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艺术.(2)
- 格式:ppt
- 大小:666.50 KB
- 文档页数:29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简史1、威廉·莫里斯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他与现代的设计又相似之处。
2、朱铭、荆雷合著《设计史》把设计史分为六个时期,设计萌芽时期、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和设计的计算机时代。
3、王受之著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和《世界平面设计史》等,综合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了现代设计史。
4、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工业博览会,从而引起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于发展。
5、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理论奠基人。
他的艺术设计思想:(1)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2)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实用目的(3)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4)反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实用新技术、新材料,主张设计使用自然材料和运用手工技术。
6、1896年由莫里斯设计的《桥莎集》,被誉为书籍装帧设计史上的杰作之一。
7、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祥地,巴黎和南锡是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心。
其中,“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三个重要的设计事务所都在巴黎产生。
8、六人集团中的赫巴托·基马德,设计的著名的“巴黎地下铁路入口处的装饰”,采用了弯曲的金属结构,模仿之物的支干和采用玻璃棚顶,模仿贝壳形状,体现出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与风格。
9、法国的新艺术运动除在建筑、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外,在陶瓷,平面设计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最早设计广告的是朱尔斯·谢列特,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
10、凡·德·威尔德不仅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而且也是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的重要人物。
他参与了德国工业联盟,包豪斯也有贡献。
11、威尔德在设计思想上也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强调工艺和装饰的理性,即他的现代理性主义设计,宣扬设计和批量生产中的合理化。
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设计师艺术的个性化,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
设计概论(01D01)一、单选题∙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
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装饰。
∙A.被动性B.主动性C.技巧性D.智慧性参考答案:D∙∙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B.新艺术运动C.现代艺术运动D.工业革命运动参考答案:A∙∙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B.结构C.采光D.家具参考答案:C∙∙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A.弗兰克·赖特B.勒·柯布西耶C.路易斯·沙利文D.彼得·贝伦斯参考答案:C∙∙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B.逻辑法C.离散法D.形象法参考答案:D∙∙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B.手工艺C.服装D.建筑参考答案:D∙∙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B.正方向C.正价值D.逆反思参考答案:B∙∙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A.帝国大厦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C.苏州博物馆D.流水别墅参考答案:B∙∙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B.长信宫灯C.欹器D.木马流车参考答案:A∙∙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A.雷姆·库哈斯B.赫尔佐格C.弗兰克·盖瑞D.贝聿铭参考答案:D∙二、多选题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A:电灯B:电话C:电报D:留声机E:缝纫机参考答案:ACD∙∙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A:被动性和主动性B:创意性和图形性C:产品性和科学性D:工艺性和市场性E:选择性和稳定性参考答案:BCD∙∙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A:分析法B:对比法C:离散法D:形象法E:逻辑法参考答案:BCDE∙14、以下属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的有()∙A:产品设计B:视觉传达设计C:室内设计D:环境艺术设计E:公共环境设计参考答案:ABD∙∙15、“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主要釉色为()∙A:黄B:绿C:褐D:红E:蓝参考答案:ABC∙三、填空题∙16、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风格分析报告一、工业革命与设计工业革命开始的机器化大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合理化、标准化是一个根本性的问答题。
标准化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同时也是设计的产物二、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发展的特点1、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是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创始人。
莫里斯的设计宗旨是希望还给公众、人民以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
这具有民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
2、新艺术运动与设计新艺术运动与设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和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建筑、家具、产品、服装、首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领域。
从设计而言,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新艺术运动曾风靡欧洲,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新旧交替之际,是设计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历史时期,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与已有的设计风格特点是与19世纪弥漫整个欧洲的维多利亚风格决裂,打破了旧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适合于时代的新风格;二是反对当时在西方艺术中盛行的自然主义,而主张用华美精致的装饰设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与忠实于自然地细微之处不同,而是加以自由、大胆的想象来作装饰性表现,并刻意追求自然中所蕴含的热烈而旺盛的生命力,以表现动植物生产发展的内在过程,真正把握自然、理解自然。
尤为可贵的是,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设计师们反对将艺术分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或大艺术、小艺术,认为艺术家不应该仅致力于创造单价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
实质上是主张艺术家、设计师、手工艺师的结果。
这种观念可以说是包豪斯精神之先导。
3、现代艺术运动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时艺术史上第一个有计划有意义的寻求一种新风格的艺术运动也是以装饰艺术风格为主要特征的艺术运动。
1917年至1931年这十几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风格派”艺术设计运动,从立体主义起步,最终完全走向了抽象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
中外设计史作业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内容:1.《中国艺术设计史》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2.《中国设计史》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4.《中国室内设计史》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6.《世界现代设计史》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8.《外国现代设计史》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中国艺术设计史》目录:前言绪论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四、衣饰的产生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二、旷世奇服三、机械制造与设计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九、漆器与家具设计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二、宋辽金的园林设计三、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四、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五、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六、宋辽金西夏服饰七、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八、宋版书的书籍设计九、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十、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十一、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专题链接:宋代设计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第七章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一、元建筑与元大都城垣规划二、元代名窑与瓷器设计三、"纳石失"织锦及纹样设计四、元代服饰设计五、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六、家具品种与工艺制作七、漆器品种与制作工艺八、书刊装帧设计专题链接:元代设计思想的实用特征第八章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一、紫禁城的营建与布局二、瓷业的繁荣与品种发展三、丝织业的四大产区与丝织锦品种的特色四、朝服制度与服饰设计五、吉祥图案的寓意象征六、明代家具的种类与工艺设计七、明雕版印刷与书籍装帧八、文献中记载的艺术设计专题链接:火器的制造第九章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一、瓷业的繁荣与品种的多样发展二、丝棉织业与云锦工艺三、服饰规制与服饰设计四、园林种类与设计五、清代家具及"三大作"特色六、清刻本与书籍设计专题链接:农具的功能变化第十章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近代设计的转型二、瓷业的艰难生存与品种特色三、丝棉织品与花样设计四、服饰的推陈出新五、家具与陈设品设计六、商业招贴与商标设计七、报刊、书籍设计的新样式八、建筑形式的变迁与建筑三种类型特征九、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与使用专题链接:我国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与制造结语新生与发展——新中国设计事业发展纪程古典工艺文献索引《外国艺术设计史》目录: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四、古代伊斯兰的手工艺设计五、古代美洲的手工艺设计第三章古人西方的手工艺设计一、古希腊的手工艺设计二、古罗马的手工艺设计三、欧洲中世纪的手工艺设计四、文艺复兴、巴洛克与罗可可时期的手工艺设计第四章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设计二、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四、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五章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一、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三、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四、“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五、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六、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六章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一、“波普”与反主流的艺术设计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三、新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四、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1.青铜时代的图形文字设计及织物与服装状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炽热,对传统文化向往更深一步的挖掘,对古代文物更渴望熟悉、鉴赏。
《设计史》课程简介《设计史》是艺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现代各类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具体设计课程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其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对设计历史及各时期设计风格样式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其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以后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设计史的对象(设计的定义、设计的评价体系),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手工业时代各文明的设计、中世纪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工艺运动),工业社会成熟期的设计(包豪斯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美国设计),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战后日本设计)。
设计史是一门以现代设计学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它结合设计生理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等的研究,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设计基础理论,从而为进一步掌握各类艺术设计等学科打下坚实的创意、理论及实践基础。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时:48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一、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课程性质《设计史》是艺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学任务1)建立对设计历史及各时期设计风格样式的了解与认识。
2)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先修课程: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1) 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 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 文字教材:《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朱铭荆雷著2) 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设计作品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1)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史的对象(设计的定义、设计的评价体系)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手工业时代各文明的设计、中世纪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工艺运动)工业社会成熟期的设计(包豪斯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美国设计)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战后日本设计)2) 教学法建议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简论后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的新趋势作者:苏旭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2期摘要:设计在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呈现丰富而复杂的状态,其观点风格也呈多元化特点。
后工业时代,工业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
以此为方向,新时期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回归自然,追求多样性的和谐与统一,呈现多样化趋势和多元化特点。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工业设计多元化新趋势我们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一个由知识、信息和科技为主导的新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社会意识、审美指向等都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不断受到新文化的冲击。
随着物质经济的发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的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也会由独立走向交融。
虽然我们不能否定独立的区域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价值,但物质文化的一体化必然带来精神文化的巨大变革。
工业设计也是一样,随着现代人类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正从世界的多元文化中吸收营养,酝酿前所未有的、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那么20世纪60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
前英国设计协会主席佩利(Poul Peilly)在1967年指出:“我们正从依赖于永恒的、万能的价值观,转变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特定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目的,一个设计才有可能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说,产品必须很好地反映功能,但在电子时代,这两者是并驾齐驱的。
”设计观念的变化,为设计多元化格局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后工业社会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
这些市场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
工业设计必须以多样化的战略来应付这种局面,并向产品注入新的、强烈的文化因素。
从人类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至今,后工业社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而工业设计的多元化趋势依然继续,有些风格,象“高技术”风格、波普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在20世纪60-80年代曾经相当活跃,现今作为设计潮流已经过去,但其影响仍然在设计领域延续。
一、绪论设计艺术鉴赏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简答题)已考过1、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设计诞生开始就有人对其进行综合、概括性的总结和研究,并把设计与艺术两者结合上升到一门学科的高度。
2、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和艺术现象。
3、技术和艺术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4、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与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特点(简答题)重点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的特点:•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主体性: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这句话有可以是多选题)•审美性: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特点,必须具有审美价值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计艺术作品中,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设计艺术(名词解释)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设计艺术美的分析,设计艺术美可概述为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简答题)每次必考1、功能美: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统一。
一般认为功能美是指:一切产品都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当产品实现它的预定功能时,合目的性与规律性达到统一,人就取得一种自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产品的典型形式,或者说是它的自由的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这就是功能美。
2014年高考(浙江卷)及答案2014年高考(浙江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拾哄(hng)笑擎(qn)天柱钻(zun)木取火B.屏(bng)息包扎(zh)夹(ji)克衫言之凿凿(zo)C.孱()弱牌坊(fng)干(gn)细胞铩(sh)羽而归D.吟哦()皲(jn)裂胳(g)肢窝蜚(fi)声中外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论文一、后工业社会中的工业设计后工业社会也称为信息社会,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于1973年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正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由高科技所引发,是信息产业革命化的产物,在后工业社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①工业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至今已有250多年,随着人类由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走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的内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以外观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设计,正在快速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高端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工业设计作为高技术服务业,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后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必须要在功能满足的基础上,将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幸福感等情感激发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层面,这其中的聚焦点,正是用户体验,谁的产品或服务更能贴近用户的使用心理和习惯,谁就是胜出者。
因此,在后工业设计中用户体验将成为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
二、后工业社会对工业设计师能力的要求在后工业社会中,设计师将面对资源紧张、信息泛滥、情感疏远等社会与生态问题,需要将设计从“产品为中心”转变到真正“以人为中心”,设计对象也将从“物品”转向“服务”。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较以往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更具广度和深度的设计思想。
后工业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需要通过设计将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因而迫切需要使世界变得温暖的设计人才。
这种人才应具备真、善、美的素质,它们分别代表着设计的三个方面,即科技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设计需要兼顾科学、道德与美学,唯此才能造福于社会。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树立设计的全局观,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仅定位于艺术造型这一较低层次的设计,特别在以人本主义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后工业社会,造型仅仅是设计的一个环节,而前期的设计调查对于设计来讲则非常重要,只有进行细致的设计调查,设计才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