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手形、手位与舞姿
- 格式:docx
- 大小:164.72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优美的舞姿、独特的舞步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而在中国古典舞中,基本手位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基本手位通过手部的各种姿势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形态,给予观众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以及它们的形态、寓意和技巧。
一、蓮花手蓮花手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手位之一。
舞者将十指弯曲成蓮花状,手指相互交织,中指微微向上翘起。
蓮花手的形态柔美、圆润,象征着纯洁、高贵和典雅。
在表演时,舞者可以通过细微的动作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平静、喜悦或悲伤。
二、弓弦手弓弦手是中国古典舞中具有力量感和动感的手位。
舞者将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与胳膊呈直线状,形成弓弦的形态。
弓弦手的寓意是坚定、勇敢和自信。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舞姿和手势的结合,展现出活力四溢的形象和自由奔放的舞步。
三、剑指手剑指手是中国古典舞中表达力量和威严的手位。
舞者将五指张开,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其余三指展开。
剑指手的形态刚劲有力,寓意着威武和尊严。
在舞蹈中,剑指手常与剑舞等动作相结合,增添了舞蹈的视觉效果和戏剧性。
四、凤眼手凤眼手是中国古典舞中表现柔美和妩媚的手位。
舞者将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弯曲,呈半弓形状。
凤眼手的形态优雅、细腻,寓意着柔情和温婉。
在舞蹈中,凤眼手常与舞袖等舞具搭配,形成流动优美的曲线,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五、水袖手水袖手是中国古典舞中独特的手位。
舞者将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形成带状的凹曲状。
水袖手的形态柔和、飘逸,寓意着自然和柔韧。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手臂和手指的动作,配合舞袖的摆动,形成连绵不断、柔美流畅的形象,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总结: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是表达舞者情感和形态的重要手势。
不同的手位具有独特的形态、寓意和技巧,通过灵活运用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美感。
在学习和表演中国古典舞时,舞者需要注意每个手位的形态和动作的协调性,以达到高质量的舞蹈表演。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山膀、按掌、托掌、提襟、冲掌、顺风
旗
中国舞蹈网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山膀:手以“掌形”,手臂内旋成长弧形,平抬于身旁,高度与肩平,沉肩、松肘、推手。
按掌:手以“掌形”,小臂屈回成圆弧形,按在身前,位置约在胃的高度,距离身体约6—7寸为准,沉肩圆肘。
托掌:手以“掌形” ,手臂外形是长弧形,手臂托于头的前上方,由兰花手翘推撑住,手心向斜上方;沉肩,肘打开向旁。
提襟:手以“拳形”,手臂外形是长弧形,至于身侧,虎口与髋部相对,保持约一尺间距平行。
中国古典舞基础手位对称位
双山膀双合掌双托掌双提襟
以上四个对称位均在基础手位上,做双手对称姿态。
中国古典舞基础手位配合位
顺风旗:山膀托掌又称'顺风旗',是山膀和托掌的组合手位。
托按掌:是托掌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提襟按掌:是提襟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冲掌:一手在身体侧前方,保持手臂弧线,一手肋旁托掌(手心朝上)。
山膀按掌:是山膀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典型传统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是舞蹈中常见的手部动作姿势,它们使用优美的手势和手指的形态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角色。
基本手位在古典舞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舞蹈的基础,并为舞蹈提供了美感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的一些明确答案:一、荷叶手荷叶手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常见的基本手位之一。
它的形态像一个叶子,舞者的手掌张开而手指向上弯曲,类似于荷叶的形状。
荷叶手常用于表达优美、柔和和婉转的情感。
二、寿桃手寿桃手是古典舞中常见的姿势之一,它的形态像一个桃子。
舞者的手指自然地弯曲,手掌稍微张开,状似一个桃子。
寿桃手常用于表达欢乐、祝福和吉祥的情感。
三、藏香手藏香手是古典舞中常见的手位之一,它的形态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舞者的手背向上,手指微微张开,状似莲花中藏香的样子。
藏香手常用于表达高雅、庄重和神圣的情感。
四、封阳手封阳手是古典舞中常见的姿势之一,它的形态像一个半月。
舞者的手掌完全张开,手指稍微分开,并向上弯曲,状似半月。
封阳手常用于表达威严、端庄和力量的情感。
以上是中国古典舞常见的基本手位。
它们通过手指和手掌的灵活运动,展示了舞者优雅的姿态和感情表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基本手位的使用,让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舞蹈例子。
在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中,舞者经常使用荷叶手来表达角色的温柔和柔和。
舞者们优美地挥动手指和手掌,展示出如花盛开的荷叶,增添了舞蹈的美感。
在《茉莉花》这首著名的古典舞曲中,舞者经常使用寿桃手来表达欢乐和祝福。
他们用自然的手指姿势和微笑的表情,展示出寿桃的形态,给观众带来了喜悦和幸福的感觉。
在舞剧《梁祝》中,舞者通过藏香手来展现出角色的高贵和庄重。
他们用手指微微张开,手掌向上,状似莲花中藏香的造型,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神圣的感觉。
在《黄河大合唱》这个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中,舞者经常使用封阳手来表达力量和威严。
他们用完全张开的手掌和微微分开的手指,状似半月,展示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手位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古典舞24个基本动作古典舞作为一种优雅而典雅的舞蹈形式,源远流长,有着许多技巧和基本动作。
本文将介绍古典舞的24个基本动作,帮助读者了解古典舞的美妙之处。
第一组:手臂动作1. 弓形手势这是一个古典舞中常见的手臂动作。
舞者将两只手臂弯曲,形成一个流线型的弧形。
2. 花瓶手势这个手势是模仿花瓶的形状,舞者将双臂完全伸直,手掌相对,呈现出一个垂直的直线姿态。
3. 充气球手势舞者将两只手臂伸直,像充气球一样慢慢地膨胀,然后再缓慢地放气。
4. 蝴蝶手势这个手势模仿蝴蝶的翅膀。
舞者将两只手臂伸直向上,然后轻轻地下落,再次向上升起。
第二组:头部和颈部动作5. 仰望舞者将头部抬起,目光朝上,仿佛在仰望天空。
6. 俯视与仰望相反,舞者将头部低下,目光朝下,仿佛在俯视地面。
7. 转颈舞者将颈部转动,使头部在各个方向转动,表达出舞者灵活的颈部力量。
8. 旋转眼球舞者将双眼转动,从一个点转到另一个点,形成流畅的眼神转换。
第三组:上身动作9. 波浪动作舞者将上身左右摇摆,从而形成优美流畅的波浪动作。
10. 饭碗动作舞者将上身向前倾斜,胸部微微凸起,犹如端着一个饭碗。
11. 垂直动作舞者将上身挺直,使身体呈现出垂直的姿势。
12. 旋转舞者将上身转动,从一个方向旋转到另一个方向,展现出自身的柔韧性和优雅。
第四组:下身动作13. 高抬腿舞者将一条腿高抬,使之与身体呈垂直姿势,然后缓慢放下,再换另一条腿。
14. 揉腿舞者将一条腿前后揉动,仿佛在为腿部肌肉按摩。
15. 绕脚踝舞者将一只脚绕过脚踝,再慢慢放下,换另一只脚。
16. 弯腰动作舞者将上身前倾,手臂伸直向前,尽量触摸脚尖。
第五组:脚部动作17. 点脚尖舞者将一只脚尖轻轻触地,然后再缓慢收起。
18. 叩脚尖舞者将一只脚尖重重地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
19. 跨步舞者将一只脚迈出,然后迅速换另一只脚迈出,如此交替进行。
20. 抛踢舞者将一只脚向前抛起,然后收回,再把另一只脚抛起。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讲解舞蹈随着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健身方式之一,越来越多人选择跳舞来锻炼身体。
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1、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古典舞手位:山膀(拉山膀):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
这个动作叫按掌。
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
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
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
2、古典舞总体要求2.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2.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2.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
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
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3、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与讲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与讲解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
大家知道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吗?一、基本云手要求:双手交于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
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
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二、冲靠云手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
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三、大开大合云手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
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
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四、波浪云又称“云手大揉球”。
其始动作要比基本云手舒展和撑长一些,是上身经过右旁提-后仰身-左旁提的大幅度运动过程,双手间距要适当放大。
腿部要有弯曲移动重心的过,身体要有深含的过程,右手“反平穿”左手“正平穿”带动直腿立腰,又成右旁提,与前面左右对称。
适合用一些强烈的、伸展的、多变的旋律性强的伴奏音乐。
古典舞基本手位讲解手臂的基本姿态:(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
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两点,头转向八点;(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
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两点上方;(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
古典舞的八个基本手位古典舞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其中手位是舞蹈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古典舞的手位有八个基本的姿势,每个姿势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在下面的文本中,我将逐一介绍这八个基本手位,并解释它们在古典舞中的作用。
1. 好手位(牡丹掐扇):好手位是指手掌水平打开,类似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持扇的手在这个位置。
这个手位代表着端庄和优雅,常用于开场和收场等正式场合。
2. 玉女托菊:这个手位是指手掌轻盈地托起花朵,仿佛玉女在握着一个菊花。
它表达着温柔和柔美,经常用于表达女性角色的柔情。
3. 美人泣芙蓉:这个手位类似于掐芙蓉的姿势,手指微微张开,掌心向上。
它传递出忧伤和沉思的情感,常用于表达悲伤或思考的角色。
4. 柳叶扶风:这个手位是指手指自然地伸展开,像风轻轻拂过柳叶一样。
它代表着轻盈和自然,常用于描绘飞舞或欢快的场景。
5. 玉女捧心:这个手位是指双手以心形的方式放在胸前,表达内心的柔情和喜悦。
它经常用于描绘爱情和感动的情节。
6. 小鸟投林:这个手位是指手掌张开,像小鸟展翅欲飞一样。
它传达出自由和轻松的感觉,常用于描绘自然和欢快的场景。
7. 仙女环月:这个手位是指两个手掌环绕在月亮形状的中间,表达出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它经常用于描绘仙女或神话中的角色。
8. 玉女拈花:这个手位是指手指轻轻捏住花朵,仿佛在为自己佩戴鲜花。
它传递出温柔和优雅,常用于描绘女性角色。
这些八个基本手位是古典舞中常见且重要的手势,它们能够通过手部的姿势和动作来传递出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在古典舞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练习和磨砺来掌握这些手位的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加准确地传达出舞蹈的内涵和美感。
中国古典舞训练中手位的基本动作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手位:山膀(拉山膀):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
这个动作叫按掌.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
注: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
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
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1手臂的基本姿态,这是手臂的完整的姿态,也是做各种动作的舞姿时不能离开的基本手臂姿态。
它是在单手基本位置上由双手配合而成,它已经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眼和动作的韵律要求了。
(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
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两点,头转向八点;(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两点上方;(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下方;(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
动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两点眼亮相于八点斜上方;(6)山膀按掌:动作同脱掌,只是最后姿态为右山膀左按掌;(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分前撩至顺风旗位手心向上,高臂为扬掌位;(8)冲掌: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右双晃手一周右胯侧,右手端掌与左手掌掌心相对,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八点下方推出,眼随左手方向亮相;(9)提襟: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时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时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拧,手腕略向里转,虎口在身前斜对胯,甩头向八位亮相。
古典舞的24个手位讲解古典舞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优雅的动作与精致的手势是其独特之处。
在古典舞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手位对于表达舞者的情感和唱诵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古典舞中的24个手位及其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第一手位:合掌古典舞中最基本的手位是合掌,即两手手掌完全贴合,手指伸直并合拢。
这个手位表达出尊重和祈祷的情感,常用于舞蹈开场和舞蹈中对神明的敬意表达。
第二手位:手心在手心手位中,双手的手掌相对,手指微微弯曲似乎搭着一件无形的物品。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持物品或者接受礼物的情景。
第三手位:托碗托碗手位是右手掌抬高,左手掌在右手掌下方托住。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舞者托起碗、盘等物品的动作。
第四手位:雁字雁字手位是左右手掌平行,中间有一段间隔,手指伸直并合拢。
这个手位多用于表达挥洒自如、飞翔的情感,是展示舞者灵动的手指技巧的手位。
第五手位:玉钩玉钩手位是拇指与其他四根手指弯曲相连,形成一个弯弧。
这个手位经常用于表达拿取、抓取物品的动作,并且带有宫廷舞蹈的气息。
第六手位:花翻花翻手位是手指连续弯曲,形成弧形,类似于花瓣翻转的形态。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花朵盛开、摇曳的形象。
第七手位:盘盘手位是左掌向上,右手指弯曲屈腕,手指尖点触掌心。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持盘、盛物品的动作。
第八手位:蛇头蛇头手位是手指伸直弯曲,指尖向前,形成一条弯曲的线条。
这个手位多用于表达动态、欢快的舞蹈动作,如舞蹈中的蛇腰舞步。
第九手位:花抱花抱手位是手臂抱起,手肘微微弯曲,手指向上并合拢。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抱花、回抱等动作,突显出柔美的舞姿。
第十手位:兰花指兰花指手位是四指合拢,食指伸直向上,状如婉约的兰花。
这个手位多用于表达文雅、品味的形象,是舞蹈中高雅表现的手位。
第十一手位:竖指竖指手位是拇指与其他四根手指分开,形成一个竖直的直角。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邀请、指引的动作,突出指引和引领的意义。
汉唐舞蹈基本手位
汉唐舞蹈基本手位是一种非常古老而美丽的表演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唐舞蹈基本手位:
1. 云手:将双手手指蜷曲成半握状,如云朵般轻盈地在空中移动。
2. 指花:将双手手指稍微分开,然后手指轻柔地弯曲,形成优美的曲线。
3. 掌心:将两只手掌心相对,然后手指微微张开,展示出掌心的美丽。
4. 静托:将双手掌心向上,手指轻轻地张开,仿佛在承托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5. 抓握:将双手手指稍微弯曲,然后手指尖轻轻地抓住空中的东西。
6. 排舞:将双手的手指并拢,然后双手合并成一个圆形,像在整理翻江倒海的舞蹈。
7. 捧花:将双手捧起,仿佛在怀抱着一束鲜花,手指轻轻地张开。
8. 扇形:将手指稍微分开,手掌呈扇形状,然后以柔和的姿势展示出来。
这些基本手位是汉唐舞蹈中经常使用的手势,并且可以通过巧妙地变化和组合,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形态和表达意义。
它们以优雅、柔美和精致而著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与讲解中国古典舞是源于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手势,传达着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基本手位是表现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动作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艺术的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及其讲解。
第一部分:基本手位的概述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分为九个主要类型,分别是握、捧、探、托、抓、平、拨、吐、翻。
这些手位的形态丰富多样,每一种手势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握手位是指手心向上,指尖自然抬起,躯干高举的手势,表达着自信和威严。
捧手位是指手掌向上,指尖自然张开,手指微微向外张开,形成一个圆形,代表着接受和包容。
探手位是指手心向下,手指微微屈曲,掌心向前伸出,象征着寻求和探索。
托手位是指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屈曲,手掌平伸,代表着承载和支持。
抓手位是指手指稍微弯曲,形成一个半握的状态,寓意着拿取和捕捉。
平手位是指整个手掌平放,手指微微张开,代表着平和和和谐。
拨手位是指手指微微向内弯曲,形成一个半弓形,表示击打和推动。
吐手位是指手掌自然地向前伸出,表达着倾吐心声和呼唤。
翻手位是指手心向外翻转,手指微微屈曲,手掌自然下垂,代表着展示和敞开。
第二部分:基本手位的讲解1. 握手位:将手掌轻轻合在一起,手心向上,指尖自然抬起,躯干高举。
这个手位通常用于表达自信和威严的形象。
2. 捧手位:将手掌平放,手指微微张开,手心向上,像是在承接某种东西。
这个手位传达出接受和包容的意思。
3. 探手位:将手心向下,手指稍微屈曲,掌心向前伸出。
这个手位表达了寻求和探索的态度。
4. 托手位:将手掌平放,手指微微屈曲,手掌平伸,就像是在托着某种东西。
这个手位表示承载和支持。
5. 抓手位:将手指稍微弯曲,形成一个半握的状态,象征着拿取和捕捉。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达抓住某种东西的动作。
6. 平手位:将整个手掌平放,手指微微张开,表达平和和和谐的意思。
这个手位常用于表现平稳、平静的形象。
7. 拨手位:将手指微微向内弯曲,形成一个半弓形,表示击打和推动。
古典舞基础教学讲解一、基本手位1.掌:男掌为虎口张、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女掌为虎口收紧,拇指向中指靠拢,但不要贴紧。
2.手臂的基本位置:拉山膀:两臂弧形侧举,高度与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里手指微向上。
按掌:手按于身前,臂成弧形稍低于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对前斜下方,从肩到手形成一个弧形。
托掌位:手臂举至头,手的位置在额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对眉梢。
单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右手由下经身旁向上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双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左手做单山膀动作,接着,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这时躯干和头都微向左侧,成双山膀姿势。
顺风旗:一手做单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1.轮指:两只手像立着的齿轮般依次轮转,分为由拇指带动向外依次轮转和由小指带动向里依次轮转两种。
2.小五花:在“掌形”的状态下,腕部外侧相对经过腕部内测相对,双手做对称盘手动作,转动一周。
3.脚的动作:环动:脚经过绷、摆、勾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勾绷: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与伸的动作而完成。
立落半脚掌:脚掌着地,趾关节做支撑点,踝关节做屈伸的动作。
压半脚掌碾动:以脚掌为轴心,脚跟主动配合身体做向里的转动动作,脚跟被动配合身体做向外的转动动作。
1.腿的动作:吸腿:动作腿沿支撑腿的前、后方,做由直到曲、由下至上的运动。
摆腿:动作腿以踢腿的方法,进行由前至后或由后至前摆动的连续动作。
抬腿:腿在前、旁、后点步的状态下,向上抬起。
2.肩的动作: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3.头部动作: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最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1.手臂动作:抽手、摊手、轮指等。
古典舞常用的7个手位古典舞是一种经典且优雅的舞蹈形式,其独特的手位是其表演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舞中,演员通过精准的手势和手位来表达情感、故事和舞蹈技巧。
下面将介绍古典舞中常用的七个手位,包括掌心、单手、圆形手、鳞喙手、莲花手、仙女背手和花瓣手。
1. 掌心掌心是古典舞中最基本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手掌自然地展开,手指轻轻张开,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手势。
这个手位代表了纯洁、大方和礼貌。
2. 单手单手是古典舞中常用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一只手的掌心朝下,其他手部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这个手位用于表达平静、内敛和自信的情感。
3. 圆形手圆形手是古典舞中常见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双手握在一起,手腕稍微上翘,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这个手位表达了优雅、温柔和柔和的情感。
4. 鳞喙手鳞喙手是古典舞中常见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一只手的手指弯曲成一个鸟喙的形状,另一只手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这个手位象征着神秘、婉约和流畅。
5. 莲花手莲花手是古典舞中优美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手指缓缓张开,手掌微微弯曲向上,形成一个像莲花绽放一样的形状。
这个手位代表着典雅、高贵和浪漫的情感。
6. 仙女背手仙女背手是古典舞中独特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一只手的手背朝向观众,手指轻轻张开,另一只手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这个手位表达了优雅、神秘和迷人的情感。
7. 花瓣手花瓣手是古典舞中常用的手位之一。
演员将手指张开,手掌自然放松,形成一个像花瓣一样的形状。
这个手位象征着美丽、柔和和细腻。
通过这些手位的运用,古典舞演员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技巧,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这些手位也是古典舞独特魅力的体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美感。
总结古典舞常用的七个手位包括掌心、单手、圆形手、鳞喙手、莲花手、仙女背手和花瓣手。
每个手位都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通过手位的运用,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表达舞蹈技巧和故事情节。
这些手位不仅增加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也展现了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和基本位置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和基本位置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和基本位置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分为指、掌、拳三种。
一、掌 1.男形掌五指在伸直的状态下,虎口张开;掌外侧用力外推,掌心呈窝状。
2.女形掌食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兰花状二、拳 1.男形拳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贴于食指外侧。
2.女形拳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与食指相贴,无名指与小指逐一错开贴于中指。
三、指 1.女形指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圆形,食指伸直上翘,无名指与小拇指相错弯曲贴于中指。
2.剑指拇指、无名指、小指相贴呈圆形,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
中国古典舞手的基本位置一、自然位双手在身体两侧下垂二、背手位手在兰花指的状态下,手背贴于身体,背放在腰部的后下方三、叉腰位男:手在掌形的状态下,虎口贴于腰的侧方。
女:一种是手在掌形的状态下,虎口贴于腰的侧方(与男同);或可用叉腰手。
另一种是在背手位的基础上手贴于腰的侧方四、基本位 1.按掌手以“掌形”和手臂屈臂的形态,与胃部保持平行按于身前2.山膀手以“掌形”和手臂圆臂的形态,与肩保持平行置于身侧3.托掌手以“掌形”和手臂圆臂的形态,托于头部上方4.提襟手以“拳形”和手臂屈臂的形态置于身侧,虎口与髋部相对,保持约一尺间距平行五、对称位1.双山膀位、双托掌位、双提襟位、双上侧位、双平侧位在各自位置的基础上,做双手对称姿态.2.合掌双手按掌,以腕部交叉置于胸前。
六、变化位 1.山膀按掌:山膀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2.托掌山掌托掌和山膀的组合手位。
3.托按掌托掌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4.护肩位在山膀的基础上,屈臂,手置肩关节处。
5.交叉护肩位在护肩位的基础上,手置于另一侧肩关节处。
七、侧位 1.上侧位手以“掌形”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侧上方2.平侧位手以“掌形”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正侧方3.下侧位手以“掌形”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侧下方八、延伸位 1.按掌前延伸在按掌的基础上,直臂前伸 2.托掌前延伸在托掌的基础上,直臂伸向斜前上方 3.托掌上延伸在托掌的基础上,直臂伸向上方。
古典舞的17种基本动作(内附全套教学视频)以下古典舞的⾝法和步法,喜欢古典舞的朋友,你们练的对吗?⼥:兰花掌动作:⼤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然与⼿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掌动作:虎⼝撑开,四指⾃然⽽松弛地并拢,⽤⼒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掌成涡形的形态。
⼥:兰花指动作:⼤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动作:⾷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拳形动作:拇指与⾷指相搭贴,⾷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动作:⾃⾷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拇指贴在⾷指上,⼿腕微向⾥扣,形成拳形。
按掌动作:以⼥兰花掌、男虎⼝掌之形,将⼿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动作:男、⼥各以虎⼝掌和兰花掌之形,将⼿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是为托掌。
防⽌动作成型时折腕。
单⼭膀动作:⼥、以兰花掌形将⼿臂成圆弧形抬⾄⾝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膀。
双⼭膀动作:男、以虎⼝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膀。
提襟男、⼥以各⾃的拳形,⼿臂成圆弧形,置于⾝体的侧斜前⽅,其位置⼤体与⾝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前点步⼭膀托掌(顺风旗)⼤掖步摊扬掌踏步蹲冲掌(⼥)⼸箭步拧⾝冲掌(男)双展翅平肩⼿以上1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位、⼿形相互结合的结果。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史上最全!点步翻⾝、踏步翻⾝搬腿转、吸腿转、端腿转风⽕轮、双飞燕、紫⾦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课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古典舞跳组合、⾝法组合扶把训练、把下训练北舞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古典舞基本功考核组合男⼦古典舞基本⼿位和基本脚位古典舞基本脚位、⼿位、舞姿吸掖腿转、端腿转、舞姿转⼩五花、轮指、提腕压腕古典舞复合技术技巧训练男班教材古典舞地⾯训练教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国古典舞⼥班(中专)基本功训练课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正⾯·背⾯·侧⾯演⽰)中国古典舞基本⼿位(正⾯·侧⾯·背⾯演⽰)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例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例课:扶把训练、把下训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跳的训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技术动作:翻⾝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基本舞姿(正确演⽰)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穿⼿、晃⼿、盘⼿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扑步、⼤掖步、踏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步法、旋转、腰的动作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的动作、⼿臂动作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步位教材:扑步、⼸步、踏步、丁字步、⼤掖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旋转、吸腿转、端腿转、掖腿转、跨腿转、探海转、平转扫堂探海转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跳跃:紫⾦冠跳、射燕跳、旋⼦、摆帘、凌空跃、云门⼤卷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基本舞姿、典型传统动作(云⼿风⽕轮射燕探海卧鱼冲天炮燕⼦穿林)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头的动作、肩的动作、⼿的动作、⼿臂动作、脚的动作、腿的动作汉唐古典舞教材: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组合《凤舞》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组合《梁祝》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教材(男班⼥班)送你37张汉唐舞图⽚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汉唐古典舞(⼀)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汉唐舞蹈中的那些⼥⼦:美若天仙·⾼贵优雅'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13级青莲班'舞蹈视频⽔袖、剑舞:北京舞蹈学院:⽔袖教材、剑舞教材中国古典舞⾝法韵律:剑舞训练教材⽔袖舞的训练教学⽅法⽔袖训练教材⽔袖训练教材:单⼀技法训练北京舞蹈学院的剑舞视频⾝韵教材:圆场训练视频旁提训练视频双晃⼿、盘腕组合古典舞⾝韵元素训练教材:提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韵教学法中国古典舞⾝韵教材⾝韵教材:含腆仰提沉冲靠旁移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韵组合中国古典舞⾝韵教材(男班⼥班)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韵课视频中国古典舞⾝韵教程北舞中国古典舞⾝韵组合(男⼥)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韵教材上海市舞蹈学校古典舞⾝韵教程(1996年校外教学版)。
古典舞手形、手位与舞姿~(一)掌女:兰花掌(如图1-14)图1-14兰花掌(女)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口掌(如图1-15)图1-15虎口掌(男)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二)指女:兰花指(如图1-16)兰花指(如图1-16)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如图1-17)剑指(如图1-17)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如图1-18)拳形(如图1-18)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如图1-19)拳形(如图1-19)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如图1-20)按掌(如图1-20)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如图1-21)图1-21托掌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
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提襟(如图1-22)图1-22提襟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单山膀(如图1-23)单山膀(如图1-23)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如图1-24)图1-24双山膀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如图1-25)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如图1-26)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26)(如图1-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如图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1-28)(如图1-29) 双展翅(如图1-29)(如图1-30)平肩手(如图1-30)以上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童民族舞知识:古典舞基本动作,希望⼤家能够喜欢!
中国古典舞古典舞基本动作:基本⼿形、脚形、⼿位、脚位
⼀、中国古典舞基本⼿形、脚形、⼿位、脚位
⑴基本⼿型
①掌型:兰花掌、虎⼝掌、五指分掌(⼉童)
②拳型:半握拳、佛⼿拳、实⼼拳、
③指型:单指、剑指、
⑵基本脚型勾脚、绷脚、擓脚、勾绷脚。
⑶基本⼿位
⼭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⑷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字步、⼤⼋字步、踏步、⼸箭步、虚步;
⼆、芭蕾舞基本⼿形、⼿位、脚位;
⑴芭蕾舞基本⼿型:
⑵芭蕾舞基本⼿位:⼀、⼆、三、四、五、六、七位
⑶芭蕾舞基本脚位:⼀、⼆、三、四、五位
三、中国古典舞⼿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⑴⼿臂的基本姿态:
单⼭膀、双⼭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⑵⼿臂的基本动作
①单⼿基本动作:
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②双⼿配合动作:晃⼿、摇臂、云⼿、⼩五花、盘⼿;。
古典舞的24个手位讲解古典舞的24个手位是古典芭蕾舞的基础手势,也称为“手型”,是表现角色情感、形态、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手势。
以下是这24个手位的讲解:1. 常规手势(First Position):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2. 右手叉腰(Second Position):右手自然抬高至腰部,双肩放松。
3. 左手叉腰(Third Position):左手自然抬高至腰部,双肩放松。
4. 双手抬高(Fourth Position):双手抬起至肩高,左手放在右手上或右手放在左手上,手指微微张开。
5. 右手侧抬(Fifth Position):右手侧抬过头顶,左手向下伸直,两手间隔约15厘米。
6. 左手侧抬(Sixth Position):左手侧抬过头顶,右手向下伸直,两手间隔约15厘米。
7. 右手抬高(Seventh Position):右手抬高至头顶,手指微微张开,左手自然下垂。
8. 左手抬高(Eighth Position):左手抬高至头顶,手指微微张开,右手自然下垂。
9. 右手抬起(Ninth Position):右手抬起,手指微微张开,左手自然下垂。
10. 左手抬起(Tenth Position):左手抬起,手指微微张开,右手自然下垂。
11. 手心向下(Eleventh Position):双手平放在腰部,手心向下。
12. 手心向上(Twelfth Position):双手平放在腰部,手心向上。
13. 十字手位(Thirteenth Position):右手平放在前胸,左手平放在后背,手指微微张开,交叉成十字形。
14. 祈祷手位(Fourteenth Position):双手合十放在胸前,手指微微张开,呈祈祷状。
15. 花环手位(Fifteenth Position):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微微张开,形成一个花环。
16. 无尽环手位(Sixteenth Position):双手指缠绕在一起,呈环状。
古典舞常用的7个手位古典舞是一种优美的舞蹈形式。
它是一种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古典舞的表演者需要掌握各种动作和手势,其中手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将介绍古典舞常用的七个手位。
1.仙女手仙女手是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手位之一。
它是一种柔和的手势,指尖轻轻触碰在一起,手臂像翅膀一样打开。
仙女手是表达柔和优雅的重要手势。
它常常用于表现仙女、花仙子和其他神秘人物。
2.莲花手莲花手是古典舞中的二号手势。
它的手势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手指轻轻张开,犹如莲花清香护佑般护佑着聚集在一起的人。
莲花手是一种表达温柔、优美和庄重的手势,它经常用于表现优美的花鸟、山水和天空。
3.黛玉手黛玉手是感性的手势,模仿香闺中的女子,手指成弯月状,犹如柔和的灯光,优美之极。
黛玉手是表现词意和激情的手势,它经常用于表现感性的爱情、喜怒哀乐和人物的各种情感。
4.凤眼手凤眼手是表演唐代舞蹈时,用手手势来表现凤凰的。
手指微曲,犹如凤眼。
凤眼手是表达欢快和协同配合的手势,经常用于表现唐风的舞蹈。
5.无量手无量手是表示一种茫然和悲哀的手势。
抵住拇指和小指,中三指组成虚圆形,指尖轻轻触在一起,手臂自然放松下垂。
这种手势经常用于表现悲伤和茫然,它是一种表达沉重和沉思的重要手势。
6.犁耕手犁耕手是表演“旱地拔葱”时,用手势来模仿犁地的。
把五指并拢,沿着虚圆形轻轻向前伸出手势,就像犁地一样。
犁耕手是表达田野和农民的手势,经常用于表现农民的劳动和田园的风光。
7.剑指手剑指手是象征着侠义和英勇。
食指向前伸出,中指和无名指屈曲状,形成剑指的形状。
剑指手是表达侠义、激情和英勇的手势,经常用于表现武术和战斗的场景。
总之,这七种手位是古典舞中最基本的手势之一。
每种手势都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特征,它们都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
只有掌握了这些手位,舞者才能在古典舞中潜心表演,并传承古代的优美文化。
古典舞手形、手位与舞姿~
(一)掌
女:兰花掌(如图1-14)
图1-14 兰花掌(女)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 3 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口掌(如图1-15)
图1-15 虎口掌(男)
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二)指
女:兰花指(如图1-16)
兰花指(如图1-16)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 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如图1-17)
剑指(如图1-17)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如图1-18)
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如图1-19)
拳形(如图1-19)
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如图1-20)
腕。
按掌(如图1-
20)
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如图1-
21)
图1-21 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
防止动作成型时折
提襟(如图1-
22)
图1-22 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单山膀(如图1-
23)
单山膀(如图1-
23)
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如图1-24)
(如图1-25)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图1-24 双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
26)
(如图1-
26)
(如图1-
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
双展翅(如图1-29)
(如图 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 1-28)
(如图 1-29
)
(如图1-30)
平肩手(如图1-30)
以上7 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