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4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燃烧实验和灭火实验4. 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例子5. 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的技巧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理解燃烧的条件。
三、实验操作:燃烧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四、灭火的原理(10分钟)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理解灭火的原理。
五、实验操作:灭火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灭火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和原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够分析和应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提高火灾防范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燃烧实验和灭火实验4. 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例子5. 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的技巧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燃烧和灭火》word教案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阻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样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明白得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仪器、药品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小刀、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摸索老师的提问。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看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看现象。
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1、观看实验现象(实物投影)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什么缘故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什么缘故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什么缘故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活动小结:(板书)(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⑴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⑵要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方法:
⑴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⑵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⑶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三、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燃烧的现象也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四、爆炸
易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爆炸的条件:易燃物、有限的空间、明火、达到爆炸极限。
五、缓慢氧化与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难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2.自燃:易燃物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叫做自燃。
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热。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向下不同。
七、常用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