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患者版)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路径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手术前一日)住院第3-4天(手术日)住院第4-5天(术后第一天)日期医生的工作1.您的负责医师会到您床旁作自我介绍,并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2.您的负责医师询问和检查身体完毕后,将会做出初步诊断,并将您的病情、进一步检查项目以及治疗方案告知您和您的家人。
3.您的负责医师将为您开具检查申请单,您需要签署相应临床路径表单。
1.您的负责医师将为您做心脏及胸部查体,并向您说明已回报检查的结果。
2.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将为您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1.您的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2.您的医疗小组对患者术后进行监护及治疗。
3.您的责任医师会给您介绍手术情况及目前病情。
1.您的医疗小组对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
2.您的责任医师会给您介绍患者目前病情,如需转出监护室,会告知您转出时间。
护士的工作1.安排好您的床位后,护士会向您作自我介绍,并介绍科室环境、设施和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并进行护理评估。
2.护士将遵医嘱为您静脉取血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同时通知您特殊检查的时间。
若您行走不便,部分检查可在床旁进行,或在护理员及家属陪同下,推床或推轮椅前往相关科室。
3.若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向护士咨询并寻求护士帮助。
1.护士将按时给予健康指导,并定时巡视病房。
2.早晨护士将遵医嘱为您静脉取血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同时通知您特殊检查的时间。
3.按照医嘱为您发药、注射和输液治疗。
1.患者将于监护室监护治疗。
2.按照医嘱为您发药、注射和输液治疗。
3.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可向护士咨询。
1.患者将于监护室监护治疗,如需转出会告知您转出监护室的注意事项。
2.按照医嘱为您发药、注射和输液治疗。
3.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可向护士咨询。
患者及家属的工作1.请详细提供您的病史,特别是如果您有外伤史、手术史、过敏史,请务必告诉您的负责医师,以便做出适当处理。
先心性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先心性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第一诊断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法的选择。
保守治疗;介入封堵;外科修补。
保守治疗适合于两类患者:一是小型房间隔缺损,不合并右房,右室增大的患者;二是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的患者。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保守治疗包括:1.右心衰竭的处理:(1)一般处理:吸氧,监测心电图,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
(2)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的应用。
(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适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
2.靶向药物治疗:适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1)钙拮抗剂;(2)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3)凝血功能,D-二聚体;(4)血气分析;(5)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6)6分钟步行距离(病情许可时)。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沉;(2)甲状腺功能;(3)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查;(4)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BNP);(5)风湿免疫学指标;(6)呼吸功能;(7)睡眠呼吸监测;(8)肺血管CT;(9)肺灌注/通气现象;(10)心脏核磁共振;(11)右心导管检查,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肺动脉造影;(12)下肢静脉超声检查;(13)腹部超声检查;(14)左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缝合术)临床路径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缝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行房间隔缺损缝合术(ICD-9-CM-3:35.7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征,无禁忌征。
3.不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大便常规、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呋辛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5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ICD-9:35.7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2009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介入封堵术(ICD-9:35.7103)。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特殊情况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呋辛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或全身麻醉。
2.植入物: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ICD-9-CM-3:35.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无症状,也可有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经皮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封堵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1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介入治疗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大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成人和能配合的儿童)或全身麻醉(不能配合的儿童)。
2.手术植入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5.术中所有其它辅助器械:动脉鞘,右心导管,输送鞘管,导丝等。
6.术中影像学监测:透视和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术后24小时持续监测,并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2.术后第2日起口服阿斯匹林(3-5 mg/kg体重),持续治疗6个月。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穿刺部位无出血、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封堵器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ICD-9-CM-3:35.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