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香港项目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9.69 MB
- 文档页数:35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工程,总长度为55公里,包括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和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工程的总预算为800亿港元,历时9年完成。
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与澳门开始寻求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
伶仃洋的阻隔成为了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座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成为了当务之急。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二、工程主体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包括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一段长达22.9公里的跨海大桥。
隧道穿越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大桥则连接珠海与澳门。
这一段的桥梁采用了斜拉桥设计,充分考虑了海洋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外,港珠澳大桥项目还包括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包括口岸、交通枢纽、连接道路、隧道、机场等。
四、建设历程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动工,历时9年完成。
在这期间,建设者们面对了各种挑战,包括地形复杂、海洋环境恶劣、技术难度大等。
同时,该项目还进行了多项科研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经济和社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从陆路开车到珠海和澳门的时间分别缩短了约3小时和1.5小时。
这为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和澳门的旅游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从内地或海外前往香港和澳门。
现在,由于大桥的建成,大量游客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来到香港和澳门,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对珠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珠海作为连接香港和澳门的桥梁,借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推动了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港珠澳大桥简介400字作文《港珠澳大桥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厉害的大桥,它叫港珠澳大桥。
这座大桥可长可长啦,像一条巨龙卧在大海上。
它连接着香港、珠海和澳门,让人们能更方便地去这三个地方。
以前,从香港去珠海或者澳门,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是有了港珠澳大桥,一下子就快多啦!比如说,以前坐船可能要几个小时,现在开车很快就能到。
港珠澳大桥建造得特别坚固,能抵挡大风大浪。
而且桥上的风景美极了,一边开车一边还能欣赏大海的景色。
这座大桥是好多工人叔叔辛苦建造出来的,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们要感谢他们,让我们有了这么棒的大桥!
《港珠澳大桥简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港珠澳大桥吗?这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大桥!
港珠澳大桥可漂亮啦,晚上灯一亮,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它特别特别长,汽车在上面跑好久都跑不完。
有了这座桥呀,去香港、珠海、澳门就方便多啦。
就像我们去邻居家串门一样容易。
比如,小明的爸爸在香港工作,以前回家要转好多趟车,现在通过港珠澳大桥很快就能到家和小明团聚。
建造这座大桥可不容易呢,遇到了好多困难,但是工程师们都很聪明,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
港珠澳大桥是我们的骄傲,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哟!。
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珠江三角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江两岸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岸,与香港交通联系不便是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运行时间较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商业、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周边地区既发挥重要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同时又依托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珠江东岸地区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澳门以旅游和金融保险为支柱产业,澳门和香港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分工和社会格局,使得两地的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
尽快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已成为三地共同的愿望。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综上,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港珠澳大桥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历史沿革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前期规划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XX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XX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XX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XX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XX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XX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建设历程20XX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XX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20XX年5月15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首个大型钢圆筒顺利振沉;同年9月22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成功振沉;同年12月7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
20XX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20XX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同年6月21日,港珠澳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成功安装;同年12月03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成功,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
20XX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同年8月19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工程建设推进至隧道最深处,已建隧道总长度超过2000米。
港珠澳大桥简介、通行规则、收费情况?一、项目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经济意义,需要尽早安排建设。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了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并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作为召集人,粤港澳三方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负责项目前期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
六年多来,在中央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以及“专责小组”和“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的推动下,粤港澳三地协作配合,确定了大桥两端的登陆点、跨珠江的主要线位和技术方案、口岸设立模式和大桥融资方案等重大问题,保障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项目建设意义及必要性?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长49.968公里,全部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此为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珠澳口岸人工岛于2009年12月15日开建,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投资超729亿元,约需6年建成。
港珠澳大桥 - 简介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为49.968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项目总投资729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347.2亿元,由长达35.578公里的“三桥一隧”组成。
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桥梁设计使用年限最长的;大桥建设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
港珠澳大桥连通到珠海拱北后,将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先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工程完成后,将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对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
[1][2]港珠澳大桥 - 建设历史港珠澳大桥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经济意义,需要尽早安排建设。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跨海大桥。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工程项目,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刷新了世界工程建设的新纪录,也成为中国新一代基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下面我们将一起详细了解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建设、特点、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
一、港珠澳大桥的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广东省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日益蓬勃的态势。
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三个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传统的海上交通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三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型跨海大桥。
这也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凸显了中国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雄伟规模和国际先进水平。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筹备和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大型工程。
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主跨长约29.6公里)、连续梁和隧道三大部分。
其设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桥梁设计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悬索桥、斜拉桥和钢箱梁桥结合的设计理念,兼具美观性、抗风性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充分发扬了中国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和自然困难,创造了世界断桥建设的多项纪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深入海底进行勘探和施工,采用海上、陆地双线并进、多种材料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全力以赴保障大桥的完美建设。
也进行了大量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充分保障了大桥周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一座光辉丰碑。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桥梁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
这座桥梁是世界
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主桥和两个人工岛组成。
主桥采用了大跨度钢箱梁斜拉索桥的设计,其主跨距达到了1,668米,是世界上最长
的斜拉桥主跨。
这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了深海定位、高强度钢索制作、海上浮船吊装等。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创举和亮点。
首先,该大桥采用了人工岛作为桥梁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海底生态的破坏。
其次,大桥还设置了紧急救援系统,包括救生站、消防站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此外,大桥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状态和交通情况,提供有效的交通管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流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也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项技术和工程壮举,港珠澳大桥也为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介绍港珠澳大桥作文英文回答:The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HZMB) is a monumental infrastructure project connecting the cities of Hong Kong, Zhuhai, and Macau. Spanning 55 kilometers (34 miles), it is the world's longest sea-crossing bridge and a marvel of engineering.The HZMB consists of three cable-stayed bridges, two artificial islands, and an underwater tunnel. The main bridge, which crosses Lingdingyang Channel between Hong Kong and Zhuhai, is 29.6 kilometers (18.4 miles) long and has three towers that soar 290 meters (951 feet) above the sea. The remaining two bridges connect the artificial islands to Zhuhai and Macau.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ZMB involved the dredging of 900 million cubic meters of sand, the pouring of 1.08 million cubic meters of concrete, and the installation of400,000 tons of steel. The project required the collaboration of thousands of engineers,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design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The HZMB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ravel time between Hong Kong, Zhuhai, and Macau. Prior to its opening, a ferry trip between Hong Kong and Zhuhai took approximately two hours. With the bridge, the journey can now be completed in just 30 minutes by car or bus. The bridge has also facilitate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ourism in the Greater Bay Area.In addition to its transportation benefits, the HZMB is also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its own right. Visitors can take guided tours of the bridge, which offer breathtaking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The bridge's unique design and lighting effects have also made it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photography and night cruises.The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i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engineering prowess. It has transformed transportation in the region, boosted economic growth, andcreated a new landmark that will continu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to come.中文回答: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的宏伟基础设施工程。
港珠澳大桥建筑工程概况介绍作为中国大陆境内最长的跨海大桥和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在建设之初,港珠澳大桥就备受瞩目。
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让人们在惊叹之余,也感叹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智慧。
下面将按照工程的分类,结合丰富的资料,对港珠澳大桥的建筑工程进行概况介绍。
一、主体工程:以桥梁为主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陆续穿越南海东部的钻控隧道、翻越珠江口的斜拉桥和伸入澳门的桥梁等组成。
设计采用造桥技术和隧道技术相结合,使用总长约5.6公里的海底隧道。
工程中最长的主桥主跨长达1.05公里,由单一悬臂斜拉桥构成,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单一斜拉桥。
建设中还设置了一些世界规模的创新技术,如跨海桥梁的施工涂料、环保系列脚手架、钻机精准定位系统等。
二、隧道工程:钻控技术如何运用港珠澳大桥通过海底隧道的设计,破解了横跨珠江口难以克服的自然条件和造价难以控制等问题。
海底隧道的建设从深海的测量、岩土力学分析到钻机的选型、隧道开挖顺序等都需要具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采用了纵向预制法和水下下沉技术等创新技术。
其中,钻控技术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更是引人注目,实现了在水底控制钻机进行斜井穿越作业,其难度和技术含量不言而喻。
三、钢结构工程:斜拉桥的设计之美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悬臂式斜拉结构,采用单主塔+单索面布置,用钢材作为主要材料,设计体现了传统的工艺美学理念。
斜拉桥特别之处在于其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这是对工程师设计和执行力的极大考验。
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精益求精和科学的计算方法,需要具备高超的匠艺精神和深厚的钢结构技术功底。
四、海洋工程:超级码头的建设港珠澳大桥包括港珠澳大桥东海岸人工岛、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及口岸公路、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及口岸公路、港珠澳大桥中途岛、中途岛人工岛。
其中,港珠澳大桥东海岸人工岛是项目中首个建成的重点项目。
它是以钢筋混凝土成型的人工岛,包括快速路、停车场及服务设施。
岛上还配备了船舶和人员的检查和过境设施。
《港珠澳大桥》解说词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是连接这三个地区的大型跨海交通项目。
这座桥梁的建成不仅令当地交通更加便利,也成为了中国工程建设的一大标志性成就。
在这篇解说词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对当地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但由于海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往来存在很大的障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港珠澳大桥项目应运而生,旨在缩短珠海、澳门和香港之间的距离,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建设过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可谓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
为了实现海陆空多种方式的交通连接,项目采取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三种建设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港珠澳大桥主体结构采用了桥梁形式,全长约55公里。
其中,海峡部分占了大部分,分为珠江口核心区、青州沙人工岛、航道和大亚湾三大部分。
这座桥梁除了满足交通需求外,也为游客提供了观光的机会,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美景。
其次,隧道也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了约6.7公里的沉管隧道,实现了港珠澳三地的陆路交通紧密连接。
最后,人工岛的建设也是这个项目的亮点之一。
在青州沙附近,修建了多座人工岛,用以支撑大桥的桥墩和桥塔,使得整个大桥更加稳固。
三、对当地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当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的交通更加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不仅方便了当地的居民和旅客,也促进了货物的顺利流通,提高了经济效益。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桥梁的独特设计和壮丽景观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项目。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的全部墩台均告完工;。
2016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全部完成,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吊装预计于8月底完成,港珠澳大桥桥梁将全面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工程全线贯通;2016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贯通。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1]快速导航•词条图册关系表知乎精选中文名港珠澳大桥地理位置香港、珠海、澳门之间,珠江口(伶仃洋)设计时速100公里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所在线路G94外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Bridge大桥总长49.968公里工程造价1000亿元以上预计通车时间2017年底设计行车时速10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总工期96个月1/7那些惊艳了世界的中国“超级工程”•千里青藏一根轨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曾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打破了这句鲁莽的断言,也为雪域高原带来更多的改变。
相关词条: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西部开发•南水润北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它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相关词条: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西部开发•能源大局,西电东送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而“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的全部墩台均告完工;。
2016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全部完成,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吊装预计于8月底完成,港珠澳大桥桥梁将全面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工程全线贯通;2016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贯通。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快速导航•中文名港珠澳大桥地理位置香港、珠海、澳门之间,珠江口(伶仃洋)设计时速100公里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所在线路G94车道数双向六车道外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Bridge大桥总长公里工程造价1000亿元以上预计通车时间2017年底设计行车时速100km/h总工期96个月1/7那些惊艳了世界的中国“超级工程”•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曾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打破了这句鲁莽的断言,也为雪域高原带来更多的改变。
相关词条:•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区涉及人口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它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相关词条:•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而“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相关词条:•位于贵州黔南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
1、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海中桥隧100 km/h,珠海侧接线桥隧80km/h;(3)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4)平曲线半径:≥4000m;(5)纵坡:≤3%:(6)视距:160m(7)设计洪水频率:1/300(8)设计寿命:120年。
2.工程方案一览各线位初步考虑的工程方案见下表。
2345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1)青洲航道桥青洲航道桥为跨径布置230+460+230米的斜拉桥。
A.基础首先施工两个索塔钻孔桩基础,使用打桩船插打钢管桩搭设工作平台,利用浮吊和振动打桩机插打钢护筒,采用反循环钻法成孔,混凝土浇注由水上搅拌船供应。
辅助墩、过渡墩钻孔桩基础,可以在索塔基础施工完成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施工。
承台施工采用钢套箱围水,浇筑封底混凝土,抽水后浇筑承台混凝土,混凝土浇注由水上搅拌船供应。
B.索塔索塔采用爬架配翻转模板法施工工艺,爬架设计高度为18m,塔柱外模采用翻转大块钢模板,沿高度方向分作3节,每节高度4.5m,交替翻转施工,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5m;内模采用5m高的钢制大面板提升模板,内、外模板块之间均采用螺栓栓接工艺。
下横梁采用钢管结合钢桁梁支架现浇,中、上横梁可采用钢管或塔柱预埋牛腿结合钢桁梁支架现浇,外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和亿利式门架支撑施工,混凝土由水上搅拌船供应,泵送浇筑;横梁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塔柱施工起重设备采用固定附着式塔吊,施工电梯采用双笼斜爬电梯。
C.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成品索,其技术要求须符合《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JT/T6—94),出厂成品斜拉索盘绕成卷运至现场,进行工地起吊入位,然后使用千斤顶进行斜拉索的张拉。
D.主梁索塔施工完成后,安装索塔处主梁零号段托架,用大型浮吊起吊零号梁段并就位焊接,再采用桥面吊机,顺序向两侧对称吊装拼接其余梁段至辅助墩,并实行边跨合拢,接着向跨中方向吊装拼接,直至中跨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