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89.49 KB
- 文档页数:2
理论力学大作业习题大作业习题第一组一、一组合梁ABC的支承及载荷如图示。
已知F=1KN,M=0.5KNm,求固定端A的约束反力。
二、图示平面机构中,曲柄OA长l,以匀角速度ω0转动,同时杆EC以匀速v O向左滑动,带动杆DF在铅直滑槽内运动。
在图示瞬时,AD=DC=l,试求此时杆DF滑动的速度。
第二组一、用四根等长l,同重G的直杆铰接成正方形ABCD,并在AB、BC的中点用软绳EF相连。
今将AD杆固定在铅垂位置,求此时软绳中的拉力。
二、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凸轮,与长均为r的曲柄O1A、O2B相连,又与长为r的杆OC光滑接触。
曲柄O1A、O2B以相同的角速度分别绕其支座在图示平面内转动,并始终保持平行。
图示瞬时,OC杆与凸轮最高点接触,试求:(1)OC杆的角速度;(2)OC杆的角加速度。
第三组一、平面构架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重W,DC=CE=AC=CB=2l,R=2r=l。
试求支座A、E处的约束力及BD杆所受的力。
二、平面机构如图所示。
套筒B与CB杆相互垂直并且刚连,CB 杆与滚子中心C点铰接,滚子在车上作纯滚动,小车在水平面上平动。
已知:半径r=h=10cm,CB=4r。
在图示位置时,θ=60°,OA杆的角速度ω=2rad/s,小车的速度u=10m/s。
试求该瞬时滚子的角速度。
第四组一、图示平面机构,各构件自重均不计。
已知:OA=20cm,O1D=15cm,q=30°,弹簧常数k=100N/cm。
若机构平衡于图示位置时,弹簧拉伸变形d=2cm,M1=200N·m,试求使系统维持平衡的M2。
二、机构如图,已知:OA=2b;在图示瞬时,OB=BA,f=60°,q=30°,∠A=90°,OA的角速度为ω。
试求此瞬时套筒D相对BC的速度。
第五组一、图示来而结构由杆AB及弯杆DB组成,P=10N,M=20N·m,L=r=1m,各杆及轮自重不计,求固定支座A及滚动支座D的约束反力及杆BD的B端所受的力。
(0123)《理论力学》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单选题]力的累积效应包括()A:冲量、功B:力矩、动量矩C:速度、加速度D:动量、动能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面关于内禀方程和密切面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密切面是轨道的切线和轨道曲线上任意点所组成的平面;B:加速度矢量全部位于密切面内;C:切向加速度在密切面内,法向加速度为主法线方向,并与密切面垂直;D:加速度和主动力在副法线方向上的分量均等于零。
参考答案:B3:[单选题]某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其所属的状态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外力中,方向一定相同的是:()A:加速度与外力;B:位移与加速度;C:速度与加速度;D:位移与速度。
参考答案:A4:[单选题]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如果力是关于坐标的单值的、有限的、可微的函数,则在空间的每一点上都将有一定的力作用,此力只与该点的坐标有关,我们称这个空间为力场;B:保守力的旋度一定为0;C:凡是矢量,它对空间某一点或者某一轴线就必具有矢量矩;D:由动量矩守恒律(角动量守恒律)可知,若质点的动量矩为一恒矢量,则质点必不受外力作用。
参考答案:D5:[判断题]只在有心力作用下质点可以在空间自由运动。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惯性力对质点组的总能量无影响()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两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矢量始终相等,这两点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参考答案:错误8:[单选题]在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中观测两体问题时,()A:在质心坐标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较大B: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较大C:在两种体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一样大D:在两种体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大小不确定参考答案:A9:[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或适用条件的是()A:瞬时性B:质点C:惯性系D:直线加速参考系参考答案:D10:[单选题]力场中的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力是位置的()函数A:单值、有限、可积B:单值、有限、可微C:单值、无限、可微D:单值、无限、可积参考答案:B1:[论述题]写出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文字叙述,简述它在力学中的重要性。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道小题)1. 平面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1(B) 2(C) 3(D) 4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2. 平面平行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图示结构是()。
(A) 静定(B) 一次超静定(C) 二次超静定(D)三次超静定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4.图示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作用在齿轮A上的切向力平移到齿轮B的中心。
(A) 不可以(B) 可以(C) 不能确定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5.图示桁架中杆件内力等于零,即所谓“零杆”为。
(A) BC, AC(B) BC, AC, AD(C) BC(D) AC[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6.沿正立方体的前侧面作用一力,则该力。
(A) 对轴x、y、z之矩均相等(B) 对轴x、y、z之矩均不相等(C) 对轴x、y、之矩相等(D) 对轴y、z之矩相等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7.空间力对点之矩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自由矢量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8. 力对轴之矩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 自由矢量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9.空间力偶矩矢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 自由矢量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10. 空间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6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11. 空间汇交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 6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2. 空间力偶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 6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3. 空间平行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模块1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补充题1.1 按照规范的方法(指数或字母前缀)表达下列数据 3784590008N 应为: 或0.0000003563m350708kN=( )N86Mg=( )kg2017.3=28=1.2 如果已知矢量 A=8i +2j – 4k,和B =1.5i -2j +0.4k 求: 1、A +B 2、A -B3. A,B 的模及单位矢量4. A∙B5. A⨯B二、受力图1-1 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
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均处于光滑面,各物体的自重除图中已标出的外,其余均略去不计。
1-2 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q(a)ABBCA(c)P 2CDABCFAD(b)(销钉)B CABBC模块2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铆接薄板在孔心A、B和C处受三力作用,如图所示。
F1=100N,沿铅直方向;F2=50N,沿水平方向,并通过点A;F3=50N,力的作用线也通过点A,尺寸如图。
求此力系的合力。
2-2图示结构中各杆的重量不计,AB和CD两杆铅垂,力F1和F2的作用线水平。
已知F1=2kN,F2=l kN,CE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0,求体系平衡时杆件CE所受的力。
2-3在水平梁上作用着两个力偶,其中一个力偶矩M1=60kN.m,另一个力偶矩M2=40kN.m,已知AB=3.5m,求A、B两支座处的约束反力。
MM2-4压榨机构如图所示,杆AB、BC的自重不计,A、B、C处均为铰链连接。
油泵压力F=3kN,方向水平,h=20mm,l=150mm,试求滑块C施于工件的压力。
模块3 平面任意力系与摩擦3-1露天厂房立柱的底部是杯形基础,立柱底部用混凝土砂浆与杯形基础固连在一起,已知吊车梁传来的铅直载荷F=60kN,风荷q=2kN/m,又立柱自身重P=40kN,a=0.5m,h=10m,试求立柱底部的约束反力。
3-2 试求下列各梁的支座反力qaBD(b)3-3悬臂式吊车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由DE、AC二杆组成,A、B、C为铰链连接。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1F -2F;②2F -1F; ③1F+2F 。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 。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二力平衡原理; 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作用而平衡。
欲使A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
①0° ②30° ③45° ④60°二、填空题(请将简要答案填入划线内。
)1、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2、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 ,可以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有 ,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 (各写出两种约束)。
三、作图题1、画出下列各图中A、B两处反力的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
2、图示系统受力F作用而平衡。
若不计各物体重量,试分别画出杆AC、CB和圆C的示力图,并说明C处约束力间的关系。
3、画出下列各图构件AB,CD的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4、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不含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5、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不含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已知1F、2F、3F、4F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中北⼤学理论⼒学作业册第⼀章静⼒学基础⼀、是⾮题1、若物体相对于地⾯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2、作⽤在同—物体上的两个⼒,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相等、⽅向相反、沿同—条直线。
()3、静⼒学公理中,⼆⼒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系公理适⽤于刚体。
()4、静⼒学公理中,作⽤⼒与反作⽤⼒公理和⼒的平⾏四边形公理适⽤于任何物体。
()5、⼆⼒构件是指两端⽤铰链连接并且只受两个⼒作⽤的构件。
()6、⼒可以沿着作⽤线移动⽽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效果。
()7、约束⼒的⽅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向⼀致。
()8、⼒沿坐标轴分解就是⼒向坐标轴投影。
()9、⼒对于⼀点的矩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该⼒对于该轴的矩。
()⼆、选择题1、物体受三⼒作⽤⽽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的作⽤线()。
A .必汇交于⼀点 B .必互相平⾏C. 必皆为零 D .必位于同⼀平⾯内2、如果⼒R F 是1F 、2F ⼆⼒的合⼒,⽤⽮量⽅程表⽰为21F F F R +=,则三⼒⼤⼩之间的关系为( )。
A.必有21F F F R +=B.不可能有21F F F R +=C.必有1F F R >,2F F R >D.可能有1F F R <,2F F R <3、正⽴⽅体的前侧⾯沿AB ⽅向作⽤⼀⼒F,则该⼒( )。
A.对x 、y 、z 轴之矩全相等B.对三轴之矩全不相等C.对x 、y 轴之矩相等D.对y 、z 袖之矩相等4、如图所⽰,已知⼀正⽅体,各边长a ,沿对⾓线BH 作⽤⼀个⼒,则该⼒对OG 轴的矩的⼤⼩为( )A 2FaB 6Fa C 62Fa D 22Fa三、填空题1、作⽤在刚体上的⼒可沿其作⽤线在刚体内任意移动,⽽不改变⼒对刚体的作⽤效果;所以,在刚体静⼒学中,⼒是__________⽮量。
2、⼒对物体的作⽤效应⼀般分为________效应和________效应。
3、对⾮⾃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_________;约束反⼒的⽅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向__________;约束反⼒由________引起,且随________改变⽽改变。
平面任意力系(一)一、填空题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RF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无 关,主矩o M 一般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有 关,而在__主矢为零___的特殊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无 __ 关.2、当平面力系的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时,此力系合成为_一个合力偶.3、如右图所示平面任意力系中,F F F F 1234===,此力系向A 点简化的结果是 0R F '≠,0A M ≠ ,此力系向B 点简化的结果是0RF '≠,0A M = . 4、如图所示x 轴与y 轴夹角为α,设一力系在oxy 平面内对y 轴和x轴上的A ,B 点有∑A m 0)(=F ,∑B m 0)(=F ,且∑=0y F ,但∑≠0x F ,l OA =,则B 点在x 轴上的位置OB =___/cos l θ ____.(题4图) (题5图)5、折杆ABC 与CD 直杆在C 处铰接,CD 杆上受一力偶m N 2⋅=M 作用,m 1=l ,不计各杆自重,则A 处的约束反力为___2N___. 二、判断题(√ ) 1.若一平面力系对某点之主矩为零,且主矢亦为零,则该力系为一平衡力系.(√ ) 2.在平面力系中,合力一定等于主矢.(× ) 3.在平面力系中,只要主矩不为零,力系一定能够进一步简化.1F 2F 3F 4F AB(√ ) 4.当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结果为力偶时,如果再向另一点简化,则其结果是一样的.(×) 5.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形式,除一矩式,二矩式,三矩式外,还可用三个投影式表示.(× ) 6.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 7.设一平面任意力系向某一点简化得一合力,如另选适当的点为简化中心,则力系可简化为一力偶.(√ ) 8.作用于刚体的平面任意力系主矢是个自由矢量,而该力系的合力(若有合力)是滑动矢量,但这两个矢量等值,同向.( × ) 9.图示二结构受力等效.三、选择题1、关于平面力系与其平衡方程式,下列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D_ ___A.任何平面任意力系都具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