理》(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是编译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Alfred V. Aho、Monica S. Lam、Ravi Sethi和Jeffrey D. Ullman合著,已经出版了三个版本。
本文将针对《编译原理》第三版中的习题和答案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相关知识。
第一章,引论。
1.1 什么是编译器?编译器是一种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程序,它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
1.2 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同时保持程序的功能和性能。
1.3 编译器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编译器的结构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后端包括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第二章,词法分析。
2.1 什么是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一个阶段,它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转换成单词(Token)序列。
2.2 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源程序中的单词,并将其转换成单词符号表中的标识符。
2.3 词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词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包括非法字符、非法注释、非法标识符等。
第三章,语法分析。
3.1 什么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二个阶段,它将词法分析得到的单词序列转换成抽象语法树。
3.2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源程序中的语法结构,并检查语法的正确性。
3.3 语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语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缺失分号、缺失括号等。
第四章,语义分析。
4.1 什么是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三个阶段,它对源程序的语义进行分析和处理。
《编译原理第三版》(选择题)详解第一章绪论【解答】(1) 编译程序可以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与之在逻辑上等价的目标程序,而目标程序可以是汇编语言程序或机器语言程序。
故选A。
(2) 分多遍完成编译过程可使整个编译程序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
故选B。
(3) 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源程序、目标语言和编译方法这三方面内容。
故选D。
(4) 编译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构造、查找或更新有关表格,即编译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造表、查表和更新表格的事务上。
故选D。
(5) 由(1)可知,编译程序实际上实现了对高级语言程序的翻译。
故选D。
第二章词法分析【解答】(1) 由教材第一章1.3节中的词法分析,可知词法分析所遵循的是语言的构词规则。
故选B。
(2)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
故选B。
(3) 词法分析器输出的单词符号通常表示为二元式:(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
故选B。
(4) 由S→xSx | y可知该文法所识别的语言一定是:y左边出现的x与y 右边出现的x相等。
故选C。
(5) 虽然选项A、B、D都满足题意,但选项D更准确。
故选D。
(6) 3型文法即正规文法,它的识别系统是有限状态自动机。
故选C。
(7) NFA可以有DFA与之等价,即两者描述能力相同;也即,对于任一给定的NFA M,一定存在一个DFA M',使L(M)=L(M′)。
故选B。
(8) DFA便于识别,易于计算机实现,而NFA便于定理的证明。
故选C。
(9) 本题虽然是第二章的题,但答案参见第三章3.1.3节。
即选C。
第三章语法分析【解答】(1) 参见第四章4.1.1节,语义分析不像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那样可以分别用正规文法和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由于语义是上下文有关的,因此语义分析须用上下文有关文法描述。
即选B。
(2) 2型文法对应下推自动机。
故选C。
(3) 由于不存在:3型语言 2型语言 1型语言 0型语言。
故选D。
(4) 最左简单子树的末端结点组成的符号串为句柄。
编译原理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引言问题1答: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编程语言源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的软件工具。
它由多个阶段组成,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代码生成等。
问题2答:编译器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词法分析:将源代码划分为词法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操作符等。
- 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组成语法树。
- 语义分析: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如类型匹配、变量声明等。
- 中间代码生成:将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表示形式。
-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 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
第二章:词法分析问题1答:词法单元是编译器在词法分析阶段识别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字符组成。
常见的词法单元包括关键字、标识符、常量和运算符等。
问题2答:识别词法单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正则表达式:通过正则表达式匹配字符串,识别出各类词法单元。
- 有限自动机:构建有限状态自动机,根据输入字符的不同状态转移,最终确定词法单元。
- 递归下降法:使用递归下降的方式,根据语法规则划分出词法单元。
第三章:语法分析问题1答:语法分析是编译器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序列转换为语法树。
语法分析有两个主要的方法: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自底向上的分析。
问题2答:自顶向下的分析是从文法的起始符号开始,根据语法规则逐步向下展开,直到生成最终的语法树。
常见的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包括LL(1)分析和递归下降分析。
问题3答:自底向上的分析是从输入串开始,逐步合并词法单元,最终生成语法树。
常见的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包括LR分析和LALR分析。
第四章:语义分析问题1答:语义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和类型推断。
语义分析阶段会检查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是否合法,以及类型是否匹配等。
问题2答:常见的语义错误包括变量未声明、类型不匹配、函数调用参数不匹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