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革命旧址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枣园革命旧址的简介资料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纪念地。
该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枣园革命旧址始建于1920年12月,当时是一座普通的民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由于当时的国内局势紧张,参会代表们秘密地聚集在枣园进行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枣园革命旧址现已成为一座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纪念馆内陈列着各类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文件,生动再现了当年会议的盛况和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情况。
参观者可以在纪念馆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馆内还设有多个展厅,分别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组织建设、革命斗争和党的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听取讲解和参观实物,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枣园革命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都有大量的党员和青年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和熏陶。
枣园革命旧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了对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枣园革命旧址的简介资料到此结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的作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怀着这样的憧憬,我踏上了去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和南泥湾的旅程,这一路就像是走进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还带着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和革命的热情劲儿。
刚走进枣园,我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但信念炽热的年代。
枣园的窑洞一排排的,看起来普普通通,可这里面曾经住过的都是些“超级英雄”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就在这些窑洞里指挥千军万马,谋划着新中国的未来。
我走进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窑洞不大,里面的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可就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诞生了多少伟大的思想啊!我仿佛看到毛主席在那昏黄的灯光下,眉头紧锁,思考着战局,奋笔疾书,写出那一篇篇改变中国命运的文章。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从枣园出来,我的心还沉浸在那段红色的历史里,就又来到了南泥湾。
哇塞,这南泥湾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首歌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
原来这里以前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烂泥湾”,但是咱们的八路军战士可不服输啊,他们扛起锄头,唱着歌就开始改造这片土地。
我站在南泥湾的土地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摇曳,像是在欢快地跳舞。
那肥沃的土地啊,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战士们辛勤劳作的故事。
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稻田,还有那挂满枝头的果实,心里想着,这可都是革命先辈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呀。
在南泥湾,还有一些老物件展示。
我看到那破旧的锄头和镰刀,手柄都被磨得光滑发亮,这得用了多少次才能这样啊。
我试着拿起一把锄头,好家伙,还挺沉的,真难以想象当年的战士们是怎样拿着这个工具,日复一日地开垦荒地的。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娇弱的小豆芽,那些战士们才是真正的钢铁硬汉。
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一些模拟当年战士们生活场景的地方。
他们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几个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可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游枣园革命旧址作文嘿,各位小伙伴,今儿咱们不聊高科技,也不谈那些个高大上的话题,咱们一块儿溜达溜达,去个特别有意义的地儿——枣园革命旧址。
这地儿,听起来就透着那么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对吧?一踏进枣园的大门,就像是穿过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那些个老枣树,枝繁叶茂的,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走在这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踩得特别实在,感觉跟那些革命先辈的心贴得更近了。
先说说那几排窑洞吧,简朴得不能再简朴了,可你往里头一看,嘿,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当年就是在这儿办公、开会,商量着怎么救国图存的大事呢!看着那些陈旧的桌椅,还有墙上挂着的地图和照片,心里头不由得就涌起一股子敬意。
咱们现在的好日子,可都是这些老前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啊!再往里走,就到了那个大礼堂。
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来开会了,但站在里面,还是能想象到当年那热闹非凡的场景。
据说啊,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在这里做出的,那些决定,可都是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大事儿!走在枣园的小道上,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些激昂的演讲声。
我特喜欢那种氛围,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好像自己也能参与到那段历史中去似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的生活用品展览。
看着那些破旧的衣物、简陋的餐具,还有那些个老照片上的笑脸,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
他们那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可还是坚持下来了,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逛了一圈下来,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枣园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遗迹,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它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那些革命先辈们的不易和伟大。
所以啊,小伙伴们,有空的时候不妨也来枣园逛逛吧。
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说不定啊,你还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信念和坚持呢!。
延安红色教育基地景点及路线延安红色教育基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发源地。
该基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管理,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包括多处重要景点和红色历史遗址,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的景点及路线。
一、民主主义新兴村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1路公交车,在杨家岭下车,步行到新兴村。
二、延安洛川会议纪念馆延安洛川会议纪念馆是中共中央的会议场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制定革命策略。
现在,展览馆已成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会议室、刻字室、书房等。
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3路公交车,在洛川县城下车,步行到延安洛川会议纪念馆。
三、延安革命纪念馆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4路公交车,在革命纪念馆站下车,即可到达延安革命纪念馆。
四、枣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别墅,也是革命活动的地点。
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人曾通宵达旦地开会,制定革命策略。
现在,枣园革命旧址已成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陈毅、朱德旧居等。
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7路公交车,在枣园站下车,即可到达枣园革命旧址。
五、八路军驻地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19路公交车,在杨家岭下车,即可到达八路军驻地。
六、杨家岭烈士陵园杨家岭烈士陵园是延安市著名的革命纪念地点。
在这里,许多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陵园和纪念碑等。
路线:延安市区内乘坐1路公交车,在杨家岭下车,即可到达杨家岭烈士陵园。
总之,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的景点及路线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游览这些景点,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好耶,今天我要给大家写一篇关于参观延安革命旧址南泥湾的作文!还记得那天吗?我们一大早就上了旅游大巴,开始了这次期待已久的红色之旅。
出发啦!大巴上,老师播放了一段有关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视频,真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原来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共产党人还能在偏僻的陕北地区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根据地,组织部队,武装人民,最终走向了胜利。
太不容易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南泥湾。
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和其他革命领导人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一下车,就看到了一排排整洁的土坯房,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
虽然简陋,但这种朴素的革命气息真让人肃然起敬。
进去一看,房间里摆满了当年领导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桌椅板凳,柴火炉灶,油灯煤油灯,应有尽有。
接着,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办公室。
虽然面积不大,但布置得很有特色,用旧窗帘代替了门帘,墙上贴着手抄的标语和革命歌词,桌上摆放着钢笔和墨水等文具,无不透露着那个艰苦岁月的味道。
最令人难忘的,是后来参观的那间窑洞大会堂。
前面有一块写着"全面内战无疑"的牌匾,让人过目难忘。
里面摆放着一张长长的木桌和几排木凳,这就是当年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地方。
老师说,正是在这里,制定了那个著名的"向整个国家进军"的总路线,开启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进攻。
一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多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真让人肃然起敬!离开南泥湾时,我们都依依不舍。
这一趟红色之旅不仅增长了我们对党史国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尊重并感谢革命先辈们为之付出的一切。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篇2作文题目: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上个星期,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乘坐了大巴车,去延安枣园参观了南泥湾这个革命旧址。
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去参观这么个陌生的地方。
参观枣园旧址心得体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位于郊区的枣园旧址。
这个地方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还体会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一进入枣园旧址,我就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
充满生机的绿树和色彩斑斓的花朵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这里曾经是一个充满农业气息的地方,而现在,它成为了人们追求文化与思考的圣地。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枣园旧址曾经是一座庄园式的住宅区。
枣园园主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民,他的努力和智慧使得这座庄园变得繁荣兴旺。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这里,这里也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
枣园旧址曾经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枣园成为了一大批革命者的庇护所。
他们在这里秘密交流思想,策划革命行动。
枣园旧址的地下室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心,充满了革命精神的氛围。
想象着那个年代的场景,我不禁被这些勇敢的革命者所感动。
他们放弃了舒适和安逸的生活,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奋斗。
在参观中,我还学到了一些有关农业的知识。
枣园园主通过耐心的培育和种植技巧,养育出了许多优质的果实。
他的成功故事告诉我,只有通过勤劳和智慧,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除了了解历史和农业知识,我还在枣园旧址体会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革命者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他们从枣园这个小地方开始,最终推翻了帝制,并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
这种伟大力量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民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观枣园旧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农业和人民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我对于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枣园旧址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
回到家后,我仔细整理了参观枣园旧址的所得。
我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这段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枣园这个地方的历史重要性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延安最建议去的三个景点
延安,一座革命圣地,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圣地。
在这片被黄土覆盖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曾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我国革命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其红色革命历史而闻名于世界。
延安最值得一去的三个景点
1.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建的最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委员会旧址所在地。
它位于延安市宝塔区。
枣园革命旧址共有七处:一处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党中央机关驻地,有中厅、西厅;二处为毛泽东旧居,有中厅、东厅;三处为朱德旧居;四处为刘少奇旧居;五处为张闻天旧居;六处为彭德怀旧居;七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 1 —
在枣园革命旧址里,有“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多个主题展区。
— 2 —。
枣园革命旧址的解说词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逛逛枣园革命旧址。
一走进这枣园呀,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您瞧这一排排的窑洞,当年可都是革命先辈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他们的奋斗和付出。
那时候条件艰苦,可他们的心呐,比火还热,比钢还坚。
走进窑洞里面,简单的摆设,朴素的布置,却充满了力量。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可能就是他们策划革命的战场。
您再看这院子里的枣树,它们也像是战士,默默守护着这里。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就像革命的成果一点点积累。
想象一下,毛主席他们在这园子里散步,思考着国家的未来,那种坚定的眼神,那种无畏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咱们得好好感受,好好记住,不能忘了先辈们的牺牲和努力。
朋友们,咱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呀!第二篇嘿,小伙伴们!咱们现在就在著名的枣园革命旧址啦!一到这儿,是不是感觉特别有历史的韵味?这可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您看这些窑洞,别看它们外表普普通通,里面可藏着好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当年的领导人就在这里,为咱们的未来出谋划策。
走在这小道上,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热烈讨论的声音。
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历史对话。
那时候的生活可不容易,但是大家的信念特别坚定。
再艰苦也不怕,一心只为了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园子里的景色也美,有花有草,有树有鸟。
但最美的,还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
他们在这儿奋斗,为了理想,为了咱们的国家。
他们的故事,就像星星一样,照亮着咱们前行的路。
咱们来这儿参观,可不仅仅是看看风景,更要把这份精神装在心里。
以后遇到困难,想想先辈们,咱们就有了勇气和力量。
好啦,小伙伴们,让咱们带着敬意,继续在这园子里好好感受吧!。
枣园革命旧址讲解词枣园革命旧址讲解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枣园革命旧址。
我今天将为大家讲解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枣园街道,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故居,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座重要遗迹。
枣园革命旧址建于1922年,陈独秀及其家人在此居住了8年之久。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他在枣园革命旧址期间,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在这里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党务活动。
陈独秀在这里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务会议,制定了党的组织纲领和工作方针。
他还在这里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文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在枣园革命旧址的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独秀的住宅和他的书房。
住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江南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陈独秀的书房则是他进行革命活动和写作的重要场所,书桌上留下了他留下的笔墨痕迹,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照片展示在这里,让人们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的革命气息。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遗迹。
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微弱到强大的历程。
通过参观枣园革命旧址,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伟大。
同时,这里也是向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的地方,让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感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希望通过这次讲解,增加大家对枣园革命旧址的了解与认识。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枣园革命旧址诗词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
枣园革命旧址诗词是指与枣园革命旧址相关的诗歌和词作品。
这些作品既是对枣园革命旧址的赞美和纪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颂扬。
以下是一些关于枣园革命旧址的诗词作品:
1.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红色记忆永流传。
党的精神在这里,革命火种燃烧天。
青年们来此参观,传承红色基因传。
枣园革命旧址,革命精神永流传。
2. 《枣园诗意》
枣园革命旧址,承载着红色的记忆。
革命先烈的足迹,留在这片土地上。
鲜红的旗帜飘扬,激励着我们前行。
枣园诗意浓郁,革命精神永不忘。
3. 《枣园之梦》
枣园革命旧址,是一段峥嵘岁月。
党的旗帜在这里升起,革命的火焰燃烧。
青年们怀揣梦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枣园之梦永不熄灭,革命的火种永流传。
这些诗词作品通过抒发对枣园革命旧址的敬仰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赞美和支持。
它们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激情澎湃的情感,展示了枣园革命旧址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代的启示。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和纪念。
枣园革命旧址
红色延安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第一站便是被誉为“三黄一圣”之一的延安革命圣地枣园革命旧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革命前辈为新中国建立而努力的点点滴滴。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枣园因其多枣而得名。
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期间,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抗战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来到枣园革命旧址门口,便看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了,小礼堂为砖木结构,呈凸字形。
中共中央书记处迁来后,在这里举办了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国共合作谈判的会议决定也使在此作出。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商讨所谓的和平建国问题,当时多数人都反对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可是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独裁”的阴谋,周恩来、王若飞等毅然决定陪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大家看墙上的这两张照片。
一张是毛泽东、周恩来从这里出发赴重庆谈判与群众告别时的场面,一张是成功返回时的场面。
我们向里走,大家看墙上“为群众服务”的条幅,这是毛泽东为提醒中央机关干部时刻记着人民所题的。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期间和群众相处的很好,逢年过节都会请群众吃饭或举行团拜。
这就是中央机关的餐厅,毛泽东就是在这里招待客人的,大家
看左边这张照片是秧歌队给中央书记处拜年时的场景,右边这幅是秧歌剧《动员起来》的精彩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建党80周年的表演者相约重回延安,在这张照片前,给大家表演《动员起来》,使在场观众感慨万千。
各位朋友们,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周恩来旧居了。
说到周恩来呢,大家一定对他很了解很敬佩吧。
我们眼前的左边第一孔窑洞便是周总理当年的办公室了。
周总理在延安待的十多年时间里,大部分都是在国统区度过,在延安真正住的只有三年多一点,而这三年多时间里大部分又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度过的。
为了新中国,他日理万机,常常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在桌上睡一会,然后再起来继续工作。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得到了亿万人民的爱戴,更亲切的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
右边的这孔窑洞就是周总理他老人家的寝室了。
周恩来由杨家岭移住到这里期间,他曾多次作为中共代表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谈判。
途中多次遇险,但吉人自有天相,每次他都能逢凶化吉。
长期生活在复杂的辩论环境中,言语犀利,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特点,就连马歇尔都佩服的说:“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的对手。
”
在陪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为了打破僵局,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周恩来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对他的工作,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大家请看这辆纺车就是周恩来曾用过的。
在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抽出时间积极投身于大生产运动中。
大家可能不知道吧,周恩来不
仅善于外交,还善于纺织,他纺的线还获得过奖呢。
周总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人们的楷模。
参观完“人民的好总理”的故居后,我们来到了领袖毛泽东的旧居。
我们眼前右边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兼会议室了。
第二孔窑洞便是办公室了。
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在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作,《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其中有28篇被选入《毛泽东选集》。
大家仔细看,发现办公桌上放有一根铁条,它是当年大生产运动中第一炉铁的样品,毛泽东一直把它放在办公室,纪念之余,还可以起到缓解工作压力之用。
毛泽东时刻关心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时间允许,他便常常到群众家丽嘘寒问暖,从不嫌弃群众。
聊天时了解到群众困难,边立刻去解决。
大大小小地点滴滴历历在目。
这些都被群众看在眼里累,记在心里。
对中央领导充满感激。
这孔就是毛泽东的寝室了,毛主席常工作到天亮,即使有休息时间了,也总是抓紧时间看会儿书。
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热情宽容,但对自己的儿女却相当严苛。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他的孩子都成为了顽强的拼搏的优秀人才。
后面这第四孔就是毛泽东女儿李纳和保姆的住处,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一下。
再往后走便到了刘少奇的旧居。
这孔就是刘少奇的办公室,刘少奇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认真研究党的路线和历史经验,并参加七中全会,筹备召开“七大”,为革命斗争留下重大贡献。
但也因艰苦环境下,患有严重的胃病,并且坚决不同意执行统一标准。
下来这
孔窑洞便是刘少奇的寝室了。
刘少奇枣园的三年就是一直居住在这里的。
再往后走就是朱德的旧居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待会儿自由活动时可以自行参观一下。
接下来先请大家随我一块儿到《为人民服务》讲话台进行参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33年9月8日为张思德召开追悼会暨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张思德是中国警卫团的一名战士,在安塞石峡山谷中烧木炭时牺牲了,毛泽东曾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大家向它学习。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枣园革命旧址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