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72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着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述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十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居住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或者称为“中国猿人”。
他们生活在石灰岩的山洞中,征服自然的两种武器是:石器和火。
他们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的石块,以后逐渐学会了选拣石块,打制石器,但是还没有固定的型式。
三十万年前的“丁村人”和二十万年前的“河套人”,所用的石器有了第二步加工的痕迹。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发现了距今一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
他们的形象基本上和现代人差不多。
所以称之为“真人”。
他们制作的石器,仍然是相当粗糙的。
通常把打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一)仰韶文化——半坡1.村落。
2.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
3.烧制陶器(盆、瓶、罐),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原料制作。
(煮饭的粗沙陶,盛水的细泥陶)4.彩陶的制作是其重要成就,鱼纹和人面纹,具有鲜明的特色(二)河姆渡文化1.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种植水稻。
2.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过定居生活)。
3.陶器有釜、灶、钵等。
4.纺织工具。
5.雕塑:牙雕、骨雕、泥塑等6.雕刻装饰题材:鸟、猪、稻禾、几何纹。
(三)母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1.生产工具改进。
(磨制石器、牙骨工艺提高)2.制陶工艺(改变泥土内在性质);制陶工艺既注重实用,又注重对美的要求。
在陶器上施以化妆土,还进行彩画、刻镂、堆贴等各种装饰。
其中彩陶最为有特色。
3. 纺织工艺。
4.木工工艺(居住的需要)石斧、石锛、石凿等加工木料。
(四)父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黄河中下游产生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此而得名。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制陶技术提高,采用封窑和轮制。
用瓷土作原料烧制成白陶,制陶工艺变成家族所掌握的专门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