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四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977.00 KB
- 文档页数:2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馈、效果预测等几个板块来说。
第一板块——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二板块——教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这一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第1课。
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主线之一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其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主线之二是祖国统一,即“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三板块——学情分析本堂课的知识在初中二年级下期第一、三、十三课中曾经接触过。
但在四川省已有的中考体制下进行开卷考试,初中学生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在前面第三专题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为本课做了一些铺垫。
然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一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因此本课学习要在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因此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有趣的学习。
第四板块——教学目标(一)、主要目标(1)能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能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能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能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