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
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
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
有动兵的理由。”
临危受命
读一读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 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 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 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 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 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 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 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 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 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 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 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 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 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背上能插荆。
廉颇来到相府门前,“扑通”跪下, “蔺老弟,我向你请罪来了!”,蔺相 如忙向前扶起廉颇,说“廉兄何罪之有? 快快请起!”廉颇叹了口气,道:“哎, 我真是不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却 为了个人的名誉和你斤斤计较。而你处 处为国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 与你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蔺相如 扶起廉颇说:“你可不要这么说,你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 我们只要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赵国一 定能富强起来。”廉颇听了连连点头。
• 本课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
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它既是一部很有价 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用 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 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被鲁迅先生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 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 献给了楚厉王。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 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 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 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不久,厉王死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 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 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 卞和的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