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6.25 KB
- 文档页数:2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一《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
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
“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
3、二句反言见意。
正言之则为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而以“岂”“应”二虚字反言之,则愈见其悲愤之情。
4、飘飘,不定貌。
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二句以沙鸥自比,抒发漂泊流离中抑郁不平之气,用一问一答形式,愈见苍凉悲郁。
赏析:永泰元年(765)秋,杜甫由忠州(今重庆忠县)去云安(今重庆云阳)舟行途中夜泊时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穷愁潦倒,漂泊江湖,有志难骋的悲愤抑郁心情。
情调虽凄苦,却不衰颓。
壮阔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反映出诗人在危苦穷促中依然能保持阔大眼界、旷远胸怀。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篇二《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⑴。
星垂平野阔⑴,月涌大江流⑴。
名岂文章著⑴,官应老病休⑴。
飘飘何所似⑴,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
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导语】《旅夜书怀》是唐代知名诗⼈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阔⼤⽆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感受到诗⼈⽣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飘泊⽆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称道。
下⾯是分享的旅夜书怀古诗带拼⾳版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旅夜书怀古诗带拼⾳版及赏析 lǚ yè shū huái 旅夜书怀 dù fǔ 杜甫 xì cǎo wēi fēng àn , wēi qiáng dú yè zhōu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xīng chuí píng yě kuò , 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míng qǐ wén zhāng zhù , guān yīn lǎo bìng xiū 。
名岂⽂章著,官因⽼病休。
piāo piāo hé suǒ sì , tiān dì yī shā ōu 。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翻译/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着⾼⾼桅杆的⼩船在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光随波涌动,⼤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章⽽,年⽼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鉴赏 ⾸联⽤对起格,写⾃⼰夜晚独⾃⾏⾈的孤苦之状。
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独系⾼帆夜⾏之⾈。
在静夜停⾈的寂寥江天⾥,羁旅之怀油然⽽⽣,不可遏⽌,不⾔愁⽽愁⾃见。
颔联⼆句分承⾸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前江涛滚滚.⽉影流动如涌。
这两句⽓魄雄⼤,境界宏阔,与李⽩“⼭随平野尽,江⼊⼤荒流”句法略同⽽⼯⼒悉敌。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结合他游历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思乡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与往事回忆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更展现了诗人清新潇洒的豪放气质和儒雅闲逸的气息。
以下是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第一句“细草微风岸”描绘了夜深时,岸边微风轻拂,草丛摇曳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第二句“危樯独夜舟”则表现了诗人在江中独自漂泊的孤寂和徬徨。
第三句“星垂平野阔”描绘了夜空中星辰皎洁,星光洒在广阔无垠的平野上,同时也寓意诗人宏大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第四句“月涌大江流”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现了诗人对江水浩渺流淌的景象的感叹。
第五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则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墨客所面临的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归处的思考。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则寓意诗人在社会风浪中的悠然自得,尽管可能颓废落后,仍然能够自处自在。
诗歌的构思简练,用词生动凝练,极具表现力。
刘禹锡通过对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让人们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也透露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
这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后人称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总之,刘禹锡的“旅夜书怀”以其含蓄的情感、自然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一张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诗意结晶。
在旅途中想家、思乡,对人生深入地探索内涵,不失为人生中的一种境界,也底蕴了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杜甫《旅夜书怀》的意思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一江一流。
名岂文章著2,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著:著名。
微风吹拂着一江一岸的小草,有一根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用繁星镶嵌的原野显得宽阔无比,月光粼粼的大一江一滚滚东流。
我难道要因为写文章而著称于世了吗?年老病多就应该休官回家了。
这样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吧。
【旅夜之美】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官回到成都草堂闲居。
后来他的朋友严武死去,杜甫失去依靠,只得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这首诗就是在旅途中创造的。
夜里,在阔大无垠的天地间,深沉滞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诗人生命的激一情一如他笔下奔涌的一江一流,澎湃难平。
这一次没有依托的旅程,成就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一江一流”这样的名句。
【赏析】
想象一场大的考试结束后的第一个晚上,你卸下了复一习一时的种种紧张,对成绩也毫无把握的时候,窗外一片星光,蟋蟀在鸣叫……你能写下一首《星夜书怀》吗?杜甫的这首诗从景色联想到人生,由此感叹自己像天地间的沙鸥。
那你感觉自己像什么呢?
【启示】
杜甫的一生都不太走运,他一心想要为国效力,却只能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无奈的情怀。
多舛的命运让他的文章格外沉郁。
其实,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能经历多少痛苦和挫折,就能体会多少
勇气和意志。
不要将自己的潜力埋葬,让它们在挫折中爆发。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导语】《旅夜书怀》是唐代诗⼈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阔⼤⽆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感受到诗⼈⽣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飘泊⽆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称道。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lǚ yè shū huái 旅夜书怀 dù fǔ 杜甫 xì cǎo wēi fēng àn , wēi qiáng dú yè zhōu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xīng chuí píng yě kuò , 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míng qǐ wén zhāng zhù , guān yīn lǎo bìng xiū 。
名岂⽂章著,官因⽼病休。
piāo piāo hé suǒ sì , tiān dì yī shā ōu 。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翻译/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着⾼⾼桅杆的⼩船在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光随波涌动,⼤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章⽽,年⽼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鉴赏 ⾸联⽤对起格,写⾃⼰夜晚独⾃⾏⾈的孤苦之状。
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独系⾼帆夜⾏之⾈。
在静夜停⾈的寂寥江天⾥,羁旅之怀油然⽽⽣,不可遏⽌,不⾔愁⽽愁⾃见。
颔联⼆句分承⾸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前江涛滚滚.⽉影流动如涌。
这两句⽓魄雄⼤,境界宏阔,与李⽩“⼭随平野尽,江⼊⼤荒流”句法略同⽽⼯⼒悉敌。
原文: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拂岸的微風,搖曳的細草,高高的桅杆,孤獨的夜和飄泊的客舟。
低垂的星辰襯托出原野的廣闊,跳動的月影伴隨著江上的波濤向東奔流。
難道是真的文章給我帶來了名聲,還是年老多病才使我的官職終歸甘休!一生奔波到底是個什麼形象呢?你看,那寬廣的天地間有一只飄搖的沙鷗。
西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
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
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
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
處此淒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
因此,這裏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象江岸細草一樣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
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
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麼感情呢?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淒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
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
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
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多麼動人!詩的後半是“書懷”。
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
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
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
旅夜书怀诗歌鉴赏
作者:杜甫
夜雨寄北,草草斋中,雁声北去,人寄西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润色韶光晚,花影带秋实。
晚来天欲雪,能写素壁灰。
明日客谒,防万水千山。
赏析:
《旅夜书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融入了杜甫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节“夜雨寄北,草草斋中,雁声北去,人寄西风。
”铺陈出旅途中孤独的情形,透露出思乡之情。
中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润色韶光晚,花影带秋实。
”在杜甫的笔下,夜雨穿过归途中的路途,不仅能够润色万物,也是韶光中的一幅美丽画卷,笔下的秋色和花影都充满了生气。
末节“晚来天欲雪,能写素壁灰。
明日客谒,防万水千山。
”将景色与心情紧密联系,勾起了人们的思考。
总之,这首《旅夜书怀》向读者描绘了一个旅途中孤独、清寂、思乡的情形。
在一番感慨之后,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夜雨中的美丽自然景色,让人们对自然充满了赞美之情。
这正凸显了杜甫诗歌的卓越才华和情感深度。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赏析】岂:难道。
著:显著。
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
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
前半首写旅夜情景。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
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
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
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
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
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
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
诗的下半首是抒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
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
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
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
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江湖静守夜,萤火虫点点。
披衣闲坐窗,思量深远天。
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
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
译文:
夜晚宁静,江湖守护着它,萤火虫在点点灯火。
我披着衣裳,闲坐在窗前,思索深远的天空。
月光明媚,清晨曙光初现,江鸥唱着晚风中的烟雾。
书窗中多出了一份思念,空旷的山岭更加令我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作者以自然的景象和宁静的心境,表达出思念的情绪。
诗中“披衣闲坐窗”,“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等字句,描绘出
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而“思量深远天”,“书窗添思愁”,“空山
倍惆怅”等字句,则表达出了作者思念的情绪。
诗的语言优美,抒情动人,给人以宁静、淡然的感受。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一、诗歌主题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象征手法: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意象解读
1.“旅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夜晚进行描绘,展现了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
2.“平野”、“大江”:这些意象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渺小和无助。
3.“星垂”、“月涌”: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昂与不屈。
四、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携家人从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面临生活困境,这种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无法排遣,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旅夜书怀》一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巧妙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和特定的创作背景,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鉴赏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鉴赏答案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古诗词】旅夜书怀古诗赏析
《旅夜书怀》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
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
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
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旅夜书怀》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
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第五、六句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
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最后两句这一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
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我是因会写文章才得名?撤职是因为我年老体弱。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旅夜书怀杜甫〔唐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
名声或许因文章而显著,官位应该在年老多病时停止。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 名声。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旅夜书怀》唐诗鉴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来评诗有知人论世一说,故先来了解作者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被后人称为“诗史”。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可见诗人的内心是忧郁沉重的。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诗的题目中可以洞悉诗人写诗的主要内容,概为在旅途中的夜里书写抒发自己的感想、心情。
而结合诗人此时辞官、友逝、无依无靠的人生境遇,此诗的忧郁悲怆基调可见一斑。
时间地点人物,夜晚、旅途(江上)、诗人。
我总认为人在旅途中总有更细腻更敏感的感受,而人在夜晚总会在巨大的黑色天幕下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恐慌与无力感。
更何况此时的诗人的人生境遇已是如此悲凉。
诗的第一、二句写近景。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里。
草是细的,即使是微风也足以使之摇摆不定,船是孤独的,在苍茫天际里那样渺小。
这两句写景,其实也是写自己。
寓情于景,暗示自己也是如草般渺小如舟般寂寞。
诗的三、四句写远景。
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诗人换了视角,写景雄浑壮大。
我想这符合诗人的认知顺序吧。
当诗人站在船上,首先看到近处的草岸,自己的小船,产生些许孤独之感,定会抬头环视四周,仰望星空,更觉天地之辽阔,己身之卑微,由此孤寂之情更是加深。
诗的五、六句在写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名声,哪是写文章铸就的呢?自己辞官,也是因为年老多病的缘故罢。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反语呢。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赏: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
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说
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飘零;人似沙,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
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