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9
《中级财务会计》各章教学重点一、课程总体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内容安排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基础上,结合工商企业的一般经济业务详细阐述六个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最终提供财务报告编。
对工商企业来说,经济业务非常多,本课程安排的内容是建立在四个会计假设的基础上的;企业的某些业务,或不符合某一会计假设,如破产清算与物价变动;或核算难度较大,如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等,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介绍。
如何把符合四个会计假设的众多中级财务会计内容串起来,这涉及到教材或课程的逻辑思路。
本课程内容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的,以四个会计基本假设为基础进行组织与安排。
除第一章属于承上启下内容外,从第二章起,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先讲资产、负债,接着阐释收入、费用与利润,期末进行会计调整,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教学建议1.资产要素非常重要,与其它五个要素都有联系,所以资产要素安排的章节比较多,以我个人的体会,资产要素共6章(新教材为7章)内容约占一半的课时。
资产要素的内容讲清楚了,其他要素的核算就比较容易。
2.2008年春季教学仍使用2002年编写的第2版教材,如何处理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如何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这是本次培训班需要重点沟通的问题。
应该说,教材前四章内容变化不大。
我的建议是:对有关章节内容变化较大的,教师应按2006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授课,学生也应按新要求掌握。
具体掌握的深度上,对电大专科学生来说,掌握一般的最主要的变化内容。
有些内容本身的核算难度大,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所得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无法回避,教师要讲透,学生要理解。
3.引导学生多做习题,多练习。
二、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总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基础会计课程已讲,我认为大家复习一下主要内容就行。
第二章货币资金本章的重点是货币资金的管理。
主要内容有:(1)库存现金的管理;(2)备用金及库存现金盘点的核算;(3)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与使用;(4)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可结合某一种转账结算方式,画一个程序图,具体说明结算凭证在收款人、付款人及各自的开户银行如何流转,有助于学生理解。
总论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的实务应用2.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的区分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投资对象投资目的短线运作债券拟持有至到期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金融资产类型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在 20%以下,即达不到重短线运作上市公司的非限大影响程度。
长线运作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售持股比例达到20%或以上,即达到不允许短线重大影响或以上的影响程度。
达不到重大影响运作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股权分置改革造成的上市公司的限售股票其他原因造成的程度达到重大影响程度或以上达不到重大影响程度达到重大影响或以上程度长期股权投资短线运作长线运作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达到重大影响或以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票达不到重大影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1.金融资产的界定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①初始计量原则②期末利息计提③其他会计处理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①初始计量②后续计量原则③期末减值计提④处置5.金融资产减值①减值迹象:了解②金融资产减值处理原则:了解6.金融资产重分类(了解)存货1.购入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构成因素2.委托加工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构成因素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如果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如果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工而后再出售的入账成本=委托加工的材料成本+加工费+运费+装卸费应计入成本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3.其他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的构成4.可变现净值的计算5.存货减值迹象的认定6.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7.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盘盈当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盘亏当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处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处理时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任人赔款)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出。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重点五篇第一篇: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重点中财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一、财务会计的特征:(选择题) 1.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2.财务会计以财务报告为工作核心3.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4.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二、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1、股东2、债权人3、政府机关4、职工5、供应商6、顾客7、其他集团三、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1、董事会2、首席执行官CEO3、首席财务官CFO4、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等)5、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要能区分4、5、7)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五、会计的基本假设六、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七、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章货币资金一、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部分。
二、企业的库存现金要由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定一个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企业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可多于五天,但最多不能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三、两种备用金管理制度业务处理方法比较(分录)四、现金清查(分录)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科目。
五、银行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六、企业收入银行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企业提取现金或支出存款时,借记“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分录)七、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间的交易采用的结算方式涉及的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传递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差别,造成一方已收到凭证并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凭证仍未入账的款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当我回忆起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时光,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挑战又趣味横生的经历。
先来说说资产这部分吧。
资产就像是企业的宝贝疙瘩,啥都能算资产,从现金、存货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就拿存货来说,那可真是让我费了不少脑筋。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存货的计价方法,什么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我当时就懵了,这都是啥呀?后来老师举了个例子,说一家小卖部进了一批同样的棒棒糖,第一批进价 1 块,第二批进价 12 块。
要是先卖第一批进的,那成本就是 1 块,这就是先进先出法。
要是把两批的成本加起来除以总数量,算出个平均成本,那就是加权平均法。
要是能分清每根棒棒糖是哪批进的,卖的时候就按对应的进价算成本,这就是个别计价法。
听完这个例子,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还有固定资产,这玩意儿可不好对付。
从它的确认、计量到折旧、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少讲究。
就说折旧吧,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每种方法算出来的折旧额都不一样。
有一次做作业,我算一个机器设备的折旧,一开始用错了方法,算出来的结果跟答案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那叫一个郁闷,抓耳挠腮地重新算,终于搞明白了。
负债这部分也不简单呐!什么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搞得我晕头转向。
特别是应付债券,那利息的计算和摊销,简直让我头疼。
有一回,为了搞懂一个应付债券的题目,我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下午。
一边看教材,一边对照着笔记,嘴里还念念有词。
旁边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估计以为我魔怔了呢。
所有者权益也不好惹。
什么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团乱麻。
不过老师讲了个例子,说所有者权益就像是一个大蛋糕,股本是最基本的那块,资本公积是额外加的奶油,盈余公积是预留的一部分,未分配利润就是还没切分的那部分。
这么一说,好像形象多了。
收入这一块,那也是有很多门道。
确认收入的条件、各种收入的核算,都得仔细琢磨。
记得有一次小组讨论,我们讨论一个关于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案例。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级财务会计重点内容的整理。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收付实现制则是以现金的收付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等。
三、存货存货的核算包括取得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以及存货的期末计价。
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外购存货的成本构成、自制存货的成本计算等。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存货的期末计价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核算涵盖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折旧计提、后续支出以及处置。
固定资产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以及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
初始计量包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等。
折旧计提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中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一、会计基础知识回顾1.会计的定义和特点2.会计的目标和功能3.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4.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5.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6.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7.会计分录和分析方法8.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9.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1.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调整处理3.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4.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调整处理5.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和分析方法三、会计核算政策和会计估计1.会计估计的基本概念和对象2.会计估计的方法和程序3.会计估计的调整和纠错4.会计估计的影响和风险5.会计核算政策的选择和调整6.会计核算政策的披露和应用四、收入与费用核算1.收入与费用的定义和确认2.收入与费用的时点和计量3.收入与费用的分类和归类4.收入与费用的调整和处理5.收入与费用的汇总和分析方法五、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核算1.投资的定义和特点2.投资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投资收益的分类和确认4.投资收益的计量和处理5.投资收益的披露和分析方法六、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核算1.应收账款的定义和特点2.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量3.坏账准备的确定和调整4.坏账准备的核销和处理5.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披露和分析方法七、报表调整和财务报表分析1.财务报表调整的目的和适用范围2.财务报表调整的方法和程序3.财务报表调整后的编制和分析4.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5.财务报表分析的限制和应用八、成本核算与管理会计1.成本核算的目标和要素2.成本核算的对象和方法3.成本核算的过程和步骤4.成本核算的分析和控制5.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功能6.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技术7.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效果以上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复习提纲,用于系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了解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和解决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考试重点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准备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时,了解考试重点是提高复习效率和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级财务会计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和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基础。
包括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理解这些假设对于正确进行会计核算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需要遵循这些要求,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有用、准确。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要掌握每个要素的定义、特征和确认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计量原则涉及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了解在不同情况下应选择何种计量属性。
二、存货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资产。
考试重点包括存货的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期末计量等。
存货的初始计量要考虑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计算和特点,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的期末计量通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要能够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重要资产。
重点涵盖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折旧的计算与核算、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处置等。
初始确认和计量时,要考虑购置成本、自建成本、投资者投入等情况。
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需要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要能正确判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一、会计基本原理与核算方法1.会计基本原理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假设3.会计的基本要素4.会计的核算方法二、会计凭证与账簿1.凭证的种类与功能2.凭证的要素与编制3.制作会计账簿的要点4.会计账簿的种类与用途5.企业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1.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计量-固定资产的列报-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报废2.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点-无形资产的计量与列报-无形资产的摊销四、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组成与结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2.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利润表的组成与结构-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利润表的分析方法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组成与结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4.扩展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五、成本会计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2.成本核算的方法与程序3.作业成本法与批量成本法4.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六、财务预测与预算1.财务预测的意义与方法-财务预测的目的与作用-财务预测的方法与程序2.预算的基本概念与目标3.预算编制与实施-预算编制的要点与流程-预算实施的控制与评价七、财务风险管理1.财务风险的定义与分类2.财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3.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与监控-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流程-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与调整八、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1.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2.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3.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4.内部控制的要素与框架5.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以上是中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凭证与账簿、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会计、财务预测与预算、财务风险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中级会计实务考前复习重点整理一、会计基础知识1. 会计的定义和目标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要素3. 会计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属性4. 会计的分期假设和会计周期5. 会计的账户和账簿二、会计核算1.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2. 收入、费用和成本的核算3.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4.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5. 投资和股权的核算三、财务报表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2. 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5. 注释附注的编写和分析四、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1. 折旧方法及计算2. 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调整3. 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算4. 成本的核算方法和计算5. 预付款项和预收款项的处理五、税务会计1. 主要税种和税收政策2. 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3. 税务会计的报表和税金的核算4. 税收筹划和避税的基本原则5. 税务合规和税务风险管理六、成本会计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成本的核算方法和计算3. 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4.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5.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析七、管理会计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 分析和决策的管理会计工具3. 预算和预测的编制和分析4. 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5. 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八、审计与内部控制1. 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 审计程序和方法3.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和原则4.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价5. 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以上是中级会计实务的一些重点整理,希望对你的考前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及特点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P6五、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势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六、实质重于形势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一、会计的基本假设P10,理解1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第三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第四节二、会计计量P14,其中12定义3计算5定义为重点1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 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1历史成本: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2)重置成本: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说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也叫现行成本;(3)3可变现净值: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4)现值(5)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要具备3个条件:信息公开双方自愿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第五节财务报告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一节现金第二节一、现金的管理第三节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P19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企业库存现金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边远地区可以超过5天但最多不超过15天;改变限额时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三、现金的总分类核算P221现金核算的凭证;2科目设置及帐务处理;3备用金的核算仅注意现金核算现金收支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提取现金,根据支票存根所记载的提取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根据银行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按实际收回的现金,借记本科目,按应报销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实际借出的现金,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企业因其他原因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四、财产的清查注意清查前与清查后的会计处理P24、P25例2-9,一二为重点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现金短缺,应按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属于现金溢余,按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或“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二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作为盘盈利得处理,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科目;第四节银行存款一、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帐户的规定P25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户是企业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与基本存款账户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殊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四、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P27原因:一、企业和银行一方或双方同时记账错误;二、存在未达账项: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注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能作为原始凭证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等;外埠存款是企业因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商品而汇往采购地银行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存出投资款是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购买股票、基金等投资对象的款项;第三章存货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第二节三、存货的分类P37(一)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二存货按存放地点的分类(二)1在库存货:已经购进或生产完工并经过验收入库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商品;(三)2在途存货:已经取得所有权但尚在运输途中或虽已运抵企业单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及商品;(3)在制存货:正处于本企业各生产工序加工制造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完成的材料物资;(4)在售存货:已发运给购货方但尚不能完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因而仍作为销货方存货的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第三节存货的初始计量第四节存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在取得存货时,对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一、外购存货P38(一)外购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二)外购存货的会计处理:注意P40的5中间“如果赊购附有现金折扣条件”例3-6三、委托加工存货增值税与消费税不计入成本P44注意看例题3-10,此处为重点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加工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按规定应计入加工成本的税金;1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成本,待销售委托加工存货时,不需要再交纳消费税;第五节发出存货的计量第六节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P4612要求会计算第七节1先进先出法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4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这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较为繁琐;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各批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本月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第八节计划成本法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P51,要会做会计分录以下情况要会:票到货到、票到货未到、货到票未到、跨月;详细见书P52~53第九节存货的期末计量第十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十一节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P55,要会计算可变现净值与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十二节可变现净值: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判断→计提和转回→结转某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例题见作业中的第二章或书P59~61第十三节存货清查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P61(1)存货盘盈:按重置成本作为盘盈存货的入账价值,查明原因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2)存货盘亏:将其账面价值及时转销,涉及增值税的要进行相应处理;查明原因后分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2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损毁,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损毁,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第四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资产及其分类二、金融资产的分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三节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算P66,要会做会计分录“成本”明细科目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差旅费就不属于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P68,要会做会计分录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获得的现金股利,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对于获得的债券利息,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付息日,确认为投资收益;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P66,要会做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P69,要会做会计分录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价款,减去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加上或减去资产负债表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后的余额;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第四节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P71,要知道如何确认初始确认金额,出单选“成本”明细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面值的差额,以及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后该差额的摊余金额;“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反映企业计提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未付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债务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第五节贷款和应收款项二、一般企业应收款项的主要账务处理P78,要会区分(一)应收账款: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出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应收帐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1商业折扣: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收帐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定;2现金折扣:总价法是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净价法是将折扣最大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帐款的入账价值;第六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处为全书重点,要注意股票部分,要会做会计分录P83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P83企业应当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成本: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或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的面值;利息调整:反映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面值的差额,以及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后该差额的摊销余额;应计利息:反映企业计提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应计入为付的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P8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应当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应于付息日或资产负债日,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务工具,应于付息日或资产负债表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务工具,应于资产负债表日;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P8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如为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则指摊余成本时,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时,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减记所有者权益;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P86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或摊余成本加上或减去资产负债表日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金额后的金额;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如果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尚未收回,还应从处置价款中扣除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之后,确认处置损益;第七节金融资产减值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一、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初始计量原则P94(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1具有控制的权益性投资;2具有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3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4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小份额权益性投资;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P95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P95要会初始确认金额如何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代表的是在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中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应将企业合并视为一项购买交易,合理确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重点啊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P100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一般程序如下1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收回投资前,投资企业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2若发生追加投资:应按照追加或收回投资的成本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4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企业应于除权日作备忘记录,被投资单位未分派股利,投资企业不作任何会计处理;注意书P101的例题5-7中1~5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P101本节为重点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一)会计科目的设置(二)取得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差额不需要按该差额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党旗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三)投资损益的确认P103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同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四)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P106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损益调整的部分应视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五)超额亏损的会计处理(六)其他权益变动的确认P109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一)追加投资导致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P1101对原持有投资的追溯调整(1)投资成本的调整2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份额的调整2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如果属于追加投资成本大于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属于追加投资成本小于追加投资时应校内共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按其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追加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第六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P12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最初取得固定资产时对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一)外购的固定资产入账价格,增值,要会做会计分录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重要和主要的方式;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买价;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费用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采用一揽子购买方式进行购买的固定资产:将购买的总成本按每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总和的比例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购置固定资产所支付的价款、运输费和安装成本等,待固定资产安装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再将“在建工程”科目归集的固定资产成本一次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三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五盘盈的固定资产这部分没有划重点,不知是没划到还是没有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固定资产折旧(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及折旧范围P129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原价5%以内;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P130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始价值100%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始价值%100%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始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量总额年折旧额=某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总结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财务知识,对于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级财务会计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的核算要注意现金的收支范围和限额管理,以及现金清查的处理。
现金短缺或溢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银行存款的核算要掌握银行存款账户的种类,如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也很重要,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核对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差异。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其核算需要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在核算时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影响。
应收票据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票据的核算包括取得、贴现、背书转让和到期收回等环节。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如果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付的款项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如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等。
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应收款项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等。
三、存货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影响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利润。
原材料的核算要区分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完整版)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总结1.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 会计实体概念: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独立于所有者或其他实体。
- 会计分期假设:企业将持续运营,会计信息按期间划分,如月度、季度、年度。
- 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和负债应以其交易时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记录。
-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在其实现或可实现时确认。
- 匹配原则:费用应与其所产生收入的期间相匹配。
2. 会计方程式与财务报表- 会计方程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的基石,所有交易都遵循这一方程式的平衡。
-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利润表:显示企业在特定期间的收入、费用和最终的净利润。
- 现金流量表:记录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展示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所有变动情况。
3. 会计处理流程- 交易识别:识别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交易或事件。
- 双重记账:每笔交易都要在至少两个账户上进行等额的借方和贷方记录。
- 过账:将日记账中的交易记录过账到相应的总账账户。
- 调整分录:对预付费用、应收收入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收入和费用的正确归属。
-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总账数据编制各类财务报表。
4. 存货与成本计算- 存货的分类: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
- 成本流转假设:如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等。
- 存货盘存与评价:定期盘点存货,根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评价。
5. 固定资产与折旧- 固定资产的识别:长期使用的有形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 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单位产量法等。
- 折旧的会计处理:记录折旧费用并影响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6.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包括利息费用的确认和偿还本金的记录。
- 债券发行:债券的面值、溢价、折价及其会计处理。
- 租赁会计: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区分及其会计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有哪些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要名词有: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主体、会计期间、企业财务会会计的一般原则及具体原则、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规范。
简答题有:简述我国财务会计的一般目标,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内容,简述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第二章货币资金本章的重要名词有:库存现金、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未达账项、其他货币资金。
简答题有:简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计算及一般填表题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第三章应收账款本章的重要名词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总价法、净价法、坏账、坏账损失、备抵法、账龄分析法、应收票据贴现。
简答题有:总价法与净价法的区别。
计算及一般填表题有:坏账准备的计算(账龄分析法)、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
会计业务题有现金折扣下应收账款总价法和净价法的核算、坏账的账务处理、应收票据贴现及账务处理、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第四章存货本章的重要名词有:存货、存货发出的几种计算方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先(后)进先出法)、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一次(分项、五五)推销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跌价准备(损失)、账卡合一。
简答题有:存货的特点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简述后进先出法的优缺点简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优缺点计算和一般填表题有:存货发出的几种计算方法下的计算(或填表)、材料成本差异的有关计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算或填表。
会计业务题有:材料的核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核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下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材料的账务处理。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点:第五章投资本章的重要名词有:投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法、市价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直线(摊销)法、实际利率法、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权益法、股权投资差额、长期投资减值。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整理导言: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重点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中级财务会计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知识1.1 会计的定义和目标会计是指记录、报告和分析经济交易的一种信息系统,其目标是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1.2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了解和应用会计等式对于正确理解和编制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1.3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配比原则等,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比性。
第二部分:财务报表2.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上的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详细了解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
2.2 损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一种报表,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准确编制和分析损益表可以帮助企业掌握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赢利能力。
2.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动状况的一种报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合理编制和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自身的现金流动。
第三部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3.1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拥有的生产设备、厂房和土地等,其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购置、折旧和处置三个环节。
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事项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稳定。
3.2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无形的非金融性资产,如专利、商标和软件等,其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购置、摊销和处置三个环节。
合理处理无形资产的会计事项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第四部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4.1 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成本的计量和分析,帮助企业合理核算和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中级财务会计讲义汇总
一、财务报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和计量
2.损益表:收入和费用的分类和计量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分类和计量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分析
1.财务比率分析: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营运资本周转率等
2.垂直分析:将各项数据与总额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数据在总额中所占比例
3.横向分析: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的变动趋势
4.重要经济指标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
三、资本成本
1.资本结构:包括股权和债权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
2.股本成本:计算公司股票的实际成本
3.债本成本:计算公司债券的实际成本
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司使用各种资本的平均成本
四、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
1.投资决策分析: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指标的应用
2.融资决策分析:包括债务比率、权益比率等指标的分析和判断
五、财务管理
1.现金管理:包括现金流量预测、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控制等
2.资本预算:包括投资项目评估、资本预算编制等
3.利润管理:包括成本控制、销售收入管理等
4.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和控制
六、会计伦理和专业准则
1.会计伦理:包括会计师的责任、诚信原则等
2.会计专业准则: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准则和财务报表分析准则
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包括收入确认、资产计量、负债计量等。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及特点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P6)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势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势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一、会计的基本假设(P10,理解)1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计量二、会计计量(P14,其中(1)(2)定义(3)计算(5)定义为重点)1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1)历史成本: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2)重置成本: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说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也叫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
(4)现值(5)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要具备3个条件:信息公开双方自愿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第四节财务报告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一节现金一、现金的管理(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P19)(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企业库存现金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边远地区可以超过5天但最多不超过15天。
改变限额时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三、现金的总分类核算(P22)(1)现金核算的凭证;(2)科目设置及帐务处理;(3)备用金的核算(仅注意现金核算)现金收支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提取现金,根据支票存根所记载的提取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根据银行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按实际收回的现金,借记本科目,按应报销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实际借出的现金,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企业因其他原因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财产的清查(注意清查前与清查后的会计处理)(P24、P25例2-9,(一)(二)为重点)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现金短缺,应按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属于现金溢余,按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或“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二)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作为盘盈利得处理,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科目。
第二节银行存款一、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帐户的规定(P25)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
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户是企业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与基本存款账户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殊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
四、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P27)原因:一、企业和银行一方或双方同时记账错误;二、存在未达账项: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注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能作为原始凭证!!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等。
外埠存款是企业因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商品而汇往采购地银行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存出投资款是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购买股票、基金等投资对象的款项。
第三章存货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三、存货的分类(P37)(一)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二)存货按存放地点的分类(1)在库存货:已经购进或生产完工并经过验收入库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商品;(2)在途存货:已经取得所有权但尚在运输途中或虽已运抵企业单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及商品;(3)在制存货:正处于本企业各生产工序加工制造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完成的材料物资;(4)在售存货:已发运给购货方但尚不能完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因而仍作为销货方存货的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在取得存货时,对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一、外购存货(P38)(一)外购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二)外购存货的会计处理:注意P40的5中间“如果赊购附有现金折扣条件”例3-6三、委托加工存货(增值税与消费税不计入成本)P44注意看例题3-10,此处为重点!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加工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按规定应计入加工成本的税金。
(1)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成本,待销售委托加工存货时,不需要再交纳消费税。
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P46(1)(2)要求会计算)(1)先进先出法(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3)移动加权平均法(4)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这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较为繁琐。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各批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本月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第四节计划成本法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P51,要会做会计分录)以下情况要会:票到货到、票到货未到、货到票未到、跨月。
详细见书P52~53 第五节存货的期末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P55,要会计算可变现净值与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判断→计提和转回→结转某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例题见作业中的第二章或书(P59~61)第六节存货清查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P61)(1)存货盘盈:按重置成本作为盘盈存货的入账价值,查明原因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2)存货盘亏:将其账面价值及时转销,涉及增值税的要进行相应处理。
查明原因后分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损毁,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损毁,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资产及其分类二、金融资产的分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算(P66,要会做会计分录)“成本”明细科目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差旅费就不属于)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P68,要会做会计分录)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获得的现金股利,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对于获得的债券利息,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付息日,确认为投资收益。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P66,要会做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