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27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92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病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案。
方法通过对86例出现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心电图诊断,进行病因分析。
结果老年心律失常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为常见。
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手段,并及早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减少心肌缺血的问题,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病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现行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变化,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据调查研究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贯穿于各种疾病之中,并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本院2010.1至2012.6收治的86例有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86例,所有患者通过常规心电图接车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有心律失常,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平均年龄75.3岁。
1.2 心率失常的诊断分型对改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本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 43例,其中室性早搏27例,室性心动过速15例,室颤1例;房室传导阻滞3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颤1例,预激综合征1例。
2 结果结合头颅ct、mr,腹部彩超、ct,血液生化指标等多方面检查,本组86例患者中,有冠心病37例,包括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等;高血压病29例,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11例;慢支肺心病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脑血管病3例;老年先心病2例,均为房间隔缺损;未查出原发病2例,嗜铬细胞瘤1例。
3 讨论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包括常规体表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据大量资料研究证明,该方法结果可靠。
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92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92例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为临床探讨依据,对92例患者采用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方法,总结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92例患者在用药后的显效率为63.04%,有效率为34.78%,无效率为2.17%,仅有2人用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患者伴随着原发性疾病的好转,心率失常均得到纠正。
本组92例患者有2例发生首剂低血压,3例发生肠胃不适,咳嗽2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率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备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症肺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9-01重症肺心病是一种内科急症,而心律失常是重症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多发于重症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若不及时予以对症治疗,严重者会导致肺心病死亡的发生,本文结合我院以稳心颗粒、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09年至2012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完整资料为临床探究依据,患者均符合国家呼吸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30例,年龄42-78岁,按病症类型分为:肺结核34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32例,冠心病患者26例,患者均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内感染,按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不同分为:房性早搏1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1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者1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者8例,心房扑动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13例,室性早搏者15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炎、平喘、吸氧等一系列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120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66-01【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牟9月120例老年病人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与基础疾病的相关关系。
结果: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中以心房纤颤为主;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其次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心肌病;感染、缺氧及电解质紊乱为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结论:高度重视房性心律失常,积极控制诱因,是诊治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诱因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今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为了解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以便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作者回顾分析我院老年急诊病人的心律失常资料,以总结对此类病人的改善预后及减少病死率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牟9月入住急诊抢救室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0岁,均以心律失常为主而就诊。
除外轻度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1.2方法抢救室后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全天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统计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与患者基础疾病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统计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发因素。
2结果2.1心律失常类型房扑(af)、房颤(ai)56例,房室传导阻滞(avb)12例,房早及室早57例,窦性心动过缓13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室速(vt)、室颤(vf)9例,阵发性室上速(svt)14例,其他9例。
2.2心律失常与诱因的关系急诊老年心律失常120例中,发作时可有一种或同时两种,甚至同时多种诱因存在,其中严重感染42例次,有明显缺氧26例次。
电解质紊乱34例次,这三种诱发因素为多见。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20例临床分析摘要:肺心病和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多发病种,两病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及症状、体征不典型而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本文将对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12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从临床、物理检查等方面作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肺心病;冠心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41-01肺心病和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多发病种,两病常合并存在,其病死率比单纯冠心病和单纯肺心病都高,并且临床工作中常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20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2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84例(70%),女36例(30%);年龄最大88岁,最小39岁,平均52.2岁;典型心绞痛36例(30%),不典型心绞痛46例(38%),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0例(25%),a2>p2 103例(86%)。
x线检查左右心室均增大者52例(43%),以左室增大为主的普大型36例(30%),主动脉弓迂曲、延长、钙化47例(39%)。
心电图检查:电轴重度左偏(>-30°)25例(21%),左心室肥厚30例(25%),st段呈缺血性改变104例(87%),t波低平或倒置109例(91%),持续性房颤12例(10%),急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6%),左束支阻滞6例(5%),ⅲ°房室传导阻滞8例(7%),心肌梗死3例(2.5%)。
2 讨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工作中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2.1 心绞痛:一般认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长期缺氧而对缺氧的耐受性增高,加之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降低或被较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所掩盖,故典型心绞痛者少见,诊断时不能过分强调症状,应全面考虑。
若症状不典型,试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者,则有助于诊断。
2.2 左室增大:对高龄肺心病患者若x线有左室增大者,或伴有主动脉弓迂曲、延长、钙化,并除外高血压心脏病等,应考虑合并冠心病。
老年心衰合并常见心律失常100例治疗重点【摘要】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致死率,改善症状和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进展,减少住院次数。
方法100例心力衰竭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老年人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用药治疗侧重不同。
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因病施治,因症施治,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把双刃剑,治疗时要抓住重点。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重点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1.0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016-02老年心衰患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按冲动起源异常可分为①窦性心律失常;②异位心律失常,按冲动传导异常可分为①生理性传导障碍;②病理性传导障碍;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如预激综合症;④还有人工心脏起搏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drug,add)按其电生理作用(vaughanwillian 分类)可分为4大类:ⅰ类(阻滞快钠通道为主,兼有某些阻滞钾通道的作用,代表药物为阻滞强度中等的ⅰa类奎尼丁、阻滞强度弱的ⅰb类美西律、阻滞强度强的ⅰc类普罗帕酮等);ⅱ类(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等);ⅲ类(阻滞钾通道为主,延长复极时间,如胺碘酮、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ⅳ类(阻滞l-型钙通道,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1]很多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常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故笔者就建科以来收集的老年心衰合并常见心律失常100例患者治疗重点总结如下,以期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老年科病房收住的老年患者中,经美国acc/aha的a.b.c.d.心衰分期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分级,收集明确诊断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