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400.88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稻肥料进行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品种“中优9号”。
(2)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60%)、有机肥(鸡粪)、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选取肥力均匀、土质良好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
(2)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5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处理区设置如下: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传统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1:1:1的比例混合。
处理3:有机肥区,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
处理5:有机肥+复合肥区,施用鸡粪和复合肥按1:1的比例混合。
(3)施肥方法:各处理区均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移栽后追肥2次。
(4)田间管理:各处理区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数据采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测量各处理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生长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且有机肥+复合肥区的生长指标最高。
这说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指标处理区株高(cm)穗数(个/株)穗长(cm)穗粒数(粒/穗)空白区 58.2 13.6 20.1 84.5传统施肥区 63.5 15.2 21.8 89.2有机肥区 64.3 16.1 22.0 91.0复合肥区 65.1 16.5 22.5 92.3有机肥+复合肥区 67.8 17.2 23.5 94.52. 水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2%和12.3%。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及镉含量的影响作者:李智鸣郭雄飞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 ; ;选用喷喷富、纳米硒、镉无忧、维谷康和兴万红5种叶面肥,在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区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控镉试验,研究5种叶面肥对稻米产量及镉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除纳米硒外,施用其他4种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增收效果表现为兴万红>镉无忧>喷喷富>维谷康;施用5种叶面肥均可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维谷康、镉无忧、纳米硒和喷喷富后稻米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糙米镉0.2 mg/kg的限量(降镉率依次为66.6%、62.8%、61.4%和42.5%),施用兴万红后降镉率为9.5%、但仍未达标。
综合看来,镉无忧在降镉同时增产增收方面表现较优。
关键词 ; ;水稻;叶面肥;产量;镉积累中图分类号 ; ;S511;S147.5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9-000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对于农用地,污染情况非常严重[1]。
镉(Cd)是一种有毒元素,7%的农业土壤中镉含量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限值(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报)。
镉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度,很容易在水稻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从而引起多种疾病[2]。
叶面肥由于具有吸收性好、可溶性高、施用简便、经济高效且针对性强等特点[3],因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抑制作物吸收重金属。
有研究表明,部分叶面肥富含硒、锌、硅、钼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尤其适用于中轻度镉污染区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4-5]。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摘要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生产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能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增产较显著的有喷必灵,增产9.71%;高效硝铵复合肥,增产8.29%,较适合在昭平县使用。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肥效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163-02目前,昭平县农资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品种繁多,为了选择适合该县水稻使用的叶面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益,昭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进行了叶面肥肥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地为昭平镇龙坪村黄自有户晚稻田,品种为特优63。
参试叶面肥均为营养型叶面肥。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高效硝铵复合肥(每包500g)7 500g/hm2;处理2:喷必灵(每包150g)4 500g/hm2;处理3:复合青霉素(每包1g)15g/hm2;处理4:高级复合肥(每包20g)3 600g/hm2;处理5:农丰壮(每瓶30mL)450mL/hm2;处理6:喷等量清水作对照(CK)。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每小区面积13.34m2。
1.3试验方法水稻栽插规格为19.8cm×13.2cm,拉线定点栽插,以插1粒谷秧为标准,各小区基本苗一致,秧田、大田栽培管理按同一水平进行。
当水稻幼穗分化二至三期和齐穗期时,分别用上述叶面肥对水900kg/hm2喷施1次,复合赤霉素只在抽穗10%时喷施1次。
2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参试叶面肥均较对照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
喷必灵区平均产量7 624.5kg/hm2,比对照区(产量6 949.5 kg/hm2)增产675.0kg/hm2,增幅9.71%,居第1名;其次为高效硝铵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525.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76.0kg/hm2,增幅8.29%,排第2名;复合赤霉素区平均产量7 450.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01.0kg/hm2,增幅7.21%,排名第3;高级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275.0kg/hm2,比对照区增产325.5kg/hm2,增幅4.68%,排名第4;农丰壮区平均产量7 15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10.0kg/hm2,增幅2.89%,居第5名。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叶面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省工、增效的有效途径,叶面肥可以有效补充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起到见效快、省工、省时的作用。
特安排水溶性硅肥、植物活力素、腐殖酸类叶面肥进行试验,以寻找水稻中后期叶面施肥的最好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做好技术支持。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中后期喷施水溶性硅肥平均产量为10 190.5 kg/hm2,较喷施腐殖酸、植物活力素、清水平均产量分别增产514.1、784.9、1 580.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5.32%、8.35%、18.35%。
关键词不同叶面肥;水稻;肥效近年来,各种叶面施肥在各种作物上广泛应用,而硅素作为中量元素在作物上的叶面施用较少。
中量元素硅,在水稻生长中可以起到增加水稻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同时也增加水稻的产量[1-4]。
因此,近年来水稻使用硅元素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由于叶面使用硅肥较少,为了选用较好的水稻叶面肥,特安排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邳州市黄墩湖水稻区议堂镇黄海村,地块平坦,代表面积为7 000 hm2;土壤类型为轻盐碱土,肥力中等均匀,全氮1.12 g/kg,有机质18.3 g/kg,速效钾115.3 mg/kg,速效磷45.2 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肥料为水溶性硅肥(徐州绿油油)、植物活力素(安徽)、腐殖酸叶面肥(山东)。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腐殖酸叶面肥1.5 kg/hm2(A),植物活力素750 g/hm2(B),水溶性硅肥1.5 kg/hm2(C),以清水作对照(CK)。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5-10],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 m2。
1.3 试验方法每个处理小区叶面施肥2次,分别在拔节初期和抽穗初期喷施,每次均按设计用量对水600 kg/hm2喷施;每个处理小区除施用叶面肥的种类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其他氮、磷、钾肥料的基施、追施等与大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