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多位数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及组成。
2.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概念、组成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采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多位数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多位数的概念及组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是由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组成的,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不同。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学会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强调数位的顺序和计数单位。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讲解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进位和借位的操作。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多位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多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多位数,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为学习多位数的乘除法运算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多位数的认识一、复习整理: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读多位数的方法是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再加上级的单位“亿”或“万”。
每级开头或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有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
级的末尾所有0都不读出来。
若某一级全为0,那么只读一个零。
写多位数的方法是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四舍五入”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 480000000005、求近似数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大小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能力拓展:1、填空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多位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
2.能够根据多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1.多位数的认识及读写。
2.多位数的比较。
3.多位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多位数?–多位数是由多个数字组成的数,数字的位数超过两位。
2.多位数的读写–例如:325 读作三百二十五。
3.多位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多位数大小,进行大小关系的判断。
4.多位数的加减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位数的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示例介绍何为多位数以及多位数的读写。
2.学习:呈现多位数,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
3.操练:设计多位数大小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教学: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多位数的加减法。
5.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教学反馈1.老师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学生回答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在课后继续练习多位数的加减法。
2.可以设计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多位数知识。
八、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多位数的认识,包括读写、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能够掌握多位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于多位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大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交流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和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位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多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规律。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
爽爽文库汇编之9总复习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
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
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
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
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
9 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和对策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2)乘法和除法(1课时)(3)空间与图形(1课时)(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多位数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1分)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9个千、2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考点: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答案】30409002【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八位数,最高位千万位上是3,十万位上是4,千位上是9,个位上是2,写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解答: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9个千、2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30409002;点评:此题考查对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认识情况。
2.(4分)一亿五千零六十万四千写作,它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答案】150604000,9,亿,15060万【解析】【考点】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的改写和近似数。
分析:这是一个9位数,最高位是亿位,亿位上是1,千万位上是5,十万位上是6,千位上是4,其余各位都是0,写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要把万位的下一位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
解答:一亿五千零六十万四千写作:150604000;它是一个 9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亿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150604000≈15060万。
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认识、读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3.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位数.A.六B.七C.八【答案】C.【解析】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可知万级有4个数位,个级有4个数位,依此即可作出选择.解答:解: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4+4=8位数.故选:C.点评:考查了位数的定义,一个整数的位数与它所占的数位的个数是相等的.4.最接近10万的整数是;7□369≈8万,□里可填.【答案】99999和100001;5、6、7、8、9.【解析】最接近10万的数就是与100000差最小的数,100000﹣1=99999和100000+1=100001;根据求近似数的方法来解答;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千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的数进1,小于5的数舍去,据此解答.解答:解:最接近10万的整数是99999和100001;7□369≈8万,口里可填5、6、7、8、9;故答案为:99999和100001;5、6、7、8、9.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整数的大小比较,最接近10万的数就是与10万即100000差最小的数;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千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省略尾数后同时写上“万”字.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答案】√【解析】对于十进制来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例如356,3的计数单位是百,5的计数单位为十,6的计数单位是1,;10个1是10,10个10是100,由此进行判定即可.6.()个一千万是一亿.A.10B.1000C.100【答案】A【解析】考查你对大数的认识等考点的理解7.补充数位【答案】万级,个级;千万位,百万位,万位;百位,千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解析】按照计数规则,每4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8. 10998400元用四舍五入法接近万元作单位的数是()A.1099万元 B.1100万元 C.10998万元【答案】B【解析】把10998400元用四舍五入法接近万元作单位的数,因为千位上是8大于5,所以用“五入”法.解答:解:10998400元≈1100万元;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9.要使8□418≈8万,□里不能填()A.5 B.3 C.2【答案】A【解析】8□418≈8万,显然是用“四舍”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里面只能填4或小于4的数.据此解答.解答:解:8□418≈8万,显然是用“四舍”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里面只能填4或小于4的数.即空格里不能填5或大于5的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10.一个含有亿级的多位数,至少是个九位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个级、万级分别有4个数位,可得一个含有亿级的多位数,至少是个九位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4+1=9(位),所以一个含有亿级的多位数,至少是个九位数,因此题中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个级、万级分别有4个数位.11.68 3900 0000≈68亿..(判断对错)【答案】√.【解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关键看精确到什么数位,然后把此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据此写出近似数后判断即可.解答:解:6839000000≈68亿.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后判断即可.12.个位、十位、百位…都是数位..【答案】正确.【解析】计数单位与数位形式上的区别是:数位后面带个“位”字,而计数单位后面没有“位”字;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个位、十位、百位…都是数位;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数位表示数字所占的位置,而计数单位表示数字的单位是什么.13. 9999加上1是1亿..(判断对错)【答案】×.【解析】9999加上1是10000即1万,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9999+1=10000所以9999加上1是1亿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的认识和整数加法的计算.1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A.777000 B.700077 C.707070【答案】A【解析】根据整数中0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要想一个零也不读,所有的0必须写在每级的末尾.解答:解:A、777000读作:七十七万七千,一个0也不读出来;B、700077读作:七十万零七十七,读1个零;C、707070读作:七十万七千零七十,读1个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借助数位顺序表读可避免读错0.15. 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占的数位是万..(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数位的意义和整数的数位顺序,不同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位置叫做数位.在整数中的数位是从右往左,逐渐变大: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94200这个数中的9在万位上.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94200这个数中的9在万位上.因此,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16. 721081357900; 61700062万; 101109999 47625044762513;四千万九百九十万; 8900189101.【答案】<、<、>、<、>、<.【解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如果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不是同级单位的要化成同级单位再比较大小.解答:解:(1)72108<1357900;(2)因为62万=620000,且617000<620000,所以617000<62万;(3)10110>9999;(4)4762504<4762513;(5)因为四千万=4000万,九百九十万=990万,且4000>990,所以四千万>九百九十万;(6)89001<8910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17.187000000≈()亿(保留一位小数).A.1.9亿 B.1.87亿 C.2.0亿【答案】A【解析】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千万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由此解答.解答:解:187000000≈1.9亿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18.在数位顺序表中,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整数数位顺序表,可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不是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可举例证明.解答:解:整数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例如个和百,它们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注意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9.数3 2002 3003左边的“3”在位上,表示3个,中间的“3”在位上,表示.【答案】亿,亿,千,3个千.【解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整数的什么数位上,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解答:解:数320023003左边的“3”在亿位上,表示3个亿,中间的“3”在千位上,表示3个千;故答案为:亿,亿,千,3个千.点评:此题考查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关键是看清它所在的数位.20.38□800≈38万,□里可以填,19□2000000≈20亿,□里可以填.【答案】0、1、2、3、4;5、6、7、8、9.【解析】(1)38□800≈38万,显然是用“四舍”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空格里可以填0、1、2、3、4;(2)19□2000000≈20亿,显然是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空格里可以填5、6、7、8、9.解答:解:(1)38□800≈38万,空格里可以填0、1、2、3、4.(2)19□2000000≈20亿,空格里可以填5、6、7、8、9.故答案为:0、1、2、3、4;5、6、7、8、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1.(2015秋•吉安县期中)一个自然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2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答案】204999;195000.【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是一个六位数,是由千位上的数字“四舍”或“五入”得到的“20万”;(1)求最小的数,千位上应是5才能“进一”,十万位上应是1,万位上是9,其他位上是0;(2)求最大的数,千位上最大应是4才能“舍去”,十万位上应是2,万位上是0,其他位上是9.解答:解:195000≈20万;204999≈20万;故答案为:204999;195000.点评:此题考查求近似数的应用,要正确分析“哪”一位需要“四舍五入”.22.(2015秋•云南月考)52□890≈53万,□里可以填()个数字.A.4 B.5 C.6【答案】B【解析】52□890≈53万,显然是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空格里可以填5、6、7、8、9.解答:解:52□890≈53万,空格里可以填5、6、7、8、9.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3.(2015•大田县)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答案】1100.【解析】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十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解答:解:1068人≈1100人故答案为:11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4.(2015•大田县)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答案】58千米/小时.【解析】根据行程问题中速度的表示方法,首先写出这只驼鸟每小时奔跑的路程,然后加上一条斜线,再在斜线的后面加上小时即可.解答:解: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58千米/小时.故答案为:58千米/小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的表示方法,要熟练掌握.25.(2015秋•萧县月考)一个数由3个千万、6个十万4个千、9个百组成,这个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答案】3060 4900;3060万.【解析】整数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如果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来表示,;“四舍五入”到“万位就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对万位后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据此写出.解答:解:这个数为:3060 4900;3060 4900≈3060万.故答案为:3060 4900;3060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26.(2013秋•居巢区校级期中)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计数单位与数位形式上的区别是:数位后面带个“位”字,而计数单位后面没有“位”字所以,一(个)、十、百、千、万、十万…都是计数单位.解答:解: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什么是计数单位.27.先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二十亿、八百万和五十写作、.四百九十九亿、八千万写作:、.三百亿、六十万和四千写作:、.三百亿、六十万和四千写作:、.九千八百万、六千和五写作:、.【答案】20 0800 0050,20亿;499 8000 0000,450亿; 300 0060 4000,300亿; 300 0060 4000,300亿;9800 6005,1亿.【解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解:二十亿、八百万和五十写作:20 0800 0050,20 0800 0050≈20亿;四百九十九亿、八千万写作:499 8000 0000,499 8000 0000≈450亿;三百亿、六十万和四千写作:300 0060 4000,300 0060 4000≈300亿三百亿、六十万和四千写作:300 0060 4000,300 0060 4000≈300亿九千八百万、六千和五写作:9800 6005,9800 6005≈1亿.故答案为:20 0800 0050,20亿;499 8000 0000,450亿; 300 0060 4000,300亿; 300 0060 4000,300亿;9800 6005,1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28.阅读材料,写出横线上的数我国每年因荒漠化直接经济损失达元,相当于1993年西北五省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元.五百四十亿:写作.一亿五千万:写作.【答案】五百四十亿;一亿五千万; 540 0000 0000; 1 5000 0000.【解析】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解:五百四十亿:写作540 0000 0000.一亿五千万:写作1 5000 0000.故答案为:540 0000 0000,1 5000 0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写法.29.在○里填上“<”或“>”.【答案】>,>,<,<,<,>.【解析】解:(1)390100>39790,(2)4642870>464278,(3)697000<6790000,(4)1010100<1101000,(5)478000<487000,(6)87506>10406.故答案为:>,>,<,<,<,>.30.下面三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A.90000900 B.90090000 C.90009000【答案】C【解析】解:A、9000 0900读作:九千万零九百,读一个零;B、9009 0000读作:九千零九万,读一个零;C、9000 9000读作:九千万九千,一个零都不读.故选:C.31.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这里的960万是一个近似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解: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是估计的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不是准确数,是近似数.故答案为:√.32.近似数65万与准确数65万比较()A.近似数大 B.准确数大 C.大小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求近似数的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65万如果是用“四舍”法得到65万,那么近似数比准确数65万大;如果是用“五入”法得到近似数65万,那么近似数65万比准确数65万小.由此解答.解:近似数65万如果是用“四舍”法得到65万,那么近似数比准确数65万大;这个数最大是654999.如果是用“五入”法得到近似数65万,那么近似数比准确数65万小;这个数最小是645000;因此,近似数65万与准确数65万比较,大小不能确定.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用“四舍”法得到的近似数65万比准确数65万大;用“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65万比准确数65万小.33.用3.0.4.8.2.5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六位数是.【答案】854320;203458.【解析】求组成的最大的数,该数从最高位到最低位,数字选择由大到小;求组成的最小的数,该数从最高位到最低位,数字选择由小到大,但最高位上的数字不能为0.解:用3.0.4.8.2.5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最高位为8,万位为5,千位为4,百位为3,十位为2,个位为0,即这个数为854320;用3.0.4.8.2.5组成的最小的六位数,最高位为2,万位为0,千位为3,百位为4,十位为5,个位为8,即这个数为203458.故答案为:854320;20345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整数的组成,注意最高位上的数字不能为0.34.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字都是3,十万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答案】300800003,三亿零八万零三.【解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解: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字都是3,十万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300800003,读作三亿零八十万零三.故答案为:300800003,三亿零八万零三.【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写法,分级读、写或借助数位表读、写数能较好的避免读、写错数的情况,是常用的方法,要熟练掌握.35.把5706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万.【答案】570.6,571.【解析】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同时在后面小数“万”字,再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解:5706000=570.6万,570.6万≈571万;故答案为:570.6,571.【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整数的改写、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36. 870060080读作()A.八亿七千零六万零八十B.八亿七百万六百八十C.八亿七千零六百八十【答案】A【解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解答.解:870060080读作:八亿七千零六万零八十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整数读法知识的掌握,注意掌握0的读法.37.用3个4和2个0组成五位数,最大的数是()A.40404B.40044C.44400D.44004 E.44040【答案】C【解析】要想组成的数最大,要把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要想组成的数最小,要把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但是最高位不能是零,据此解答.解:用3个4和2个0组成五位数,最大的数是:44400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根据指定数字按要求写数.38.三百零五亿六千零八万写作,改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答案】30560080000;3056008万;306亿【解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解:三百零五亿六千零八万写作30560080000;30560080000=3056008万;30560080000≈306亿.故答案为:30560080000;3056008万;306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39.在下面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A.50005000B.5500000C.50000005D.50050500【答案】C【解析】根据整数中“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分别读出各数再作选择.解:50005000读作:五千万五千;5500000读作:五百五十万;50000005读作:五千万零五;50050500读作:五千零五万零五百.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法,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0的情况.40.一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8,万位上的数是4,十万位上的数是3,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答案】8034 0000,八千零三十四万.【解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解:这个数写作:8034 0000;8034 0000读作:八千零三十四万.故答案为:8034 0000,八千零三十四万.【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写法,分级读、写或借助数位表读、写数能较好的避免读、写错数的情况,是常用的方法,要熟练掌握.41.与1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答案】99999,100001【解析】根据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进行解答即可.解:100000﹣1=99999,100000+1=100001;故答案为:99999,100001.【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数的认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42.在横线上填上“>”“<”“=”.16×50 160×5210×7 201×718×200 20×170405970000 4亿4830000 483万.【答案】=,>,>,>,=【解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判断即可.解:(1)16×50=800,160×5=800800=80016×50=160×5;(2)210×7=1470,201×7=14071470>1407210×7>201×7;(3)18×200=3600,20×170=34003600>340018×200>20×170;(4)405970000,4亿=400000000405970000>400000000405970000>4亿;(5)4830000,483万=48300004830000=48300004830000=483万.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大小比较方法.43.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数位.(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十、百、千…,据此判断.解:由分析可知: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明确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管键.44.下面各数中最接近417万的数是()A.417001B.41700001C.4171010D.4171001【答案】D【解析】分别求得各数与417万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差越小的越接近417万,即可作出判断.解:417万=4170000;4170000﹣417001=3752999;4170 0001﹣417 0000=37530001;4171010﹣4170000=1010;4171001﹣4170000=1001所以4171001与417万的差最小,即4171001最接近417万.故选:D.【点评】考查了数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得到选项中各数与417万的差.4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则这个数是位数.【答案】七.【解析】按照数位顺序表,从个位起向左第7位是百万位;据此解答.解:(方法1)数位表中,从右边个位数起,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第七位是百万位,这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方法2)数位表中个级上4位数字,而万级上4位数字,最高位第八位是千万位,退一位第七位,正好是百万位.故答案为:七.【点评】本题考查对数位表的掌握与理解.46.一个数是由5个百万,3个十万和六个百组成的,这个数是.【答案】530 0600.【解析】5个百万是500 0000,3个十万是30 0000,六个百是600,由5个百万,3个十万和六个百组成的数是500 0000+30 0000+600="530" 0600.解:这个数写作:530 0600.故答案为:530 0600.【点评】此题是考查整数的写法与组成.分级写或借助数位表写数能较好的避免写错数的情况,是常用的方法.47.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10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答案】1004999,995000.【解析】要考虑100万是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100万最大是1004999,“五入”得到的100万最小是995000,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四舍”得到的100万最大是1004999,“五入”得到的100万最小是995000;故答案为:1004999,995000.【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48.把90990、90099、90900、90909按从小到大的排序.【答案】90099<90900<90909<90990.【解析】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数位,如果数位不同,那么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据此判断即可.解: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90099<90900<90909<90990.故答案为:90099<90900<90909<9099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49.读50800304这个数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认识各位数的含义。
2.能够正确读写各位数。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多位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多位数的概念及各位数的含义。
2.正确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教学课件、多位数卡片。
3.设备: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讲解多位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
2.让学生观察多位数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各位数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1.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多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1.给学生发放多位数卡片,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第四步:巩固1.进行多位数的口算练习,加深学生对多位数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多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检查学生作业,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多位数的概念和各位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多位数的认识展开教学,通过导入引入概念,讲解和练习操作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多位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3. 多位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难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加减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多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如:从高位到低位读,从高位到低位写,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等。
(2)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如:一个多位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千、百、十、个的组合。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较次高位,依此类推。
(4)多位数的加减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上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概念,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分解、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多位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分解、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多位数的认识一、认识整数和自然数1、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3、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自然数就是指大于等于0的整数。
就是0、1、2、3、4、5……。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认识数位顺序1、四位分级法我国习惯上把多位数按四位分级,即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作为一级。
个、十、百、千四位,称为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位,称为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四位,称为亿级。
个级、万级、亿级……称为数级。
列表如下:2、弄清数位与数级的关系整数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特别要牢记,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处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数值大小就不同。
“数级”就是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往左每四位分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它表示有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它表示有多少个万。
2、多位数的读法一、读数法则按照四位分级的原则,我国的读数法则是:1、四位以内的数,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读起。
2、四位以上的数,先从右向左四位分级,然后从最高级起,依次读亿级、万级、个级。
读出各级里的数和它们的级名。
亿级里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二、归纳要点1、读数的时候,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
2、数中间有1个0,或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
3、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教案标题:多位数的认识及读写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位数的含义和构成规律;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1. 多位数的认识;2. 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的教具、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的教材、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的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多位数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多位数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兴趣。
并师生共同探讨多位数的构成规律。
2. 多位数的认识(15分钟)教师将多位数的定义写在黑板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合在一起就是多位数。
”引导学生理解多位数的含义,并通过一些多位数的例子进行讲解。
3. 多位数的读写(2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多位数的图片或数字,提问学生如何读写这些多位数,并让学生逐个进行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4. 操练与巩固(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教师逐个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展示与总结(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多位数的认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合在一起就是多位数。
多位数的读写:数的位数和位数顺序要正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讲解和练习等,引导学生理解多位数的含义和构成规律,并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多位数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2.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3. 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概念理解,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多位数,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激发学生学习多位数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多位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进一步明确多位数的定义。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a. 整数的读写: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b. 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如:这是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位,千位上是几……。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和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多位数,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多位数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多位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多位数改写和近似数求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多位数大小比较和求取最大数、最小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数位顺序表的应用,包括多位数改写、近似数求取、大小比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学习多位数做好准备。
2. 讲解新课(1)多位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的概念,明确多位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多位数的读写规律,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3)数位顺序表的应用讲解数位顺序表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位顺序表在多位数读写、改写、近似数求取、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应用。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多位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数位顺序表应用的熟练程度。
3.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多位数_苏教版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多位数的大小比较第7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把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把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400000 4000000(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师:什么缘故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启发学生摸索,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 765○489 566○581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关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确实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看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摸索,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摸索后进行比较和排序。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形。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假如没有,教师能够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提问:你是如何想的?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差不多上六位数;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让学生翻阅第1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
(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2.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位…亿位亿位亿位位万位万位万位位位位位位(1)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复习应用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
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一个数,让同桌读出来。
再任意指出这个数中的数字,说出它的含义。
同桌两人交换,互相读同桌写的数,说数字的含义。
2.写一个数并读出来,让同桌写出来,看看与你写的是否一样。
同桌两人交换进行。
3.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写多位数的?4.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你能将写出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吗?三、综合训练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四、课堂小结关于多位数的读、写,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感受到这次复习比过去有进步。
学生思维活跃了,打破了以往复习中的机械与沉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沟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单元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1.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改写、大小比较等。
2.笔算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在运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角的度量,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识别,平形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
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及画统计图。
【教学指导】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把握情形,如概念的明白得水平,运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形制定有效的复习打算。
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关心有困难的学生补偿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进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2.乘法和除法.....................................1课时3.空间与图形.....................................1课时4.统计...........................................1课时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的第1—4题;教科书第112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把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把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