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医患沟通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3.49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沟通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沟通时间

(一)诊前三分钟沟通

医师在接诊患者前三分钟,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此期间接诊医师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争取患者或家属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如有医生助手辅助的治疗内容或其他医师参与的治疗内容亦要和患者事前沟通。

(二)诊疗时沟通

治疗中必须和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诊疗的步骤,注意事项。如果为有创操作一定要取得患者的支持,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必要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为小孩、老年人或智力缺陷人员,需要取得其近亲属、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三)诊疗后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要做到诊后“六到位”的服务内容,即: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感觉及不良反应;预约复诊时间;将治疗后注意事项、种植修复手册、儿牙护照等发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随时联系;实行电话随访;对于需要至其他诊室做进一步诊治的患者,需由护士陪同前往。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为患者做健康宣教。

二、沟通的内容

(一)诊疗方案的沟通包括

1、现病史、既往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5、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

7、拟行治疗方案,对有多种治疗方案,需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要求从口腔全科治疗的理念出发,需包括:牙周情况,咬合情况,颞合关节的全面安排及处置。

8、初期预后判断的说明等。

(二)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必要时在治疗中详细解释每一个治疗步骤、医疗药费情况等经常性的沟通,充分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或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并将其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历记录上。

(三)机体状态的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

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疾病预后及转归。

三、沟通方式

(一)椅旁沟通

确实落实“诊前三分钟”,仔细询问病人的相关情况,经过检查后对病人的病情有所了解,全面掌握患者的需要和治疗目的,理解患者的难处,减轻患者的焦虑,把治疗计划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解释清楚;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把治疗中及治疗后会产生的费用告知患者;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二)分级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治疗时,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责任医师需要邀请高年资医生或业务院长一起进行沟通和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提交疑难病例讨论;对于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责任医生提出,医务部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组织院外会诊,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必要时上报上一级医疗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订医疗协议书。

(三)随访沟通

对已接受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短信随访的方式进行沟通,按照随访要求在做好记录。了解病人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感受,并对治疗后用药、休息等进行康复指导。

四、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一)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医疗风险或医疗纠纷及投诉苗头的患者,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存在困难或有障碍时,应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院长、医务主任或总监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助)之间、护(助)-护(助)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性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二)沟通技巧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或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

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

(三)沟通记录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

五、病种随访要求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