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
23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对2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再生稻比较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试验方法:
我们选取了23个常见的水稻品种,利用再生稻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
试验过程中,我们分别针对各个品种进行了再生稻处理,然后对比观察了其再生能力、植株生长情况、产
量及品质等指标。
试验结果:
1. 再生能力:在23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实现了再生能力,再生率达到了70%以上。
品种A、B、C、D、E、F、G的再生率最高,达到了9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2. 植株生长情况:再生稻植株的生长情况与普通水稻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大部分品
种的株高、茎粗、叶片颜色等指标与对照组相近,表明再生稻不会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 产量:再生稻的产量较普通水稻略低。
在23个品种中,有8个品种的再生稻产量
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而有15个品种的再生稻产量相对较低。
品种H、I、J、K、L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不大。
4. 品质:再生稻的品质与普通水稻基本相似。
大部分品种的粒长、粒宽、胶稠度等
品质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再生稻的品质较好。
评价:
通过对23个水稻品种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我们发现大部分品种具备较好的再生能力,并且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与普通水稻相似。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虽然再生稻具有再生能力,但对于某些品种来说,其产量相对较低。
在使用再生稻技
术时,应该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迟熟中粳稻是指比一般水稻品种晚熟的中生育期中粳稻品种,它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等特点。
为了对比迟熟中粳稻品种的差异,提高我们对种植这些品种的认识,我们进行了相关试验。
我们选取了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个迟熟中粳稻品种,包括陇粳15号、西粳191、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
为了方便观察和比较,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试验:生育期、生长势、抗倒伏性、耐寒性和产量等。
我们观察了这些品种的生育期。
生育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性和适宜种植区域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品种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我们发现陇粳15号和西粳191的生育期相对较长,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的生育期较短。
这意味着陇粳15号和西粳191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种植,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更适合在南方温暖地区种植。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这些品种的生长势。
生长势是衡量水稻品种产量和抗逆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品种的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和粒子大小等指标,我们发现陇粳15号和西粳191的生长势相对较好,植株高度高,叶片翠绿,粒子饱满。
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的生长势稍逊一筹,植株高度较低,叶片偏黄,粒子较小。
然后,我们测试了这些品种的抗倒伏性。
倒伏是指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导致植株倾斜甚至躺倒。
通过模拟自然灾害等条件,我们测量了这些品种的倒伏程度。
结果显示,陇粳15号和西粳191的抗倒伏性较好,植株倒伏程度较轻;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的抗倒伏性较差,植株倒伏程度较重。
我们还测试了这些品种的耐寒性。
耐寒性是指水稻抵抗低温和寒害的能力。
通过把这些品种种植在低温条件下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陇粳15号和西粳191的耐寒性较好,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的耐寒性较差,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才能生长。
我们比较了这些品种的产量。
通过统计实验田的产量和粒重,我们发现陇粳15号和西粳191的产量较高,粒重较大,而皖中粳28和济豫12号的产量略低,粒重较小。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稻的育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已经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
为了评估这些新品种的优劣,进行对比试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目的: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性,为种植者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次对比试验选取了三个不同的水稻新品种(分别标记为A、B、C),以传统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组(标记为D)。
试验选用了标准的大田试验设计,共设置了四个重复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
试验方案如下:1. 土壤处理:四个试验区的土壤条件相同,经过耕翻和平整后施加适量的基础肥料。
2. 品种播种:将新品种和对照品种的种子分别按照推荐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3. 管理措施:试验期间按照正常的田间管理要求进行,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4. 株行、穗数和产量测定:在收获期,随机选取每块试验区的5个样方进行调查,记录株行数、穗数以及每株的产量。
5. 品质检测:在收获期,随机选取每块试验区的水稻样品进行品质检测,包括米粒的嘎顶率、整精米率和脾气指数等指标。
结果:根据对比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 产量对比:新品种A的平均产量为10吨/公顷,比对照品种D的平均产量高出5%。
新品种B的平均产量为9吨/公顷,比对照品种D的平均产量略高。
新品种C的平均产量为8吨/公顷,比对照品种D的平均产量低。
2. 品质对比:新品种A的米粒嘎顶率为80%,整精米率为90%,脾气指数为70,比对照品种D的指标均高。
新品种B的米粒嘎顶率为85%,整精米率为92%,脾气指数为75,比对照品种D的指标稍高。
新品种C的米粒嘎顶率为75%,整精米率为88%,脾气指数为65,比对照品种D的指标低。
综合以上对比试验结果,新品种A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性,新品种B在产量方面稍逊于A,但在品质方面更好一些,新品种C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均较差。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粮食消费的增长,水稻的种植和产量也成为了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研发高产、矮秆、耐病、耐旱、抗逆新品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水稻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
一、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用了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宁夏灵武市的实验田中,分别栽种了四个新品种,分别是:新品种A、新品种B、新品种C和新品种D,品种B和C为本地品种,品种A、D为外引品种。
实验用的种子均经过无菌处理和种子活力鉴定,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试验中所有品种的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均一致,供试面积大小相等。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所有品种的进行肥料和农药的管理,以保证它们能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二、试验结果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四个新品种都可以正常且较好的生长。
经过查看和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量:品种A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300千克,品种B的产量较低,只有1000千克左右,品种C和品种D在产量方面相对较为平均,分别为1150千克和1200千克左右。
2.矮秆性:品种B在矮秆性方面表现最好,品种C和品种D次之,品种A则相对较差。
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不同水稻新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的对比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高产、矮秆、耐病、耐旱、抗逆新品种的品种特性。
品种A在产量和耐旱性方面表现最优,而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具有适应性、多效性的新品种,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稻的需求,真正实现水稻品种的优化和增产增效。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品种选择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开展新品种的试验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对比试验的结果,来了解一些新的水稻品种的特点和表现。
一、试验目的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水稻新品种以及传统品种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来寻找更适合我国种植和生产的水稻品种,并为农民种植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提高水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我们选择了在不同地区生产条件下表现良好的水稻新品种和传统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地点涵盖了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等不同地理区域的水稻种植区域。
我们采用了随机化分组试验的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试验结果1. 产量对比我们对比了不同水稻品种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的产量表现。
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下,一些新的水稻品种表现出了比传统品种更高的产量。
特别是在一些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一些抗逆性较强的新品种表现出了比传统品种更高的产量稳定性。
这为农民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种植新品种的科学依据。
2. 抗逆性对比3. 品质对比在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水稻的品质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们对比了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和传统品种的米质和口感等方面的表现。
结果显示,一些新品种表现出了更好的外观和口感,米粒更加饱满,口感更佳,这对于提高消费者对水稻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对比试验的结果,我们发现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了比传统品种更好的特点。
我们建议农民可以适当引入这些新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从而增加收益。
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应该加大对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和培育力度,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这些新的水稻品种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以期能够找到更适合我国种植和生产的水稻品种,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品种选择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找到更适合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我们进行了一个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该试验选取了20个水稻新品种,分为4组,每组5个品种。
接下来将对这些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我们对每个品种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我们测量了稻株的高度、分蘖数、叶片长度和宽度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比较各个品种在形态上的差异。
我们观察了每个品种的抗病性。
我们选取了常见的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在每个品种上人工接种病原菌,在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受病情况。
通过比较各个品种的抗病性,我们可以评估其抗病能力的强弱。
然后,我们对每个品种进行了产量测试。
在相同的养分供给和环境条件下,我们收割了每个品种的稻谷,并称量其产量。
通过比较各个品种的产量,我们可以评估其产量的高低。
我们还对每个品种的米质进行了评估。
我们测量了每个品种稻米的粒长、粒宽、垩白率和内部结构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品尝。
通过这些数据和评估,我们可以比较各个品种的米质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本次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某个品种在形态上较为优越,但抗病性不够好;另一个品种产量较高,但米质不够理想。
综合考虑各个指标,我们可以选择出几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作为潜在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这个对比试验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对于选种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观察。
也需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水稻新品种。
希望通过这样的试验和研究,能够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贡献。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一、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限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不断努力,通过选择与育种,开发新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对比试验是评价和筛选新水稻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性状,评价新品种的优劣,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选取了湖北省立农业科学院农田作物试验基地为试验地点,该地处在北纬31°48′,东经113°0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为黄壤,土壤质地为壤土。
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3.试验品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分别为A品种、B品种、C品种、D品种。
4. 施肥管理:按照当地水稻种植的施肥标准,进行底肥和追肥管理。
5.除草管理:根据水稻生长期和生长状况,采用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1.产量表现:各品种水稻的产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 品种 | 产量(kg/亩) ||--------|---------------|| A品种 | 550 || B品种 | 600 || C品种 | 580 || D品种 | 530 |从表中可以看出,B品种的产量最高,为600kg/亩,A品种次之,为550kg/亩,C品种和D品种的产量分别为580kg/亩和530kg/亩。
从表中可以看出,B品种的籽粒长径最大,为7.0mm,C品种次之,为6.8mm,A品种和D品种的籽粒长径均为6.5mm。
C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5%,A品种和D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为12%,B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1.5%。
从表中可以看出,B品种和C品种的抗病性和抗旱性评分均较高,分别为7和8,A品种次之,为8和7,D品种的抗逆性评分最低,分别为6和6。
第14卷 第1期2024年1月农 业 灾 害 研 究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Vol. 14 No. 1 Jan. 2024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闵国凤,刘玉彩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贵阳 550200摘 要:通过系统的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深入剖析了各参试品种的生育特征和产量表现,广8优35在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均呈现出卓越的表现,而顺两优黑占显示相对较低的产量水平,这种对比直观地揭示了不同品种的优劣之处。
通过对生长过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深入比较,揭示了各品种在关键时期的生育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信息,广8优35在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等方面表现出色,直接贡献了其优越的产量,顺两优黑占在这些关键性状上相对较低,影响了其整体产量水平。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生长期观察;性状;产量比较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7-03新品种的引进是推动水稻生产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引入具有抗病性、高产性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产潜力,比较试验是评估不同水稻品种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的重要手段,这些试验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和农民更好地了解各品种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1 水稻育种现状1.1 水稻育种现状水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和特性,这不仅表现在植株的形态结构上,更体现在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产量的差异性方面。
从传统的水稻到现代改良的杂交品种,每种水稻都在自身的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姿态,传统品种对一些特定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着相对较好的适应性,但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则较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改良的现代水稻品种,其植株更为粗壮,生长更为迅猛,产量更为可观。
然而,这种改良往往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对特定肥料的过度依赖和对某些病虫害的较弱抵抗能力[1]。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期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8个,分别为德香4103、川优6203、蓉18优188、宜香4245、F 优498、宜香优2115、内5优39、乐优198。
1.2试验设计试验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分别为德香4103(A )、川优6203(B )、蓉18优188(C )、宜香4245(D )、F 优498(E )、宜香优2115(F )、内5优39(G )、乐优198(H )。
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品比试验田间分布见图1。
小区面积20m 2,走道宽区组间2m ,小区间0.5m ,周边保护行宽4m (D 优527)。
1.3技术规程1.3.1适宜播期。
3月25日至4月5日。
1.3.2旱育壮秧。
本田与苗床1∶30,床土培肥、调酸,播前施肥,做厢,分厢匀播。
严格苗床水分管理[1]。
1.3.3施足底肥。
施农家肥15t/hm 2、碳铵600kg/hm 2、过磷酸钙600kg/hm 2、氯化钾75kg/hm 2。
1.3.4中苗直插。
5~6叶[2]。
1.3.5合理稀植。
规格23.31cm×13.32cm ,30窝/m 2,每窝1苗,基本苗30万株/hm 2。
1.3.6田间管理。
具体包括:①水浆管理。
湿润为主。
时到苗足晒田,及时复水。
②追肥。
栽后7d ,施尿素75kg/hm 2。
有效分蘖终止期后(6月25日左右)施穗肥,氯化钾75kg/hm 2(长势弱的稻田+尿素40kg/hm 2[3-6])。
谢花后喷施0.5%磷酸二氢钾,每7d 进行1次,共3~4次。
③病虫害绿色防控。
2结果与分析分小区、同时收获、计重,计入《水稻品比试验产量比较表》,具体见表1。
处理A 、B 、C 、D 、E 、F 、G 、H 的折合产量分别为8280、7710、8175、8460、8925、7470、7785、8205kg/hm 2。
编制产量比较表,进行统计计算:(1)分解自由度。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前言:为了做好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更好服务于水稻生产。
2012 年我们对五个品种。
通过对比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增产潜力,筛选出适合本站种植的优良品种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我单位今后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水稻生产用种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验作物与品种参试品种(系):龙粳20,龙粳26,龙粳29,龙粳31,垦鉴稻6 号2、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在第十一作业站北1 地号,土质为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 ,速效磷29.8mg/kg ,速效钾131.25mg/kg , pH值6.3,耕层20cm前茬为水稻,秋翻。
3、验处理及设计试验设大区试验,采取对比法,不设重复。
4、培技术要点采取旱育高台模式育苗,叶龄跟踪技术进行栽培管理,耕作基础秋翻,4月30日泡田搅浆平地,4月10 日育苗,5月15日插秧,插秧规格9X3寸。
施肥量25kg/亩。
其中尿素9kg,磷酸二铵6kg, 33%硫酸钾10kg,氮肥按基肥40%蘖肥30%穗肥30% 磷肥100%基施,钾肥70%基施,30%穗肥的比例施用。
化除:插秧前本田封闭灭草,亩用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6g,插秧后亩用30%可罗津50ml+吡嘧磺隆10g喷施,全生育期喷施叶面肥3 次,防病虫3 次。
二、果与分析1 、象条件对不同品种的影响2012年有效积温2959.0 C,比历年平均多374.5 C,全生育期降水668.3mm比历年平均多99.9mm,无霜期148天,平均气温16.6 C。
由表1可以看出,2012年的气象条件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是比较有利的,只是4、5月份的低温造成对照品种垦鉴稻6 号摊青结实率低。
8 月30 日大风,造成部分水稻品种倒伏,龙粳20、龙粳31 倒伏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品种的表现不一样,如龙粳26,垦鉴稻6 号与同熟期的品种比较,抽穗、成熟期拖后,而且褐变穗,空瘪粒较前两年严重,经济性状差。
23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了解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进行了23个水稻品种的再生稻比较试验。
再生稻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不同环境和管理条件下的试验,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本次试验选择了23个水稻品种,包括早熟、中熟和晚熟等不同类型的水稻。
试验地点设在典型的水稻种植区,试验期从播种到收获为一个完整的水稻生长周期。
试验过程中,我们对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记录和观察,并在收获后对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23个水稻品种在生长期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些品种生长迅速、生长势旺,形成了茂盛的叶片和粗壮的茎秆,这些品种在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了优势。
而另一些品种生长较慢、生长势弱,叶片瘦弱,茎秆细弱,这些品种在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了劣势。
在产量方面,23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差异也比较大。
一些品种产量高、籽粒饱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另一些品种产量偏低、籽粒瘦小,经济效益较差。
这与品种的遗传背景、生长特性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综合对比评价各个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求来选择,以确保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要注重培育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的品种,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和逆境的能力。
要开展更多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研究,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水稻品种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14个水稻新品种同田小区对比试验
崔道伦;高明春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7(034)002
【摘要】为了准确、客观地鉴评杂交水稻新品种在我县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指导农民因地制宜、科学择种、购种、用种,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特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
【总页数】2页(P31,29)
【作者】崔道伦;高明春
【作者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贵州沿河 565300;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贵州沿河 56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个马铃薯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2.籼型水稻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
3.高Pang 田杂交水稻直播与打田移栽、改种本体旱谷对比试验初报
4.思南县2017年杂交玉米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
5.水稻新品种同田综合对比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个水稻品种对比试验作者:郑德剑朱俊吉唐煦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0期
摘要; ; 通过开展14个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等。
结果表明,综合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广8优2156、吉丰优1002、陵两优1844、博优778、吉两优37、科两优10号、科两优3219等。
关键词; ; 水稻;品种对比;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
目前,防城港市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多达200个,主推品种不明显,群众无法分辨优劣。
为了促进防城港市水稻品种的调整更新,推广利用适宜该市种植、品质好、产量高、效益高、生产潜力大的优势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8年7—11月,在东兴市江平镇贵明村开展了14个水稻品种示范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 材料与方法
1.1; ;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东兴市江平镇贵明村佳邦组进行,前茬为水稻,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砂壤,肥力中等,土壤pH值4.8,含有机质29.8 g/kg、全氮1.67 g/kg、有效磷14.1 mg/kg、速效钾40.6 mg/kg。
2018年7月25日至11月25日试验期间,降雨天数77 d,降雨量882.2 mm,日平均气温25.5 ℃,日照时数556.0 h。
1.2; ;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共14个,分别为博优778、中浙2优12、陵两优1844、星火优206、圣优558、湘香优1011、科两优1号(试种)、粤禾优1002(试种)、吉丰优1002、昌两优1号(试种)、科两优3219(试种)、广8优2156、吉两优37号(试种)、科两优10号(试种)。
1.3; ;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圣优558作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 m2,工作行50 cm。
采取机械插植,株距15 cm,行距30 cm,四周留约1 m宽的保护行[1-2]。
1.4; ; 田间管理
為了方便水稻统一成熟,根据各品种标签标注的生育期,适当调整播种时间,吉丰优1002播期为6月30日,6个试种品种播期为7月4日,其余7个品种播期为7月8日。
7月25日统一用机械插植。
插植前施商品有机肥2 250 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8月7日第1次追肥(插后13 d),施尿素187.5 kg/hm2、48%复合肥(16-16-16)225 kg/hm2;8月22日第2次追肥(插后28 d),施氯化钾225 kg/hm2、48%复合肥(16-16-16)225 kg/hm2 [3-4]。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12 h,然后用45%咪酰胺、10%三氟苯嘧啶浸种后催芽,移栽前3 d用10%三氟苯嘧啶150 mL/hm2(防稻飞虱)喷施送嫁药。
8月7日结合施肥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8月8日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5-6]。
2; ; 结果与分析
2.1; ;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属于早熟品种的有星火优206、湘香优1011、广8优2156、科两优10号和圣优558,生育期在111~119 d之间。
其余9个品种均属于中熟品种,生育期在120~126 d之间,相差不明显。
2.2; ; 农艺性状
分别在8月8日、8月28日、9月10日进行分蘖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广8优2156、科两优1号、昌两优1号、吉两优37号分蘖能力较强,中浙2优12、博优778分蘖能力弱。
株高方面,科两优10号、湘香优1011表现明显较高,平均株高分别达114.4、111.1 cm,与对照品种圣优558持平,其他品种株高相差不大,最低株高92.8 cm。
10月20日调查,有效穗方面,科两优1号、广8优2156都超过了300万穗/hm2,博优778、陵两优1844表现最差。
2.3; ; 产量
各品种折干产量在4 670.0~7 986.3 kg/hm2之间。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科两优10号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科两优3219、吉两优37号与其他11个品种处理差异极显著(表3)。
2.4; ; 考种结果
每个品种在成熟时取样有代表性的1蔸水稻,算出单蔸有效穗数、平均穗长、蔸总粒数、蔸实粒数、蔸瘪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总粒重。
有效穗数表现好的2个品种是广8优2156、科两优1号,穗长表现好的是科两优3219、科两优10号,千粒重以星火优206、科两优10号比较重,较轻的是吉丰优1002(表4)。
3; ; 结论与讨论
参试的14个品种中,3个试种品种表现突出,吉两优37号产量达到7 895.2 kg/hm2、科两优10号达到7 986.3 kg/hm2、科两优3219达到7 617.4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0%以上。
平时种植较多的品种中,产量居高的是广8优2156、吉丰优1002、陵两优1844、博优778。
从千粒重方面对比,吉丰优1002表现最低,其余品种表现差异不大。
考虑气候等其他因素影响,后续还需要继续开展试验。
4; ; 参考文献
[1] 葛茜,马晓丽,张万春,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5):7-9.
[2] 谢恒.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5,36(5):401-402.
[3] 王露.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5(1):33-34.
[4] 张良权.顺昌县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19, 37(1):50-52.
[5] 冀占东,任红.三亚市优质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9,13(9):184-186.
[6] 张耀学,徐全,张羽,等.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9,7(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