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审核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303.35 KB
- 文档页数:8
处方点评审核制度1. 引言处方点评审核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该制度旨在加强处方药品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促进医疗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审核标准审核处方点评主要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合法性:处方是否符合医疗机构的授权范围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 安全性:处方中是否包含有害药物或具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 合理性:处方是否符合临床实践指南,并且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 规范性:处方是否规范、清晰、准确,能够提供必要的用药信息。
3. 审核流程审核处方点评的流程如下:1. 提交审核:医生在完成处方后,将处方信息提交到审核系统。
2. 初步审核:系统自动对处方进行初步审核,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违规或错误。
3. 专家审核:系统将处方转交给专家审核人员,根据审核标准评估处方的合法性、安全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4. 复审:复审人员对专家审核结果进行二次审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审核结果反馈:审核结果反馈给医生,包括审核通过的处方和被拒绝的处方。
对于被拒绝的处方,需明确说明拒绝的原因。
4. 处理被拒绝的处方当处方被拒绝时,医生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提交审核。
除非有特殊情况,医生不能私自执行被拒绝的处方。
5.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处方点评审核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抽查,并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同时,应定期评估审核制度的运行情况,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6. 总结处方点评审核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审核处方,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滥用和错误用药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各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审核制度,不断完善审核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处方审核规定
目标
该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处方审核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医疗服
务的质量和安全。
背景
处方审核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对医生开出的处方
进行审核和验证,以确保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和减少患者风险。
基本原则
1. 审核准则:处方审核应基于权威药品信息和临床指南,不应
偏离科学依据。
2. 专业知识:处方审核应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医疗专业人员
完成。
3. 独立决策:处方审核的决策应独立进行,不受非医疗因素干扰。
4. 保密性:处方审核人员应对处方信息保密,不得将其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处方审核流程
1. 提交处方:医生开出处方后,将处方提交至处方审核部门。
2. 审核流程:处方审核部门按照规定的流程对处方进行审核,包括对药物合理性、剂量、频次、禁忌症等进行评估。
3. 审核结果:审核部门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医生,包括通过、不通过以及有待调整的处方建议。
4. 处方调整:医生根据审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处方调整,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5. 处方确认:调整后的处方再次提交给审核部门进行确认,确认后方可发药。
例外情况处理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处方审核,如急诊、特殊病情等,应有相应的例外情况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合理的医疗服务。
处方审核记录
对于每一次处方审核,需详细记录审核的结果、意见和建议,并保留相关的处方副本。
相关培训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审核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评估,以确保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审核能力的提升。
总结
通过建立和规范处方审核的流程和标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的标准执业药师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负责对药物处方进行审核,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他们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指导方针,以保证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标准。
一、药物与患者信息的核对执业药师在审核处方前,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生开具的药物信息。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身份证号码,以及医生开具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
核对信息的目的是确保处方与患者的个人情况相符,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在审核处方时,执业药师需要评估所开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他们需要对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副作用、禁忌证和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执业药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所开具药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衡量预期的疗效是否值得潜在的风险。
三、合理用药指导执业药师在审核处方时,除了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外,他们还需要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通过与患者沟通,执业药师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执业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帮助患者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四、确保药物的合理配伍与剂型在审核处方时,执业药师还需关注药物的配伍性和剂型选择。
某些药物在特定的配伍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这些配伍规则,并及时纠正开方医生的不合理配伍。
此外,执业药师还需要判断所开具的药物剂型是否适合患者的使用,如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五、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执业药师在审核处方时,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这些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药效有着不同的特点,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
执业药师要根据这些人群的特殊情况,评估药物对他们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的调整。
处方审核要点处方审核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处方审核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处方合法性审核:审核处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医生的资质、处方的时效性、处方的完整性等。
同时还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以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药物选择审核:审核处方中所开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
这包括药物的适应症是否符合患者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是否适当,是否存在与患者病情相冲突或有潜在风险的药物等。
此外,还需检查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3. 药物配伍审核:对处方中不同药物的配伍进行审核,以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同时还要关注药物的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顺序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4. 用药时机审核:审核处方中药物的用药时机是否合理。
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服用,以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因此,要仔细审核处方中药物的用药时机,避免患者因用药时间不当而导致疗效降低或出现不良反应。
5. 用药周期审核:审核处方中药物的用药周期是否合理。
不同疾病需要不同的用药周期,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有些疾病则只需短期用药。
因此,要仔细审核处方中药物的用药周期,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以达到最佳疗效。
6. 用药费用审核:审核处方中所开药物的价格是否合理。
药物的价格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要仔细审核处方中药物的价格,确保患者能够负担得起。
7. 处方信息录入审核:审核处方信息是否录入准确无误。
处方信息的准确录入可以避免因信息错误而导致的用药错误或其他不良事件。
以上是处方审核的要点,通过对处方的审核,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处方审核也有助于提高医生开具处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合理用药,提升医疗质量。
因此,处方审核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审核制度,加强对处方权的授予、处方开具、处方调剂、处方点评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处方审核工作,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处方审核能力和用药安全意识。
第二章处方权的授予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药师资格,授予医务人员处方权。
第七条医师、助理医师、药师等人员的处方权应当明确,不得越级授予。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权授予档案,记录处方权的授予、变更、撤销等情况。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具有处方权的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处方权。
第三章处方开具第十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二)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用药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品;(三)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联用、滥用、错用药品;(四)遵循国家规定的处方书写规范。
第十一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处方笺,并按照规定填写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经患者或者其家属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及时将处方交给患者或者其家属,并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发现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风险时,应当及时调整。
第四章处方调剂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调剂制度,明确处方调剂的范围、程序、责任等。
第十六条处方调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十七条处方调剂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处方开具的要求,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标准执业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对医生开具处方进行审核的重要责任。
他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准则,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执业药师对处方审核的标准。
一、合理性审核执业药师首先需要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这包括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对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执业药师需要确认处方是否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并且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执业药师会审核处方中是否包含降压药物,并且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是否符合治疗要求。
二、安全性审核安全性审核是执业药师审核处方的关键环节。
他们需要确保处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是安全的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执业药师会仔细审查处方中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判断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在审核过程中,执业药师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三、准确性审核执业药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审核处方的准确性。
他们需要核对处方中药物的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它们与医生开具的处方一致。
执业药师还会验证处方的有效期,并确保处方中的药物是否适合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在审核过程中,执业药师必须非常细致和认真,以防止错误的处方进入患者的用药环节。
四、法规合规审核作为执业药师,他们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在审核处方时,他们需要确保处方的开具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合法来源的核查。
执业药师还需要评估处方是否符合医疗伦理规范,以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标准包括合理性审核、安全性审核、准确性审核和法规合规审核。
这些审核标准旨在保证患者得到合理、安全、准确的药物治疗,确保药师的审核工作有针对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审核,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用药保障,同时也在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处方调配及审核管理要求一、背景介绍处方调配及审核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提高处方调配和审核的标准化水平,本文档将提供以下管理要求。
二、处方调配要求1. 处方调配需由持有有效执业资质的药师进行,确保患者的处方被正确调配。
2. 药师应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处方和药物剂量准确调配药物,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3. 药师在调配药物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4. 药师在调配完成后应仔细核对药物的标签,确保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患者信息无误。
三、处方审核要求1. 处方审核应由持有有效执业资质的药师进行,确保患者的处方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
2. 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应仔细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用法等。
3. 药师应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疾病情况和其他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4. 药师审核通过的处方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出现问题的处方应及时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
5. 处方审核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保护患者权益和药物安全。
四、管理要求1. 医疗机构应制定处方调配和审核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调配和审核的记录和档案,确保可追溯性和审核的审查。
3. 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药师,以满足处方调配和审核的需求。
4.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以上是处方调配及审核管理的基本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药物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处方审核规范实施方案为了规范处方审核工作,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处方审核规范实施方案:一、审核人员的要求。
1. 审核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
2. 审核人员需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最新的药品信息和处方审核政策,确保审核工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
二、审核流程。
1. 接收处方,审核人员应及时接收医生开具的处方,并进行登记和归档。
2. 审核内容,审核人员应仔细核对处方上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等信息,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审核标准,审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药品使用指南,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品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
4. 审核结果,审核人员应根据审核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或建议。
三、审核标准。
1. 药品选择,审核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药品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品,并避免不必要的药品使用。
2. 用药剂量,审核人员应核对用药剂量是否符合临床用药标准,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3. 用药频次,审核人员应核对用药频次是否合理,避免用药过于频繁或过于稀少。
4. 药品相互作用,审核人员应注意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四、审核工具。
1. 电子审核系统,建立完善的电子审核系统,实现处方的电子化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2. 审核指南,制定审核指南,明确审核标准和流程,为审核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
五、审核结果的反馈。
1. 及时沟通,审核人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审核结果,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2. 审核记录,审核人员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审核过程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六、审核效果的评估。
1. 审核质量评估,建立审核质量评估制度,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审核效率评估,评估审核流程和工具的效率,不断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
七、处方审核的持续改进。
1. 审核经验总结,定期组织审核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提高审核水平和质量。
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的标准
执业药师对处方的审核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处方合法性审核:执业药师首先要验证处方的合法性,包括医师执业证书是否有效、处方是否具备医院公章、处方是否在有效期内等。
2. 药品选择审核:执业药师需要仔细审核处方中所开药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这包括核对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是否符合规范,并与患者病情相匹配。
3. 药物相互作用审核:执业药师要注意处方中各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需要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组合不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造成患者安全隐患。
4. 剂量审核:执业药师要核对处方中的药品剂量,确保患者使用药品的剂量适当,不会造成过量或剂量不足的情况。
5. 不良反应审核:执业药师要了解每种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估患者患有的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
在审核处方时,他们需要确保患者可以耐受药品,并适时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6. 适应症审核:执业药师要确定处方的药品是否适应患者的疾病和症状。
他们需要仔细审查患者的病史,确保开药的适应症符合患者的病情要求。
通过以上审核标准,执业药师能够确保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他们的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处方审核的内容
1. 合法性审核:审核人员首先会对处方进行合法性审核,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符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这包括确认医生是否有资质和执业许可证,并检查处方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管理法规。
2. 准确性审核:处方审核还包括对处方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审核人员会检查处方的填写是否清晰、完整和正确。
他们会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以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指示使用。
3. 安全性审核:审核人员会评估处方的安全性,以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风险。
他们会检查药品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过敏史)评估处方的适宜性。
4. 适宜性审核:处方审核还包括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评估。
审核人员会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确定处方是否符合患者的个体
化治疗需求。
他们会核对处方是否与患者的诊断相符,并评估药物
在治疗上的适用性和效果。
5. 效率审核:处方审核还包括对处方的效率进行评估。
审核人
员会检查处方是否采用了合理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药物的使用是
经济高效的。
他们还会评估处方的持续时间和药品的重复使用情况,以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通过对处方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评估,可以减少处方错误、药品
滥用和患者的健康风险。
处方审核的内容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相关
部门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和合理的药物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
患者满意度。
处方审核标准
处方审核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或日、月龄的;
5.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 种以上药理作用机制相同药物的
中药处方审核要求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
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
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
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
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
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 。
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
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
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
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
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
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
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
3、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中医药治病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
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而用药不对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如清开灵是治疗温病高热证,用治虚热证应慎用。
又如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和保和丸均能治腹泻,但它们的辨证区别在于理中丸治中焦虚寒之腹泻;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痛泻要方可治肝郁脾虚腹泻;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参苓白术散治脾胃气虚挟湿之腹泻;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藿香正气散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
腹泻;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我们在临床上应区别应用。
4、审核“因人”用药的适宜性
医生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况、联合用药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剂量。
幼儿、老人或脏腑功能较差等患者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应禁用或慎用作用峻猛,易损伤正气及对脏腑功能可能有损害的中药,确需使用用量也要轻。
如山豆根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但如脾胃虚寒者服之则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又如审方时发现肝肾病患者使用川楝子、朱砂、马兜铃、广防己等有可能对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时,可提醒医生慎用。
5、审配伍组方的适宜性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循者居多,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
较强的功效。
但由于目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决定其取舍为时过早。
因此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时,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此外,妊娠禁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药物性能对孕妇胎儿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攻下和滑利等一类药物。
审方时若发现妊娠“禁用”中药,应予以拒配;发现妊娠“慎用”的中药,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6、有毒中药的适宜性审核
有些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或超过安全剂量,很容易引起中毒。
在审核处方时,尤其是西医生开具或转抄的中药处方,特别要注意毒性中药的使用。
一要问清患者的既往服药史,并将处方中有毒中药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二要审核处方的用法,是内服还是外用,发现处方中有毒中药用量较大应警惕可能是外用药,必须与处方医师联系确认后方可调配,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三要审核有毒中药的剂量,若超量使用,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
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7、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
8、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