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造型上的完美性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解读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里,民间美术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就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进行解读。
一、造型特征1.形式简洁、生动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之一是形式简洁、生动。
民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常会追求简约而不失生动,以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丰富的形象和情感。
例如中国的民间绘画和剪纸艺术中,常常使用简单的线条和饱和的色彩来表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充满浓厚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还包括充满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里,民间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各自独特的民族服饰、建筑、风景和习俗等元素,这些都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比如蒙古族的刺绣艺术、壮族的木雕艺术等,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色和风情。
3.注重表现技巧和形式变化民间美术在造型特征上还注重表现技巧和形式变化。
尤其在民间工艺品中,制作者常常运用各种技巧和形式,通过雕刻、织染、编织等手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这些技巧和形式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反映民众生活民间美术还具有反映民众生活的文化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通过绘画、雕刻、刺绣等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反映出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活习俗和心灵境界,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丰富。
3.促进民族交流民间美术还具有促进民族交流的文化意义。
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里,各自的民间美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这些作品通过展览、交流等形式,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影响探析陈锋一、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特征11造型的完美性。
这是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形式,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充实丰富。
中国老百姓出于质朴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对民间美术造型既求全也求美,完整与美好地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十分讲究完整与完美,民间美术家遵守互不遮挡的法则,表现人物和动物的完整结构,如民间剪纸中的人物基本没有半身或者头像,不管正面、侧面,均是五官四肢俱全。
民间剪纸在表现葫芦、石榴一类的瓜果,往往采用剖开一半露出籽,舍表求里的艺术手法。
这种求全求满的表现方法是民间美术构成、变形的一大特色,反映着人们追求十全十美、美满团圆、皆大欢喜的人生理念。
21象征寓意的表现方法。
民间美术受深沉的民俗意识影响和心理制约,其表现方法采用/谐音0/类比0和/模拟0,别出心裁地传达主题思想。
例如民间剪纸中的谐音表现法就很多,五只蝙蝠谐音五福,年年有鱼谐音年年有余。
一团和气、福寿双全、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福捧寿、六(鹿)合(鹤)同春、七子团圆、八仙庆寿、九阳启泰、百柿(事)如意,万象更新等,诸如此类的吉祥祝福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比比皆是。
31有韵味的装饰性。
民间艺人讲究/三分外形七分打扮0。
一切艺术作品都讲求形式美,民间美术也是如此,它是/装饰化的造型艺术0,不以写实为追求,努力体现主观意识。
因此装饰性在民间美术中绝不是简单的填空、补白,而是言情表意的重要手法之一,同时也体现着每个民间艺术家的才华和素养,展示出千变万化的情调和韵味。
民间美术将实用性与装饰性做到完美的统一,在实用的前提下力求形式美、功能美,在美的法则中求变化。
如民间绣品就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范围,充填理想化的纹样,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利用各色彩线绣出物体的大形,运用色彩对比等多种装饰手段,在实用性的轮廓内表现出形体组合美、色彩组合美。
陕西刺绣肚兜上绣着5牛郎织女6图,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了一幅天上人间的美丽理想图画。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浅析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ls in Chinese Folk Arts and Crafts一、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溯源Tracking Back to the Source of Folk Arts and Crafts原始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美术形式。
原始美术真挚淳朴,注重情感表达。
绝假纯真,尤似童心,以最初一念之本心进行创作。
民间工艺美术是直接脱胎于原始美术的艺术样式。
惟有它,至今依然保留着原始美术“真挚与淳朴”的特色。
The primeval art is the artistic form that was created by laboring people when they work and live. It is sincere and simple, focus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love and emotions. It is also pure and childlike innocent, which was created with the original idea. The folk arts and crafts directly emerged from the womb of primeval art’s artistic styles, which is the only art that still keep the “sincere and simple” features of the primeval art.1、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Folk Arts and Crafts Originated from Religion and Totem Worship在人类童年时期,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混沌一体。
原始美术初始,宗教是其直接的动因。
中国民间造型艺术的美学原则Ph容提要y31匏s7、、在人类文化学的领域里,“原始思维”是一个十分常用的术语。
原始思维不仅对原始早期人类的审美思维和艺术创造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中国民间造型艺术也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问/造型艺术就是一脉相承原始艺术的精髓,不断发展原始文化而成的艺术。
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情感性、完整性和意会性卞导着中国民间造型艺术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表现。
原始艺术中对生命生殖的崇拜承传到今天,使中国民间造型艺术形成了以“生命为美”的本质观和以“生动生气为美”的艺术审美观,由此形成了中国造型艺术在民间独特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造型手段和造型风格,从而建构出中国民间造型艺术特有的审美认知、审美趣味和艺术创作原则。
关键词:造型艺术原始思维集体表象互渗律万物有灵生命,一\Abstract“Primitivethinking”isanextremelycommontermintheregionofHumanCultureSubject.Primitivethinkingnotonlyhasdecisiveinflu@liCeonaestheticthinkingandartisticcreatinginprimitivetimes,butalSOhastremendousandprofoundsignificance,Chinesefolkmoldmakingartcarriesonmainspiritsofprimitivethinking,itcontinuesdevelopingprimitivethinkingandhasformeditsspecialarts.Theconcretenaturesymbolicnature、emotionalnature、integratednature、sensiblenatureaboutprimitivethinkinghasdecidedaestheticthinkingandartisticstyleinthefieldofChinesefolkmoldmakingart,Theprimitiveartworshipsthelifeandthereproduction,thistraditionalideashavecontinuedtoday.ItforlrlSanessentialideaswhich“Iifeisbeauty”andtheartisticaestheticcriterionwhich“beautyistobefullofvigorandvitality。
浅谈剪纸艺术所赋予的艺术性八面学校王亚丰摘要:英国哲学家罗杰·弗莱曾说过:“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艺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
”剪纸艺术的形式感因素,如造型、构图、色彩等独具特色,并产生出不同的主观性表达方式。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讲过:“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
”关键词:民间剪纸;造型;美观;装饰;平面;抽象;特征;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民间剪纸的活态性首先体现在传统的节日文化空间中。
春节是中国古老隆重的年节,北方乡村的春节正是从铰剪纸、贴窗花开始的,这个习俗至今仍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许多乡村延续着。
大红纸铰出的窗花,象征着年节的喜庆、吉祥,古老的剪纸纹样里遗存着丰富的生命记忆,传继着中国本原的节日文化主题和叙事方式,剪纸至今仍是中国年节的典型象征。
一关于剪纸的基本艺术特点:1、造型的完美性:中国民间美术图形追求圆满、美满、美观、和谐的内在本质,构图充实丰满,具有独特的造型方式,剪纸也不例外。
新疆出土的剪纸并不注重透视、比例等方面的表现,古人们将自己的观察、分析、想象的形象刻绘出来。
如莲鹿团花剪纸、莲猴团花剪纸,无论是鹿还是猴,它的四肢,身体的每一个面都表现了出来。
在古人们看来,如果缺少某一样东西他们就会觉得画面不完整,而不完整的造型肯定是不美观的。
关于古人的这些想法,虽没有文献记载,但就剪纸艺术的传承性来看,我们可以根据现代剪纸一人的聊天内容推测古代认得“创作”思维。
一个农夫在解释她的剪纸作品是说:“我站在耙上向左边一晃就看到牛的腿朝那边,往右边一晃就看到牛的腿朝这边。
”从他的解释中,我们可见一斑。
2、表达的装饰性: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被披上一层神秘而朦胧的面纱,在迷茫中顽强的追求着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在吉祥图案中体现为对美的追求,一对表现题材的超越自然地装饰性。
关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解读民间美术是指民间艺人在生活中通过绘画、雕塑、刺绣等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是农村和城市基层群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和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宗教、传统习俗等丰富内容,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造型特征1. 夸张的形式表现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之一就是对形式的夸张表现。
在农村和基层群众中,人们往往对事物有着丰富而夸张的表现方式,这种情感在艺术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木刻画、剪纸艺术中,人物的形象往往具有夸张的面部表情、丰满的身体形态,富有活泼生动的氛围。
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使得民间美术更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兴趣。
2. 色彩的鲜艳多样民间美术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鲜艳多样的色彩是其造型特征之一。
在中国的古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绘艺术,这些色彩鲜艳、夺目,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在绘画、刺绣等民间美术形式中,色彩的应用也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尤其以红色、黄色为主导色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这两种色彩的喜爱有很大关系,也是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3. 富有装饰性的手法民间美术的创作往往富有装饰性的手法,这种装饰性不但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显得生动活泼,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民间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往往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图案、神话传说等文化符号,这些装饰物都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继承,使得作品更具当地特色。
二、文化意义1. 传承民族文化2. 弘扬乡土情怀3. 丰富民众生活。
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
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
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
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
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
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
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
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
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
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
论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20世纪末的今天,设计师更加注重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在现代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感。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也尤为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显示出他的价值。
人们热衷于从传统中提炼出现代味,在这种浪潮中,也难免鱼龙混杂。
比如在设计中不求甚解,只是猎奇,即只是搬用一点民间或原始符号,进行肤浅的形式美现代味组装,另一类是仿古,但只是一味的临一摹,不能抓住精神实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最终也只能提供出新古董。
在这种情形下,我认为,研究民间美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我们学设计的更是有必要的,他给我带来灵感,让我们的设计更具内涵。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民间美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造型是一个博大的体系。
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改造,逐渐把握了美的造型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主要有以下特征:一实用性实用美术的客观规律是实用与美的辩证统一。
实用,始终是第一性的,占居首位;美,是从属于实用的,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结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民间美术对于大多数的劳动民众来说,重要的不是其审美意义,而是适应于民俗的实用意义,因此它是民间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
中国民间美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的创作原则。
尽管民间美术的魅力能让人魂牵魄动,但是它的第一特征仍然是它的实用性。
它的发生、发展均与人民大众的劳动与生活相伴相随。
它既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就其主流来说,多带有实用性,虽然有一部分也带有“纯艺术”的特点,但仍距其实用性不远。
民间美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原则。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解读首先,在造型特征上,民间美术以鲜明的生活属性为基础,注重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场景进行再现。
民间美术作品通常呈现出朴素、形象鲜明的特点。
例如,农村壁画常以农场、田地、农民劳作等为主题,通过饱满的色彩和平实的线条,生动地表达出农村生活的愉悦和辛劳。
而城市底层群众常以庙会、庆典等为题材,通过明快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展现出城市中热闹繁忙的气氛和人们的喜悦情绪。
民间美术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简练和具体,更加贴近普通人的审美需求,展现了民间艺术家对真实生活的独特感悟。
其次,在文化意义上,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作品反映了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当地宗教、民俗等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比如,在一些民间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神仙、神祇、神话传说等的描绘,这些形象和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和神圣存在的追求和崇拜。
同时,民间美术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群众对于幸福、和谐的价值观。
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丰收、合家欢乐、丹顶鹤等象征吉祥和美好寓意的元素,这些象征既是民间美术的审美追求,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外,民间美术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符号、象征等成为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表现元素。
例如,中国传统的四季、五行和十二生肖等元素常常被融入到墙画、剪纸等作品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时间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特殊技法和工艺,如剪纸、剪红窗花、泥塑等,在民间美术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创新,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和文化意义密切相连。
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风格,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简约,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于生活与美的独特见解。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物博了灿烂的文明,民间美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物博造型是一个博大的体系。
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人类在中博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物改造,逐渐把握了美的造型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博物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华博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主要有以下特征:物博一、联想象征式不同的事物会引起人中们不同的生理、心理感觉,这些感觉会有某种共通华中性,这种“通感”作用就是艺术的象征手物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可以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表现物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物博品味本是品尝器官舌的功能,引申为从艺术作品中细分出差华中别、等级、层次的畴,而冷暖也不只是皮肤感觉的对博华象,常用来说明色彩有对比关系或一种心理感觉。
华博中国人的气质含蓄敛,尤其在感情的表达上不会中物直白外露,往往会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将人的在精物华神与外部世界的感触联系起来。
《诗经》物华中最原始的诗歌大都是从草木鸟兽的外物而引起的感动博。
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华逑”,见“习习谷风,以阴其雨”想到“华敏勉同心。
不宜有怒”。
民间艺术是比、兴手博中法最丰富的宝藏,因而联想象征式是民间美术最重物要的造型特征之一。
1、形象、意义象征。
华在民间美术中,常用这种手法将一件事物或一组物体表达出华美好吉祥的意义。
如以石榴、葫芦、金瓜、鱼博物、蛙等动植物表示多子,以松、鹤、龟、物博桃祈愿长寿,以双飞燕、并蒂莲喻夫妇恩爱。
在黄河流华域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保留了很多隐喻男女的纹样,如物博意云头形象象征男性,菱形孔或莲花象征女性,鱼戏莲、鱼中华钻莲隐喻男女交欢,莲花童子、抓鸡娃娃是抽物中象的“生命繁衍”形象。
这类图案纹样的喻意由于地域和文博物化差异而略有差异。
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观也对民间美术发物博生一定的影响,如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五方博物,白青黑赤黄五色。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价值作者:田浩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特征、造型意蕴三方面分析了其审美价值。
指出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的造型语言、造型方法,既有抽象概括又有写实绘画,同时它还区别于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形成了具有主观性、表现性特征的艺术作品。
夸张、变形、写实、再现等表现技法是民间美术常用的造型手段。
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经常是根据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范本,这种造型的表达孕育在对事物的感悟、构思到表现的全过程之中。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意识;造型特征;造型意蕴;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意识、造型特征与造型意蕴几个方面。
民间美术发展至今,它的造型变化是一直伴随着民间美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的造型语言、造型方法,既有抽象概括又有写实绘画,同时它还区别于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形成了具有主观性、表现性特征的艺术作品。
民间美术中所体现出来的造型意识、造型特征与造型意蕴,是民间美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民间美术画师对民间美术造型表现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民间美术创作者对民间美术创作的造型能力直接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
一、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民间美术也不例外。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意识来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美化生活的实际需要,愉悦人们精神的需要,它是一种被物化了的文化形式,它是民间美术创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因为有了民间美术传承性才使得民间美术得以发展,有了民间美术稳定性才使得广大民众的造型意识具有趋向性,这种特有的规律和语言特征,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者的真挚、朴素的情感,是民间美术深入人心,成为大众的艺术。
关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解读民间美术是指来自民间艺人的、具有传统特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文字、图案、颜色、式样等美术创作形式。
民间美术不仅展示了民间艺术家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技巧,还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文化内涵。
在造型特征方面,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多元,没有规范的创作模式,因此造型特征就显得尤为丰富和个性化。
民间美术的图形构成多以线条为主,注重形似神相,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精神特点,通过线条简练而富有力量感的表现,塑造出生动的形象。
在颜色运用上,民间美术以明快的色彩、浓郁的表现与艳丽的衬托相宜,常常采用红、黄、绿、青、紫的饱和色彩,色彩的反差强烈,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作激情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图案设计方面,民间美术善于将各种元素进行巧妙组合,图案简洁而不失美感,意境深邃而不失神秘。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首先,它强调的是民间文化的特色和传统,其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民间文化自身的特征。
其次,民间美术注重的是情感和审美主体的个性化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个体的生命关怀、道德感召和个性追求,而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表现出了这种特征。
最后,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在于传承与创新。
传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文化内涵,创新的是艺术创意与媒介材料的不断追求和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得以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繁荣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和文化意义是多维的和多样的,其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独特艺术资源,它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启迪出新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思路。
关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解读
民间美术是指民间人民创造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民间美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并且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符号和象征性表达:民间美术追求形象的简练和明确,注重符号与象征性的表达。
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常用的图案包括“团圆”、“福”等寓意吉祥和团结的符号。
2. 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民间美术在不同地域和民族间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在西南地区的彝族织锦艺术中,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充分展示出彝族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3. 反映生活和劳动:民间美术多以生活和劳动为题材。
它们通过描绘农民、渔民、工匠等人们在田野、河流、工坊等日常场景中的劳动姿态,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的泥塑艺术中,常常以农民、村民、手工艺人等为形象,塑造出人们的智慧、忍耐和勤劳。
1. 宣传和弘扬文化: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创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符号和图案,传递有关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方面的文化信息,起到了宣传和弘扬文化的作用。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和文化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民众自创自娱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和传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折射着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它丰富古老的审美形式,承载着历史时代文化的变革,具有凝练的表现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深厚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国韵。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造型特征以热情洋溢的色彩组合、夸张性强的线条造型及微妙完美的造型技巧,给人以极具有可塑性和特殊风格的视觉冲击感受。
其造型基本概念主导着其形成基本美术语言,其造型表现和结构分析也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民间美术的线条造型往往是简洁的、抽象的表现,透彻地折射出生活之景,反映了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以及对凝聚民族情怀、传播文化理念和形塑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中更多呈现出深厚重深的民族情思,历史、文化、宗教等古老的文化元素不断滋长着高贵的民族文化,鼓舞着人民的精神进步,响亮地宣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底蕴和生动的文化精神。
中国民间美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艺术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影响着文化创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它以敏感、活泼、艳丽的线条将不同时代文化的丰富内容加以抒发,以可塑性强的形态将感受和观念传达给人们,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传递着充满激情的国魂。
民间美术造型上的完美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
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
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
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
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
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
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
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
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
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
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
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
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
《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
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
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需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更美,使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出美,并给他们足
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质,给他们创造美的机会。
健康与美是相辅相成的,它包括身体的健康美,行为的健康美,精神的健康美。
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积极、努力、忍耐等顽强的意志,这是精神的健康美。
学校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该是我们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走出的新的一步,有必要普遍提倡。
当然,它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究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参考文献
[1]胡小明. 1987年9月.《体育美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