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课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作用差异。
【实验原理】巴比妥类药物为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传入大脑的冲动减少,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并转为抑制进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现认为此作用也与增强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有关。
随着剂量由小到大,戊巴比妥钠可依次产生镇静剂催眠作用。
前者以自发活动减少为指标,而后者则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
【实验材料】1.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镊子2.药品:苦味酸溶液、0.2%、0.4%和0.8%的戊巴比妥钠溶液3.动物:小白鼠【方法步骤】取小鼠三只,分别编号为1、2、3号,称重并观察正常活动。
1号鼠由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20mg/ml(0.1ml/10g),2号鼠由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40mg/ml(0.1ml/10g),3号鼠由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钠80mg/ml(0.1ml/10g)。
给药后观察并比较小鼠的活动情况、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
【实验结果】鼠号体重(g)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作用维持时间(分)12【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2.个别小鼠未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则观察其是否有镇静作用3.翻正反射消失以1分钟以上为确定标准【思考题】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等量硫酸镁所产生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诸多种,其中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产生很大的差异。
口服硫酸镁因肠道难以吸收,而形成高渗压,使肠内水分的吸收减少,肠腔容积扩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产生导泻作用。
注射硫酸镁水解出的Mg+,可特异地竞争Ca2+的作用,引起骨骼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一系列反应。
肝脏功能状态的不同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初步探究普建宏单位:化学与坏境保护工程学院制药工程1002班摘要原理:戊巴比妥钠主要在肝内代谢失活,肝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即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
四氯化碳对肝脏有较大毒性,是建立中毒性肝损害动物模型的常用工具药,可借以观察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造小鼠肝损害模型,观察肝功能损害对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方法给肝脏功能状态不同的小鼠灌胃注射0.25%戊巴比妥钠药液,比较肝功能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对其的影响。
结果: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与肝正常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较正常组提前受到麻醉抑制。
关键词戊巴比妥钠小鼠肝损伤模型翻正反射个体化用药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为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无镇痛作用。
为目前临床较常用的中效戊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口服易吸收。
脂/水分配系数39,迅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
易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脏代谢失去活性,并从肾脏排泄,只有约1%左右从唾液,粪和胆汁中排除,蓄积作用较小。
[1] 为此,我们采用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功能损害模型和正常肝功能小鼠,观察戊巴比妥钠在不同的肝功能状态下对其的效应差异,初步探讨肝功能状态差异下对临床个性化用药的参考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注射器,灌胃器,秒表。
1.2 试剂 1%四氯化碳,0.25%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均有西南民族大学药理实验室提供。
1.3 实验动物三只雄性昆明种白鼠,体重(18.00-22.00) g,由西南民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具有实验动物检疫合格证1.4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取四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肝正常组和肝损伤组〕,每组两只,用苦味酸标记。
肝损伤组在实验前1H皮下注射1%四氯化碳制造肝损害模型。
造模一小时后各组小鼠灌胃注射0.25%戊巴比妥钠溶液0.4ml.分别记录各组小鼠从给药后到出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即入睡的时间〕。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肝功能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肝脏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过程,其中代谢是通过肝脏进行的。
肝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代谢酶系统,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
肝功能不佳时,代谢能力降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动物麻醉采血:本实验采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肝损伤组。
肝损伤组大鼠通过静脉注射四氢吡啶10mg/kg诱导肝损伤。
不同组别大鼠采用人工麻醉后胸骨下动脉插管,使用注射器采集动脉血,留取足够的血量供后续检测使用。
2.药物给药:健康组和肝损伤组大鼠分别给予注射药物。
按照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量后,通过胃管将药物溶液灌入大鼠胃部,保证药物能够完全吸收并参与代谢过程。
3.血药浓度测定:在药物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采集大鼠的动脉血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4.数据分析:将不同组别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肝功能对药物影响的差异。
实验结果:健康组和肝损伤组大鼠在同样的药物给药下,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
AUC(曲线下面积):肝损伤组大鼠AUC值比健康组大鼠高2倍,说明药物代谢降低,体内药物浓度上升。
Cmax(峰浓度):肝损伤组大鼠峰浓度比健康组大鼠低,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更广。
以上结果提示:肝功能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当肝脏功能下降时,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影响,对于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和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下降。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2、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3、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二、实验动物:1、动物的选择;2、动物的标记与捉拿、固定方法;3、动物的取血方法(尾尖、眼眶静脉丛、摘眼球、断头);4、动物的给药方法(灌胃、腹腔、皮下、尾静脉);5、动物的麻醉方法;6、动物的处死方法。
三、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实验步骤: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药理学实验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也是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时:(1)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前分工明确,实验时密切配合;(2)确定实验仪器、药品、动物与实验指导相符时,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保管;(3)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4)注意爱护动物、节约实验药品;(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肃静、清洁。
3. 实验后: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⑶整理实验结果,经分析思考作出结论,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
实验报告的书写1.题目2.目的3.原理4.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5.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6.结果:要求真实、清楚;7.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8.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实用药品商品学实践课程实验目录第一部分:动物实验部分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实验二、药物的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四、肝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五、肝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六、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七、肾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八、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和钙剂的对抗作用实验九、录像:氨基糖甙类的不良反应实验十、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实验十一、心得安的抗缺氧作用实验十二、抗凝血药的抗凝作用实验十三、利尿药的利尿作用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课前同学必须穿好白衣,提前十分钟到达实验室,在门前集合,待全体到达后正对进入实验室,按规定的小组坐好。
2、科代表需在实验课前一天到实验室那领取实验动物单,安排好同学在课前十分钟把动物领回实验室。
3、同学进入教室后须保持实验室安静,认真听课,做好每一项实验内容。
4、节约和爱护使用动物,善待它们,注意安全,防止咬伤。
5、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要相互配合,做好并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实事求是,避免虚报和谎报实验结果。
6、实验完毕,各族同学将实验台卫生打扫干净,哟宁可代表指定个小组同学轮流做好实验室卫生,并及时将存活动物送回动物房。
上药理实验课的目的:1、筛选药物的基本方法,临床用药的基础。
2、验证理论。
3、掌握动物实验的常用方法4、培养团队意识。
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小鼠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仪器】:天平及砝码一套,1ml注射器,6只,灌胃器一个。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实验动物】:小鼠【操作方法】: 1、注射器的安装和使用:要点:针头斜面和针筒的刻度保持在一条线上;插进针头后向右旋紧,保证针头在操作过程中必会掉下;吸药以后要进行排气,将针筒内的气体排净后,再调节药量。
2、天平的使用:要点:使用前注意调平,将小鼠放上和取下时,用手扶着铁丝,以免天平摇摆造成损害。
3、小鼠的捉拿和标记方法:要点:动作要轻,避免激怒小鼠;用食指和拇指的侧缘抓住小鼠耳及背部皮肤;固定尾部和后肢。
实验室规则一、课前预习实验指导,对实验目的和步骤应充分了解,对与实验有关的理论课内容也应作好复习,以便在实验课中进行讨论。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得乱丢纸屑杂物。
三、实验前先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器材是否与清单相符,然后仔细阅读实验指导。
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分工,尽可能使每人都有操作机会,使每一实验过程全组同学都能看到。
四、必须严格准确地按照实验指导中的方法进行操作,仪器用后必须放回原处,药品用后必须用原瓶塞塞好,玻璃器皿等必须清洗轻放。
注意节约药品,爱护器材及动物。
五、进行实验时,应认真、仔细、耐心,实验结果必须正确可靠。
根据每次实验课的不同要求,作好实验报告。
六、实验完毕,将器材洗干净擦干并还回保管室,各组轮流搞好室内清洁。
死亡动物放在指定的废料筒内,活动物放入指定的笼中,并随手关好水、电、门窗。
前言药理学是一门生物学科,药理学的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都是根据实践和观察获得的。
药理实验是药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将会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教师讲授的科学知识,因此,实验课是为了更牢固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更全面的掌握药理学知识。
药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培养同学们勤于动手,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和分析、有条不紊的实验室工作作风,为今后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医学学科,它的理论来自生物实验,因此,药理实验的特点是做实验离不开动物。
但每一个动物都受各种外界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有时实验结果不一定和预期一致,因此,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如实详细记录,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获得真正的知识,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把每一次实验做好,必须进行充分准备,要真正掌握实验知识,必须对实验指导进行预习。
实验报告是对结果分析,培养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轻视实验报告的想法对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固药理学知识都将是一种障碍。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理科学实验实验类型:动物实验实验项目名称: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48 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小鼠肝功能损伤对异丙酚(propofol)药效的影响。
方法给肝损伤小鼠腹腔注射propofol溶液,观察其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正常小鼠和肝损组小鼠在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后,进入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分别为3.95±1.54min,4.68±2.53min,无显著差异;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分别为28.49±15.14min,40.33±21.54min,也无显著差异。
正常小鼠处死解剖后肝脏颜色红,大小正常,表面光滑。
肝损小鼠解剖后肝脏颜色较正常小鼠灰白,体积比正常小鼠大近一倍,表面有弥漫性细小颗粒。
结论小鼠肝功能损伤能在一定程度上使propofol的生物转化受阻。
【关键词】小鼠,肝损伤,异丙酚,翻正反射Propofol是一种快速短效的全麻药,在体内主要经肝脏的生物转化消除。
Propofol的脂溶性极高,血浆蛋白结合率96%-98%,由肾小球滤过较少,也易被肾小管再吸收,其主要消除方式由肝药酶代谢,肝损伤极易使propofol的生物转化受阻[1]。
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的消失与恢复时间来判断Propofol的作用时间。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小鼠1.2.实验试剂propofol溶液,四氯化碳1.3.实验仪器计时器1.4.实验方法1.4.1.肝损模型实验前24h用10%四氯化碳0.2ml/10g皮下注射,损伤小鼠肝动能。
1.4.2.取体重相近的正常及肝功能已损伤小鼠各一只,称体重,以苦味酸溶液做好标记。
并试其翻正反射是否存在(将小鼠仰卧试验台上,若能恢复正常体位,为反正反射存在,否则翻正反射消失)。
1.4.3.按100mg/kg剂量腹腔注射10g/L propofol溶液。
药理实验指导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重复性(2)对照性(3)随机性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二)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
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
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9.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
中药对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引言: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肝脏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与寿命的重要因素。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能量等多重功能。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不良生活习惯普遍以及药物滥用等问题的出现,肝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保肝护肝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中药在保护肝脏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实验研究成果。
一、理论基础:中药护肝的科学依据1.1 中医理论视角下的肝脏养护在中医学中,肝脏被视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调畅气机,负责管理全身气血的运行和情志活动。
中医认为,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一旦肝气郁结,则易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肝病注重调和肝气,疏肝解郁。
中药通过其独特的四气五味、归经理论,能够针对性地调节肝脏功能,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
1.2 现代药理学对中药护肝成分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药理学技术为揭示中药护肝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研究表明,多种中药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苷类、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有效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
例如,枸杞多糖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损伤;丹参酮ⅡA则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保肝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药护肝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二、核心观点一:中药抗氧化作用与肝脏保护2.1 氧化应激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产生过量活性氧自由基(ROS),导致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的状态。
肝脏作为代谢中心,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攻击,进而引发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及DNA损伤等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
因此,减轻氧化应激是保护肝脏的重要策略之一。
2.2 中药抗氧化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中蕴含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硒及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