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赏析祖国的风景名胜

教案赏析祖国的风景名胜

教案赏析祖国的风景名胜
教案赏析祖国的风景名胜

《我的家乡在这里》教案4

《我的家乡在这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通过学习,热爱自己的家乡。 3.通过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育学生要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我省一些风景名胜和物产资料。 2.让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的景色照片或图片,以及一些物产实物。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图片“山西”。)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吗?这幅图片展无示的是我们山西省的地图,山西是我们的家乡。可你了解她吗?这节课就来让大家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先来看家乡的风景名胜。(过渡) 【讲授新课】 一、家乡的风景名胜(板书) (一)我省的风景名胜(板书) 1.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页,认真看一看,这些地方的风景美吗?它们都在哪里? 2.学生说说。 3.师:这里主要展示了五幅图片,它们都是我省的名胜风景区:大同的云冈石窟、忻州的雁门关、五台山、太原的晋祠、临汾的壶口瀑布。

师:大家都去过这些地方吗?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4.学生说说。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我省的名胜景区呢?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夸一下,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过渡) (二)夸夸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板书) 1.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大家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说说。 师:我们的家乡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让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自己家乡的照片或图片,并做简单的介绍。) 3.大家这回知道了我们家乡的一些名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物产资源。(过渡) 二、家乡的物产(板书) 1.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二页,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 2.学生说说。 师:这些都是我省著名的特产,有大同煤炭、沁州黄米、清徐葡萄、柳林红枣。大家都吃过这些吗? 3.下面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其它的我省的著名特产,介绍给大家听。 4.下面大家把自己搜集的自己家乡的物产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并作简要的介绍。 师:我们的家乡是多么的美丽、富饶,我们是不是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呢? 5.带领同学们一齐读儿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介绍、交流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大家知道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7.可爱的家乡 一、家乡的风景名胜 二、家乡的物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及热爱。通过读儿歌,更能感受到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效果很好。

音乐鉴赏祖国颂歌教案

音乐鉴赏祖国颂歌教案 【篇一:《祖国颂》教案】 《祖国颂歌》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歌唱祖国》。 2.管弦乐《红旗颂》。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3.抒发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颂。 【教学重点】 1.通过在课堂上学唱《歌唱祖国》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2.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 1.主要掌握歌曲《歌唱祖国》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的特点。 2.理解乐曲《红旗颂》的内涵。 【教学准备】 钢琴、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 1.歌曲《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王莘,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歌曲是d大调,四二拍。采用三段体——aba的结构形式。 2.乐曲《红旗颂》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之后传遍大江南北、华夏两岸。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段 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热烈欢腾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第二乐段 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

国旗国徽国歌的教学案例

《庄严的国旗、国徽、国歌》的教学案例 执教教师:房山区昊天学校蔡春梅 指导教师: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刘瑞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也为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魅力及实效注入了活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研究乃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思品学科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教学整合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媒体化,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大容量、多源化,教学信息存储的系统化,既而达到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二、教学要素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庄严的国旗、国徽、国歌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侧重加深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标志的认识,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增强民族自豪感。近年来,根据江泽民和党中央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涌现了不少好的做法和动人的事例,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爱国主义考察团活动,名人的相片、格言进学校,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等。各校形成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看到这些正面教育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上一些人不顾人格、国格,出卖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尊严;有些人发牢骚不回避孩子,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课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维护祖国尊严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2.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并不陌生,从上学的那天起,甚至更早在幼儿园的时候,每周星期一儿童都会参加校园的升旗仪式,也懂得要尊敬国旗。但是,对于国旗、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尊敬国家标志是爱国的表现。这些年幼的孩子尚未能体会,也不太懂得;对五星

家乡的风景名胜(教案)

2017年全市公开课: 《家乡的风景名胜》 福泉特校叶宝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福泉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名称,知道它们所处位置,有何代表性观赏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从自身出发,规划旅行参观路线,安全出游,实地体会家乡的美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及结合实地参观体验,懂得家乡美景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景点名称、地理位置记忆。 2、爱祖国、爱家乡、爱护自然的情感培养。 三、教学方法及准备: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心里建立具体风景名胜的形象认识。 2、活动法:组织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景点的具体项目细节。 3、制作PPT: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加深学生获得知识的印象。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多彩贵州”是贵州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多彩贵州”挖掘、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主要是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国酒文化,茶文化等! 在“多彩贵州”推动下,各地纷纷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宣传各地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旅游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76.7%,少数

民族人口占23.3%。福泉是贵州东线、南线旅游第一站。境内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旅游景点众多,是研究古夜郎文化的重要遗址,已被收入《中国名城大词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古城垣历经数百载依旧巍然屹立;葛镜桥、竹王城建筑风格早为建筑学者钦佩;古色古香的张三丰纪念馆和神奇娟秀的福泉山让游人留连忘返;以奇、悠、古、绝名播遐迩的著名省级风景区洒金谷被选入昆明世博园展馆。福泉景点多而相对集中,融文物、神话、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及科学考察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请 随我一起走入盛景。 (二)福泉市简介:我们生长在这里 (三)福泉市,古称且兰国,为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州的北部,介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与瓮安县相连。 (四)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属低中山丘陵地貌,西部较高,东部较平缓。东经107°14′24〞-107°45′35〞,北纬26°32′28〞-27°02′23〞。年均气温14.7℃,年降水量1205毫米。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南北最长55.2千米,东西最宽52.1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人口31.39万人(2007年末),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以汉族为多。现辖2个社区、5个镇、1个民族乡:金山社区、马场坪社区、凤山镇、陆坪镇、龙昌镇、牛场镇、道坪镇、仙桥乡。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卫生文明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境内峭壁、瀑布、溶洞、天生桥形态各异,其中洒金谷风景区以其奇、幽、险、古等为特色,是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 (五)“风景名胜”解释: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区。 (六)(三)介绍福泉市主要的几个景点:总说分说结合,师生互动结合,部分学生到过一些景点,让他们说说有什么体会。

音乐教案-歌唱祖国.doc

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第7 周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教学方法:视唱法、练习法教学目 标: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 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2、掌 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 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板书设计歌唱祖国音乐知识:1、二段 体 A + B 2、三段体 A + B + A 或 A + B + C 教后自我分析:《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 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也正因为他 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 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 来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 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 须多加注意和练习!教学过 程一、前置补偿:1、复习歌曲《游击军》2、做休止符节奏 练习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

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 之情。三、出示目标:四、新授教学: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 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 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3、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 跟琴视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D:及时纠正(1)这首歌曲中 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 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 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 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 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 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 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 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 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 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 E:听音乐完整练 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 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

《11 家乡风景美如画》教案

《11 家乡风景美如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知道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景观。 2、感受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知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能够用自己的形式赞美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从家乡的地理特点及气候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家乡。 2、认识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家乡的风景图片。 2、制作家乡风景美丽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同学们,唐代诗人贺知章写了一首诗名叫《回乡偶书》,大家还能背下来吗? 2、学生背古诗。提问: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3、家乡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家、故乡,是我们祖辈生活的地方。谁不说俺家乡好,无论身在何地,谁都忘不了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它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好吗?板书:家乡风景美如画 二、了解自己的家乡。 过渡: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各不相同,所以人们生活的地方各式各样,尽管环境不同,但景色如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有什么特点,思考家乡人们的生活环境。1、课件出示乡村、城市、平原、海滨等图片并作相应的解说。提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2、我们班多数同学的家乡都在会泽,会泽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

深,山川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块分布。 会泽的地貌景观主要有:山地地貌,盆地(俗称坝子)地貌。简称:三坝两槽,五大梁子。不同的地形地貌,使我们家乡山川秀丽,景色如画。 3、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找出你家乡的图片,比一比谁的图片更能表现出家乡的美丽。 过渡: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家乡的风光图片,大家看美不美。 4、课件出示家乡风光,同学欣赏图片。 过渡:同学们,以上老师向大家展示的只是我们家乡的部分风光,大家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是的,我们的家乡景色如画,我们为能生活在这美丽的家乡,而感到幸福和自豪!阅读P54,思考: (1)你知道文中的图画是什么地方? (2)你还知道我国有那些名胜古迹吗? 5、课件出示石林、黄河壶口瀑布、客家围屋等风景图片,欣赏祖国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提问:你知道文中的图画是什么地方?你还知道我国有那些名胜古迹吗?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景观,他就是这个地方的名片。我们的家乡具有代表性的风景是什么?(生答后板书: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缝、会泽公园) 5、欣赏祖国风光 6、过渡: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景色如画,不同的气候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观。如冬季北方千里冰封,海南却依旧鲜花盛开。 三、不同的地方,气候也各不相同。 1、阅读课本P55页,思考: (1)沙漠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课件出示沙漠、沿海地区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气候形成的自然景观。 3、猜一猜,下列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 花城---------广州 春城--------昆明 火炉--------南京 中国北极村-------漠河

第一课歌唱祖国教案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 步了解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用准确的节奏和 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3、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 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4、掌握旋律的进行---上行的音乐知识,能用指定的音和节奏编创上行旋 律并演唱。 5、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单元教学重点: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单元教学难点: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教具、学具使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 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学唱国歌 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 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 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具、 电子琴、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复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课前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 1.考考你: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 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案例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案例 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情趣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组织、多方位调动学生围绕“情”组织教学,唤起学生对国旗的赞美,唱好歌曲。 2、以音乐为主线,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如感受与体验、实践与创造)都立足于音乐中进行实践完成,在演唱中获得音乐感受,初步建立音高概念。 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明白“乐”(音乐)即是“乐”(快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教学方法趣味化和游戏化,并恰如其分地安排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渗透,为歌曲教学服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在音乐中,在歌唱里来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2、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能说出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庆节等有关祖国的小知识。 3、通过拼歌词、读歌词、读节奏、听音乐、表现音乐等围绕歌曲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按节奏有感情朗读歌词,能用赞美之情亲切、自然地演唱歌曲。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自己创编简单动作来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国旗国旗真美丽》具有很浓爱国主义教育。本课教学对象是一群刚刚入学一月左右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尽量选取他们熟悉的与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相关素材,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听、说、唱、动、游等教学活动学习歌曲,借助多媒体课件对歌曲进行拓展延伸,调动学生对国旗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大胆、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以音乐为主线,在歌唱及歌表演中体验和表达对国家的赞美和喜爱;在演唱中,亲切、自然,尤其“亲亲您”唱出想亲近国旗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初步感受表现音乐能力。 难点: 1、由于歌曲中多为一字一音,最后第四乐句出现了八分节奏和圆滑线,学习演唱中会出现不能按节奏的情况,如不注意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应作难点重视,想办法突破。 2、第一乐句结束音为“sol”,第二乐句起音为“mi”,这对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学生,还存在音律跨度,也作为难点之一来解决。 课时:一课时 准备:钢琴、国旗一面、白手套四副、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游戏《识字拼歌词》背景音乐《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具:字卡、节奏卡、歌页。 师:在今天音乐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每位同学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屏显) 游戏要求 第一: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歌唱祖国完整版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歌唱祖国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课时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二、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2)《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聆听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①﹥﹥﹥﹥﹥﹥ 65∣23∣5305∣3231∣30∣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②(渐强) 5∣1.1∣3.3∣5—∣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③(最后一句)

歌唱祖国教案

歌唱祖国教案2008-05-23 20:15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节拍、音准等要素。 2.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进行曲速度与力度,各乐段由于节奏、音区不同带来的不同情绪、弱起节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 2、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整合科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整合:音乐与历史的整合,体会歌曲创作背景,调整演唱情绪。 音乐与美术整合,体会歌曲运用场合,达到直观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大家知道,十月一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想用各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的爱。那我这里有一篇歌颂祖国的散文诗。哪个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出示课件)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非常的好,那我们音乐课肯定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点课件,出现标题)《歌唱祖国》我们先来听一下范唱,但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你的感受如何?(放音乐) 师:听完歌曲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运动会,军队,行进的时候—— 师:第二个问题———— 生:很激昂,很催人奋进(感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总结的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歌唱祖国》的体裁,就是进行曲。 二、初学。 1、看导入歌唱祖国乐曲播放时候的图片,了解这首歌曲的应用范围。 2、讨论歌曲风格特点。

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速度是不快不慢。那么进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呢?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强,有的说弱,如果想表现部队行进的办度,就要强一点,所以这个应该是。。。。对,强。就是这些固有的特点才给同学们带来了刚才那些感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能注意体会歌曲的这些演唱风格。 1、(听一遍歌曲) 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段体,六、音乐知识 1、二段体A + B例:《游击军》 2、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国》A + B + A各段之间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2、那我们就跟琴一起来唱一下第一部分。在唱的时候,请同学关注一下,第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答案) 3、这种旋律就叫做弱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弱起节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将歌曲的强弱规律唱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第一部分的风格特点唱出来。再唱一遍歌曲。(师指挥) 4、刚才同学们唱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部分。先跟琴唱一下。 5、将重点句子单独进行演唱,师纠正。 6、将两句连起来唱。 二、扩展学习 1.声音处理 师:大家歌曲唱的很准确,但是感觉缺少一种情绪,我们来了解一下歌唱祖国创作的历史吧。(放课件) 2、找生来评价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来唱。 师:调整状态,进行启发,保持状态,完整演唱。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歌曲《歌唱祖国》的第一段,还学会了进行曲、各种音乐要素在歌唱中的作用等新的知识。课后,同学可以自己练唱一下歌曲的第二、三段,下课。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歌唱祖国》名师教案

《歌唱祖国》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歌曲《歌唱祖国》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学唱歌曲主题,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合唱歌曲的气势,能用雄壮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两个主题的情绪对比。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对比段落: 1.随音乐拍击节奏 (1)2/4 × ×∣× ×∣× ×∣× ×∣ (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手) (2)2/4× ×∣× 0∣× ×∣× 0∣ (第一小节左右手交替拍桌,第二小节拍手) (3)老师出示两条节奏,你能看图示把它拍击出来吗?下面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来拍击。 (4)分组随音乐拍击节奏 拍击节奏,初步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情绪、段落,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2.划分段落:通过我们刚才听音乐拍节奏,你认为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总结歌曲的结构:ABA。 二、体验歌曲,感受风格: 1.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这首歌以前在什么场合听过?(学生说)我们的五星红旗每天伴着雄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每天国旗护卫队的士兵们伴着它的旋律从金水桥走向国旗台。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庄严画面,进一步感受一下音乐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直观欣赏,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 体验音乐风格: 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乐曲?踏步体验音乐风格。(第一部分随音乐踏步,第二部分拍手拍桌)(设计意图: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通过学生随音乐踏步走,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歌曲风格的体验。) 三、欣赏歌曲,表达情感: 1.简介歌曲: 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划一的步伐,令人鼓舞、振奋!这首歌的名字叫《歌唱祖国》,由作曲家王莘创作。这首歌因其明快雄壮的旋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老百姓把它赞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刚刚我们听到的是铜管乐队演奏的,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这首歌的演唱。 2.欣赏合唱《歌唱祖国》:(播放视频) 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歌曲创作于1950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 3.演唱歌曲: 一首好歌,可以听得令人激情澎湃,也可以唱得让人热血沸腾。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琴来演唱一下这首歌。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乐段:音区较高,节奏紧凑,音调雄壮有力,豪迈矫健,情绪热情奔放,乐观自豪; 第二乐段:音区较低,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抒发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 随琴演唱 (设计意图:两个主题的情绪对比是本节课的难点,音乐是实践的艺术,学生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更好地体会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4.完整欣赏:进一步感受合唱歌曲的气势。 四、拓展欣赏,升华情感: 1.介绍《歌唱祖国》在重大的历史场合出现: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成为亿万中国人

歌唱祖国德育渗透案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歌唱祖国》与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组成了国家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今天,中华民族在走向富强之路的同时,依然面临着挑战与危机!《歌唱祖国》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歌唱祖国》对学生来说,听得多,也唱得比较多。但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体会到歌曲中包含着的特有的深刻含义,所以在演唱时,往往只有动嘴在哼唱,很难达到慷慨激昂的效果。因此,我选择了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教学、点评、赏析,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的缺陷。在新课程艺术学科的精神指导下,我围绕“热爱祖国”这一个重要的人文主题,让学生聆听,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予以深刻的揭示,并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对《歌唱祖国》的演唱、点评、赏析,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缺陷,引导学生深刻领略乐曲的感召力。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搜集资料,了解《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词、作曲者的故事,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分析主题音乐形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强合作、竞争意识。结合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历史。1949 年 10 月的开国大典上,《义勇

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中国大地上奏响起,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战所取得的胜利。现在让我们一边想象当时的历史画面,高唱这首《歌唱祖国》。同学们,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已经过去,革命先烈们的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好听的歌曲当中回顾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在《歌唱祖国》的乐曲中,展示近年来巨大成就图片,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动人画面,“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等等)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再次唱响《歌唱祖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歌唱祖国》都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再次发挥同学们的集体智慧,为《歌唱祖国》编排动作或造型,以小组表演的形式来演唱《歌唱祖国》。

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 2、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 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 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新课讲授 首先提问学生,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3、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田汉,作曲者: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

小学语文美丽的家乡教案优秀范文_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美丽的家乡教案优秀范文_小学教案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美丽的家乡教案优秀范文_小学教案 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收集了家乡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小学语文美丽的家乡教案优秀范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语言大胆连贯地介绍家乡。 2、通过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等资料,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3、尝试学做小导游。 4、通过剪剪贴贴画画,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课前请父母带孩子参观家乡的主要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人 2、事先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名胜古迹、风俗景观的照片、图片等 3、家乡风光介绍ppt、家乡宣传画一张 4、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 5、小旗、导游证若干、音乐《今日宝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旗,导游证教师与幼儿谈话:现在我们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引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游客到我们家乡来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导游,介绍家乡出色者将颁发小导游证,你们愿意当导游吗? 2、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家乡--宝应,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家乡的土特产和名胜古迹。 (1)师: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知道哪些?(慈姑、莲藕、大闸蟹、)老师可以用实物加以提示。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演示文稿)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老师找的土特产是否和你说的一样。 (2)师:宝应不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更美。小朋友,让我们坐上巴士一起去游览一下好吗?坐稳了! 教师结合图片(演示文稿),引导幼儿回忆各名胜古迹:荷园、生态园、扬州宝应湖 2、制作水乡宝应宣传画,帮助游客介绍宝应 (1)情境:(电话铃响),家乡旅游团叫小朋友去小导游帮忙向游客介绍宝应师:您好!你们刚到了一批外国小客人,想请我们班的孩子去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宝应。哦,好的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我的家乡真

我的家乡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家乡的美景,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现家乡的美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家乡的图片美文朗诵(课后资料:情系家乡) 2、听了美文朗诵,看了我们家乡的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这里是童年的乐园、这里是成长的地方。家乡永远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 (二)地图上找家乡。 1、你能说说你的家乡是哪里吗?(学生普遍认为家乡就是指老家,由于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很多孩子是和爷爷、奶奶长大的,应该引导学生把家乡的名称说完整。) 2、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说一说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师:同学们有的出生在沈阳市,有的不是出生在沈阳市,但现在我们都在沈阳市上学,所以沈阳是我们共同的家乡。 1/6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

G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Qt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地图上找准家乡的位置。 4、请完整的说出你家乡的名称。 (三)看一看、比一比 学生发现家乡变化之大。 (四)练习册20 页画一画 (五)课后延伸 1/4 定西不仅是一个风景迷人、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其实它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家乡的物产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家乡的物产。家乡举办过哪些大型的活动,这些活动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好处?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3、让学生养成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家乡的美景,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现家乡的美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物产资源 2/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唱祖国教案幼儿园

歌唱祖国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主题《我爱幼儿园》教案 幼儿入园后,周围的环境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在孩子的眼里,幼儿园有好玩的玩具、广阔的游戏场所、陌 生和蔼的老师和许多同龄的小伙伴,很多幼儿表现出极大的 热情走入这个环境,还有部分幼儿怕生、胆怯,心不甘情不 愿的被迫来到这个环境,为了帮助初入园的幼儿尽快熟悉幼 儿园生活,热爱幼儿园生活,特设计主题活动“我爱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 大领域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主题活动提要如下: (一)、美丽的幼儿园:该主题活动的教育意图在于通过 “看看周围有什么”和“幼儿园真好玩”活动,让幼儿尽快 的熟悉幼儿园环境,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项 活动。 歌唱祖国教案幼儿园

(二)、幼儿园是我家:该主题活动将通过“幼儿园象我家”和“音乐游戏:找朋友”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爱同 伴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的能力。 (三)、我爱幼儿园:该主题活动是主题系列活动的升华, 通过“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和“歌曲:我上幼儿园”,让幼儿获得想上幼儿园的积极情感体验,萌发了爱幼儿园的 情感。 活动一看看周围有什么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及相关人员,并初 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预先设定参观路线,联系好参观部门 三、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外出散步,引导幼儿说说幼儿园院子里有什么。 (二)、参观保健室,了解保健室的位置,知道保健室的一 些基本设备和设施(体重称、药柜、身高计、诊断床等)。(三)、参观厨房,认识厨房里的叔叔阿姨,知道小朋友吃 的饭菜都是他们做出来的,教育幼儿 歌唱祖国教案幼儿园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①.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居于榜首 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为第二 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标志着祖国悠久文化传统,显示着劳动人民在建筑上卓越成就的北京故宫 ⑤.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⑥.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 ⑦.水险山雄、涛飞浪卷,令人驰魂夺魄的长江三峡 ⑧.湖光山色、风韵幽绝,象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宝岛台湾中部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神韵的寺宙宅院为一身的承德避暑山庄 ⑩.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

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万里长城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益。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称关沟。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