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服务网关规范的面向服务高级量测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347.82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智能智能网关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H o m e G a t e w a y f o r C h i n a M o b i l e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X)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定义 (1)3.2. 缩略语 (1)4. 测试配置 (4)5. 管理接口功能测试 (4)5.1. 连接功能 (4)5.1.1. 智能网关设备首次连接管理平台(OUI-SN认证) (4)5.1.2. 智能网关设备首次连接管理平台(设备认证Password认证) (6)5.1.3. 智能网关设备非首次连接管理平台 (7)5.2. 软件升级 (8)5.2.1. 测试目的 (8)5.2.2. 测试配置 (8)5.2.3. 测试步骤 (8)5.2.4. 预期结果 (9)5.3. 设备重启 (9)5.3.1. 测试目的 (9)5.3.2. 测试配置 (10)5.3.3. 测试步骤 (10)5.3.4. 预期结果 (10)5.4. 参数配置文件上传 (10)5.4.1. 测试目的 (10)5.4.2. 测试配置 (11)5.4.3. 测试步骤 (11)5.4.4. 预期结果 (11)5.5. 参数配置文件下载 (11)5.5.1. 测试目的 (11)5.5.2. 测试配置 (12)5.5.3. 测试步骤 (12)5.5.4. 预期结果 (12)5.6. 远程恢复出厂设置 (13)5.6.1. 测试目的 (13)5.6.2. 测试配置 (13)5.6.3. 测试步骤 (13)5.6.4. 预期结果 (13)5.7. 故障诊断 (14)5.7.1. 诊断 (14)5.7.2. 告警 (15)5.7.3. 上传日志文件 (16)5.8. 性能监控 (17)5.8.1. 参数值变化上报 (17)5.8.2. 周期采样监控 (19)5.8.3. GPON上行状态统计查询 (20)5.9. 安全管理 (20)5.9.1. 智能网关发起安全连接 (20)5.9.2. 管理平台发起安全连接 (21)5.10. 指示灯控制 (23)5.10.1. 测试目的 (23)5.10.2. 测试配置 (23)5.10.3. 测试步骤 (23)5.10.4. 预期结果 (23)5.11. 智能网关系统信息参数查询 (23)5.11.1. 测试目的 (23)5.11.2. 测试配置 (23)5.11.3. 测试步骤 (24)5.11.4. 预期结果 (24)6. 设备接入功能测试 (24)6.1. WAN连接功能 (24)6.1.1. 测试目的 (24)6.1.2. 测试配置 (24)6.1.3. 测试步骤 (24)6.1.4. 预期结果 (25)6.2. WAN连接配置 (25)6.2.1. 测试目的 (25)6.2.2. 测试配置 (26)6.2.3. 测试步骤 (26)6.2.4. 预期结果 (26)6.3. WAN连接数据隔离功能 (27)6.3.1. 测试目的 (27)6.3.2. 测试配置 (27)6.3.3. 测试步骤 (27)6.3.4. 预期结果 (28)7. 设备传送功能测试 (28)7.1. VLAN功能 (28)7.1.1. VLAN透传功能 (28)7.1.2. VLAN标记功能 (29)7.2. 数据转发功能 (29)7.2.1. 端口绑定转发方式 (29)7.2.2. VLAN绑定转发方式 (30)7.2.3. 路由转发方式 (31)7.3. 组播功能 (31)7.3.1. IGMP Proxy功能 (31)7.3.2. IGMP Snooping功能 (32)7.4. 接入公网终端数量限制功能 (33)7.4.2. 测试配置 (33)7.4.3. 测试步骤 (33)7.4.4. 预期结果 (34)8. 设备联网功能测试 (34)8.1. 用户接口联网功能 (34)8.1.1. 测试目的 (34)8.1.2. 测试配置 (34)8.1.3. 测试步骤 (34)8.1.4. 预期结果 (34)8.2. 智能网关下挂设备管理测试 (35)8.2.1. 测试目的 (35)8.2.2. 测试配置 (35)8.2.3. 测试步骤 (35)8.2.4. 预期结果 (35)8.3. WLAN功能 (35)8.3.1. 开启和禁用功能 (35)8.3.2. 无线信道选择功能 (36)8.3.3. 发射功率可调 (37)8.3.4. 多SSID (37)8.3.5. WLAN共享功能 (38)8.3.6. WPS (39)8.3.7. 访客网络 (40)8.3.8. WLAN工作频段 (40)8.3.9. WLAN定时开关测试 (41)9. 设备地址功能测试 (43)9.1. IPv4地址管理 (43)9.1.1. WAN侧IPv4地址获取功能 (43)9.1.2. LAN侧IPv4地址分配功能 (44)9.2. IPv4 NAT/NAPT要求 (44)9.2.1. NAT/NAPT功能 (44)9.2.2. Virtual Server功能(可选) (45)9.2.3. SIP ALG功能 (46)9.2.4. L2TP IPSec ALG功能 (47)9.2.5. FTP ALG功能 (48)9.3. DNS功能要求 (48)9.3.1. DNS Relay功能 (48)10. 设备QoS 功能测试 (49)10.1. 业务流分类和标记功能 (49)10.1.1. 测试目的 (49)10.1.2. 测试配置 (49)10.1.3. 测试步骤 (50)10.1.4. 预期结果 (51)10.2. 业务流限速 (51)10.2.2. 测试配置 (51)10.2.3. 测试步骤 (51)10.2.4. 预期结果 (52)10.3. 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功能 (52)10.3.1. 测试目的 (52)10.3.2. 测试配置 (52)10.3.3. 测试步骤 (52)10.3.4. 预期结果 (52)10.4. WRR优先级队列调度功能 (53)10.4.1. 测试目的 (53)10.4.2. 测试配置 (53)10.4.3. 测试步骤 (53)10.4.4. 预期结果 (53)11. API功能测试 (54)11.1. API权限测试 (54)11.1.1. API权限相关信息查询功能 (54)11.1.2. 网关API权限管理 (54)11.2. 智能网关API功能调用验证 (55)11.2.1. 智能网关API接口 (55)11.2.2. 数据流QoS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6)11.2.3. 数据流重定向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7)11.2.4. 数据流镜像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8)11.2.5. 数据流精细处理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8)11.3. 插件消息通知测试 (59)11.3.1. 流量监控消息通知测试 (59)11.3.2. 语音呼叫记录通知测试 (60)11.3.3. USB设备消息通知测试 (61)11.3.4. 智能网关下挂设备消息通知测试 (61)12. 设备安全功能测试 (62)12.1. 防攻击功能 (62)12.1.1. 防DoS攻击能力 (62)12.1.2. 防端口扫描能力 (63)12.1.3. 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64)12.1.4. 防火墙功能 (64)12.1.5. 非法组播源控制功能 (65)12.1.6. DHCP、IGMP、ARP报文抑制功能 (66)12.2. 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67)12.2.1. DMZ功能 (67)12.2.2. 接入控制功能 (67)12.2.3. URL访问控制功能 (68)12.3. WLAN安全 (69)12.3.1. SSID广播/隐藏功能 (69)12.3.2. Open System/Share Key-WEP加密功能 (70)12.3.3. WPA-PSK/WPA2-PSK-AES/TKIP加密功能 (70)12.4. 语音安全 (72)12.5. 家长控制(可选) (72)12.5.1. 测试目的 (72)12.5.2. 测试配置 (72)12.5.3. 测试步骤 (73)12.5.4. 预期结果 (73)12.6. 设备其它功能 (73)12.6.1. SNTP功能 (73)13. VoIP测试 (74)13.1. VoIP双栈管理 (74)13.1.1. 测试目的 (74)13.1.2. 测试配置 (74)13.1.3. 测试步骤 (74)13.1.4. 预期结果 (75)14.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75)14.1. 日志功能 (75)14.1.1. 测试目的 (75)14.1.2. 测试配置 (75)14.1.3. 测试步骤 (75)14.1.4. 预期结果 (76)14.2. 本地操作管理维护 (76)14.2.1. 本地管理基本要求 (76)14.2.2. 本地Web登录安全要求 (76)14.2.3. 本地Web上的Password认证功能要求 (77)14.2.4. 本地Web界面功能要求 (78)14.2.5. 本地恢复操作测试 (79)14.3. 预配置文件下发功能(可选) (79)14.3.1. 测试目的 (79)14.3.2. 测试配置 (80)14.3.3. 测试步骤 (80)14.3.4. 预期结果 (80)15. 扩展功能要求 (80)15.1. USB存储共享功能(可选) (80)15.1.1. 测试目的 (80)15.1.2. 测试配置 (80)15.1.3. 测试步骤 (81)15.1.4. 预期结果 (81)15.2. USB共享打印(可选) (81)15.2.1. 测试目的 (81)15.2.2. 测试配置 (81)15.2.3. 测试步骤 (81)15.2.4. 预期结果 (82)15.3. UPnP功能要求 (82)15.3.2. 测试配置 (82)15.3.3. 测试步骤 (82)15.3.4. 预期结果 (82)15.4. DLNA DMS功能(可选) (83)15.4.1. 测试目的 (83)15.4.2. 测试配置 (83)15.4.3. 测试步骤 (83)15.4.4. 预期结果 (83)16. 智能化功能 (84)16.1. 网关认证 (84)16.1.1. 测试目的 (84)16.1.2. 测试配置 (84)16.1.3. 测试步骤 (84)16.1.4. 预期结果 (84)16.2. 智能网关和手机客户端绑定 (84)16.2.1. 测试目的 (84)16.2.2. 测试配置 (84)16.2.3. 测试步骤 (85)16.2.4. 预期结果 (85)16.3. 插件通用功能测试 (85)16.3.1. 插件状态查询 (85)16.3.2. 插件安装 (86)16.3.3. 插件更新 (86)16.3.4. 插件启动 (87)16.3.5. 插件终止 (87)16.3.6. 插件卸载 (88)16.3.7. 插件恢复 (88)16.3.8. 插件数据存储 (89)16.4. 网关心跳上报 (90)16.4.1. 测试目的 (90)16.4.2. 测试配置 (90)16.4.3. 测试步骤 (90)16.4.4. 预期结果 (90)16.5. JVM和OSGi基础运行环境测试 (90)16.5.1. 测试目的 (90)16.5.2. 测试配置 (90)16.5.3. 测试步骤 (90)16.5.4. 预期结果 (91)17. 性能测试 (91)17.1. 路由转发性能要求 (91)17.1.1. IPv4路由转发吞吐量 (91)17.1.2. IPv4 NAPT转发吞吐量 (92)17.1.3. 地址学习 (93)17.1.5. 连接数量要求 (95)17.1.6. 稳定性 (95)17.1.7. 多API接口调用场景下的NAT转发吞吐量测试 (96)17.2. WLAN吞吐量性能要求 (97)17.2.1. 性能测试-无加密时的多用户吞吐量(理想环境) (97)17.2.2. 性能测试-有加密时的多用户吞吐量(理想环境) (98)17.3. 系统性能测试 (99)17.3.1. 业务流处理能力测试 (99)17.3.2. 多业务服务等级验证测试 (100)17.3.3. ONU混合满配测试 (101)17.4. 智能化功能模块的性能测试 (102)17.4.1. JVM性能 (102)18. 功耗 (103)18.1. 测试目的 (103)18.2. 测试配置 (103)18.3. 测试步骤 (103)18.4. 预期结果 (104)19. 预置插件测试 (104)19.1. 网关软探针测试 (104)19.1.1. 测试目的 (104)19.1.2. 测试配置 (104)19.1.3. 测试步骤 (104)19.1.4. 预期结果 (105)19.2. 基础功能插件测试 (105)19.2.1. 测试目的 (105)19.2.2. 测试配置 (105)19.2.3. 测试步骤 (105)19.2.4. 预期结果 (105)20. 编制历史 (106)附录A (标准性附录)智能网关支持IPv6功能测试 (107)A.1.IPv4/v6双栈功能 (107)A.1.1.测试目的 (107)A.1.2.测试配置 (107)A.1.3.测试步骤 (107)A.1.4.预期结果 (107)A.2.DS-Lite 功能 (108)A.2.1.测试目的 (108)A.2.2.测试配置 (108)A.2.3.测试步骤 (108)A.2.4.预期结果 (108)A.3.IPv6地址管理 (109)A.3.1.WAN侧IPv6地址获取功能 (109)A.3.1.1.测试目的 (109)A.3.1.2.测试配置 (109)A.3.1.3.测试步骤 (109)A.3.1.4.预期结果 (109)N侧IPv6地址分配功能 (110)A.4.1.测试目的 (110)A.4.2.测试配置 (110)A.4.3.测试步骤 (110)A.4.4.预期结果 (110)A.5.VLAN功能 (110)A.5.1.测试目的 (110)A.5.2.测试配置 (111)A.5.3.测试步骤 (111)A.5.4.预期结果 (111)A.6.QoS功能 (111)A.6.1.测试目的 (111)A.6.2.测试配置 (112)A.6.3.测试步骤 (112)A.6.4.预期结果 (113)A.7.IPv6路由转发吞吐量 (113)A.7.1.测试目的 (113)A.7.2.测试配置 (113)A.7.3.测试步骤 (113)A.7.4.预期结果 (114)A.8.IPv6 组播功能 (114)A.9.MLD Proxy功能 (114)A.10.MLD Snooping功能 (114)A.11.跨VLAN组播转发功能 (114)A.11.1.测试目的 (114)A.11.2.测试配置 (115)A.11.3.测试步骤 (115)A.11.4.预期结果 (115)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智能智能网关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内容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网络定位、接口、功能、性能、操作管理维护、硬件能力和扩展功能等要求,适用于中国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智能网关设备及相应的网络侧平台。
H3C认证IMC售前专家(高级)模拟题A考题1 SNMP网络管理模型中,主要包括如下哪几部分( )(A)NMS(网络管理系统) (B)Agent(SNMP代理)(C)SOA(面向服务的架构) (D)MIB(管理信息库)考题2 AAA包括( )(A)授权(Authorization) (B)计费(Accounting)(C)审计(Audit) (D)认证 (Authentication)考题3 关于SOA的说法,如下正确的是( )(A)SOA,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B)SOA是一种产品,用户用SOA可以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功能(C)SOA的核心特色在于其标准、松散的服务可以灵活的组合成各种业务流(D)SOA是一个开放的架构,为其他应用方便使用和集成考题4 iMC的特色包括( )(A)将以往的产品进行简单堆砌(B)智能融合开放(C)融合人、业务、资源统一管理(D)基于SOA的开放架构考题6 iMC的APM组件是应用管理模块,可以对各种服务器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使用该组件,要求应用系统所在的服务器主机必须事先加入下列哪个模块中( )(A)平台(B)SHM (C)WSM (D)QoSM考题8 关于iMC平台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实现网络设备的拓扑、性能、告警、配置等管理功能(B)业务组件的承载平台(C)只有业务组件和平台之间才能实现分布式部署,平台本身不能实现分布式部署(D)可实现分权和分级管理模式考题9 NTA可以和( )日志配合,实现MPLS VPN的流量分析(A)NetStream V5 (B)NetStream V9 (C)NetFlow V5 (D)NetFlow V9考题10 关于 iMC EAD,如下哪个说法正确( )(A)iMC EAD可以扫描检查网络路由、交换设备配置的漏洞,并及时完成修复(B)iMC EAD可以检测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判断终端是否安装了指定的防病毒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C)对于不同的用户身份,iMC EAD可以灵活的为用户分配网络访问权限(D)iMC EAD能与网络设备联动,当用户终端不满足安全要求时,EAD可以将该类用户断网或者限制访问区域考题12 iMC V7采用新的客户端架构带来的好处包括( )(A)智能客户端、平板、PC电脑跨平台展示(B)为了保持用户体验不变,界面没有任何变化(C)响应速度更快(D)并无明显改变考题13 EAD可以应用下列哪些网络( )(A)局域网(B)广域网(C)VPN (D)无线Wlan考题14 在广域网中,用户侧的边缘设备数量越来越庞大,且地理位置分散,很多设备采用DHCP或为于NAT网关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