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一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催化剂、电池材料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并研究其形貌和性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乙醇、滤纸等。
2. 实验操作:(1)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搅拌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加入适量的乙醇,继续搅拌。
(4) 过滤产物,用滤纸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5) 将固体产物洗涤干净,用乙醇洗涤数次,然后用滤纸吸干。
3. 实验结果:(1)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形成了碱式碳酸铜的沉淀。
(2)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呈现出细小的颗粒状,呈现出深蓝色。
4. 实验讨论:(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通过反应溶液中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碱式盐沉淀的过程。
(2) 反应中加入乙醇是为了去除杂质,并使产物更纯净。
(3) 产物的颗粒状形态可能与反应条件、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成功制备得到了碱式碳酸铜的沉淀。
产物呈现出深蓝色,具有细小的颗粒状形态。
这为进一步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结语:本实验以制备碱式碳酸铜为目标,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了深蓝色的碱式碳酸铜沉淀。
实验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可行的,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物形态的变化和纯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摘要:本文根据查阅到的资料1选择制备碱式碳酸铜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最佳物料配比等来制备碱式碳酸铜。
利用CuSO4与NaCO3制备时反应温度控制在50 ℃较好,物料配比CuSO4:NaCO3=1:1.2效果最佳。
本次试验采用固相反应和在溶液中反应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所应用的实验原理基本相同: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Na2SO4+CO2↑o1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1 实验部分1.1实验仪器:研钵两套、250 ml烧杯两个、50 ml量筒一个、玻璃棒、玻璃钉、电子天平、电炉、减压抽滤装置、恒温水浴锅、烘箱、蒸发皿、滴管、钥匙(牛角勺)1.2实验试剂:五水硫酸铜晶体、碳酸钠固体(如果有十水碳酸钠更好)、蒸馏水、无水乙醇1.3 制备方法:1.3.1固相反应法由Na2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称取14.0 gCuSO4・5H2O晶体和5.93 g Na2CO3,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混合研磨时可加入10ml水(由于碳酸钠晶体中没有水,如果用十水碳酸钠则不用加水),继续研磨直到成为粘胶状,迅速投入到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防止产物分解。
待充分反应后,产生蓝绿色沉淀,抽滤,先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再含有2-SO4为止,然后用无水乙醇洗涤。
尽量抽干,取出沉淀,在100℃的烘箱中烘干。
称量所得产品质量为5.58 g,根据公式算出产率为89.8%。
1.3.2溶液反应法⑴配制溶液称取6.25 g五水硫酸铜晶体和3.18 g碳酸钠分别置于两个250 ml的烧杯中,加50 ml蒸馏水溶解五水硫酸铜,60 ml蒸馏水溶解碳酸钠。
不断搅拌,可微热,加速其溶剂。
⑵制备将两杯溶液同时放入50 ℃恒温水浴锅中加热,五分钟后,取出两个烧杯,将硫酸铜溶液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沉淀完全后抽滤。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熟悉沉淀的生成、过滤、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粉末状物质,化学式为 Cu₂(OH)₂CO₃。
它可以通过硫酸铜(CuSO₄)溶液与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为:2CuSO₄+ 2Na₂CO₃+ H₂O = Cu₂(OH)₂CO₃↓ + 2Na₂SO₄+ CO₂↑在反应过程中,铜离子(Cu²⁺)与碳酸根离子(CO₃²⁻)结合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三、实验用品1、仪器电子天平烧杯(250 mL 2 个、100 mL 1 个)玻璃棒漏斗滤纸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2、药品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碳酸钠晶体(Na₂CO₃·10H₂O)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 70 g 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于 25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
2、称取 85 g 碳酸钠晶体(Na₂CO₃·10H₂O)于另一个 25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碳酸钠溶液。
3、将碳酸钠溶液缓慢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并伴有少量气泡产生。
4、继续搅拌 5 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5、静置,待沉淀完全沉降后,进行过滤。
将滤纸对折两次,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将反应混合物通过滤纸过滤,用玻璃棒引流,滤液收集于 100 mL 烧杯中。
6、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3 次,每次洗涤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沉降后,再进行过滤。
7、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搅拌,使沉淀中的水分蒸发。
当沉淀表面出现干燥的迹象时,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一、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1]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镀、颜料、催化剂等。
本文介绍了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一、基本介绍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化学式为Cu2(OH)2CO3,分子量为221.11。
它是一种典型的碱性盐类,可以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生碱性。
由于具有多种化学性质,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使用中广泛应用,如化学镀铜、颜料、催化剂等。
二、制备方法1. 热水法热水法是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常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反应溶液。
将适量的碳酸铜溶解在热水中,调节pH值为7-8,并加入一定量的氨水或氢氧化钠,使反应溶液保持碱性。
步骤二:加入碳酸钠。
将适量的碳酸钠粉末缓慢加入反应溶液中,同时用搅拌器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加入足够的碳酸钠可以使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沉淀为氯化铜,并转化为碳酸铜离子。
步骤三:滤液和洗涤。
将反应溶液过滤,收集沉淀。
使用蒸馏水和乙醇等流动不良的洗涤液进行洗涤,以去除任何未能反应的杂质。
步骤四:干燥。
将洗涤后的沉淀风干或烘干,直到制得的碱式碳酸铜呈现出绿色粉末状态。
2. 氨水沉淀法步骤二:加入氨水。
将适量的氨水缓慢滴入反应溶液中,同时用搅拌器搅拌。
步骤三:沉淀和洗涤。
在溶液中产生的碳酸铜沉淀经粗略过滤后,立即用蒸馏水洗涤,以去除任何未能反应的杂质。
此时,沉淀的颜色从蓝色逐渐变为绿色。
三、影响因素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原料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的详细解释:1. pH值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反应需要在弱碱性的条件下进行。
当反应溶液中的pH值偏高时,会促使碳酸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xOH-) 发生酸碱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子。
因此,过高的pH值会降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从而减少沉淀的产生。
2. 原料比例碳酸铜和碳酸钠的摩尔比例是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反应速率和沉淀质量的因素。
对于时效性较短的化学试剂,过高或过低的摩尔比可能导致反应时间不足或反应过度,从而影响沉淀的产生。
查看文章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2009-04-10 20:49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一、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实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 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即分解,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三、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的CuSO4 溶液和0.5mol/L Na2CO3 溶液各100mL。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 和Na2CO3 溶液的合适配比CuSO4 2.0 2.0 2.0 2.0Na2CO3 1.6 2.0 2.4 2.8 *体积单位: mL以表中体积数取反应液,分别盛在八支试管中,并置于75℃的恒温水浴锅内。
几分 钟后,分别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速度、 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寻找出最佳合适配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三支试管各加入2.0mL CuSO4 溶液, 另外三支试管各加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最佳用 量的 Na2CO3 溶液。
三对试管分别置于室温、50℃、100℃恒温水浴锅内,几分钟后将 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确定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 60mLCuSO4 溶液,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反应物合适比和合适温度,同上述操作 进行反应,沉淀完全后,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几次,直至沉淀不含 SO4 2 为止,滤纸吸 干,100℃下烘干,冷却,称重,计算产率。
四、实验指导1.实验前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碱式碳酸铜的资料,什么样的铜盐适合制备碱式碳酸铜? 2.在实验中指导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的配制;3.实验中所给的硫酸铜与碳酸钠的四种配比,有两种配比得到的沉淀颜色、沉淀量差 别不很明显,比较难确定,因此,教师在此注意指点;4.硫酸铜溶液倒入碳酸钠溶液后,指导学生注意振荡;5.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碳酸钠溶液中而不是碳酸钠溶 液倒入硫酸铜溶液?如果按后者操作结果如何?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试 验。
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引言: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和表征碱式碳酸铜,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知识。
实验部分:1.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有:氢氧化铜、碳酸氢铵、蒸馏水等。
仪器有:烧杯、试管、玻璃棒、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清洗干净,以免产生杂质。
(2) 合成碱式碳酸铜:先将适量的氢氧化铜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逐滴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同时继续搅拌。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浑浊的深蓝色。
停止加入碳酸氢铵后,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进行。
(3) 沉淀分离:将反应液静置,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即为碱式碳酸铜。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均匀分布。
(4) 洗涤沉淀:将沉淀转移到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摇晃试管使沉淀悬浮于水中,然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充分洗涤。
(5) 干燥沉淀:将洗涤后的沉淀倒入烧杯中,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直至沉淀完全干燥。
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观察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碱式碳酸铜。
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并出现蓝色沉淀。
这些观察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2. 结构和性质分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属于一种碱式盐。
它具有蓝色的颜色,是由于其中的铜离子所致。
其结构中含有两个氢氧化铜离子和一个碳酸根离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碱式碳酸铜在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碳。
3. 实验结果验证通过实验结果,我们验证了碱式碳酸铜的合成过程和结构。
实验中,我们首先将氢氧化铜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氢氧化铜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随后,我们逐滴加入碳酸氢铵溶液,这是因为碳酸氢铵可以提供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最后,我们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是由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碱式碳酸铜,并观察到了其特征性蓝色沉淀。
无机化学实验中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探讨碱式碳酸铜(cupric carbon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主要成份是铜和碳酸盐,是由铜离子(Cu^2+)和碳酸根(COCO3^2-)组成。
它以淡黄绿色结晶化合物出现,是广泛应用于无机合成、制药、催化、着色剂和电镀工业等领域的重要物质。
高纯度的碱式碳酸铜可以用于高级材料的制备,具有抗结晶能力、耐酸、腐蚀抗性高等特点。
一、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以碳酸钠(Na2CO3)为碱,以铜盐(CuSO4)为酸的反应过程,两者的反应物形式为:Na2CO3 + CuSO4 = CuCO3 + Na2SO4反应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碳酸钠逐渐溶解,直至反应物完全消解。
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反应产物也不断沉淀,即碱式碳酸铜,从而实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准备碱性和酸性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即Na2CO3,CuSO4,混合容器,搅拌器,烧杯,滴定管,蒸馏装置等;(2)将Na2CO3和CuSO4分别加入搅拌容器中,以滴定管定量加入;(3)将滴定管中的Na2CO3和CuSO4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加入烧杯中;(4)烧杯中的混合液加热,调节温度,使混合液蒸发;(5)将烧杯中的精确的混合液用凝胶过滤装置中的滤袋过滤,获得混合液的渣滓;(6)将渣滓中的碱式碳酸铜晾干,然后用滤纸将其分离,保存入干燥箱中,以备使用。
三、实验结果(1)最终用凝胶过滤装置中的滤袋过滤后,从渣滓中可以获得碱式碳酸铜,其外观为淡黄绿色的结晶化合物;(2)将获得的碱式碳酸铜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经过多次升温、保温、降温操作后,最终收获的碱式碳酸铜的结晶率达到80%左右;(3)经滤纸分离后,碱式碳酸铜的晶形表现出较为丰满,小晶体结晶后整体表现出客观美而洁净,外观质量良好。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碱式碳酸铜,该碱式碳酸铜具有较为纯净的外观质量,结晶率达到80%左右,能够满足一定的实验和应用要求。
碱式碳酸铜制备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CO3·Cu(OH)2。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 准备溶液:将适量的碱性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或碳
酸钠Na2CO3)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到浓度适当的碱液。
另外,还要准备一定量的铜盐溶液,如硫酸铜CuSO4溶液。
2. 反应:将铜盐溶液缓慢加入碱液中,同时搅拌。
反应进行时,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浑浊的浅蓝色,沉淀逐渐形成。
3. 过滤和洗涤:将反应混合物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以去除杂质。
4. 干燥:将湿滤渣放置在干燥器中,利用低温加热或自然气流干燥至恒定重。
5. 得到产物:得到干燥后的碱式碳酸铜,可以进一步研磨或储存以备使用。
注意事项:
- 在制备过程中,应控制反应的pH值和温度,以获得较纯净
的产物。
-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铜盐或碱液溅入眼睛或皮肤中。
- 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
操作。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含量测定(精选5篇)第一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含量测定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 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 2Na2CO3 +H2O=Cu2(OH)2CO3↓+2 Na2SO4+ CO2↑ 可制得Cu2(OH)2CO 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2和CuCO3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 ℃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2.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3.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原理由于CO32-的水解作用,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而且铜的碳酸盐溶解度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相近,所以当碳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所得的产物是碱式铜: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按CuO:CO2:H2O的比例不同而异,反应中形成2CuCO3CuOH2时,为孔雀蓝碱式盐;形成CuCO3CuOH2x H2O;工业产品含%,也可在%~78016%的范围之内,为孔雀绿色;因此,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对产物的沉降时间也有影响;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为了得到大颗粒沉淀,沉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辰,使产品不纯,制备失败;碱式碳酸铜的性质: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 、恒温水浴锅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L的CuSO4溶液和L的Na2CO3溶液各250ml称取固体药品CuSO4·5H2O 和Na2CO3,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静置, 备用;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取四支各盛 L CuSO4溶液的试管和四支分别盛、、、 L Na2CO3的试管置于75℃的水浴锅中加热,将CuSO4倒入每一支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生成沉淀的速度、沉淀的数量、颜色;2、反应温度的探求:三支各盛溶液的试管,另取三支试管加入合适比用量的LNa2CO3溶液,从两列溶液中各取一支试管,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制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注意与75℃产物比较(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L的CuSO4溶液和 L的Na2CO3溶液75℃制取碱式碳酸铜,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不含SO42- 用BaCl2溶液检验,抽滤,吸干,在烘箱中烘干,待冷却至室温,称量,计算产率;五、数据记录与结果的处理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结论:两种反应物的最佳配料比:1:1制备反应合适温度的探求结论:制备的反应合适温度是 50℃。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程式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程式相关知识碱式碳酸铜啊,那可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呢!它的制备方程式是2CuSO₄+ 2Na₂CO₃+ H₂O = Cu₂(OH)₂CO₃↓+ 2Na₂SO₄+ CO₂↑。
这个方程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理解哦。
先看硫酸铜(CuSO₄)和碳酸钠(Na₂CO₃)这两种反应物。
硫酸铜里的铜离子(Cu²⁺)和碳酸根离子(CO₃²⁻)是这个反应的关键部分呢。
当它们在水溶液里相遇的时候,就像两个小伙伴约好了似的,开始发生反应。
水(H₂O)在这个反应里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小助手,帮助它们更好地结合。
然后就生成了碱式碳酸铜(Cu₂(OH)₂CO₃)这个绿色的沉淀。
这个沉淀可有意思啦,它的颜色就像春天里刚刚冒出头的嫩草一样,超级好看。
同时还生成了硫酸钠(Na₂SO₄)和二氧化碳(CO₂)。
二氧化碳呢,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气泡,会从溶液里跑出来,如果你在做这个实验的话,就能看到有气泡产生啦。
其实还有其他的制备方法哦。
比如说用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还有水反应,方程式是2Cu + O₂+ CO₂+ H₂O = Cu₂(OH)₂CO₃。
这个反应就是铜在自然环境里慢慢生锈的过程啦,只不过这个锈是碱式碳酸铜这种特殊的“锈”。
你看,化学是不是很神奇呢?它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东西的形成过程,就像解开一个个小秘密一样。
而且碱式碳酸铜在很多地方都有用途呢。
在艺术领域,它可以用来做颜料,因为它的绿色很特别。
在化学实验里,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所以呀,这个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程式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式子,它背后有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实用的价值呢。
生成碱式碳酸铜的方程式碱式碳酸铜(基本式为CuCO3·Cu(OH)2)是一种多复晶体矿物,也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在化学实验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制备方法: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碱法制备:将碱式碳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共沉淀生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碱式碳酸铜。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Cu(OH)2 + CO2 + H2O → CuCO3·Cu(OH)2↓2.直接反应法:将碱式碳酸铜前驱体与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uCl2 + 2Na2CO3 + 2NH4OH → CuCO3·Cu(OH)2↓ + 2NH4Cl +2NaCl + H2O3.氢氧化铜与二氧化碳反应法:将氢氧化铜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u(OH)2 + CO2 + H2O → CuCO3·Cu(OH)2↓性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蓝色的结晶,具有立方晶系。
其溶解度较低,在常温下很难溶解于水,但在强碱性条件下会溶解生成胆矾(深蓝色溶液)。
碱式碳酸铜具有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能释放出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下能稳定存在。
应用:1.催化剂:碱式碳酸铜在工业上常用作催化剂,特别是在有机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如在脱除硫中,碱式碳酸铜可以催化二氧化硫(SO2)与氨(NH3)反应生成铵气体,进一步应用于脱硫过程。
2.高效吸附剂:碱式碳酸铜对有机物质的吸附性能较好,常用于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中。
它能吸附并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等有害物质。
3.电池材料:碱式碳酸铜也可以作为电池材料的组成部分,用于制备可充电电池和纽扣电池等。
4.防霉剂:由于碱式碳酸铜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常用于防霉剂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原理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离取,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 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水浴加热2CuSO4 + 2NaCO3 + H2O ===Cu2 (OH) 2CO3 + CO2 ↑+ 2NaSO4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二、仪器与药品:数显恒温水浴锅;气流烘干机;烘干箱;抽滤装置;烧杯;容量瓶;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钡盐溶液.反应溶液的配置:配置0.5mol·L -1 的CuSO4溶液和0.5mol·L-1Na2CO3溶液各250mL。
静置,以备用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 和碳酸钠13.2488g ,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
三、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 50 ℃; 反应物浓度: 0.5mo l/L 的CuSO4 溶液和0.5mo l/LNa2CO3 溶液, 及反应物配料比: 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1 : 1.2。
四、制备过程设计1 取60mL0.5mo l/L 的CuSO4 溶液置于150mL 烧杯中, 再取72mL 0.5mo l /L Na2CO3 溶液于另一个150mL 烧杯中。
将两个贴有标签的烧杯同时放到50 ℃恒温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取出。
2 将两个烧杯取出, 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中,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 待沉淀完全。
减压抽滤,收集产品,并用少量冷水洗涤至洗涤液内不含SO42-为止(用Ba2+检验)。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3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 直到沉淀中不含硫酸根离子为止(可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小试管中, 滴加几滴BaCl2 溶液, 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 抽滤。
4 将产品在烘箱中(100 ℃) 烘干, 待冷至室温后称量, 并计算产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掌握固体与液体反应的方法,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碱性盐,由碳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氢氧化铜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
实验仪器和试剂,氢氧化铜溶液、二氧化碳气体、试管、玻璃棒、滤纸、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玻璃棒搅拌氢氧化铜溶液,使其悬浮均匀。
3. 用滴管滴入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至溶液中出现沉淀为止。
4. 将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沉淀过滤并洗净。
5. 将洗净后的碱式碳酸铜沉淀放在滤纸上晾干。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出了碱式碳酸铜沉淀。
该沉淀呈现出深蓝色,颗粒细小且均匀。
实验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生成是由氢氧化铜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 + CO2 → CuCO3 + H2O。
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氢氧化铜溶液,与其中的铜离子结合形成碱式碳酸铜沉淀。
该实验充分展现了碳酸盐的生成反应,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碳酸铜的性质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成功制备了碱式碳酸铜沉淀,还加深了对碳酸盐反应的理解。
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以免过快产生气泡溢出。
同时,在过滤和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细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应用,碱式碳酸铜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制备其它铜化合物或作为催化剂。
同时,碱式碳酸铜也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碳酸盐反应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让大家对化学实验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碱式碳酸铜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控制pH值的方法制备出碱式碳酸铜,并观察其颜色和溶解性。
实验原理: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它的溶解度受到pH值的影响。
一般来说,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而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碳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盛装试剂的容器,玻璃棒,蒸馏水。
2.将碳酸铜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0.1mol/L的碳酸铜溶液。
3.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加到碳酸铜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反应体系。
4.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溶解性变化。
实验结果:
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从深蓝色逐渐变成浅蓝色,最终变为淡绿色。
溶液中开始出现沉淀,沉淀逐渐增
多,最终完全沉淀。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碱式碳酸铜的颜色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由深蓝色逐渐变成淡绿色。
2.在碱性条件下,碳酸铜的溶解度较高,溶液中会出现大量沉淀。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碱式碳酸铜,并观察到了其颜色和溶解性的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碱式碳酸铜的特性,还加深了我们对溶解度与pH值关系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控制pH值的方法制备特定化合物。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溶液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钠的浓度,以及控制滴加速度,进一步探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溶解度变化规律,从而丰富实验内容。
实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制备碱式碳酸铜留用
2.熟练乙醇析晶及抽率操作
【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反应离子方程式:2Cu2+ + 4HCO3- == Cu2(OH)2CO3·H2O↓ + 3CO2↑
【实验试剂】
五水合硫酸铜(AR)、碳酸氢钠(AR)
【实验仪器】
电炉(1kW)、蒸发皿(500mL)、烧杯(100mL)、烧杯(250mL)、布氏漏斗(100mm)、抽滤瓶(250mL)、注射器(20mL)、玻璃棒、电子秤(100g/0.01g)等
【实验步骤】
一、分别称取10.0g五水合硫酸铜和7.0g碳酸氢钠(理论6.72g,稍过量)。
准备150ml沸水。
将五水合硫酸铜与碳酸氢钠共同投入约150mL沸水,剧烈搅拌,并撤离热源。
有草绿色沉淀生成,冷却至室温。
用倾析法(过滤)分离晶体和溶液,用约20mL无水乙醇洗涤晶体数次,抽率,风干。
称重并计算产率。
二、称取4.2gNaHCO3,6.2gCuSO4·5H2O,先将固体研细,然后混合,投入100mL沸水中,搅拌,防止暴沸,反应完全后撤离热源,看到有草绿色沉淀生成。
洗涤至不含硫酸根离子,抽滤至干,得到草绿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H2O.注意: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