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016.50 KB
- 文档页数:35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K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扩展:19世纪初,扩展到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4.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条件①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②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1.背景(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山东考纲】 工业革命。
【课标提示】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1)条件⎝ ⎛①“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 大,经济稳步发展。
②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 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
(2)主要 成就⎩⎪⎨⎪⎧①棉纺织业:1765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②冶金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
④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加强了洲际间联系。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火车机车。
(3)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
②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③推动了欧美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2.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的热潮,促成产业机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表现⎩⎪⎨⎪⎧①电力广泛应用是其一项标志性成就,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③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④技术革新推动钢铁工业大发展。
⑤产业结构变化,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成为主导。
1.(1)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2)工厂制度:工厂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3)大企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家庭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制度D.垄断组织2、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据此,亚当•斯密主张( )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B.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D.随货币量变动调整政策3、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指南》写道:“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人类遵从。
科学发现,天才发明,工业应用。
人类则适应新事物或被其塑造。
”该宣传说明( )A.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C.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D.科技促进近代城市兴起4、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5、某历史若作中主要有“汽船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第3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知识整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政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物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开始精密结合成就:①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②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组织:①生产和资本集中趋势的大企业时代。
②大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③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
特点:①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②多个国家同时并举;③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生产力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入了电器化时代生产关系革命:以垄断组织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社会关系革命:进入了相对民主时代。
国际关系革命:东方进一步从属于西方,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VS第二次工业革命(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开始:15—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通过早期殖民扩张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初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加紧全球扩张掠夺商品原料。
最终:(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a.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b.资本主义开放、扩张、侵略的本质必然以世界为舞台c.先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便捷方式:a.国际贸易的发展b.资本输出c.武力威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对资本主义国家:为资产阶级攫取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丰富廉价原料,资本投资场所,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⑴破坏性:不公平、不平等的建立在对亚非拉大肆掠夺基础上,造成当地人民深重灾难、贫困落后,犯下滔天罪行。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2.(xx ·三门峡调研)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XXX,其基本媒介是( )A.物美价廉的商品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先进的通讯工具3.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XXX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D理解不正确。
答案:D4.下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解析:图片反映的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因此,排除A、C两项;而交通工具的革命的开始应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B项排除。
答案:D5.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戴姆莱发明的内燃机C.爱迪生发明的电灯D.福特降低了汽车成本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第8单元工业文明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历史一、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区别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在如何建立新政权方面,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实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十月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革命和发达国家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4.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否定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革命道路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5.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15—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