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2号线客流量
- 格式:pdf
- 大小:153.95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客流量分析海轨道交通12号线(M12线)全长40.4公里,途经7个行政区,设有32座全部地下的车站。
它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串联上海西部与东北部的直径线,将成为纵贯中心城区“西南——东北”轴向的主干线。
12号线西起闵行区七莘路站,途经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这五大上海中心城区并最终到达工程终点浦东新区金海路站。
12号线于200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东段(金海路站至曲阜路站)率先于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
[1]全线于2015年12月19日运营通车,未来将陆续与其线路上19个车站形成换乘,称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之王”。
1.客流量情况:地铁12号线,共设有32个站点(换乘站13个)目前线路日客流200,000人次2.线路概况:以金海路站起始至天潼路,经过北外滩、东外滩复兴岛开发区等多个重要区域新开通的西段贯穿淮海商圈、南京西路商圈等并途经一系列成熟居民区。
来自上海地铁运营方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月29日至3月4日一周5个工作日里,上海地铁全网客运量分别达到:1016万人次、1023万人次、1033万人次、1025万人次和1082万人次。
其中,上周五(3月4日),5、6、11、12、13号线已刷新单线客流最高纪录;而一旦天气晴好,即便是双休日,网络日客流也能轻松超过800万人次。
上此外,数据显示,随着去年12月19日12号线、13号线开通,两条线路的客流以及相关换乘车站的客流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2月26日、3月4日,12号线、13号线客流分别为57万人次、58.8万人次和35.6万人次、36.5万人次,接连创下各自线路的客流新高。
据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条线路的客流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
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现状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4月5日)
注:
1、每公里载客量压力系数=日均客运量/运营总里程(部分城市客运量数字未公布,未做计算;“日均客运量”数值均取已经公布的最近月份均值)。
2、本统计表中数据均来源于网络、新闻报道和公开出版物,表格中的部分数据与实际可能有所偏差。
3、本统计表中的车站数均重复计算换乘站,请甄别参考。
4、鉴于规划设计的可变性与工程进展的不确定性,统计表中的“在建及近期规划线路”一栏中的数据,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别。
5、本统计数据为笔者个人总结统计,仅供参考,不代表各地官方数据及评论。
6、本统计表中的数据截止2013年4月22日。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方案的影响——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为例高英林【摘要】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中的部分换乘车站的设计实际,总结归纳了有预留节点的换乘车站的换乘方案,并分析了采用多种换乘方式的优点.详细介绍了4座无预留换乘节点换乘车站均只设置通道换乘的具体原因.分析了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站换乘方案设置的影响,并对车站是否应该预留换乘条件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7(020)001【总页数】5页(P144-148)【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换乘节点预留【作者】高英林【作者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0235,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200235,Shanghai,China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逐步扩展,换乘站的数量在逐步扩展,对换乘车站换乘方案的研究也逐步开展。
文献[1]阐述了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换乘站设计情况,提出了不同型式换乘站的设计思路。
文献[2]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角度,对3种换乘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选。
文献[3]根据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的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通过设置单向换乘解决了西直门车站三线换乘的客流问题。
文献[4]对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的“侧-岛”、“T形岛-岛”及“ L形岛-岛”3种典型换乘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献[5]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和环线换乘的大型枢纽冉家坝站为例,针对单岛四线和双岛四线两种换乘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单岛四线换乘方案,并提出“十字+同站台”组合换乘的总体方案设计。
文献[6]通过分析国内外不同的轨道交通换乘站,按平行交汇和相交交汇两种线路相交形式分类,归纳出针对不同线路相交特点的换乘方式选择意见,并对每种换乘方式进行适用性分析及优缺点评述。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报告每天清晨,数以百万计的上海人搭乘地铁,短短数小时内完成了从居住到工作的大规模迁徙。
每张票的刷卡进出都是一个数据点,汇聚成为亿万数据的背后,是城市人口的流动和城市运转的机理。
复旦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选取了上海轨交早高峰7-9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大数据清晰呈现上海轨交通勤的全貌。
一、上海轨交早高峰通勤概况可以看出,在工作日早高峰(7-9点),两个小时内上海轨交进站达110万人次,出站达95万人次,进站人次比出站人次多出15万,表明早高峰期间的进站压力略大于出站。
在早高峰同一时间段内(7-9点),工作日进站人次110万,周末进站人次40万,工作日进站人次是周末的倍。
对比整个上午(6-12点)的数据,工作日早高峰进站人次占整个上午的60%,而周末早高峰进站人次仅占整个上午的40%。
这表明在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量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集中程度均远远高于周末。
二、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工作日的进站人次从上午6:00起逐渐攀升,至7:30-7:59、8:00-8:29达到顶峰,半小时内分别进站32万人次及35万人次,8:30之后进站人数逐渐回落。
而出站人数在上午8:30之前始终低于进站人数,7:30-7:59进站出站净流入达到最大为14万人次,8:00-8:29进站出站差距缩小。
8:30-9:00出站人次达到顶峰,半小内出站高达39万人次,出站人次首度超过进站,净流出达到14万人次。
9:00之后出站人数急剧下降,表明大多数人通勤到达时间在9点以前。
出站顶峰8:30-9:00比进站顶峰7:30-7:59和8:00-8:29延后小时,表明大多数人日常地铁通勤时间在单程小时之间。
上图为周末上午(6-12点)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对比。
与工作日相比,周末进出站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进出站人次从上午6:00起缓步攀升,进站人次至8:00-8:29达到顶峰为万人次,出站人次至8:30至8:59达到顶峰为12万人次,仅相当于工作日同时间段的1/3不到。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上海轨道交通开始于1989年,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1995年4月10号开通,运营时间已经超过12年。
12年间,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运营线路从开通之初的1条发展到2007年的8条。
从1995年到2005年运营线路已达到4条线,2005年底到5条线路,运营里里程从开通之初的16.365千米达到112千米,日均客流承载量也由开通之初的24万人次,提高到2005年的160万人次。
2005念得运营线路长达77千米,计57座车站,“五一”期间,最大日客流超过203万人次。
自进入2005年,轨道线路的客流量继续稳定增长,与2004年相比,日净增客流30万人次。
客流稳定高速增长使4条线路的运营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间段列车超载严重,据现场测试,每节车辆乘客超过450人,列车满座率超过130%。
至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30千米,共有163座车站投入使用,日均将可承担350万到380万人次的客流量,占公交客运量26%左右。
根据规划,上海“十一五”期间将新建10条轨道交通线。
长度近400千米。
总投资超过1600亿。
至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将有11条线路,运营里程近410千米,共有280座车站投入使用,预计日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轨道客流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5%以上。
届时,上海轨道网络将形成“中心城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外围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形象,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规模并驾齐驱,超过巴黎、东京、波士顿、马德里等城市,客流量也仅次于莫斯科地铁。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东京最早的地铁线路建成于1927年,但到战前的20世纪40年代,成为数不多的4条线路。
此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战后60年代大规模道交通建设才又一次起步。
战后东京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满足城市快速发交通需求的增长,主要进行了连接东京城市中心、即山手线主要枢纽站市郊区以及东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造。
全国地铁运营情况的调查电气11据《2014年-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
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
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以下分别对各地地铁作简单介绍。
1北京地铁历史概况:北京地铁是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地铁系统,图1为北京地铁标志。
运营规模:截至2013年9月,以运营里程计算,北京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
共拥有17条运营线路、270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456千米运营里程。
以客运量计算,北京地铁亦是中国大陆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北京地铁工作日的日均客运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峰值运量达到1105.52万人次。
空间分布:目前北京地铁共有11条经过北城(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15号线、昌平线、机场线),其中共计约119座车站,含114座城区车站。
(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共有8条地铁经过南城(2号线、4号线大兴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房山线、亦庄线),其中共计约78座车站,约有45座位于城区。
共有2条线路位于南北城分界(1号线、八通线)。
供电方式:北京地铁1号线采用750V直流供电。
地铁1、2、4、5、9号线以及10号线一期工程均采用分散式供电。
10号线二期工程采用混合式供电方式。
图1 北京地铁标志2天津地铁历史概况:天津地铁是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70年4月7日建设,于1976年10月10日通车运营。
第1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2022年,我国地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多条新线开通运营,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本文将对2022年我国地铁线路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并对2023年地铁建设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2022年地铁线路建设概况1. 新线开通数量创新高2022年,我国地铁新线开通数量再创新高。
据统计,全国共有18个城市新开通地铁线路,新增运营里程超过600公里。
其中,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地铁线路建设速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 地铁线路覆盖范围扩大2022年,我国地铁线路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多个城市地铁线路延伸至周边地区,实现了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无缝衔接,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3. 地铁线路技术升级2022年,我国地铁线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高速地铁、自动驾驶地铁、智能地铁等新技术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三、2022年地铁线路建设亮点1.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等新线开通运营,进一步加密了北京地铁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其中,3号线一期全长15.7公里,设车站10座,连接多条南北向和东西向轨道交通主干线路,有效解决北京朝阳站客流接驳难题。
2.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22号线、7号线西延顺德段、8号线北延段等新线开通运营,使广州地铁线网更加完善。
其中,22号线作为18号线的姊妹线,成为广州地铁线网第二条市域快线,极大便利了番禺区居民的出行。
3. 深圳地铁深圳地铁10号线、14号线、16号线等新线开通运营,使深圳地铁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中,10号线全长约28公里,设车站24座,成为深圳地铁线网中最长的线路。
四、2022年地铁线路建设挑战1. 建设成本高随着地铁线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成本也逐年攀升。
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成为地铁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上海市轨道交通及地铁建设运营规模统计上海地铁(ShanghaiMetro)是指服务于中国上海市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际地铁联盟(CoMET)的成员之一,其第一条线路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使上海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已成为跃居世界第一的超大型城市轨交运营网络规模。
作为市民日常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地铁已经成为上海这座特大型都市名副其实的“城市动脉”,地铁成为城区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之一,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
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加。
当前,轨道交通网络日渐发达,而且客流量也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在投入使用初期,《2020-2026年中国上海地铁市场需求潜力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为809.9公里,轨道交通客运量为38.85亿人次。
从轨道交通线路类型看,其中地铁运营里程669.5公里,市域快轨56公里、现代有轨电车49公里。
从上世纪50年代在地图上轻轻勾勒“十字线”,到1993年5月28日1号线南段通车,上海终圆地铁梦。
20多年来从线到网,创造了世界轨道交通建造史的“上海速度”。
截止2019年上海市地铁运营里程为669.5公里,地铁客运量为38.69亿人次。
2019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在建长度156.4公里,在建地铁线路长度128.2公里。
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上海地铁将新建上海地铁19号线、上海地铁20号线一期、上海地铁21号线一期、上海地铁23号线一期、上海地铁13号线西延伸线、上海地铁1号线西延伸线及上海地铁机场联络线、上海地铁嘉闵线、上海地铁崇明线等9个项目,总长度286.1千米。
到2023年,上海地铁会形成包括23条线路在内,全长1154千米的轨道交通网络(含市域铁路342千米),上海地铁沿线开发前景广阔。
上海地铁概况上海地铁概况_上海地铁简介时间:2012年03月16日分类:地铁资讯一、上海轨道交通基本概况截止2011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0KM(不含磁浮线) 二、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富锦路—上海火车站—莘庄。
长约37公里,共设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淞虹路—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0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
线路识别色:绿色.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长约40.5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铁力路站为地下车站)。
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
长约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
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闵行开发区-莘庄。
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
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区间:港城路—东方体育中心。
长约36公里,共设28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20座)。
线路识别色:品红色。
轨道交通7号线运营区间:美兰湖—上海大学—花木路。
长约37公里,共设32座车站。
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南北向的骨干线.线路识别色:橘红色。
轨道交通8号线运营区间:市光路—航天博物馆.长约41公里,共设30座车站。
在人民广场与1、2号线形成大型轨交换乘枢纽,并且往航天博物馆方向的列车两边车门同时开启.在西藏南路站与4号线形成立体“十字”交叉换乘。
线路识别色:蓝色。
轨道交通9号线运营区间:松江新城—杨高中路。
长约46公里,共设23座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线路识别色:淡蓝色.轨道交通10号线运营区间:虹桥火车站-新江湾城(支线:航中路—新江湾城)。
数说獅/ Data3、客流強度方面经初步测算,内地年每日平均客流强度为1.31 万乘次/公里,港台年每日平均客流强度为2.25 万乘次/公里,全国年每日平均客流强度为1.39 万乘次/公里。
年日均客流强度超过3.0万乘次 /公里仅有香港一家,此外年日均客流强度超过2.0万乘次/公里还有西安、台北、广州3家。
客流强度为轨道交通运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 重要的体现指标之一(另外一个是平均票价),香港地铁作为全球为数不多能盈利的轨道交通企 业之一,从其客流强度指标之高可见一斑。
4、排名2018年客流及其客流强度排名涉及4项主要指 标,分明为年日均客运量、年日均客流增长幅度、年末运营里程、年平均日客流强度,分别列出了 各家在全国与所在区域(内地或港台)的排名。
年日均客运量北京为全国与内地双第一,香港为 港台第一;年日均客流增长幅度合肥为全国与内 地双第一,桃园为港台第一;年末运营里程上海为全国与内地双第一,香港为港台第一;年平均 日客流强度香港为全国与港台双第一,西安为内 地第一。
5、综述总体而言,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兴未艾,运营里程与客流增长仍将长期处在较大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据初步统计,2019年内地将有温州、济南、兰州等5个城市(未计有轨、云轨等)加 入“城轨”大家庭,内地将开通新线(或延长段)共计53条(实际中个别线路或有滞后)。
此外客流数据研宄表明,线网规模较大、轨道出 行通达性好、开通历史更久、运营成熟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香港等,工作日客流远高于休 息日,说明有刚性需求的通勤客流比例高,乘客 对地铁的依赖程度高;相反,线网规模不大、轨 道出行通达性不够好、开通历史不够长、运营不 够成熟的城市,比如苏州、郑州、南宁等,表现 为以休闲观光为主的休息日客流远高于以通勤为 主的工作日客流,说明其刚性需求仍有大的培育 空间。
■2019年1月中国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月度总结篇文/阿牛本月度总结仅包含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版本,本月包含32座城市(佛山数据列入广州)中的30个,其中 温州是本月23日首次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其也成为中国内地第33座、全中国(含港台)第37 座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有轨电车、云轨等)的城市。
2014年最新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截止2013年底)第1 上海上海轨道交通,又称上海地铁、申通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567公里、车站共计331座(均含磁浮在内),运营规模列世界第一(截至2013.12.29)。
[1]近期规划(包含在建线路)路达到660KM,远期规划线路则达到970KM。
第2 北京 465千米北京地铁(Beijing Subway)是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乃至大中华地区的第一个地铁系统。
截至2014年1月,北京地铁共有17条运营线路。
它包含16条地铁线路、1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273座运营车站、总长465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
以客运量计算,北京地铁亦是中国大陆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是中国运营时间最久、乘客运载最多、早晚峰值最忙的地铁线路。
北京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之一。
第3 广州 260.5千米广州地铁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是中国大陆第四个开通并运营地铁的城市。
截至201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共有9条营运路线(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260.5公里,远期规划长度是751公里,共164座车站。
第4 深圳 178千米深圳地铁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大陆地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后第5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截止到2011年6月,深圳地铁2期工程已全线开通,5条线路,全长共计178公里。
第5 重庆 168.8千米重庆轨道交通,是中国重庆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于2004年11月6日开通。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由共富新村向北延伸至富锦路,延伸段共设3站及一个车辆段,预计将于2007年通车。
途经站点:莘庄(南起迄站)-外环路-莲花路-锦江乐园-上海南站-漕宝路-上海体育馆-徐家汇-衡山路-常熟路-陕西南路-黄陂南路-人民广场-新闸路-汉中路-上海火车站-中山北路-延长路-上海马戏城-汶水路-彭浦新村-共康路-通河新村-呼兰路-共富新村-- (宝杨路-友谊路-富锦路)。
规划沿沪闵路南侧向西延伸,延伸线沿沪杭铁路北侧、中春路、元江路、昆阳路向南经奉贤延伸至金山新城,北延伸至崇明。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2号线规划西至虹桥机场,东至浦东国际机场。
途经站点:淞虹路站-北新泾站-威宁路站-娄山关路站-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石门一路-人民广场-河南中路-陆家嘴-东昌路-东方路-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龙阳路-张江高科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车站设置为:上海南站站-石龙路站-龙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宝山路站-东宝兴路站-虹口足球场站-赤峰路站-汶水东路站-江湾镇站-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淞发路站-张华浜站-吴淞镇站-水产路站-宝杨路站-友谊路-铁力路站-江杨北路以及江杨北路明珠线车辆段。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大木桥站-东安路站-上海体育场站-上海体育馆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站-宝山路站-海伦路站-临平路站-大连路站-杨树浦路站-浦东大道站-东方路站-浦电路站-蓝村路站其中虹桥路站至宝山路站共9个车站将与已建成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3号线共线运营。
2003年7月1日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因大量泥砂涌入,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
修复工程有望在2007年完成。
最终将成为公里、26个车站的环线。
修复段:蓝村路站-塘桥站-南浦大桥站-西藏南路站-鲁班路站-大木桥路站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沿线站点设置:莘庄站、春申路站、银都路站、颛桥站、北桥站、剑川路站、东川路站、金平路站、华宁路站、文井路站、闵行开发区站。
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思政课社会调研报告选萃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于近年上海在建轨道交通的研究报告一、调查概况上海是个国际化都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很多,但为了更加的完善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市民出行更加的方便,现已有7、10、11、12、13号线轨道交通在建或者即将投入建设。
了解这些正在进行中的轨道的线路以及周边环境,分析它们建成之后给周边区域所带去的影响和意义,可以深化我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轨道交通的健全所带去的城市区域性经济增长点,便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些线路全线建成之后,市民出行将会更加的便捷便也会带动周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这些线路都是从市中心到周边地区,这将大大推动周边的经济建设发展。
除此以外建成之后,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换乘将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客流量的增长,缓解上海大多数地区的交通出行压力。
二、调研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调研目标:1、了解上海已建及在建轨道交通情况;2、认识在建轨道交通给居民带来的潜在便利;3、探索在建轨道交通完成后带来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成因;(二)调研基本对象:1、各个主要地铁站的路人、乘客;2、网络调查受访者;(三)调研地点:1、各个主要地铁站周边;2、校内网进行网络调查;(四)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居民问卷,内容涵盖对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新轨道交通的建车,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等一系列问题。
有些乘客提出可以更换一些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等的地名,例如:中林站,儿童医学中心站等。
(三)人民广场站:l1,2,8号线的换乘站。
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
l1,8号线南北平行走向,1号线先建成,原在人民公园下,8号线在它东侧的西藏中路下,2号线东西向,南京西路南侧,列车在1,8号线下通过。
1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
8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
2号线为地下三层b3为站台,b2为站厅,而b1就可作为商场——华盛街。
上海地铁12号线客流量
海轨道交通12号线(M12线)全长40.4公里,途经7个行政区,设有32座全部地下的车站。
它是上海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串联上海西部与东北部的直径线,将成为纵贯中心城区“西南——东北”轴向的主干线。
12号线西起闵行区七莘路站,途经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这五大上海中心城区并最终到达工程终点浦东新区金海路站。
12号线于200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东段(金海路站至曲阜路站)率先于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
[1]全线于2015年12月19日运营通车,未来将陆续与其线路上19个车站形成
换乘,称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之王”。
1.客流量情况:地铁12号线,共设有32个站点(换乘站13个)目前线路日客流200,000人次
2.线路概况:以金海路站起始至天潼路,经过北外滩、东外滩复兴岛开发区等多个重要区域新开通的西段贯穿淮海商圈、南京西路商圈等并途经一系列成熟居民区。
来自上海地铁运营方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月29日至3月4日一周5个工作日里,上海地铁全网客运量分别达到:1016万人次、1023万人次、1033万人次、1025万人次和1082万人次。
其中,上周五(3月4日),5、6、11、12、13号线已刷新单线客流最高纪录;而一旦天气晴好,即便是双休日,网络日客流也能轻松超过800万人次。
上
此外,数据显示,随着去年12月19日12号线、13号线开通,两条线路的客流以及相关换乘车站的客流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2月26日、3月4日,12号线、13号线客流分别为57万人次、58.8万人次和35.6万人次、36.5万人次,接连创下各自线路的客流新高。
据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条线路的客流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