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录片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第二节
关于纪录片定义的争论
1、纪录片定义的众说纷纭 (1)经典定义(英国· 格里尔逊)
纪录片是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而“自
然素材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 (2)国际定义
①以各种纪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
1931,《杂酚油》1932。
先锋派把想象中的运动、节奏、印象及其造 型美感作为追求目标,主张“三无主义”: 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 (1898-1989)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四万万人民》· 1938 《愚公移山》· 1975
《风的故事》· 1984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二、纪录片的发展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画面加解说一直是纪录电影的主导形式,使影 片的意义依附于导演的文学思维,完全依靠解说来结构画面。这主要是由于 现场拾音设备的技术障碍造成的。 1958年,发明了同步录音的磁性录音机。16毫米轻便摄影机和低照度高
允许使用搬演和重构等手法;
(3)对故事片持完否定态度; (4)尽管强调”正确比美重要“,但又非常重视并善用摄影造型艺术和蒙太 奇手段,力求形式完美; (5) “解说+画面”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格里尔逊模式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生活真实场景作出处理,
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 在创作中注重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加工,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
(3)1935年,格里尔逊导演拍摄了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纪录片 《锡兰之歌 》。 (4)1941年他为加拿大拍摄的《丘吉尔岛》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评论家认为,他是以社会学而不是以美学角度来看待电影的。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格里尔逊及其学派的主要观点:
(1)重视纪录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 (2)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在拍摄中对现实进行艺术加工,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电影眼睛”理论基本主张:
(1)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至特技等等摄影技
巧。 (2)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
(3)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认为蒙太奇手段可以改变乃至创造新的时空形
态。 (4)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主义现实,肯定纪录片的传媒作用和教
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奠基之作是格里尔逊导
演的《漂网渔船》,也是他唯一一部自己创作
的纪录片作品。 影片以捕鱼为题材,反映的是北海捕捞鲱 鱼渔民的日常生活,虽然是作为伟大影片《战 舰波将金号》的片前加片,但却获得了与经典 名片同样的掌声,影片中想象力丰富的剪辑手 法,优美的摄影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影片中表现劳动的尊严和工人的价值的主
实践,在国际影坛留下了深远影响。
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 (1896— 1954) 1922年发表“电影眼睛派”宣言 代表作品:《列宁逝世一年》、《前进, 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 上》 、《带摄影机的人》等。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本片是一部纪录前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 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摄影机如何记录以及摄 影师剪辑师工作的影片。基本可以分为观众入 席的序曲、城市的黎明、劳动人民白天的辛勤 工作以及人民工作后的休息与艺术实践。影片 拍摄于苏维埃革命之后,片中有强烈的马克思 主义阶级观。 在技术方面,本片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 曝光等剪辑手法;在理论上创造了“自我暴露” 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北方的纳努克》中的备受争议之处:
(1)爱斯基摩人的冰屋的正常尺寸是20英尺,而弗拉哈迪为了拍摄的方便 竟然让那努克将尺寸增加到25英尺,导致伊格鲁在建造过程不断地坍塌又不
断地重建。
(2)因为室内光线不够好,弗拉哈迪就让他们将冰屋的屋顶截去,让那努克 一家在冰天雪地里表演起床的场景。善良的那努克一家就这样在露天的环境 下赤身裸体瑟瑟发抖地“起床”。 他们本早已习惯使用猎枪,却为了弗拉哈迪的所谓表现他们生活的原生态的 要求,重新拾起父辈甚至是祖辈的捕猎手段。 (3)片中还出现了纪录片史上第一次的戏剧性展现,在他们猎捕海象和那努 克诱捕海狮的两个段落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并不仅仅反映沙尘暴这个灾难的
破坏性,还包含对社会的批判,对加剧工 业化的国度表否定态度,从而影响到美国
在当时大力发展农业。
《河流》(The River)· 1937 《纽伦堡审判》、《无处藏身》(未完)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5、纪录电影三巨匠
②莱妮· 里芬斯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演员—摄影师—导演。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开头旁白:“这部电影没有剧本,没有
演员,是由一些投入电影实验的生活中的 男女参与者制作的,这是一次新的体验:
真实电影。”
(1)探索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人们 对于“幸福”是如何想象和理解的; (2)探索形式上的真实,导演不仅向 观众提供一部他们拍摄的电影,而且是在 向观众提供一部正在拍摄的或如何拍摄的 影片;观众不仅在观影,同时也在观看电
配合等方面都非常讲究。
二战后,格里尔逊式充满“上帝之声”的封闭性说教模式逐渐失去了观 众,世界纪录电影开始进入纪实主义文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4、吉加· 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理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 “电影眼睛” 是最有影响的纪录电影学派。 维尔托夫以自己的艺术主张、理论和丰富的
大的社会学纪录电影。
《推销员》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3、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的区别 (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 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 到影片中去; (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 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
育功能、审美功能。
(5)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通过平凡事 例表 现伟大主题。
(6)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5、纪录电影三巨匠
①帕尔· 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加剧
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纪录电影关注现
电视纪录片创作
第一章 关于纪录片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一、纪录片的产生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成功放映了《火车进站》、 《工厂大门》的活动影像,不仅宣告着电影的诞生,更意味着最原生态的纪 录片的诞生。
在拍摄上基本是固定的单镜头,长度约一分钟,没有一个确定的叙事架构,因此 被称为“活动的照片”。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梅索兄弟直接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追
踪纪录了四位销售代表的工作情况,试图
全面地从销售员全力推销的《圣经》一书 中,检视美国公众的宗教信仰,以呈现出
物质与精神价值之间挣扎的美国人的现实
生活状态,但该影片没有做更为深入的主 观分析,仅仅依靠梅索兄弟对生活本身记
录的直接电影方式使得影片成为了一部伟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2、罗伯特·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那努克》
罗伯特· 弗拉哈迪Robert Fleherty(18841951)(美国),被誉为人类影像史学创
始人。 他的代表作《北方纳努克》、《摩阿拿》、 《土地》、《亚兰岛人》、《路易斯安那州 的故事》。 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是在坚持 "非虚构"这一 基本原则下,积极地介人生活,让真实生活 场景与作者的主观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 的主观意识便是赞赏现代文明入侵之前的自 然美和人性美,从而使纪录片成为具有审美 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电影纪实艺术。
代表作品:
《意志的胜利》(1934) 《奥林匹亚》(1936) 成就:
1938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金狮奖、1938年德国国家电影奖、 1938年瑞典电影极地奖。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5、纪录电影三巨匠
③尤里斯· 伊文思——飞翔的荷兰人
早期电影风格:先锋派实验电影 《桥》1928,《雨》1929; 《须德海》1930;《菲利普的收音机》
《夏日纪事》 1961年
影的构成过程。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2、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 )”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 伯特· 德鲁和理查德· 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 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 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 态的主观介入。 代表作品:德鲁的《初选》和梅索兄弟的《推销员》
题更成为英国纪录电影一直遵守的原则。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1)他对纪录电影最大贡献是单词“Documentary“即“记录片”(对真实
事物的创造性处理)一词的发明。 (2)提倡纪录片运动,并吸收有志于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参加进来。在他的
倡导下,1930~1933年,他们拍摄了大约100部纪录片,涉及范围极广。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3、约翰·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片运动
约翰· 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 1898-1973)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拉哈迪的学生。 1926年他为纽约《太阳报》写影评,论述弗拉哈迪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时, 首先使用“纪录电影”这一名词。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4)在他的刻意截取的镜头里,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生活被抹煞的一干二净,
仿佛他们的世界纯净到只剩下人与自然的相处,而这显然是为了迎合观众的 口味,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为目的。
Baidu Nhomakorabea
(5)、他的片子带回到美国一炮打响,而那努克一家却因为协助他的拍摄耽
误了正常打猎的时间,最后悲惨地饿死在了北极。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北方的纳努克》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特点:
(1)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 (2)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准确把握其生活形态,并使被摄
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
(3)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4)大量运用长镜头拍摄。 (5)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突出细节,创造节奏变化 和艺术气氛,使作品结构高潮迭起,增加吸引力。 (6)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力。
感光胶片的应用改变了纪录片传统的创作观念。产生了一种纪录片美学探索
的新形势——法国的真实电影和美国的直接电影。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1、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是由法国人让· 鲁什创建的一种电影流派,这一流派的电影介于 剧情电影和记录电影之间,兼有虚构和非虚构的特点。 真实电影源于维尔托夫电影眼睛学派,成型于50年代末的法国,在创作 中实验了诸如访问、传记体式、城市面貌万花筒般地展示及记录普通百姓生 活等多种技巧。 真实电影倡导的是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 观真实,所以也被称为是“在场”的美学。
实的艺术潮流。 纽约“电影-摄影联盟”提出了“形象 化文献”的口号,呼吁电影要关注社
会问题,这一行动还得到了罗斯福总
统的支持。 1985年,获国际纪录片协会的终身成 就奖;1986年获华盛顿电影理事会的 (1905-1992) 美国电影评论家 最高荣誉。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开垦平原的犁 》 (The Plow That Broke the Plains )· 1936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 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纪录电 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
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由罗伯特· 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 出品的纪录电影,也是他的开山之作。 罗伯特· 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 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 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 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 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 的“摆拍”有 过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 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 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