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的数学建模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24
2023高教数学建模c题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题目如下:
C题:双碳目标下绿色电力发展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提出碳减排的目标。
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电力,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问题:
1. 给出中国年每年的绿色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平均利用小时数以及弃风率、弃光率的具体数据。
2. 分析中国绿色电力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3. 根据预测结果,讨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景。
4. 针对中国绿色电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求:
1. 根据给出的数据,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2. 预测结果应尽可能准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3. 解决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 回答应符合学术规范,并适当引用相关文献和资料。
A题机组组合问题当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有效地存储电力,所以电力生产和消费在任何时刻都要相等,否则就会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又由于发电机组的物理特性限制,发电机组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发出需要的电力。
为了能够实时平衡变化剧烈的电力负荷,电力部门往往需要根据预测的未来电力负荷安排发电机组起停计划,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条件下,追求发电成本最小。
在没有电力负荷损耗以及一个小时之内的电力负荷和发电机出力均不变的前提下,假定所有发电机组的发电成本都是由3部分组成,它们是启动成本(Startup Cost),空载成本(No load cost)和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
需要考虑的约束有:1.负荷平衡约束:任何小时,电力负荷之和必须等于发电机发电出力之和。
2.系统备用约束:处于运行状态的发电机的最大发电能力减去其出力称为该发电机的备用容量,处于停运状态的发电机的备用容量为0。
任何小时,发电机的备用容量之和必须大于系统备用要求。
3.输电线路传输容量约束:线路传输的电能必须在它的传输容量范围内。
4.发电机组出力范围约束:处于运行状态的发电机组的发电出力必须小于其最大发电能力(Pmax, MW)。
5.机组增出力约束(Ramp Up, MW/h):发电机组在增加发电出力时,不能太快,有一个增加出力的速度上限,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10分钟,为简单起见,本题取1个小时)不能超过额定范围。
6.机组降出力约束(Ramp Down, MW/h):与机组增出力约束类似,发电机组在减少发电出力时也有一个减少出力的速度上限。
问题1:3母线系统有一个3母线系统,其中有2台机组、1个负荷和3条输电线路,已知4个小时的负荷和系统备用要求。
请求出这4个小时的最优机组组合计划。
最终结果应该包括总成本、各小时各机组的状态、各小时各机组的发电出力和各小时各机组提供的备用。
所有数据请见下面图及表格,“3BusData”目录中还有包含了本题所有表格数据的5个xml文件。
本文在经济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求解模型和对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解决了水电站的生产计划问题。
我们对问题1、3、4建立最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法对问题2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模型预测法进行求解。
问题一:在水库最大、最小蓄水量的约束下,以水库发电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利用LINGO求解得出最大收益值为9.36元。
且水库A、B第三月发电量的计划分别为300万m3、400万m3。
问题二:利用EXCEL软件对题中所给的历史数据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模型预测法对干流、支流3及支流1、2进行预测。
得出的干流预测结果如下(水流量单位:万m3。
其他结果见模型的求解):月份 1 2 3 4 5 6 干流流量260.11 316.71 395.92 465.53 491.72 547.43 月份7 8 9 10 11 12 干流流量552.58 492.11 478.22 382.62 277.47 195.45 问题三:考虑到当干流和支流1、支流2的总流量大于500万立方米时,水库A、B最大蓄水量都有所下降。
以水库发电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得出最大收益为3.744元,具体发电计划见模型的求解。
问题四:本题在问题三的模型基础上引入24个0-1变量,为使收益达到最大,确定检修时间,使用lingo软件建立最优化模型得出:水库A、B 在1-4月份检修可达到最大收益,最大收益为3.624元。
问题五:此问重点考虑设备的运行维护费与购置费,要求确定设备最佳更新期限,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得出发电站乙设备更换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实效可行性,且模型求解方法多样,既可利用最新方法混沌搜索算法,也可用lingo高效求解。
关键词:经济学运筹学时间序列预测法灰色预测残差GM11模型最优规划求解一、问题的提出与重述见附录一,某地有两个水库A、B及对应的水电站甲、乙。
发电站甲可以将水库A的1万m3的水转换为40万度电能,而发电站乙由于设备陈旧只能将水库B的1万m3的水转换为20万度电能,甲、乙两发电站的每月最大发电能力分别为12000万度、8000万度。
电力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针对发电机厂每天在不同时间段用电需求量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给定不同型号不同数量的发电机,合理分配各台发电机在不同时间段的开启数量和运行功率,使得一天内总发电成本最小的问题,采用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所求问题的最优化模型,借助Lingo 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每日最小发电总成本。
对于问题—:由已知条件可知发电总成本由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启动成本组成,据此,我们确定了三个指标:即固定成本总和、边际成本总和、启动成本总和。
总成本即为这三项成本总和。
每天分为七个时段,发电机共有四种型号,方案结果应该包括每个时段每种型号平均功率与该时段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通过分析未知数与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列出相应的约束条件,写出成本函数表达式,然后通过LINGO求出个时段各种型号发电机的实际发出的功率与所需要运行的台数,从而求出最小总成本1427810元。
对于问题二:题目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
其他条件与第一问相同,因此,只需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即发电机机组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和乘以80%后大于用电需求,所以可以按照问题—建立的模型,将其约束条件中每个时间段用电量的需求量提高25%,最终得出此情况下每天的最小成本为:1829955元。
关键词:单机输出功率使用数量总成本1.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
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表1:每日用电需求(兆瓦)为了便于观察每天的用量需求,将数据重新整理,转化为图1所示的图表。
图1 各时间段的用电需求量从图表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每天用电需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用电量需求处于低谷时段,第四阶段处于峰值时段,且用电量需求变化最大。
每种发电机都有一个最大发电能力,当接入电网时,其输出功率不应低于某一最小输出功率。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与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
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
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各种预测和分析,从而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电力需求预测、电网规划、电能质量分析等方面。
一、电力需求预测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的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提供有力支持,从而避免供应紧张或过剩的情况。
在数学建模中,通常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来进行电力需求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它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识别出用电的周期性、趋势及季节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
神经网络则是一种基于模仿生物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模型,它可以自动学习和调整模型参数,从而实现更精确的预测。
二、电网规划电网规划是指对电网的结构和容量进行科学设计和优化,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网规划中,数学建模主要应用于电网优化设计、能源评价和经济分析等方面。
电网优化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电网结构和容量,以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数学建模通过对电网拓扑结构、线路容量、变电站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能源评价则是为了确定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电源结构,通过对负荷和供能的匹配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电网规划和发电设备选型。
此外,经济分析也是电网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电网成本、收益、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电网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营提供支持。
三、电能质量分析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用电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电磁干扰等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电能质量分析中,数学模型通常采用采样分析、功率电子模拟等方法。
采样分析是一种直接测量电压、电流波形,并对其频率、幅值、相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
- --电力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电力生产问题模型是基于对现有发电产能与每日用电需求的分析,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来探讨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电力生产问题中涉及发电机可用数量、输出功率、生产成本与电能安全余量等因素,本文利用数学知识联系电力生产实际问题建立了模型,充分考虑当日与次日24小时生产的连续性,从循环生产的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电力生产计划。
对于问题一,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成本控制模型,列出了生产总成本构成要素:发电机启动成本、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确定了每日总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
出于实际长远生产考虑,给定了系列约束条件:在保证每日电力输出充分满足需求下,我们将正在工作的发电机实际使用数量限制为整数且不大于可用数量,实际输出功率介于该发电机最大最小输出功率之间,并加入了当日日末时段与次日日初时段电力生产部关联等约束条件。
在建立了线性规划方程组基础上,使用LINGO软件计算出系列参数值与目标函数值,进而得到成本最小的最优生产方案,模型求解得到的总成本最小值为:1405920元。
对于问题二,鉴于市场实际每日用电需求的变化,应充分考虑到需要随时备足电能安全余量以应对用电量可能出现突然上升的情况,将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这一情况纳入考虑。
从而建立了含安全余量因素的成本优化模型,得到了新的最优生产方案。
同样地运用LINGO软件求解,经过穷举算得出考虑安全余量后新生产计划下总成本最小值为:1465820元。
关键词:线性规划电力生产输出功率最小总成本- 专业资料-- --1. 问题重述如何应对每日电力需求,在充分考虑各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做好每日各时段发电机开工的具体计划,控制生产成本是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充分了解实际问题的经济背景、掌握准确数据、确定影响因素及目标的前提下,将这些实际生产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找到满意的答案,制定出成本最小的生产方案。
当然如何将实际生产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不断改进模型进一步完善,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电力生产电力生产问题2012年7月19日摘要该问题是有关满足[1]电力要求所需要的不同发电机数量的整数线性模型的l最优化问题。
每天分七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电力需求都不同,要使得每天的总成本最小,就需要适当的分配每个时段的发电机种类和数量。
问题1和问题2都是有关成本最小的问题,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的条件。
我们建立了电力成本的线型最优化模型,并采用lingo软件对其求解。
对于问题1:我们先利用未知量分别表示出每种类型的发电机每个时段的固定成本、启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再对其进行求和。
最后利用最优化模型进行求解。
得到以下结果:.对于问题2: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的条件。
所以在设定其约束条件时,要将其输出功率乘以80%,即按其80%的输出功率进行计算。
可得到以下结果:0-6 6-9 9-12 12-14 14-18 18-22 22-24型号1的发电机数量1 9 9 9 9 8 0型号2的发电机数量4 4 4 4 4 4 4型号3的发电机数量4 8 8 8 8 8 6 0-6 6-9 9-12 12-14 14-18 18-22 22-24型号1的发电机数量0 3 3 3 2 2 0型号2的发电机数量4 4 4 4 4 4 4型号3的发电机数量3 8 8 8 8 8 3型号4的发电机数量0 3 0 3 1 3 3各时段的总成本(元)176620 270400 185280 196000 247040 302360 85480最小总成本(元)1463180型号4的发电机数量0 1 0 3 0 1 2各时段的最小成本232710 363340 240360 241800 320480 390020 112720最小总成本1901430关键词:最优化模型整数非线性规划lingo软件一、问题重述每日的用电情况可分为7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用电需求(单位为兆瓦(MW))都不同。
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的系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介绍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来探讨其对电力系统优化和问题解决的价值。
一、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对电力需求的准确预测,能够帮助电网调度员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发电效率和负荷调度能力。
数学建模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回归分析等。
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结合实时数据的更新,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结果。
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数学建模在电力系统调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发电计划、输电网配置和负荷调度,使得系统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可靠性和最大化的效益运行。
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发电成本、供需平衡、线路容量等,通过优化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的系统配置和调度方案。
三、电力故障诊断与预防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数学建模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故障的诊断与预防。
通过建立故障识别的数学模型,结合电力系统的监测和测量数据,可以准确地判断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
同时,通过故障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前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概率。
四、电力市场分析与运营决策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市场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众多,而数学建模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电力市场的分析和运营决策。
通过建立电力市场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电力价格和市场规模的变化趋势,以及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于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电力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运营决策,提高市场的效益和竞争力。
五、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是衡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数学建模在可靠性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1】王能淼,杨华,谢伟电力生产安排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研究的是电力生产中发电机的安排问题。
电力生产的安排问题是国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实际话题,合理的安排有限的资源,能够有效地节约使用资金、节约成本。
根据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问题的动态规划模型,而针对模型的各个阶段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模型求出各分阶段的最小总成本。
针对问题一:问题要求确定每个时段的发电机的安排计划,使得每天的总成本达到最小。
每天的总成本可转化为求各时段的总成本,而各时段的成本包括发电机的固定成本、功率超出部分的边际成本以及启动成本。
模型根据不同时段,将问题划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以其前一个阶段得到的发电机启动数量作为状态,以启动成本函数作为状态转移方程,以各个时段的总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分阶段的非线性最优化模型,应用Lingo程序得到每个时段的全局最优解。
最后得到的各个时段分别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发电机数量以及工作时的发电功率见表1,最后得到每天的最小总成本为1468355元.针对问题二:与问题一的不同在于,问题二要求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
这可以通过增加发电机组各个阶段的发电量,将其中的80%用于满足每个时段的用电需求,剩下的20%以备于突发情况。
模型求解得到各个时段分别启动的的各种型号的发电机数量以及输出功率见表2,最后得到每天的最小总成本为1885421元。
本文所给的动态规划模型广泛的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的解决了该实际问题。
在得出问题的求解结果的基础上,分别画出了相应图形,从而更加形象地显现出了各个时段的最优使用方案和启动电机数的趋势走向。
此外,本文还就模型求解结果展开深入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发电机安排的合理建议,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实践(如在第4等时段可添加一些备用的发电机),使模型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态规划电力生产非线性最优化边际成本1.问题重述这是一个电力生产的安排问题,在所给实际问题当中,给出了每日各个时段的用电需求(数据见附录一表1)以及可以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发电机数量和其相应的运行参数、各项成本等数据(数据见附录一表2),问题的目标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各个阶段的发电机的使用,使得每日的总成本最小。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以下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一些题目示例:
1. 非线性规划问题:给定某工厂的生产和成本数据,要求优化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产量最大化同时成本最小化。
2. 最优调度问题:某电力公司需要安排多个发电机组的启动和停止时间,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电力需求和节约燃料成本等条件。
3. 网络流问题:某物流中心需要将多个物品从供应商通过不同的物流通道送达多个目的地,要求建立一个最优的运输方案,使得总运输时间最短。
4. 高等数学问题:给定一个复杂函数模型,要求推导该函数的极值点、驻点和拐点,并分析函数在不同区间的增减性和凹凸性。
5. 随机过程问题:某金融交易市场的交易量数据呈现随机波动,要求建立一个合适的随机模型,进行交易风险评估和预测。
6. 图论问题:某城市的交通网络由多个节点和边组成,要求分析城市中的交通拥堵情况,找到最短路径和最少换乘的出行方案。
以上只是一些示例题目,实际的竞赛题目会根据具体的考查内
容和难度设置。
每年竞赛的题目都会有所变化,考察的内容也会涵盖数学的不同领域和应用实践。
数学建模中电力安排问题
电力安排问题是指如何合理地安排电力资源的问题。
在数学建模中,电力安排问题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电力供需平衡问题:如何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电力需求,避免供需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2. 电力生产问题:如何合理安排电力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电力需求,并考虑到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3. 电力传输问题:如何设计和优化电力传输网络,确保电力能够高效地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减少能量损耗和线路负荷。
4. 电力负荷预测问题:如何准确地预测电力负荷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以便合理安排电力供应和发电计划。
5. 电力价格和市场问题:如何合理制定电力价格和市场机制,激励电力生产者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并鼓励用户节约用电。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随机模型等方法来解决电力安排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和限制,例如供电能力、燃料成本、环境因素等,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word电力生产问题数学模型摘要本文解决的是电力生产问题,在解决发电机的发电量能满足每日的电力需求的条件下,为了使每日的总本钱达到最低,我们建了一个最优化模型。
首先我们根据题意运用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列出目标函数即四种型号的发电机的总的固定本钱、总的边际本钱、总的启动本钱的和函数,其次根据表一和表二所给的数据要求,列出模型约束条件,然后根据lingo软件,编出相应的程序,对建立的模型进展求解,得出相应最适合问题一和问题二的电机的选取方法。
同时我们对模型进展了评价、改良和推广,便于我们所建立的模型更好的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对于问题一,在满足每天的用电需求情况下,我们建立了求每天的最小总本钱的最优化模型。
根据非线性规划的思想,我们引入了三个指标函数:总固定本钱S1、总的边际本钱S2、总的启动本钱 S3,进而确定了目标函数S=S1+S2+S3,再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得出约束条件,利用lingo计算软件最终得出每天最低总本钱为146.343万元。
可以得出型号一的发电机在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功率最大处在第四时间段,第一阶段和第七阶段发电机没有启动,第二种型号的发电机都投入使用,而且它的平均输出功率比拟稳定,第三种型号的发电机投入的数量比拟多,平均输出功率为2000,第四种型号的电机在第一阶段和第七阶段发电机的台数为 0,平均功率在第四阶段达到最大值。
对于问题二,显然问题模的思想也适应于问题二,问题一所列的目标函数也适用于问题二,与问题一不同的是,问题二多了一个约束条件,即在任何时间段工作的发电机组要保存20%的发电余量以防用电量增加,换言之即每个时间段某种型号的发电机发电量要小于等于该型号发电机的最大发电量的80%,并据此又列出一个约束方程,最终也根据lingo计算软件得出每天最低本钱为155.6186万元. 型号四的电机输出功率比拟平均,型号一的电机在第七阶段没有功率输出,型号三的电机平均输出功率有一定的波动,型号二的发电机在第五阶段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电力系统数学模型与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承担着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分配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电力系统数学模型1.1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网和负荷等组成。
发电机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压器用于变换电压,输电线路用于电能的长距离传输,配电网用于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负荷则表示对电能的需求。
1.2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节点模型和支路模型。
节点模型是用来描述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发电机、变压器、负荷等)的状态和特性,通常使用节点电压和相角来表示。
支路模型是用来描述电力系统中各个支路(输电线路、变压器等)的传输特性,通常使用支路功率和阻抗来表示。
1.3 节点模型节点模型是电力系统数学模型的核心部分,它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相角的变化规律。
节点模型基于基尔霍夫电流法和基尔霍夫电压法,利用电流平衡和功率平衡等原理建立。
节点模型可以通过节点电压和相角的变化来分析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行为。
1.4 支路模型支路模型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个支路的传输特性,包括输电线路的电阻、电抗和电导等参数。
支路模型基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法,利用电压平衡和功率平衡等原理建立。
支路模型可以通过支路功率和阻抗的变化来分析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行为。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2.1 稳定性的概念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或内部故障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稳定性分为稳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两种。
稳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行为,动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后恢复稳定的能力。
2.2 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性分析和频率稳定性分析等。
潮流计算是用来计算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以确定系统的稳态工作点。
数学建模中电力安排问题
电力安排问题在数学建模中属于运筹学与优化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和优化。
以下是电力安排问题的一些常见建模方法:
1. 线性规划模型:将电力供需匹配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供电方案,以最大化电力供给并满足电力需求。
2. 整数规划模型:考虑到电力供应中有些决策变量需要为整数值,可以将电力安排问题转化为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最优的整数决策变量组合,以最大化电力供给并满足电力需求。
3. 网络流模型:将电力供需问题看作一个网络流问题,电力供应节点和需求节点通过边连接,通过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求解最优的供电方案。
4. 随机规划模型:考虑到电力供需问题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可以使用随机规划模型来建模,并通过概率分布函数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建模,以最大化预期电力供给并满足电力需求。
5. 多目标规划模型:考虑到电力供需问题中存在多个决策目标,如最大化供电可靠性、最小化供电成本等,可以使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来建模,通过权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求解最优的供电方案。
这些建模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解决具体
的电力安排问题。
同时,在建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电力市场的规则和约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数学建模中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建模中,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的相关内容。
1. 引言电力系统是由多个电力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其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负载需求、电力设备状态、传输线路损耗等。
如何在满足负载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能耗和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是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2. 复杂网络模型复杂网络模型是描述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其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工具。
常用的复杂网络模型包括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和随机网络等。
通过研究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模型,可以揭示节点之间的连接特征和网络的整体性质,为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提供基础。
3.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目标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的目标是在保证电力供应可靠性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能耗和损耗。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目标:- 负载均衡:通过合理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功率,使得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频率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避免过载和电压不稳问题。
- 发电成本最小化:考虑不同发电机组的燃料成本、发电效率等因素,通过优化发电机组的出力分配,使得整体的发电成本最小。
- 传输损耗最小化:根据电力系统中的电阻特性和传输线路的电流分布,设计合理的电流分配策略,减小传输损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 节点电压控制:通过调整节点的发电功率和负荷,使得各节点的电压保持在稳定的运行范围内,避免电压崩溃和节点失效等问题。
4. 优化方法和算法为了实现上述的优化目标,需要采用合理的优化方法和算法。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基于模型的优化方法和基于算法的优化方法。
- 基于模型的优化方法:通过建立电力系统运行的数学模型,将优化目标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方法进行求解。
电力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针对发电机厂每天在不同时间段用电需求量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给定不同型号不同数量的发电机,合理分配各台发电机在不同时间段的开启数量和运行功率,使得一天内总发电成本最小的问题,采用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所求问题的最优化模型,借助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每日最小发电总成本。
对于问题—:由已知条件可知发电总成本由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启动成本组成,据此,我们确定了三个指标:即固定成本总和、边际成本总和、启动成本总和。
总成本即为这三项成本总和。
每天分为七个时段,发电机共有四种型号,方案结果应该包括每个时段每种型号平均功率及该时段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通过分析未知数与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列出相应的约束条件,写出成本函数表达式,然后通过LINGO求出个时段各种型号发电机的实际发出的功率及所需要运行的台数,从而求出最小总成本1427810元。
对于问题二:题目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
其他条件与第一问相同,因此,只需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即发电机机组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和乘以80%后大于用电需求,所以可以按照问题—建立的模型,将其约束条件中每个时间段用电量的需求量提高25%,最终得出此情况下每天的最小成本为:1829955元。
关键词:单机输出功率使用数量总成本1.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
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表1:每日用电需求(兆瓦)时段0-6 6-9 9-12 12-14 14-18 18-22 22-24 (0-24)需求11000 33000 25000 36000 25000 30000 18000为了便于观察每天的用量需求,将数据重新整理,转化为图1所示的图表。
图1 各时间段的用电需求量从图表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每天用电需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用电量需求处于低谷时段,第四阶段处于峰值时段,且用电量需求变化最大。
每种发电机都有一个最大发电能力,当接入电网时,其输出功率不应低于某一最小输出功率。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及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
这些数据均列于表2中。
表2:发电机情况项目型号可用数量最小输出功率(MW)最大输出功率(MW)固定成本(元/小时)每兆瓦边际成本(元/小时)启动成本型号1 10 800 1800 2200 2.7 5000 型号2 5 1000 1500 1800 2.2 1600 型号3 8 1200 2000 3800 1.8 2400 型号4 4 1800 3500 4800 3.8 1200 只有在每个时段开始时才允许启动或关闭发电机。
与启动发电机不同,关闭发电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1.2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1)在每个时段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最小总成本为多少?问题(2)如果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
那么每个时段又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此时最小总成本又为多少?2.模型假设假设1:发电机工作期间不发生任何故障。
假设2:关闭和启动发电机时均是瞬时完成,不记相应使用的时间。
假设3:发电机自身功率没有损耗。
假设4:调整发电机功率没有成本。
假设5:发电机生产的电量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损耗。
3.符号说明符号符号说明时段,取1、2、3、4、5、6、7发电机型号,取1、2、3、4第i时段型号j发电机使用数量第i时段单个型号j的功率发电机在第i时段的工作时间型号j发电机的数量上限第i时段所需要功率第i时段所输出的最大功率,即1,25倍需求功率第i时段所输出的实际功率型号j发电机的最小输出功率型号j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型号j发电机的固定成本型号j发电机工作时的每兆瓦边际成本每台型号j的启动成本4.问题分析此题研究的是电力生产中在满足每日电力需求的条件下,使每日的总成本达到最小的数学建模问题。
针对问题一: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1)对已知条件的分析:从已知的条件来看,本题将一天分为了七个时间段,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对应的电力需求量。
为了满足每日的电力需求,有四种型号的发电机可供使用,每种型号的发电机都已知其可用数量、最小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固定成本、每兆瓦边际成本、启用成本。
要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则问题的目标函数就是总成本函数。
(2)对目标函数的分析:总成本由三个指标组成,即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的固定总成本、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边际总成本、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启动总成本。
分别对每个指标进行分析。
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固定总成本为第i个时间段的时间、型号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的数量、型号j发电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这三者之积的总和。
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边际总成本为第i个时间段的时间、型号j 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超出此时间段最小总功率的功率、型号j发电机每兆瓦边际成本这三者之积的总和。
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启动总成本为型号j发电机启动数量和型号j发电机的启动成本之积的总和。
(3)对约束条件的分析:对机型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总功率的约束有两个。
一是若机型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不使用,则机型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的总功率为零;若机型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使用,则机型j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的总功率要满足大于等于单个机型j发电机的最小输出功率且小于等于全部机型j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二是四种机型的发电机在第i个时间段生产的总功率要满足大于等于第i个时间段的用电量需求。
针对问题二:题目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即发电机组在第i个时间段所能发出的最大总功率的要大于等于该时段的用电需求的1.25倍。
5.模型建立与求解5.1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该模型是为了解决电力生产中,在满足每日电力需求的条件下,用四类不同型号的发电机在一天的七个时段进行电力生产,使总成本达到最小的问题。
总成本由以下三项指标组成: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固定总成本: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边际总成本:每天四种型号发电机启用总成本:由于第1时段与后6时段开机情况不同,故要分开计算。
为了使总成本达到最小,我们建立了如下的目标函数:(1)第i 时段j 型发电机投入的数量必须满足数量范围其中i =1,2,···,7 ,j =1,2,3,4(2)第i 时段j 型发电机单机功率必须在所产生功率范围内其中i =1,2,···,7 ,j =1,2,3,4(3)第i 时段j 型发电机个数必须是整数其中i =1,2,···,7 ,j =1,2,3,4(4)发电机产生的功率必须等于实际总功率其中i =1,2,···,7,j =1,2,3,4 其中i =1,2,···,7,j =1,2,3,4 5.1.4模型一的求解我们用Lingo 软件求解这个模型,所得到的单机输出功率介于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之间,寻优后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低总成本为1427810元。
根据Lingo 软件计算得到的第i 时段型号为j 的几个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和第i 时段型号为j 的发电机的数量。
各个时段各种型号几个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及对应的发电机数量如下表一所示:表3 问题一最优化方案 型号1 型号2 型号3 型号4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0-6 0 0 1440 5 2000 1 1800 16-9 1800 1 1500 5 2000 8 1925 4 9-12 1500 1 1500 5 2000 8 0 0 12-14 1800 1 1500 5 2000 8 2675 4型 号 数量时段14-18 800 1 1280 5 2000 8 1800 1 18-22 1100 1 1500 5 2000 8 1800 3 22-24 900 1 1500 5 2000 3 1800 25.1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根据问题一的模型,我们已经求出了在满足每日电力需求的条件下,用四类不同型号的发电机在一天的七个时段进行电力生产,使总成本达到最小,而问题二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
故在第一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再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即第i 个时段发电机组所能输出地最大功率应大于第i 个时段的用电需求量的1.25倍。
列出问题二的最优化模型如下:其中i =1,2,···,7,j =1,2,3,4 模型的求解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用LINGO 软件求解,求解后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小总成本为每天1829955元。
各个时段各种型号的发电机发出的平均功率和对应的数量见下表:表4各时段各型号发电机输出功率及数量 型号1 型号2 型号3 型号4 单台输出功率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单台输出功率 数量 0-61125 2 1500 5 2000 2 3500 0 6-9 1758 6 1800 5 2000 8 1800 4 9-12 800 6 1370 5 2000 8 1800 2型 号 数量时段12-14 1800 6 1500 5 2000 8 2675 4 14-18 830 5 1800 5 2000 8 1800 2 18-22 1720 5 1500 5 2000 8 1800 3 22-24 1000 1 1500 5 2000 7 1800 06. 结果分析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导入EXCLE中,利用EXCLE绘制两个问题的结果中发电机在每个时段的台数和功率的变化图。
图1、图2为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某型发电机所需台数、发电总功率与时段的函数图。
图3、图4为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时的情况下,某型发电机所需台数、发电总功率与时段的函数图。
图1 各时段各型号发电机台数安排图2图3图4结论一:在模型一中,型号2和型号3的用量和工作时间段比较多,可以增加型号2和型号3的数量。
相较模型一,模型二中的小型号发电机的数量有所下降,而中型发电机的数量有所上升。
无论是在模型一,还是在模型二中,型号2的数量一直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为了保留一定的发电能力,同时又使电机的启动成本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