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枯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年日照 2472 小时,年降水量 550mm,57%集中在 7~9月。
一日最大降雨量,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平均早霜始于 10 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 152 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
夏天平均大气压。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 24%。
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 30.5 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 41~′110° 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 1 区 12 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开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工程拉动、超常开展、建设小康〞的开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预计2007 年,完成生产总值 120.3 亿元,完成区属工业生产总值 21.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14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12.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 2656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9600 元。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陕西省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人口193.88万。
延安历史悠久,古迹名胜荟萃,是国务院首次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
还有延安的象征宝塔山、被誉为“第二敦煌”的钟山石窟、以宋代石窟万佛洞驰名的清凉山、珍稀名贵牡丹遍布的万花山、留有历代名人题词的摩崖石刻等,名山胜景,美不胜收。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延安又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
延安境内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革命旧址350多个。
延安以革命圣地。
中华民族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人们来到这里,从延安的土窑洞、枣园的灯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展室中,寻找当年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
1935年10月,党中央领导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驱日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滔滔延河,承载了民族的重负;巍巍宝塔,唤起了备受欺凌的人民;“窑洞大学”培育了一代治军治国的英才;土窑洞里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煤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热火朝天的日子中,延安精神都像一把光芒四射的火炬,引导和激励我们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资料-回复“延安精神”的概念源于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凝聚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浩然正气和伟大成就,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逐步回答延安精神的由来、内涵以及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
一、延安精神的由来延安时期,国共两经历了长征的艰难跋涉,最终在1935年到达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心脏,中国共产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延安的环境和条件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即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的内涵1. 实事求是:延安精神强调实践基础和实际效果,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信空洞的口号,而追求真正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2. 群众路线:延安精神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要求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的群众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
3. 自力更生:延安精神强调自强不息,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勤劳奋斗和不怕艰辛的精神,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认为共产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要求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首位。
三、延安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启示1. 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延安精神强调为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的共同目标,对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保持信念,坚定奋斗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2. 脚踏实地、实干兴邦:延安精神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把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精神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3. 群众力量的智慧:延安精神注重群众路线,强调依靠群众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解决问题。
4. 创新和探索:延安精神通过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鼓励创新和探索。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一、引言延安13年是指1940年至194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活动和斗争。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二、延安13年的背景和意义1:延安的地理优势- 延安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于进行军事和政治活动;- 距离国民党统治的重庆较近,有利于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和抗战合作。
2:延安的革命传统- 延安地区长期以来就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域;- 延安人民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
3:延安的避难所作用- 由于军占领了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基地至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据点和避难所。
4:延安的发展和壮大-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各项群众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党的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延安13年的重要会议和活动1:遵义会议(1935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确立了党的军队指挥权,实现了党内“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纠正。
2:洛川会议(1940年)-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党的抗战方针。
3:整风运动(1942年-1943年)- 整风运动是延安13年中的重要一环;- 在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审查和总结,加强了党内的思想教育和纪律建设。
四、延安13年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1:思想理论建设方面- 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时期;- 党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2:军事实力建设方面-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开始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打击了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延安相关资料
以下资料与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延安”这一主题相关:
1. 延安是陕西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黄河南岸的秦岭山脉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地点之一。
2.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终点站,在长征前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指挥中枢。
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地到达延安,结束了长征。
4. 毛泽东在延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演讲和文件,如《论持久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策》等。
5. 延安期间形成了一系列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如文学艺术、解放区军政经验、党务学习等。
6.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7. 红军长征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是延安的重要旅游景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延安与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延安”这一主题相关的资料。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围绕“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为大家详细阐述。
步骤一: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央领导集体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为核心,经过团结和奋斗,坚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自由探索的精神。
在这段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根据地上,成功推行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管理制度,这些的实践经验被总结成为延安精神。
步骤二: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财富,它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给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胜利的基础,更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的新局面。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步骤三: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包括自力更生、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解放思想等要素。
具体分析如下:1.自力更生是指坚持自立自强,不依赖外部力量的精神。
2.实事求是是指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3.群众路线是指真正以人民为本,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把政治线路同群众路线密切结合起来,形成掌握群众的方法。
4.密切联系群众是指跟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心实意的倾听群众心声,不断改进工作,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
5.解放思想是指要突破旧思想,不惧封建陈腐的观念,走向前沿,倡导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总结实践经验,不断研究和保持敏锐的思维。
步骤四:延安精神意义的深远影响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平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延安精神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维护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让它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得以发扬光大,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形成的一种
思想体系和精神风貌,它包括了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党和军队的组织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的群众教育和文化活动,普及革命理论知识,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延安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文艺创作、戏曲、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在延安的文艺创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黄河流域》、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领导方法和制度,这些方法和制度不仅在当时的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且在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延安是什么气候1、延安是什么地方?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1)延安是什么气候扩展资料:延安气候:延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2、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10月至次年5月仅占年总量的29%,旱涝相间,春旱严重。
强度干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并伴有暴雨,阵性大风;40%连阴雨发生麦上场和秋作物灌浆成熟期。
延安的四季,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
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
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9月降水日数11~12天,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结。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季内降水仅13毫米,占年总量4%,1月最冷,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5.4℃,相对温度平均为54~60%。
2、延安气候太原气候一、延安市的气候特征是: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地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陕西省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人口193.88万。
延安历史悠久,古迹名胜荟萃,是国务院首次公布地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有闻名天下地黄河壶口瀑布。
还有延安地象征宝塔山、被誉为“第二敦煌”地钟山石窟、以宋代石窟万佛洞驰名地清凉山、珍稀名贵牡丹遍布地万花山、留有历代名人题词地摩崖石刻等,名山胜景,美不胜收。
延安是中华民族地发祥地之一。
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延安又是举世闻名地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
延安境内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革命旧址350多个。
延安以革命圣地。
中华民族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地人文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人们来到这里,从延安地土窑洞、枣园地灯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地展室中,寻找当年延安精神形成地轨迹。
1935年10月,党中央领导地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命地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地时代。
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地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驱日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地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地篇章。
滔滔延河,承载了民族地重负;巍巍宝塔,唤起了备受欺凌地人民;“窑洞大学”培育了一代治军治国地英才;土窑洞里产生了伟大地毛泽东思想;煤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地航程。
毛泽东思想地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地精神财富。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地艰难岁月里,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地热火朝天地日子中,延安精神都像一把光芒四射地火炬,引导和激励我们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地胜利。
延安,毛主席的故乡,一个浓缩改革开放的城市,前两年就因其革命史而闻名中外。
延安以其革命和历史丰富的历史名胜、文物古迹及各种民俗活动被称为中国的“红色圣地”。
延安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许多历史悠久且被评论杰出的名城和古都中神圣而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凡的。
延安拥有超过一百个活动遗址,给人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息,这充分提示了延安的古代文明文化的多样性和灿烂性。
延安的文化要到20世纪才获得重视,1935年7月,毛泽东和他的革命军队率先进入延安,延安迅速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这也使延安被赋予了历史使命。
至此,延安和毛泽东革命的传奇史也正式开始。
在延安,还有许多英雄人物和优秀的革命传统。
除了毛泽东,还有赵明、张定芝、胡适等重要的革命先锋。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讲学、研究、教育、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等领域给出了他们的宝贵贡献,而且也文学、艺术、讲学、研究、教育、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等领域给出了他们的宝贵贡献,用他们的勇敢和献身精神给延安市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财富和深厚的精神财富。
延安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革命故事的城市,其文化源远流长。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和珍贵的古迹,例如:仁宣王庙、仓头长城、毛泽东家乡等。
在这些遗迹中,深刻体现着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文化,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像他们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和平作出贡献。
总之,延安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文化、丰富人文习俗的美丽城市,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和革命史的纽带。
你可以在这里探索发掘着具有革命意义的故事,感受延安的精神和气息。
保护延安、传承延安,让下一代注视着这里伟大的历史、宝贵的文化,用行动承继浩然正气、将精神传承千秋。
延安精神的资料-回复延安精神的资料: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至1945年间在陕北延安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以革命乐观主义为核心,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科学态度和立足人民的情怀。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延安精神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延安精神的起源和背景是什么?延安精神的产生要追溯到中国共产及其领导的红军长征的背景。
当时,国共两抗日合作进入了低谷,的干部与士兵分散在不同地区,在遭受重大挫折和困境的情况下,中国共产迅速转变策略,决定在陕北延安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这一历史背景下,延安精神应运而生。
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革命乐观主义、信仰信念、自我牺牲、奉献精神、性原则、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延安精神的核心,激励了红军与员在困难的环境中坚守信仰,不断努力奋斗。
三、延安精神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怎样的?延安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延安精神塑造了中国共产的制度建设和革命作风,使中国共产坚守性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推动内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制度建设。
其次,延安精神强调学习实践,通过广泛的民主讨论、自我批评、反省总结等方式,提高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再次,延安精神追求真理,崇尚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科学发展。
四、延安精神在当今中国是否仍具有重要意义?延安精神在当今中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延安精神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和人民立场的重要性,为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延安精神强调了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提醒我们在思想和实践中保持清醒和客观的态度。
再次,延安精神教育我们坚持的群众路线,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与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在困境中的坚强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9.7℃;一月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5.4℃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28.5℃..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2%;年日照2472小时;年降水量550mm;57%集中在7~9月..一日最大降雨量98.1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2.1mm..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夏天平均大气压90.03Kpa..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24%..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0m/s..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30.5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平均海拔高度957.6m..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宝塔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项目拉动、超常发展、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预计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20.3亿元;完成区属工业生产总值2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600元..连续五年经济总量居全市各县区之首;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普查中;位居第二..农村主导产业开发效益突显..“林果、草畜、棚栽”是宝塔区农村的三大主导产业..该区按照“做强林果业、壮大草畜业、提高棚载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区林果面积累计达到31万亩;产量突破16万吨;优果率达65%;实现收入2.56亿元;果农人均增收1186元;宝塔“山地苹果”已成为陕西知名品牌..草畜业走以牛为主、多种养殖并重的发展路子;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5万头、10万头和80万只..棚栽业坚持“三菜”并举的路子;日光温室稳定在1万座;各类弓棚3.2万个;露地菜种植2.2万亩;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均产值近亿元..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收入4.52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8.8%..生态环境显着改善..1999年以来;该区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3.71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6.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6.1%;分别较2002年提高10个、12.7个百分点..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区..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区..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资金和项目上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新修基本农田10.1万亩;累计达到31.6万亩;农村人均1.69亩;解决了335个村的人畜饮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6%;累计推广沼气池10031口;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砂石路440公里、柏油路318公里;在实现了区乡道路“黑色化”目标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乡村道路砂石化目标;解决了村村通电话、通电视问题;完成了15个小城镇开发建设..2000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7元..2、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北纬36°11′-37°09′;东经109°21′-110°03′..东临延长县;西靠安塞县;南与甘泉县、宜川县、富县毗邻;北与子长、延川县接壤..总面积355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4年..3、气候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9.7℃;一月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5.4℃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28.5℃..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2%;年日照2472小时;年降水量550mm;57%集中在7~9月..一日最大降雨量98.1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2.1mm..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夏天平均大气压90.03Kpa..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24%..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0m/s..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30.5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平均海拔高度957.6m..4、地质、地貌条件延安地区位于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单斜构造的东南角;在成份和构造上属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延安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又多暴雨;植被稀疏;侵蚀强烈;大量泥沙被流水冲走..延安地区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工程区域地貌类型为延河冲洪积河谷阶地河川台地;一级阶地高出河床5至10米;主要由砂砾石、亚粘土组成;保存完整..二级阶地下的基岩面积较小;高出河床15至25米..5、水文地质区内河流具有东亚季风带河流的特点;属暖季泛滥河流..不同年份径流量的变化决定于当年季风形成的降雨情况..各河最多年流量与最少年流量、多年平均流量变差大..以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及汾川河为主干;形成树枝状水系网..顺应地势;河流或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或由西向东注入黄河;全部属于黄河水系;具有“干流深切;支流密布;季节性强;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在雨季;毛、支流起水;干流流量增大形成丰水期;遇大面积降雨或暴雨;发生洪水在旱季毛、支流干枯干流流量剧减;出现贫水期;甚至断流..多弯曲河段;河流弯度大而密;中游河谷宽水流缓慢;下游河谷窄水流急速;形成峡谷;坡降增大;河流小含沙量高..每年7、8、9月丰水期输沙量占年总输沙量70%;最高达90%;地面径流主要靠雨水补给;雨季水丰;旱季水低;河流下切到基岩以下时;可得到深层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量25%..此外春季河冰消融;河水上涨;形成春汛..旱季库坝放水增加流量;避免干枯;该项目区域主要涉及延河..6、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延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区..宝塔区:气象条件最热月平均气温22.90℃极端最高气温39.70℃最冷月平均气温过 -6.70℃极端最低气温 -25.40℃年平均气温9.30℃年平均气压 907.6hPa 海拔高度 957.6m 年平均相对湿度 6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14℃全年主导风向 ES夏季主导风向 ES冬季主导风向 WN最热月平均湿度 72%最冷月平均湿度 53%年平均降雨量 572.3mm 日最大降雨量 139.9mm 最大积雪深度 17cm 最大冻土深度 80cm 平均风速 2.0m/s年沙暴日数 3.4d/a年雷暴日数 33.1d/a年日照时数 2445.2h/a地震烈度 6度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北纬36°11′-37°09′;东经109°21′-110°03′..东临延长县;西靠安塞县;南与甘泉县、宜川县、富县毗邻;北与子长、延川县接壤..总面积355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千米..吴起县:气象资料吴旗县位于中纬度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当地年平均日照时间2400.1小时; 日最长日照时数为12.5小时;最短日照时数为8.5小时..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6.2摄氏度1966年;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33.3摄氏度1971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降雨量300~500mm;平均降雨日数为95天..年平均气压874.0毫巴;多年平均最高气压878.8毫巴;多年平均最低气压866.8毫巴..年平均风速1.3~1.56m/s..夏季平均气温为:20.3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6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主导风向:夏季西北冬季东南;冻土层平均深度1.4m;水流最大流速:11.7m/s;实测含沙量:1180kg/立方米;实测最大水深:70 m/s1994年;历年最大降水量:113.4mm1994年..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处东经107°38′57″至108°32′49″;北纬36°33′33″至37°24′27″之间..南北长93.4公里;东西宽79.89公里;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吴起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吴起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分别是指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乱石头川、宁赛川、脚扎川、颗颗川、杨青川;周湾涧、长城涧;白于山区、子午岭山区..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修柏油路201.65公里;新修乡村四级砂石路256公里;修筑桥涵312座道;新修石油生产道路780公里;改造村组道路45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3公里;实现了县乡道路柏油化;乡村道路主干线砂石化目标..2004年;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获得两个全市第一..延川县: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区80千米;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6′20″~110°26′44″;北纬36°3715~37°5'55″..全县东西长74.25千米;南北宽51.5千米..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北与本省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总面积1941平方千米;辖14个乡镇;人口19万..气象资料延川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悬殊;冬季长;夏季短;四季明显..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9.5℃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9.5℃冬季最低气温:-25.4℃月平均最低气温:-10.2℃湿度最小相对湿度:4%平均相对湿度:60%风向、风速:主导风向:SW年平均风速:1.8m/s年最大风速:15m/s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61.9mm 年最大降水量:669.4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39.9mm 年最小降水量:330 mm年蒸发量:1576.4mm冻土深度:一般冻土深度:0.77m最大冻土深度:0.8m年平均沙暴天数:5d宜川县集义镇方便加油站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候条件如下:年平均气温:9.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25.4℃最热月平均气温:23.0℃最冷月平均气温:-10.2℃当地主导风向:西北最大风速:15.0 m/s年平均风速:1.8m/s年平均降水量:561.9mm年最大降水量:669.4mm日最大降水量:139.9mm年平均蒸发量:1576.4mm最大积雪深度:17.0cm最大冻土深度:80cm年平均相对湿度:60.0%年平均气压:895.9hPa年平均雷、爆日数:16.5d年平均沙尘暴日数:5.0d年平均雾日数:10.3d子长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居中;北依横山山脉南麓南临永坪川;居延安地区北部清涧河上游..县境东端马家砭、南沟岔乡与清涧、子洲两县接壤;南部热寺湾、余家坪乡与延川县、延安市毗邻;西部安定镇、李家岔乡与安塞、靖边两县相连;北依横山山脉与横山县交界..子长县介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东起马家砭乡西沟岔村;西至李家岔乡麻岭山村;最长处72公里;北起高台乡石窑台村;南至余家坪乡邢家沟村;最宽处55.70公里..子长县总面积2395.36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6%;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7%..县城瓦窑堡位于东经109°39′、北纬37°08′;为子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瓦窑堡沿210国道至清涧县城49公里;至延川县永坪镇25公里;至延安95公里;至横山县城292公里经绥德、米脂;至靖边县城281公里经绥德、子洲;至子洲县城135公里经绥德;至西安444公里..沿省道至安塞县城68公里..2气候子长县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气温低;温差大;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境内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主要气候条件如下: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高气:37.6℃最热月平均气温:23.0℃最冷月平均气温:-7.0℃当地主导风向:西北最大风速:15.0m/s年平均降水量:500.8mm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 日最大降水量:190.3mm 最大积雪深度:17.0cm最大冻土深度:0.93m年平均相对湿度:59.0%年平均气压:895.9hPa年平均雷、爆日数:35.9d 年平均雾日数:10.3d甘泉县:甘泉属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位于延安地区中部..地处东经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东邻延安市;西接志丹县;北连;南毗..县城向南经铜川市至省会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县域东南至西北长约80公里;东北至西南宽约50公里..地貌特征东南~西北长;东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甘泉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县最高点;海拔1625米;南部兰家川河床为最低点;海拔950米..谷地比较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约占甘泉县总面积的10%..其余广大区域;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交错分布;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气候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年平均8.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7 小时; 平均日照6.8 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甘泉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象条件如下:年平均温度8.3℃年平均降水量 560—580mm年平均无霜期 190天最大冻土深度 0.85m主导风向西北年平均风速 2.0m/s年最大风速 18m/s甘泉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劳山河、洛河..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地质:甘泉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翘曲;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岩系自东向西由老而新;走向南北或略呈北东向;倾向西;倾角一般为1°~3°;个别地区呈水平状;与上伏第三系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第四系为不整合接触..出露地层有上三迭统延长群、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及安定组、下白垩统志丹群、第三系和第四系..延长群保存较好;是境内主要含油含煤地层..上三迭统延长群为河湖沼泽相沉积;厚度1100余米;是中国陆相三迭系的标准层..根据其岩性相特征;将延长群划分为铜川、胡家村、永坪、瓦窑堡组5层T3Y1~T3Y5第一套岩层T3Y1;为厚层块状长石砂岩;夹有灰黑色泥岩及页岩;砂岩以粉红色或灰绿色为主;厚120~140米;属河流相沉积..第二套岩层T3Y2;为河湖相细碎屑岩沉积..下部是灰色泥岩和薄层粉砂岩互层;夹黑色页岩或油岩层;上部是褐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具有较好的储油层..总厚150~200米..第三套岩层T3Y3;为湖盆发育时期的半深或浅湖相沉积;岩性以灰、灰绿色厚层块状中细砂岩夹泥岩;含动、植物化石;总厚210~325米;出露于境内南部至兰家川一线洛河两岸..第四套岩层T3Y4;是湖盆缩小时期的浅湖相沉积;以灰黄绿色十字层块状砂岩和页岩为主;出现一套上粗下细砂泥质页岩的不等厚互层;厚92~280米..第五套岩层T3Y5;属滨湖~沼泽相沉积;即瓦窑堡组T3W;厚200~350米..出露于境内城关镇炭窑沟及道镇坡底一带..侏罗系为河湖相碎屑沉积..厚度约500余米..境内缺失上侏罗统芬芳河组..岩层底部含煤线或薄煤层及油页岩;洛河川一带出露较好;与下伏延长群为假整合接触..下侏罗统富县组出露于境内道镇一带;厚度77米..岩性为紫红色、青灰色及黄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细~粗粒砂岩;含早侏罗世晚期植物化石..该组向北变粗;向南变细;为河流湖泊相沉积;与下伏延长群呈假整合接触..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沉积厚200~300米..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砂岩..垂向上;上细下粗;上部含泥灰岩层;夹煤线;含黄铁矿结核及动植物化石..底部为冲积相沉积;向上过渡为湖泊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中侏罗统直罗组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河流相碎屑沉积;厚100余米..岩性单调;下部为黄绿色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向上为黄绿、灰绿、兰灰色及少量暗紫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粉砂岩互层..上部为黄绿色、黄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黄绿、灰绿、紫红杂色泥岩、粉砂岩..含植物树杆化石及泥砾;与下伏延安组为假整合接触..境内保存程度不等;东部多被剥蚀;仅分布于西部..中侏罗统安定组其岩性分为砂泥岩段、泥灰岩段、泥岩段..因后期剥蚀作用;境内仅残留砂泥岩段和泥灰岩段;残余厚度约40米..属浅湖相沉积;与下伏直罗组整合接触..砂泥岩段由浅灰绿、灰白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与兰灰、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泥岩、页岩互层构成..局部夹泥灰岩薄层;底部一般为中厚层状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及鱼鳞片、介形虫、软体动物和植物化石..泥灰岩段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灰质泥岩等..含完整鱼化石、介形虫及软体动物化石..下白垩统志丹群为一套干燥型红色碎屑岩建造;岩层东薄西厚..岩性分为6层;延安地区出露5层;以第二层的洛河砂岩为主..境内出露于下寺湾、府村以西地区;地层厚约300余米..下部岩性粗;为河流相的洛河砂岩..呈紫红色、桔红色、灰紫色;中、粗粒结构..以长石为主;胶结松散、易碎;具巨型交错层理;为志丹群主要标志层..甘泉人称为红砂石;古有乡人缘壁凿洞;今亦有人以此为室..该层出露于下寺湾、桥镇沿洛河两岸..向上岩性变为砂泥岩、泥岩、细砂岩互层..含鱼及介形虫化石;属沉积环境由河流相过渡为湖泊相..与下伏侏罗系为不整合接触..第三系三趾马红土层不整合沉积于一切老地层上;呈零星出露..甘泉多出露于洛河一二级支沟的河谷壁或沟掌;洛河上游有完整的沉积剖面..新第三系红土层多堆积在白垩纪或老第三纪时期侵蚀面上的低凹地区..上新统底部是砾石层;为紫红色砾岩、粘土质砂岩;厚0~5米..下部为棕红色砂岩层;厚10~50米..含三趾马、犀牛、高氐羚羊等化石..上部是泥灰岩层;为灰绿色泥灰岩夹白色或紫红色条带;厚5~20米..境内瓦窑沟等处出露上新统地层;呈红棕色;块状结构;透水性差;含砂礓石、红胶土;底部有胶结砾石层..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第四系岩层为黄土为主;不整合于第三系及一切老地层之上..厚度约10~100余米..普遍有底砾层;延安地区以中更新统离石黄土为主;下更新统在古地形低凹处出现沉积类型;分布零散..境内下更新统主要是砾石和午城黄土又称古黄土;厚约25~45米;中更新离石黄土又称老黄土;属洪积或河流相冲积层..为棕红色黄土亚粘土;无层理;底部是砾石层;质地坚硬..甘泉老黄土色黄略带红;外部因风化;颜色较深;潮湿后呈浅褐色;孔隙少;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常见有钙质菌丝和砂礓石;层中夹古土壤十余层;每层厚0.5~2米;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层又称新黄土;为灰黄淡黄色;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有钙质结核;含粉砂;大孔隙;属风积黄土..境内新黄土覆盖于老黄土之上;一般厚约10~20米;疏松易碎;透水性强;含碳酸盐;砂礓石小且少见;水分易下渗;保水性差..全新统具有各种类型积堆;不整合于基岩之上或上更新统之上..甘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特征东南~西北长;东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全县最高点;海拔1625米;南部兰家川河床为最低点;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较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其余广大区域;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交错分布;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沟间地貌形态以梁为主;梁、峁相间..现代冲沟不断发展;梁、峁、塬边坡的细沟切沟侵蚀和顶坡的面刷;加之沟谷崩塌、滑坡和泻溜;减缩塬、梁、峁面积;形成今地貌趋势..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地面积最广;约占总面积的62.6%;海拔一般为1200~1400米;河谷密度为3~5公里..平梁顶宽;面呈弓状隆起;斜梁横向宽;纵向斜坡明显;梁顶窄;呈弓形..梁地间冲沟、河沟深切;达70~120米;分布在城关镇、劳山、高哨、石门乡全境及道镇、东沟、下寺湾乡大部和桥镇乡的半部..黄土梁峁丘陵分布在雨岔乡的全境及桥镇乡半部和下寺湾、东沟乡的局部;占总面积的17.5%;一般海拔1300~1400米..以梁为主;梁峁相连..梁峁以下冲沟、河沟切入基岩或红土;沟谷堆成阶地;为沟滩平地..最大沟为雨岔沟;流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沟长15公里;次为清泉沟;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沟长12公里..其余支毛沟坡较陡;沟槽尚未切入老黄土..黄土高原丘陵面积很小;占总面积的3%;分布在道镇南局部;为富县、洛川原的延伸..原面平缓;面中央坡度1°;边坡3°~8°..经坡水侵蚀;沟谷伸进;原体残缺;原体与邻近沟谷相对高差约300米..河谷阶地由砂砾石、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占总面积的14.6%..分布在洛河及劳山、府村河流两岸..二级阶地台地;沿河川断续分布..阶地发育好;土壤多为河淤土;平坦肥沃;是境内主要产粮区..分布在胡皮头、县城南台及安家坪台地;高出河床15~20米;阶面相差20米..地貌演变特点坡面冲刷及侵蚀沟的发展;沟间地的缩小和冲沟的增长、扩张、深切、黄土物质的移动和在河道下游的淤积;形成现代黄土地貌..流水是现代地貌作用的主导营力;次为地下水与边坡表力;黄土湿陷性及黄土岩溶再次之;另有风力..地貌演变形态为:沟间地顶部是暴雨击溅对土壤表层的扰动和面状冲刷;梁、峁坡和原坡以细沟、浅沟侵蚀为主;伴以沟床底部小规模的潜蚀和崩坠;沟间地边被切沟发育;削低沟间地;减缩原、梁、峁面积..沟谷形成;以冲沟为主;冲沟沟床下切及谷坡扩展强烈;沟头溯源侵蚀;每年长达7~8米;形成深达百米左右的沟坡陡峻的冲沟网..下切深度受汇入的干沟、河流局部基准面的制约;以及黄土性质、厚度和基岩出露高度的影响..局部侵蚀基准面低、黄土厚;基岩埋藏愈深;冲沟下蚀愈强..反之;冲沟下蚀作用减缓;形成宽阔的V形横剖面..冲沟谷坡的扩展是在强烈下蚀;重力的泻溜、崩塌、错落和滑坡;伴有潜蚀溶蚀的条件下进行的..冲沟汇成干沟、干沟组成河沟;河沟汇成河流水系;构成千沟万壑的负地形..干沟、河沟、大河是水土下泄的通道;水土流失的源地之一..由于曲流的发展;凹岸掏蚀下切;凸岸淤积坐滩交替并行..境内山峰连绵、层峦迭嶂;横交纵切..全县山脉分属子午岭和劳山山脉..劳山山脉延支;一般海拔1200~1400米..主峰大东梁东北角与延安、富县交界处;海拔1435米..脉系山大、沟深;森林茂密;少量山势挺拔峻峭;地势险要..子午岭山脉延支;一般海拔1500~1700米;西南部为子午岭桥山。
延安的资料
延安的资料
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风韵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众,在全国卷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长久不息。
洛川名俗展览馆为陕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陕北民俗的展览馆,延安万花民俗村被称为活的陕北窑居博物馆,为陕北唯一集游、购、娱和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实体。
▲陕北黄土风情
陕西北部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这里有沟谷交错、原梁相间的黄土高原,有地势平缓、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
河流沟道密集,梁峁起伏交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这片土地的是恢宏、博大的气势;古老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积淀出深厚的中华文化。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契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独具神韵、摄人心魄的宏伟画卷。
从石器时代的“黄龙人”到人文初祖黄帝,从延绵千里的长城到穷造形之巧的古建民居,从势如奔马、声如雷呜的壶口瀑布到气息浓郁、如痴如醉的安塞腰鼓,人类的历史,民族的精神于此再现。
历史是那么遥远但它却采用物化的形式,将它的一切贮存在后人的思想和记忆之中。
每当我们置身于广袤千里的沙漠和雄浑苍凉的黄土高原时,翘首仰望边塞雄关、大夏故城、
古建寺观等历史陈迹,我们不能不为之而感到震撼;每当我们有幸欣赏石窟艺术、画像石及温莹的瓷器造型时,不能不与那些图像、色彩、形象、线条、韵律等发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涉足赋诗的少陵川,巾帼英雄花木兰寄居的万花山,抗辽英女折赛花佘太君)的把招亲之地,以及珍藏着丰富革命文物的圣地延安,您会感受到民族精神在这里延续,沉浸思之,继而悠然神往,获得巨大的心灵慰藉。
它,正是这片土地的神秘魅力所在。
思忖游人的需要和交通的捷便,北部旅游线收录了咸阳、铜川、渭南地区的若干名胜古迹,诸如誉称为“东方维纳斯”的汉景帝阳陵,“殚土木之功”的三原城隍庙古建筑群,“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圣司马迁的祠与墓,“宫女晚知曙,祠官早见屋”的唐帝陵,“妙应真人”孙思邈久居的药王山,“纵横布置成奇字,恍惚龟文鸟迹书”造字圣人苍颉的庙和墓……它们与陕北的名胜古迹水乳交融,像点点闪烁的明星,镶嵌在北部旅游线上。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又名延园。
在陕西延安市西北10公里处。
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为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
枣园大门面东偏南。
进门是四方形砖木结构
的中央小礼堂。
与之相对的一边是作战研后的山下究室
休息室和机要办公室三座相类似的平房礼堂背,有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的旧居,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
西北一幢房子,是苏联医生阿洛夫旧居。
下边沟道里的窑洞、房子是中央社会部旧址。
沟底河渠边有当年为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土讲台。
整个枣园,花木繁茂,风景优美。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
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文章。
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在这里起草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文章。
▲延安营扎寨四八陵园
位于延安市区北7公里处的李家。
“四、八”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背枕青山,松柏环绕,面对延河,庄严肃穆。
1946年4月8日,参加重庆国共和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
因云雾蔽日,飞机迷失方向,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四、八”空难,震惊中外,举国悲恸,全国兴起哀悼活动。
4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延安各界组成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习仲勋、李鼎铭等 26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
边区参议会决
定,休会一日,通令全边区降半旗三日,停止娱乐活动一月。
4月19日,延安各界三万余人隆重追悼并公葬诸烈士,当时,烈士们被安葬于延安东关飞机杨西北角。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对陵园进行了严重破坏。
次年,延安光复,边区政府修复了陵园。
195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并将张浩、关向应等人园安葬,陵址迁往王家坪,“文化大革命”中,陵园又遭劫难。
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城北李家现址。
1992年5月12日,国务院李铁映前往陵园吊唁,目睹陵园荒芜僻陋情景,当即指示拨款维修。
经过扩建整修,陵园宏伟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陵园占地3.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两侧对称,具有中国陵园的建筑特色。
宽阔的青石台阶从山下直抵墓园,随着台阶的上升,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座汉白玉纪念塔高耸在墓园中间,塔高19.46米,寓意1946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
塔尖上有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事业。
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
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
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
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
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延安时期
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关向应、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思德、张寒晖等。
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祭日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前来吊唁。
1996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