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型桥梁工程。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隧道。
这座大桥的建设是历时多年的艰苦努力的成果,它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始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于2018年正式通车。
这座大桥总长度约55公里,其中包括了29.6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隧道,以及约19公里的连接线路。
整个大桥由海中大桥、人工岛和隧道组成,是一项集桥梁、隧道、人工岛等多种工程为一体的跨海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它加强了香港、澳门和珠海的互联互通,使得这三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圈。
大桥的通车不仅缩短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也极大地降低了通行成本,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流通。
这对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环保方面,港珠澳大桥也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施工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对施工废料的处理和焚烧处理等方式,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也是一座艺术工程。
桥梁的设计采用了多项新颖的技术,整个工程结构设计精巧,给人一种壮观的美感。
大桥的建设也激发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座新奇的大桥,大大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工程经费的运用等,但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符合了当地各方的利益诉求。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提升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对于提升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心壮志。
港珠澳大桥引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该桥于2018年9月底正式通车,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概况、设计特点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建设概况港珠澳大桥的总长度约为55公里,其中主桥长约29.6公里,其余部分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人行道和通道。
大桥采用了大面积与小面积结合的设计方案,主桥采用了大跨度的悬索桥和箱梁桥结合的设计,整体结构稳定坚固。
大桥在设计时考虑了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因素,采取了许多防灾设施,以确保大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大桥的位置跨越了珠江口和澳门附近的水域,施工难度大。
工程师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水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大型起重设备,成功地完成了大桥的建设。
二、设计特点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桥身采用了宽大的车道和人行道,以满足更高的交通需求。
此外,桥上还设置了气象预警系统、交通监控系统和安全设施,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大桥还设计了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海底隧道和岛隧道,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底隧道采用了特殊的隔离设计和材料,减少了对海底生物的影响。
岛隧道则通过连接小岛和沉管隧道的方式,避免了对小岛的破坏。
三、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桥的通车使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交通时间,促进了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
这对三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效益。
以前,人们往返于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通常需要通过渡轮或飞机,不仅费时而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现在有了大桥,不仅交通更加便利,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
港珠澳大桥简介
一、伟大的连接之桥
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超级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之上。
它把香港、珠海和澳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以前,这三个地方往来可麻烦啦,要绕好多路,花费好多时间。
就好比三户人家,原本各自在海的这边那边,串门儿特别费劲。
有了这座大桥后,就如同给他们修了一条宽敞又便捷的大道,大家可以轻松地互相走动啦。
二、建造的艰辛历程
造这座桥可不容易哦。
建设者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在海上面对各种挑战。
那茫茫大海,风大浪高,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巨兽。
建设者们得在海里打下好多好多坚固的柱子,这些柱子就像大桥的“脚”,稳稳地扎在海底。
他们还得把一节节的桥段拼接起来,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但难度可比搭积木大太多啦。
有时候,恶劣的天气一来,工程就得暂停,可一旦天气好转,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工,日夜奋战,历经了好多好多年,才终于让大桥建成通车。
三、通车后的新景象
大桥通车后,三地的人们都可高兴了。
香港的商人可以更方便地去珠海和澳门做生意,珠海和澳门的居民也能轻松地去香港购物游玩。
你看,大桥上车辆来来往往,就像一条流动的彩色丝带。
人们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大海,心里满是欢喜。
就像一家人终于团聚,热热闹闹,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座大桥不仅是交通上的大通道,更是三地情感交流、经济合作的新纽带,让这片区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港珠澳大桥概述范文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构建的一座跨海大桥,它是中国最长(55公里)、最宽(120米)、最高(塔高208米)、最复杂的海底跨海大桥,是世界
上最大的跨海大桥群体之一、该大桥位于东部沿海的广东省海洋岛群和珠
江三角洲之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三方共同建
设而成。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建筑设计,她的设计酷似一只展
翅高飞的鸟,跨越了8座大小不一的礁岛,她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岩土力学、海洋工程、船舶建造与核心技术、动态监测等领域获得的建设成效,并成
功地完成塔基、桥墩和桥面等多项重点工程任务,获得了海外及国内的普
遍认可。
港珠澳大桥特点范文1.极大的工程规模: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隧道和连接线,是集桥梁和隧道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2.独特的桥梁设计:港珠澳大桥主桥采用了双塔斜拉索拱式桥的设计方案,主跨长达约480米,桥梁采用了多项世界先进的技术,如两根附挂式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临时斜拉索辅助安装技术等。
3.创新的隧道设计:港珠澳大桥其中一条隧道为海底隧道,隧道长达约6.7公里,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大跨度隧道全封闭浇筑施工技术,有效避免了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4.先进的工程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智能预制、模块化施工、数字化测绘等,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工期。
5.严格的安全标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安全,建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同时也考虑到主桥和隧道的安全性能,以抵御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6.交通运输便利性: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缩短了跨海时间,增强了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交流的便利。
7.环保可持续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注重了环保可持续性,大桥配备了太阳能板和海水淡化设备,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8.旅游景观价值: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不仅是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成为了一座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建筑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总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其独特的桥梁和隧道设计、先进的工程技术、严格的安全标准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和全球工程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通过充分发挥其交通便利性和环保可持续性,港珠澳大桥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机遇。
港珠澳大桥介绍 600字港珠澳大桥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大型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性建设项目。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中国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依据国际贸易秩序和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采取积极财政投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优化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
港珠澳大桥由中国投资银行融资,跨越珠江口的跨海大桥,桥长55公里,穿越香港、珠海和澳门,以及两岸陆地接壤区域。
它坐落于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三角洲,由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联合投资兴建,于2016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该大桥不仅是人们穿梭港珠澳三地的便利渠道,也成为跨境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国家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变革。
港珠澳大桥共有6根桥跨、2条路径、3个海底隧道,分别为宙斯盾桥、南海大桥、港珠大桥、西湾大桥、拱北海底隧道以及澳门湾隧道。
这6根桥跨横跨着两岸湾口,并延伸至三地岛屿之间,因而得名。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最大的机械支拱深度,最大的单连接桥梁长度为35公里,以及最复杂的桥梁元素组合,拥有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给港珠澳三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大桥建成后,港珠澳三地对外开放的机会更多,港珠澳三地的经济互动更频繁,相互依存性增强,更好地促进港珠澳三地之间的国际贸易和能源交流。
此外,港珠澳大桥建设还将加快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加快三地的城市发展,并使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为港澳台地区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力量,使港澳台地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逐步实现团结发展、互利共赢。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凝聚着政府和企业合作的精神,象征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展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它对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发展,确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港珠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实现团结发展,互利共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是合理利用资源,拓展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在开放式贸易、能源化解、合作共赢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港澳两地的一座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连接中国香港、澳门的跨海大桥,建成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桥梁。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成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港珠澳三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始于2009年,历时9年多,耗资约1800亿元人民币。
大桥由众多桥梁、隧道组成,全线起点为珠海市,途径澳门,最终到达香港,总长约55公里,是一座连接三地的综合性跨海通道。
作为世界上首条设计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的特大型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规模宏大,工程难度极大,堪称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有效缩短港珠澳三地之间的地理距离,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内就可到达,极大地方便了三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通过大桥的便捷通行,将大大提升港珠澳三地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旅游交流,促进区域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
港珠澳大桥不仅在交通便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在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桥的建成使得港珠澳三地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将有助于提高三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也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新经济的崛起。
这将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大型跨海桥梁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建设水平,体现了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工程奇迹,也为中国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5.港珠澳大桥将和内地的交通网络打通。
到达珠海后,大桥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湾仔。
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抗8级地震◎抵挡30万吨巨轮撞击◎规模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长度接近50公里,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用钢量相当于建11个“鸟巢”“港珠澳大桥多个动工建设方案已上报中央,其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
”昨日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港珠澳大桥工程再往前推进了一步。
何为大桥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具体怎样又有何作用?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告诉本报记者,这属于大桥的前期工作,推荐方案作为工程建设重头戏,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初步设计、招标、开工等工作。
除了证实推荐方案“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等主题工程标志,朱永泉还表示珠海口岸的桥头建观景台也确有研究“很多东西规划都有考虑,但管理层面仍需三方协商,以最后的批准方案为准。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记者辗转获悉推荐方案等多方消息,力图揭开港珠澳大桥初次青涩面纱。
本报讯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
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大桥连接内地与港澳,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为把大桥建设成同时满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将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
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连接大桥,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怎么走接拱北穿湾仔连高速在大桥设计方位方面,推荐方案显示,东岸起点为香港大屿山散石湾。
为了保证香港侧航道通航净高达41米,大桥线位在香港航道处水域需向南拐后再折回,沿23D Y锚地北侧向西跨海到达拱北湾填海修建的珠、澳口岸人工岛。
到了珠澳人工岛之后,往北(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与规划的太澳高速公路相连。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该方案还将在大桥详细设计阶段进一步深化完善。
另外,有澳门方面消息则称,将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湾仔。
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实,珠海市已经确定在大桥湾仔落脚点附近兴建“十字门商务区”,这被称为是珠海的新城市中心,总投资达300亿。
此外,正对港珠澳大桥在珠海和澳门的入口处,珠海仁恒滨海中心已于近日奠基。
该中心被称为珠澳口岸一线“新地标”怎么建海底隧道斜拉桥构成主体“沉管隧道”和“双塔钢箱梁斜拉桥”大桥主体工程的主体部分。
“海中桥隧”由13个区段工程组成。
据透露,这将是大桥施工的最关键控制性工程,不含息估算总投资达366.29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大桥整体工程不含息估算总额的逾六成,预计建设工期长达4年半。
其中6648米海底隧道被建议为“沉管隧道”。
经过对施工风险、工程规模、技术成熟性、工程造价及对环境影响等综合比选,海底隧道工法推荐采用沉管法而非盾沟法。
据介绍,光在经济性方面,沉管方案工期与造价将分别比盾构方案减少10个月、12.85亿元,而在120年营运期的费用也可减少25亿元。
而另一个“标志”则更为复杂。
在13个区段工程中有:主跨460米钢箱梁斜拉桥,主跨250米、220米、150米混凝土连续钢构桥,另外5个区段均采用7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3个区段采用5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
主跨460米钢箱梁斜拉桥,要穿越伶仃西及铜鼓航道的海底隧道、横跨青洲航道。
在推荐方案中,专家称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便是青洲航道区段,经过对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桥梁方案比选后,推荐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主跨460米可满足单孔双向通航净宽及防撞等要求,而桥下净高大于42米,也满足通航净高要求”。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于是表示,该区段桥梁将成为大桥主桥最突出景观“标志”。
经对钻石形塔、A形塔等塔型比较,专家暂推荐采用钻石形索塔,总高170.69米、桥面以上123.66米,其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将充分考虑景观、抗风、抗震等要求,估算仅建筑安装工程费达9.52亿元。
有多难人工岛建设全世界最难参与方案的专家表示,海底隧道及人工岛的建设难度在目前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海底沉管隧道东、西出入口处将各建一座人工岛,长分别为950米与980米、宽100米,人工岛处水深10米左右,设计最大纵坡2.98%,纵断面呈坦“W”形。
两岛预计填筑需用海面积均为36.28公顷,推荐采用水上挖泥船回填方案,可在伶仃南、万山群岛采用耙吸式或抓斗挖泥船采砂,作为人工岛回填抛砂。
据通航论证专题的研究成果,为满足远期规划的30万吨油轮满载通过和沉管隧道营运安全的需要,位于规划航道下方的沉管顶部标高不得高于-29米,隧道内路面最低设计标高为-40.2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专家透露,沉管隧道施工总工期按56个月安排,而沉管采用干坞进行预制,考虑材料运输、水电供应、管段浮运及方便施工人员生活等因素,推荐坞址落户牛头岛,布设两个并列干坞。
进度回顾“港珠澳大桥争取年底动工。
”一句话引起诸多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桥的一些消息也在最近逐渐具体确定。
7月18日-20日,在珠海举行的海博会上,大桥“涉海工程”被披露。
7月13日已完成勘察及岛隧详勘勘察报告,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进入关键阶段后。
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设计单位,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逾3192万元人民币投标价中标。
会上还透露,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最近也通过对“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的评审,预料近期可获批覆,大桥整体工程于今年底动工建设“没问题”。
7月31日,珠海市外经贸工作会议期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灵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桥建设方案已上报,“如果澳门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包括这一项,开工日期就是12月20日,但是具体开工如期还要中央来定。
”在引起新一轮动工日期的报道热之后,澳门方面随后也陆续报出人工岛等有关消息。
8月8日,新华社称,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设计已在两周前启动,设计内容包括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后续服务等。
下阶段港珠澳大桥工程将进入更为关键阶段,其中包括大桥组成部分珠澳口岸上联检大楼、海关设施的施工、监理招标等,这将由珠海、澳门两地政府各自负责,各自招标。
近日,《大公报》报出上报方案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
看点珠海这一端口岸要建观景台据推荐方案显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用地超过100公顷,估算总投资39.54亿元;同时在靠近大桥桥头处设置旗楼,内设边境会晤室、升旗及观景台等。
不过,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表示,桥头建景观台还没有定论,而管理模式仍需要粤港澳三方协商。
人工岛模型首次亮相而在日前珠海的一次大型活动上,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办公室透露了大桥设计模型和相关图片。
珠澳口岸人工岛模型得以首度亮相: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珠澳两个口岸分设于人工岛的北端和南端,西北端以桥隧与拱北相连,西南端架桥登陆澳门,与友谊大桥北侧相接。
据推荐方案显示,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其中珠海口岸用地逾101公顷,仅口岸土建及设备等总投资达39.54亿元,这还不包括填海及地基处理、征地拆迁和用地补偿费用,口岸建筑的建设标准将参考深圳湾口岸深方管区。
设大型反恐及训练中心据介绍,珠海口岸将划分客、货车查验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其中“旅检区”旅检大楼占地3.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9万平方米,首层为出入境大厅,出入境同层布置,二层为综合办公。
大楼出、入境各设置旅客自助通道22条、人工查验通道44条、工作人员通道1条。
为应对小汽车高峰时段,在“旅检区”小汽车信道与大客车信道之间,将设置目前粤港澳跨境首个专门的“小汽车随车人员验放厅”,出入境各设一个,内设旅客自助通道3条、人工验放通道5条;而在非高峰时段,小汽车乘客可直接从通道过关,无需下车。
为应对大桥应急疏散问题,珠海口岸拟设入境货车、小汽车、大客车缓冲区分别达470、400、60个车位,而大客车日常上落客区在紧急情况下可提供140个车位。
按边检部门要求,口岸还将设置占地1万平方米的反恐及处突训练中心、5000平方米的独立监护楼。
而按珠海要求,在口岸旅检区与货检区之间也预留轨道接驳用地,将采用高架方式接入口岸,并在轨道站与旅检大楼之间设高架人行连廊,实现旅客接驳。
澳门那一头填海9公顷建人工岛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介绍,参与各方一直争取港珠澳大桥尽快动工。
据该办介绍,人工岛占地216公顷,澳门用地75公顷,设有境内、境外停车场共约一万个泊车位。
有澳门媒体这样解释,“由于经港珠澳大桥进入澳门的车辆不能进入澳门市区,人员进入澳门市区须使用转乘接驳交通工具。
”人工岛澳门方用地预留了巴士系统、未来轻轨系统接驳用地,此外还预留部分作为物流中转、停留用途。
有分析认为,人工岛澳方的规划考虑到澳门交通资源的拥挤,内地和香港直接驾车进澳门市区的设想不现实。
“而拱北口岸停车场一直是难题,届时从香港等地驾车进人工岛再转至澳门市区将成为很大便利。
”据悉,人工岛上的珠澳口岸深化研究及相关路网设计预计明年中完成,争取今年底前动工。
而港珠澳主体桥面被设计为来回各三车道,在经过联检大楼后进入澳门,转为来回各两车道。
口岸人工岛最早的设计为分离设置的两个人工岛,现在的方案增加了约9公顷的填海面积。
有专家分析,这样对水流等生态影响减少,视觉效果更好,投资也可节约。
新方案估算填海及口岸设施投资达123 .7亿元,由珠、澳两地政府共同出资。
据介绍,人工岛兼具观光功能,游客行车到岛上可以一览伶仃洋风光。
数数大桥几个最50公里的世界奇迹技术国家公路建筑史之最据推荐方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将超越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而且技术标准将坚持采用内地及港澳差异的“就高不就低”原则,因此港珠澳大桥将成为国家公路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建筑标准最高的项目。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长49.968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其规模更将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囊括了交通行业内路桥隧岛各项工程,被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专家定义为“超级项目、大型跨海陆路信道、跨界项目(一国两制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