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61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1个“口语交际”、1个“习作”、1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在生活中遇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表达意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学情分析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能力、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阅读能力还应有所提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5.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6.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
7.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8.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1.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作和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惯。
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研究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写字18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材编排及结构本教材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共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描绘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第二单元,第5~8课为“革命岁月”篇,主要写主革命有关的故事。
第三单元,第9~11课为“写物篇”,注意写物的方法。
第四单元,第12~14课为“小说”篇,要注意小说的特点。
第五单元,第15~16课为“散文”篇,重点在描写方法。
第六单元,17~20课为“生活景物”篇,让学生感悟生活。
第七单元,第21~23课为“感受艺术魅力”篇,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
第八单元,第2 4~27课为“初识鲁迅”篇,意在让学生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写作和生活。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
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介绍】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ǎi ài)险恶.(wùè)归宿.(sùiù)不禁.(jīn jìn)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在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六个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的写作技巧、古代诗词鉴赏以及校园生活的描写。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
一、文章的写作技巧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事情的顺序来展开故事的,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和地点等细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说明文是以事物的特点和原理来进行解释,通过归纳、分类和比较等方法,向读者提供相关知识。
议论文则是通过提出观点、论证和举例等手段,来表达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对于提升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多做笔记,进行模仿写作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范文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写作技巧。
二、古代诗词鉴赏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在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探究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与抒情主题。
其次,欣赏诗词中的艺术形式,包括韵律、格律和用词等方面。
最后,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为了更好地鉴赏古代诗词,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古诗词比赛和朗诵活动,通过朗读和演绎,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韵味。
三、校园生活的描写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作者对校园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述学校里的活动和人物形象,展示了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对于学生而言,课文中的描写可以激发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教材中的描写方法,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活动,如写生比赛或者图文展览,鼓励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描写技巧,深入观察校园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习作和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呼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3.第三篇略读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老鹰和一只乌鸦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意义,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4.第四篇略读课《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三个黑人如何通过勤劳努力,使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收获了丰收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工作的意义。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口语交际部分口语交际部分是一个“意见不同怎么办”的话题。
通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理解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作部分作部分是一个“学写倡议书”的话题。
通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会写倡议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呼吁大家共同行动,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范文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语文园地部分语文园地部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表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语文能力。
2019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
单元导语
在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但对于地球上的
生命来说,它却是唯一的。
地球以它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黄色的土地哺育了无
数生命,而人类不过是众多生命中的一员,绝没有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随意浪费自然
资源的权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享受它带给我们一切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
感恩、珍惜,用心去呵护这颗美丽的星球。
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必然会
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
我们应该像三黑那样珍惜和热爱
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像山野老农那样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
请珍爱我
们的家园吧,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我
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本单元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永恒的主题。
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依托文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底,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三首2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
色;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只有一个地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
球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结合关键句,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黑和土地1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感受三黑的形象,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青山不老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课题的作用。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
么办
1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
重不同的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
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根有据。
习作学写倡议书1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倡议的内容要写清楚、有条理。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1
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概括段落的主要观点、了解主
要信息;了解古代文化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感受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