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的解法(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1.96 KB
- 文档页数:4
一元四次方程的简易解法1 一元四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是指其根式仅含一个未知数的四次多项式方程,可用来表示多种物理现象。
它的求解法有多种,如完全分式、旋转方程、因式分解的方法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一种——完全分式的求解方法。
2 完全分式的求解方法完全分式法是根据四次多项式设立的等价完全分式来破解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认识多项式的分式解,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二项式分式解,二是特殊二次分式解。
首先,将给出的四次多项式按次数划分为不同项,例如:将$ax^4+bx^3+cx^2+dx+e$拆解为$ax^4+bx^3+cx^2+dx+e=A(x-n_1)(x-n_2)(x-n_3)(x-n_4)$,其中,A为比系数,$n_1, n_2, n_3, n_4$为多项式的根。
其次,分解四次同类多项式,即两边各分解成一样的分解过后的乘积,让等号两边的因式一一对应,全部求出,从而求出根$n_1, n_2, n_3, n_4$。
最后,确定多项式的特点,即求出多项式根的绝对值,此方法可表示多项式在x轴上分布的特点,从而确定x轴上根式表达式各因式正负。
3 求解步骤因此,求解一元四次方程的全部步骤如下:(1)将四次多项式转换成等价的完全分式;(2)利用完全分式将双边同时分解;(3)将乘积拆解成相互对应的因式,求出多项式的根$n_1, n_2, n_3, n_4$;(4)根据求出的根的绝对值确定多项式的特点,从而确定乘积中每一项的系数正负。
4 总结最终,通过完全分式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一元四次方程的根,这一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一旦掌握了,就会发现其实比较容易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四次多项式方程,掌握数学现象。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注: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平方。
注: 2a表示a+a ; a2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7、10个数量关系式:
@ 加法;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简易方程复习资料1.简易方程概念:(1)含有未知数的(2)等式是方程。
2.计算方法口诀:拿到方程仔细看,能计算的先计算,除去加数用减法,除去减数用加法,除去因数用除法,除去除数用乘法。
3.典型例题:形如x+a=b或者x-a=b的方程解法(除去加数用减法,除去减数用加法)例1.解方程x+8=11 解方程x-3.5=8.3解:X+8-8=11-8 解:x-3.5+3.5=8.3+3.5X=3 x=11.8练习x-3.2x4.3=2.5 x+3.7=6.4 x-4.5÷1.5=2 x+8.4x3.3=30形如a-x=b或者ab-x=c的方程解法(先转化成形如x+a=b或者x-a=b 的方程)例2.解方程8-x=3 3x4-x=8 39÷3-x=4.5 解:8-x+x=3+x 解:12-x=8 解:13-x=4.5 3+x=8 12-x+x=8+x 13-x+x=4.5+x3+x-3=8-3 8+x=12 4.5+x=13X=5 8+x-8=12-8 4.5+x-4.5=13-4.5X=4 x=8.5练习6x8-x=23.5 83-x=55 5.6÷1.4-x=2.7 6.5x2.1-x=6形如ax+b=c 或者ax-b=c的方程解法(先除去加数或减数,再除去因数)例3.解方程3x-15=120 解方程4x+2=13.5 解方程3x-8x4=16 解:3x-15+15=120+15 解:4x+2-2=11.5+2 解:3x-32=163x=135 4x=11.5 3x-32+32=16+323x÷3=135÷3 4x÷4=11.5÷4 3x=48X=45 x=2.8753x÷3=48÷3X=16 练习4.8x-5.6=6.4 2.7x+2.4=10.5 7.8x-3.4=12.2 3x+5.5=9.1形如b-ax=c 或者bc-ax=d的方程解法(先转化成形如ax+b=c 或者ax-b=c的方程,再计算)例4. 解方程7.8-2.5x=1.8 解方程3.8x5.5-4.2x=4.1 解:7.8-2.5x+2.5x=1.8+2.5x 解: 20.9-4.2x=4.11.8+2.5x=7.8 20.9-4.2x+4.2x=4.1+4.2x1.8+2.5x-1.8=7.8-1.8 4.1+4.2x=20.92.5x=6 4.1+4.2x-4.1=20.9-4.12.5x÷2.5=6÷2.5 4.2x=16.8X=2.4 4.2x÷4.2=16.8÷4.2X=4练习78-4x=2 14.5x2-4x=7 31.4x2.2-28x=13.08 12.18÷2.1-2.4x=1 形如a(x+b)=c或者a(x-b)=c的方程解法(先除去因数a,化成x+b=c÷a 或者x-b=c÷a再计算)例5.解方程(x+3)x12=96 解方程 4.5(30-2x)=69.75解:(x+3)x12÷12=96÷12 解:4.5(30-2x)÷4.5=69.75÷4.5X+3=8 30-2x=15.5X+3-3=8-3 30-2x+2x=15.5+2xX=5 15.5+2x=3015.5+2x-15.5=30-15.52x=14.52x÷2=14.5÷2X=7.25练习 3.6(2x+2.3)=18 5.6(8.4-3x)=31.92 (19.8-6x)x2.3=17.94形如(x+a)÷b=c或者(x-a)÷b=c方程的解法(先除去除数b,化成x+a=cxb 或者x-a=cxb再计算)例6.解方程(2x+2.3)÷3.6=1.5 解方程(30-2x)÷2.4=11解:(2x+2.3)÷3.6x3.6=1.5x3.6 解:(30-2x)÷2.4x2.4=11x2.42x+2.3=4.8 30-2x=26.42x=2.5 30-2x+2x=26.4+2x2x÷2=2.5÷2 26.4+2x=30 X=1.25 26.4+2x-26.4=30-26.42x=3.62x÷2=3.6÷2X=1.8练习(2x+2.3)÷1.5=18 (8.4-3x)÷3=1.9 (19.8-6x)÷2.4=2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先计算化成ax=b的形式再计算)例7. 1.6x+0.8X=24 1.6x-0.8x=24解: 2.4x=24 解:0.8x=242.4x÷2.4=24÷2.4 0.8x÷0.8=24÷0.8X=10 X=30练习8X-3X=65 3.6X+1.2x=6.4 8.7x-6.2x=12.5 4.6x-2.2x=7.2形如(a+b)÷x=c形式的方程解法(两边先乘x化成ax=b形式再计算)例8.(3.6-1.2)÷x=0.8 8.6-2.5÷x=3.6解: 2.4÷x×x=0.8×x 解:8.6×x-2.5÷x×x=3.6×x0.8x=2.4 8.6x-2.5=3.6x0.8x÷0.8=2.4÷0.8 8.6x-2.5-3.6x=3.6x-3.6xX=3 5x-2.5=05x-2.5+2.5=0+2.55x=2.5X=0.5练习8.4-3.3÷x=1.8 (10.5-2.4)÷x=2.1 8+2÷x=12应用题复习:一.年龄问题(找清等量关系列方程)例1.今年王老师的年龄是陈强的3倍,王老师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陈强和王老师今年各是多少岁?解1:设陈强今年X岁,王老师今年3X岁,列方程3X-6=X+10 2X=163X-6-X=X+10-X 2X÷2=16÷22X-6=10 X=82X-6+6=10+63 X=24答:陈强今年8岁,王老师今年24岁。
简易方程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一、方程的定义方程是指数学表达式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数学关系。
方程通常表示为A(x) = B(x),其中A(x)和B(x)是关于未知数x的表达式。
方程的解就是满足方程的所有符合条件的x的值。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的方程。
例如:2x+3=7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整理方程、移项、通分、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步骤,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三、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方程。
例如:x^2 + 3x + 2 = 0 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直接代入求解等。
四、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
例如:{2x + y = 7; x - 3y = 5}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等。
五、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方程。
例如:x^2 + y^2 = 25 就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解二元二次方程通常需要用到代入法等方法。
六、方程的性质(1)等式性质:如果一个等式的两边都加(减)同一个数(或者两个式子相加,或者相减)仍相等;(2)应用分配率:即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b+c) = ab + ac;(3)等式乘法: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也相等,即a = b,则a^2 = b^2。
同理,如果两个实数不等,那么它们的平方也不等,即a ≠ b,则a^2 ≠ b^2。
七、方程的解法(1)代入法:将解得的值代入原方程,验证是否成立;(2)消元法:通过加减或者乘除操作,使未知数相消或抵消,从而求解出一个未知数的值;(3)配方法: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平方公式求解;(4)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来求解方程;(5)逆运算:利用减法逆运算来消去未知数的系数,从而求解出未知数的值;(6)图解法:将方程转化为图形,通过图形求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第5单元简易方程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
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划分】20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2.解简易方程………………………………12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象,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般情况呢?由此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第5单元简易方程解题技巧解简易方程的口诀准备讲简易方程的数学教师看看,口诀很实用的,可能会对你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的。
口诀:左边相反,两边一致。
解释:左边相反——左边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加上几就减去几,减去几就加上几,乘以几就除以几,除以几就乘以几。
两边一致——左边加上几,右边加上几;左边减去几,右边减去几;左边乘以几,右边乘以几;左边除以几,右边除以几。
举例:(1)x﹢5=50解:x﹢5﹣5=50﹣5x=45(2)x﹣5=50解:x﹣5﹢5=50﹢5x=55(3)5x=50解:5x÷5=50÷5x=10(4)x÷5=50解:x÷5×5=50×5x=250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的名师解题教学视频播放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重点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见“知识点汇总”)要点回顾:“解方程”就是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进行运算,以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
(方程的解即是如同“X=6”的形式)“解方程”就好像是要把复杂的绳结解开,因此一般要按照“绳结”形成的过程逆向操作(逆运算)。
过程规范:先写“解:”,“=”号对齐往下写,同时运算前左右两边要照抄,解的未知数写在左边。
注意事项:以下内容除了标明的外,全都是正确的方程习题示例,且没有跳步,请仔细观看其中每步的解题意图。
带“*”号的题目不会考查,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掌握解复杂方程的一般方法,对简单的方程也就自然游刃有余了。
一、一步方程只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直接逆运算除未知数外的部分。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逆运算含未知数的部分。
二、两步方程两步方程中,若是只有同级运算,也可以先计算,后当做一步方程求解。
注意要“带符号移动”,增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先乘后减”,则先逆运算减法(即两边同加),再逆运算乘法(即两边同时除以),依此类推。
1、解形如X±a=b的方程
X+a=b X-a=b 解:X+a-a=b-a 解:X-a+a=b+a X=b-a X=b+a
2、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a-x+x=b+x
a=b+x
a-b=b-b+x
x=a-b
3、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 ax÷a=b÷a
X=b÷a
4、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a÷X×X=b×X
a=b×X
a÷b=b÷b×X
X=a÷b
5、解形如x÷a=b的方程※
X÷a=b
解:X÷a×a=b×a
X=b×a 6、解形如ax±b=c(a≠0)的方程
aX-b=c(a≠0)把“ax”看作一个整体
解:ax-b+b=c+b
ax=c+b
ax÷a=(c+b) ÷a
x=(c+b) ÷a
aX+b=c(a≠0)
解:ax+b-b=c-b 把“ax”看作一个整体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b ax=c-b
ax÷a=(c-b)÷a
x=(c-b)÷a
7、解形如ax±ab=c(a≠0)的方程
可以转化为:a(x±b)=c 再解
8、解形如a(x+b)=c (a≠0)的方程
把“x+b”看作一个整体,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
书写格式
例如 80-X=60
解:80-X+X=60+X 检验:x=20代入原方程
80=60+X 方程左边=80-X
80-60=60-60+X =80-20
X=20 =60
=方程的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定律、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b)×c=a ×c+b ×c
或 (a-b)×c=a ×c-b ×c
3、减法性质:a-b-c=a-(b+c)
a-b-c=a-c-b
4、除法性质:
a ÷
b ÷c=a ÷(b ×c) a ÷b ÷c=a ÷
c ÷b
5、去括号: a+(b-c)=a+b-c a-(b-c)=a-b+c
a ÷
b ×c= a ÷(b ÷c)
6、长方形:
a
长方形周长
=(长+
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7、正方形: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S=a ×a 8、平行四边形
字母公式:S=ah 9、三角形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S=ah ÷2 三角形的 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 高=面积×2÷底) 10、梯形 上底a
下底b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母字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