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答题..
- 格式:ppt
- 大小:726.00 KB
- 文档页数:44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特殊题型专题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考查方式:1.直接概括情感型。
考查途径:①理解诗歌特定语句的含意;②根据诗歌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③总结、归纳诗歌的主旨。
概括思想情感为考查重点。
2.借用他人评价引出问题型。
3.请学生根据评价分析诗歌型。
4.分析诗人的人生态度型。
5. 请学生得出诗歌对自己的启示型。
对诗歌阐释道理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
常用提问方式: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诗中阐明一个……道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诗中,作者认为……,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以上几种提问方式,其中第一种是一种最直接、最直白的方式,答题时不用过多审题,可根据诗歌内容、情感直接作答。
三、四种提问方式,需要答题之前认真思考,出卷人的意图究竟何在,在回答问题时才能有的放矢。
如“借用他人评价引出问题型”重在对后面的提问的分析。
“请学生根据评价分析诗歌情感型”重在分析准确前面的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再结合诗歌情感进行作答。
“分析诗人的人生态度型”重在如何对待人生“态度”,不能回答具体的“情感”。
“请学生得出诗歌对自己的启示型”重在结合自己、结合诗歌回答“启示”。
在答题思路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其中包括对文化常识、物象意象、历史典故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的关注。
2、区分情感类别:哀愁、激愤、忧郁、欢喜、向往、别离等。
3、答题时,一定注意:关注尾句、先总后分、联系原诗、知人论世。
专题练习(一)直接概括情感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苏轼一曲阳关情几许。
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
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
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
风流膝上王文度。
[注]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关于思想感情类的诗歌鉴赏题如何解答?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步骤: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怎么使用上面所说的答题技巧: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考点:1.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感情
【理解情景型】提问: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
通过对……的描写(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海浪滔天的雄伟气势。
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描述画面型】提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如:寂静冷清的意境。
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恬淡清幽的意境。
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被贬后的抑郁和惆怅之情。
【鉴赏人物型】提问:诗中塑造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如:超尘脱俗,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生活环境的清幽。
隐居生活。
表达了他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高洁不俗。
悠闲潇洒。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追求。
【炼字型】提问:该字好在那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这个字的意思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
一般不单独设题,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来考查。
基础储备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了唐代,因为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诗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持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表达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因为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所以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典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题答题方法与试题练习答案古典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题一、把握情感分析的原则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
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
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
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赏析】:此诗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颈联中,“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主要意图在于: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
二、善于使用五个“抓手”1.挑字析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
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
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是藏在某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
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一、怎么问?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或某句(联)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中某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高考】1.(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标题2.看注释3.看时代4.看作者5.看意象6.看抒情字眼7.看典故三、诗歌情感题答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干,把握答题方向,明确是分析全诗还是某一联或某一句的思想感情。
2.认真读诗,判定诗歌情感类别,抓住诗中透露诗人感情态度的词语,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准确把握情。
3.选用正确的情感词概括。
4.分点答题,答题规范。
答题必须全面有条理,结合相关诗句指出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 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
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
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
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第二句写“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山小亭,但从“笑谈”和下片中的“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