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46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消化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炎等,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腹泻腹泻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表现为每天超过3次的稀便和排便急迫。
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过敏性肠炎等。
为了防止腹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2. 食用新鲜、熟透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3. 喂养婴幼儿时,尽量母乳喂养,如果无法母乳喂养,选择符合婴幼儿营养需求的配方奶粉;4. 避免给儿童大量喂食坚果、甜食和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5. 加强儿童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便秘便秘是指儿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硬结或排便不畅的情况。
便秘可以造成腹胀、食欲不振和身体不适。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1. 鼓励儿童适量饮水,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2. 为儿童提供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3.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鼓励儿童每天固定时间排便;4. 避免过多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5. 如果儿童长期遭受便秘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
三、胃炎胃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2. 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3. 饮食要有规律,少吃零食,避免饥饱不均;4. 饮用温开水,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品;5. 如果出现呕吐或持续胃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和胃炎,它们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