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和观察弄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

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

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小黑板、直尺、卷直、计算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

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2.老师准备∶长方形纸板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小黑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老师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样去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和观察弄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 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 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小黑板、直尺、卷直、计算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 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2.老师准备∶长方形纸板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小黑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老师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样去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常用面积计算公式

常用面积计算公式 名 称 简图计算公式 正方形A a;a 0.7.71d A d 1.4142a 1.4142 A 长方形A ab a d2 2 b d2 2 A d a b;a d2 2 b b d a a 平 行四边形 A A A bh;h b h 三角形 a b c A a ()2 2 2 2b 1 P (a b c); 2 A P(P a)(P b)(P c) 梯形A;h ; (a b)h2A 2 a b 2A a b; b a h h 正六边型 A2.5981a2 2.5981R2 3.4641r R a1.1547r r0.86603a 0.86603R 2 a b 2 2 A 2 2 b ;b bh b 2 2 2 2 2A 2

圆A r23.1416r2 0.7854d2 L 2r6.2832r3.1416d r L/20.15915L0.56419A d L/0.31831L 1.1284 A 椭圆A ab 3.1416ab 周长的近似值 2P2(a b) 比较精确的值 2P[1.5(a b)ab] 扇型 1 A rl 0.0087266a r2 2 l 2A/r 0.017453ar r 2A/l 57.296l/a 180l 57.296l a r r 弓型 2 2 A[r l c(r h)];r 2 8h l 0.017453ar;c2h(2r h) 4r2 2 57.296l h r;a 2 r 圆环A(R r) 3.1416(R r) 0.7854(D d) 3.1416(D S)S 3.1416(d S)S S R r(D d)/2

些数学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一些数学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 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导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度量和计算面积的基本道理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具有启后的作用,是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面积打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因此,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 本节课如果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的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了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本只需直接出示面积公式,然后通过大量的面积计算训练即可。但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显然,本节课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的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到直摆邻边,最后不用拼摆就分析推导出计算公式的方法进行。通过这样自主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平方厘米(或c㎡)。(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B.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平方分米(或d㎡)。(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C.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平方米(或㎡)。(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100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100c㎡)。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记住:当角或分为0时,“0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 h-高m-中位线长S=(a+b)h/2=mh 圆r-半径d-直径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

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一. 填空: 1.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 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4.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5. 2米是()单位,2平方米是()单位 6.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7.()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 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 课桌大约高68() 2.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48() 3. 橡皮表面4() 4. 小华身高150() 5. 一条跑道200() 6. 房间的地面约16() 7. 一根电线杆长10() 8. 黑板的面积约12() 三.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3 5 7 四。 五. 应用题: 1. 正方形的边长是32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 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 一间长方形的厂房长28米,它是宽的2倍,这间房占地面积是多少? 4. 一块长方形的地,宽15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比宽长4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6. 一个长方形的长去掉3厘米,面积就减少15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答案: 一. 1. 1平方厘米 2. 16平方厘米 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 a b =? 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 a =? 5. 长度 面积 6.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二. 1. 厘米 2. 平方米 3. 平方厘米 4. 厘米 5. 米 6. 平方米 7. 米 8. 平方米 三. 7321?=(平方厘米) 5525?=(平方厘米) 四. 120平方厘米 46厘米 8厘米 38厘米 30厘米 600平方厘米 五. 1. 周长:324128?=(分米) 面积:32321024?=(平方分米) 2. 244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3. 28214÷=(米) 2814392?=(平方米) 4. 15345?=(米) 4515675?=(平方米) 5. 24420-=(分米) 2420480?=(平方分米)……面积 ()24202 442+?=? =88(分米)……周长 6. 1535÷=(厘米)

长方形面积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 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授新课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面积探索师:这是一个红色长方形(放在投影仪上),你能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同桌讨论)生:我可以小正方形去摆。师:你觉得该用多大面积单位去摆呢?生:1平方厘米。师:对,咱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师:你们的信封里也有一个这样的红色的长方形,还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天方形,找到了吗?动手摆摆看,这个红色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操作)(同学们摆得真快,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呢)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对)师:你们的摆法和他一样吗?(一样,贴)生:摆六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这个长方形可以摆6个小正方形,你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吗?生:不是,每排摆了3个,摆了2排,一共是6个小正方形。师:这倒是个好方法,不用一个一个数,只要知道一排有几个,摆了几排,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面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复习,并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猜猜这两张纸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来验证。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场学校杨俊生 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

管道表面积计算公式

第十一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 (一)工程量计算公式 1、除锈、刷油工程。 (1)设备筒体、管道表面积计算公式: S=π×D×L 式中π——圆周率; D——设备或管道直径; L——设备筒体高或管道延长米。 (2)计算设备筒体、管道表面积时已包括各种管件、阀门、法兰、人孔、管口凹凸部分,不再另外计算。 2、防腐蚀工程。 (1)设备筒体、管道表面积计算公式同(1)。 (2)阀门表面积计算式:(图一) S=π×D×2.5D×K×N 图一

式中D——直径; K——1.05; N——阀门个数。 (3)弯头表面积计算式:(图二) 图二 S=π×D×1.5D×K×2π×N/B 式中D——直径; K——1.05; N——弯头个数; B值取定为:90°弯头B=4;45°弯头B=8。 (4)法兰表面积计算式:(图三) S=π×D×1.5D×K×N 图三

式中D——直径; K——1.05; N——法兰个数。 (5)设备和管道法兰翻边防腐蚀工程量计算式:(图四) 图4 S=π×(D+A)×A 式中D——直径; A——法兰翻边宽。 (6)带封头的设备防腐(或刷油)工程量计算式:(图五)

图五 S=L×π×D+(D[]22)×π×1.5×N 式中N——封头个数; 1.5——系数值。 3、绝热工程量。 (1)设备筒体或管道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1.033δ S=π×(D+2.1δ+0.0082)×L图五 式中D——直径 1.033、 2.1——调整系数; δ——绝热层厚度; L——设备筒体或管道长; 0.0082——捆扎线直径或钢带厚。 (2)伴热管道绝热工程量计算式: ①单管伴热或双管伴热(管径相同,夹角小于90°时)。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和观察弄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 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 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 2. 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小黑板、直尺、卷直、计算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 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 每组一部计算器。 2.老师准备∶长方形纸板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小黑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老师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样去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和观察弄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 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 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小黑板、直尺、卷直、计算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 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2.老师准备∶长方形纸板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小黑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老师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样去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谢华增)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模型、实验单等。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今天早上,老师来学校的时候经过一个花坛,花坛里种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 出示花坛图片。这个花坛的形状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如果要知道这个花坛有多大?那相当于要求这个长方形花坛的……? (生:面积) 师: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运用现实生活中情景提出质疑引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合作探究】 1.针对课题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求? 2.新课讲解: 出示课件,(1)介绍一平方厘米小正方形 (2)用一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读出长方形的长、 宽、面积。 3小组合作,.发现规律。 (1)①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组一定数量的一平方厘米小正方形与 实验单,要求学生摆出六个不一样的长方形读出它的长与宽和面积,并做好记录。 ②观察数据,围绕上述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摆一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长、宽、面积。 边操作,边填空。 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我的发现:1. 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求?我的发现:2. (2)活动反馈。 ①六个小组操作完毕,请一个组将活动结果进行展示,反馈活动情况。 我的发现:1.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②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这样计算的呢? 3.验证你的发现。

人体体表面积公式

(一)计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较多,但大多数可写成(1)或(2)的形式. SA=cHα1Wα2 (1) 这里SA为人体表面积(m2);H为身高(cm);W为体重(kg);c,α1,α2为常数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将(1)式线性化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为自然对数符号.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测得9名观察者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采用最小变异系数法,建立了第1个公认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目前仍被广泛应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测量的401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给出了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 根据10例实测数据,提出了由身高与体重推算表面积的二元一次线性公式〔3〕,80年代赵松山等〔4,5〕分别报道了中国成年男女的计算公式.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介绍的计算公式是: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二)许文生氏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 (三)或者还一个比较笨得方法,体表加上一层塑料性质的物体,贴到身体上,然后拿下来测量面积就ok了。 计算人体体表面积的公式很多,许文生氏公式: S=0.0061×H+0. 0128×W-0. 1529以前是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但此公式是60多年前根据当时国人的身体状况测量的数值推算出来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直没人修改。1999年有一篇实测100例人群体表面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公式已不适用于计算当代中国人体表面积,并同时给出了新的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 S=0. 0061×H+0. 0124×W-0. 0099 我国肿瘤化疗奠基人孙燕院士编著的《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上有一张附表,里面有各种身高、体重组合下的体表面积,孙院士引用的数据应该是可信的,我对查了一下,发现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 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 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 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罗县黄渠桥中心学校仇宁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估算、操作、推理、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情感。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纸片面积测量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面积单位。 师: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几条信息,看谁能快速的找到面积单位。 2、说出下面图形中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每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1)、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可见这个图形中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面积单位,并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师:我们已经知道,要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应的面积单位直接去测量。那么,如果要求游泳池的面积(出示情境图——游泳池),用面积单位逐个去量,你觉得怎样? 2、揭示课题: 师:直接用面积单位去测量图形的面积,不仅麻烦,而且有时行不通。因此,我们必须探讨研究一种既可行又简便的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用摆面积单位算游泳池面积不方便的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更简便方法的欲望。】 三、探求新知。 (一)、猜想: 1、师:我们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2、课件演示:

长方形面积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发现过程,初步理解计算方法。 2.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教具准备】两幅画、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卡纸、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两幅画的面积呢?(教师出示“喜羊羊”和“羊家族”张图片。反面画满1平方分米的格)

你们大胆地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可能是多少?能说说你估计的依据吗?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两幅画的实际面积是多少?谁能测量它的实际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 用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可以求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可是如果想要知道一个长方形水池的面积还能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吗?那还能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小组研究: (1)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2)以刚才这两幅图为例子,说说图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3)拿出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长方形纸,量出长、宽、面积。 (4)你能得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吗?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师追问: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怎么知道面积的呢? (每行摆4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每列摆3个,乘一下就是12个小正方形。 (每排摆5个,每列摆3个就是有3排,用每排的个数乘排数就知道了。) 强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人体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计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较多,但大多数可写成(1)或(2)的形式. SA=cHα1Wα2 (1) 这里SA为人体表面积(m2);H为身高(cm);W为体重(kg);c,α1,α2为常数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将(1)式线性化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为自然对数符号.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测得9名观察者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采用最小变异系数法,建立了第1个公认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目前仍被广泛应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测量的401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给出了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根据10例实测数据,提出了由身高与体重推算表面积的二元一次线性公式〔3〕,80年代赵松山等〔4,5〕分别报道了中国成年男女的计算公式.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介绍的计算公式是: 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二)许文生氏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 (三)或者还一个比较笨得方法,体表加上一层塑料性质的物体,贴到身体上,然后拿下来测量面积就ok了。

各种面积计算公式

各种面积计算公式 各种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椭圆的面积S=πab的公式求椭圆的面积。a=b时, 当长半径a=3(厘米),短半径b=2(厘米)时,其面积S=3×2×π=6π(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 m-中位线长S=(a+b)h/2 =mh 圆r-半径 d-直径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 b-弦长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发表者:134357人已读 第一种方法:S= + (W≤30) +(W-30)× (W>30) 第二种方法:体表面积(m2)=×身高(cm)+×体重(kg) 第三种方法: S男=×身高+×体重+, S女=×身高+×体重。 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身高+×体重。(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 儿童体表面积计算法及用药剂量计算法(万鼎铭总结) 发表者:7460人已读 1.以往,儿童吃药是按体重或年龄折算的,随着药效学及药代学的发展,经过许多医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种计算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因此,近年来提倡用体表面积计算法,来确定小儿的服药剂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1)体重≤30kg的儿童的体表面积及用药剂量计算: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 + 小儿用药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其中:为中国平均成人的体表面积) (2)体重>30kg的儿童的体表面积及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30)× (经验上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体重>50kg,体重每增加10kg,体表面积增加 35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40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45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50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55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60kg,体表面积=(固定值) 65kg,体表面积= (经验上+= 70kg,体表面积=(固定值) 2.英国国家处方集:一个体重≤30kg的儿童,用药剂量可能是成人的(体重×2)%倍; >30kg的儿童,用药剂量可能是成人的(体重+30)%倍。 3.目前测量儿童体表面积时,是沿用广泛使用的多维度计算Du Bois公式: 体表面积S(m2)=××,其中H为身高(cm),W为体重(kg)。 4.一般成人及儿童应用许文生氏(Stevenson)公式: 体表面积S(m2)=×身高(cm)+ ×体重(kg) 以往,儿童吃药是按体重或年龄折算的,随着药效学、药代学的发展,经过许多医学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这种计算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按体重计算往往是年幼儿求得的剂量偏低,而年长儿求得的剂量又偏高;而按年龄推 算,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其体重又会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必会影响到药物的浓度。因此,近年来提倡用体表面积计算法,来确定小儿的服药剂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体重30公斤以下的小儿: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 小儿用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其中:为成人 (70KG)的体表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