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段之提取关键词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关键词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
后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
提取关键词,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解析]解答时,首先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提取“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词;然后根据材料,梳理“碳链式反应”过程,句中“接着”“最终”等词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
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名师教你解题课堂技法归纳总结提取关键词“3关注”“1回顾”1.关注话题。
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短句或词语往往是关键词之一。
2.关注关键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起到关键的作用,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全篇。
抓住这些句子,就能理出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蔓摸瓜,就能找到相应的关键词。
至于那些为了说明某些必要信息,不得不加上的说明性、修饰性的内容,则应予以删除,以便凸显主要信息。
3.关注同类信息或高频词语。
某些语段中有较多的相同词语或者内容相近的语句,我们只要把这些相同的词语或内容相近的语句逐一合并,提取关键词就方便多了。
“高考压缩语段之提取关键词”的解题技巧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
压缩语段的考查方式较多,传统题型有:给概念下定义、概括语段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拟写电报稿;较新题型有:拟写短信、为短文续写结尾、为新产品命名、为语段补写总结句、新闻点评、概括研究的结论、提取关键词等。
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先来看一道高考题:(2005年全国高考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关键词”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令人耳目一新。
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呢?其实,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
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
就今天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压缩语段.关键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方法一:三步解题法(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不可不取。
(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
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教学目标:掌握提取关键词类语言表达题的答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考点解析】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能力。
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考核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2)筛选信息能力(3)概括综合能力(4)语言表达能力【总体方法】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
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
总之,“准确提取关键词”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它可以全面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一、课前热身,感受真题。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2005年全国卷Ⅰ第18题)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解析]解答时,先通读全段,然后压缩语段,将原文压缩成一句话。
这是一段记叙性的文字,全文两句话,其中第一句话由两个分句构成。
第一句话,第一层从国家图书馆的角度,以修复任务的巨大(5000余米)与修复人员稀缺(不过10人)之间的反差,表明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第二层,从全国的角度,说明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短缺非个别现象(全国范围内都存在)。
第二句话,以一种假设的结果强调古籍修复人才的不足。
所以,这段文字可以压缩为:我国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极为不足。
(15字)有了这句话作基础,提取关键词就有了明确的范围,确定的指向,避免了“提笔四顾心茫然”,或“试卷之上,草木皆兵”。
以第一次压缩的文字为蓝本,最后提取的关键词是:【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2、阅读下面的文段,提取四个关键词。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答案] 开放时代爱国主义理性深沉[解析]此语段的核心话题是“爱国主义”,是在“开放时代”之下来讨论这一话题的,它应有的重要特点是“理性、深沉”。
其他的语句都是支撑、解说这些核心词语的次要部分。
方法:关注话题概括要点4、(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解析】。
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2006年兴化市调研考试)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
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
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
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这道题要求写出四个关键词,而整个语段正好由四个句子构成。
再看每个句子的内容,第一句讲的是“道德健康”的出现对心理教育的影响,第二句讲的是“心理教育”的新变化,第三句讲的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第四句讲的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四个句子四个陈述主体,各有侧重,又组成一个完整的语意链。
方法:分析层次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新华网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贾永、白瑞雪、孙彦新)“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
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
在这个与地球最近的星球上,至今还没有中国人的足迹,却有一座以人类飞天第一人——明朝人万户命名的环形山。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深空探测启动2、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2009年四川卷)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解析]本语段的核心话题是“聚乳酸”,这是关键词之一。
围绕着“聚乳酸”这个核心话题,本语段谈了它在“合成”方面的“新进展”、“复合应用”,其他的内容都是这些核心陈述的支撑、解说性质的次要成分。
此题的答案由双音节词语和短语组成。
抓关键句解说以上方法还需灵活运用,提取出关键词后可以检查回顾,对所选关键词来一个回头看。
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
如上例灵活运用检查回顾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解题过程,我们总结了这些方法,接下来请大家运用以上方法做下面的习题,学以致用。
课堂训练小试牛刀1. 阅读下面文段,从中提取出三个关键词(2008年福建卷)美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
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
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
一般来说,当板块断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
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
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通行考察。
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
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答案] 地壳失踪考察(调查)[解析]此文段核心话题是“地壳”,围绕“地壳”这个核心话题,重点阐述了对“失踪”问题的“考察”。
第一个语段是全文的关键语段,是全文的总说部分,下面两个语段都是对第一个语段进行解说的次要部分。
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金庸小说艺术上的成功,得力于戏剧、电影者尤多。
戏剧和电影方面的实践,对他的小说创作很有影响。
如果说其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来源于戏剧的话,那么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等则得力于电影。
金庸在小说中运用戏剧技巧,形态多样;至于将电影技巧引进小说,更构成了金庸小说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关键词:金庸小说艺术戏剧电影技巧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人工降雨形成过程....的四个重要词语。
(4分)一家瑞士公司采用新技术,在阿联酋东部地区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
为制造人工降雨,这家公司建造了五个用以生成带负电荷粒子的电离装置,这种外形就像钢柱上的灯罩似的装置可以电离生成大量带负电荷的粒子。
每个电离装置配备了20台发射器,可以将数万亿个催化云形成的带负电荷粒子发射到高空,它们被送上高空与阳光照射地面释放热量生成的气团汇合。
带负电荷的粒子具有吸附尘埃微粒的天生本领,一旦到达生成云的合适高度,带负电荷的粒子将吸引空气中漂浮的水分子,令其在自己周围凝结。
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气,就会产生数十亿个水滴并形成云雨。
(根据新浪科技2011年1月4日相关消息改编)▲▲▲▲电离(或电离生成)发射(或送上高空)汇合凝结拓展延伸1、【2011·南通一调】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