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课_矛盾试题整理_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84
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看法的题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复习资料:㈠原理总结■矛盾即对峙一致,要求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看法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两方互相排挤、互相对峙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两方相吸引、互相联络的属性和趋向。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两方互相依靠,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两方共处于一个一致体中 ; 二是矛盾两方互相贯通,即互相浸透、互相包括,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同一以差异和对峙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贯穿,事物就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限制,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一致体的存在,事物相同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矛盾两方既对峙又一致,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广泛性原理:矛盾拥有广泛的,要求我们要认可矛盾,剖析矛盾,勇于揭穿矛盾,踊跃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别性原理:第 1 页矛盾拥有特别性,要求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广泛性原理的指导下,详细剖析矛盾的特别性,不停的实现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共性和个性的详细的历史的一致。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 主、次矛盾互相依靠,互相影响,在必定条件下互相转变,要求我们擅长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兼备兼备,适合办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排挤,互相依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联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平衡论。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及专项训练一、原理归纳: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1〕【重申主要矛盾的原理】在事物睁开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睁开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重申次要矛盾的原理】〔从简〕次要矛盾处于隶属地位、对事物睁开不起决定作用。
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睁开和解决。
【方法论】要学会兼顾兼顾,合适办理次要矛盾。
(3〕【重申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睁开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必然条件下互相转变。
【方法论】要求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兼顾兼顾,合适办理次要矛盾,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一致。
既要反对做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1〕【重申主要方面的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若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看问题要抓住主流。
(2〕【重辩论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若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主次方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
并在必然条件下互相转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抓住主流又不能够忽略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一致。
反对把矛盾两方相同对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杂事物的性质。
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以为,主要矛盾在事物睁开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睁开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必然条件下互相转变,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并在必然条件下互相转变.【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解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一致的认识方法。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平衡论。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一致〔方法论〕【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一致,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也同时带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破坏,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超级武器的研制、跨国犯罪等等。
这表明()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2.下列选项中,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①居安思危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⑤不是鱼死,就是网破⑥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⑦不见高山,不显平川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A. ①④⑥⑦B. ②③⑥⑦C. ①②⑤⑧D.③④⑤⑧3.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命题表明()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全国310个县(市)开始试点工作。
“先试点后推行”是我国改革过程中推行新事物的工作方法。
哲学上看,“先试点后推行”的工作方法是()A.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5. 矛盾的特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下列体现该哲理的是()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6.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不同的特点③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④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在 (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④二者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8.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常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考点汇总一、内容主要矛盾是指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主导、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二、主要区别1.侧重点不同:主次矛盾的划分在于研究不同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抓住重点和关键,更好地解决问题、办好事情;矛盾主次方面的划分在于研究矛盾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规定事物性质(定性)上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准确判断事物性质,正确分析形势,为我们的行为取向提供依据。
2.矛盾数量不同:两者同样是认识事物,前者涉及多个矛盾,要求在矛盾丛中辨轻重;后者只涉及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双方之间分主次。
三、关键词来区分1.当出现“重点、关键、中心、重心、核心、根本、主要、重要、主线.要务、突出任务、首要、要害、重中之重”等词时,一般考察的是主要矛盾当出现“性质、本质、主流(支流)、主导、主体、优势、总体上、大多数,“辨方向”、“识大局” (分析形势) 、“判断性质”等词语时,一般考察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主次矛盾侧重讲述一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找出其关键的部分:而矛盾的主次方面侧重分析一个事情的利弊。
四、日常俗语,德语来分辨1.抓主要矛盾的俗语,主要有牛鼻子,硬道理,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工作做到点子上,蛇打七寸,射人射马,捕贼摘王,等。
统筹兼顾的,如“学会弹钢琴”“烘云托月”“绿叶扶红花”“篇酋三桩,好汉三帮”;不分主次的如“胡子眉毛一把抓”,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忽视次要矛盾的,如“单打一"。
等。
2.标志主要方面的俗语双刃剑、三七开、瑕不掩瑜.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占上风、是药三分毒、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等。
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学案参考答案课堂合作探究:1、正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练习1】A[解析] 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练习2】C2、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对互联网现象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
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互联网丰富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是主流。
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忽视。
[解析] 分析时注意:首先要一分为二看到利与弊两方面,坚持两分法;然后正确看待利、弊两个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流,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忽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要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国强为民富提供了物质基础,民富又为国强提供了动力。
(2)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在大力发展生产实现了国强后,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就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向民富转变。
课后巩固练习:1-5:BCBAD 6-10:BDBBD 11-15:AACDC 16-20:CCDCB2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解析】本题的最大特点是自选原理,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中,看似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分析材料可知,其实,本题还是有很大的限定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及举例:1.主要次要矛盾的例子:最熟悉的我们社会主义阶段的矛盾有许多,民族之间的问题,国际间的问题,国家统一的问题,等等,但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它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性质等等决定,制约了其他一切矛盾的解决,其他的矛盾解决以它的发展和解决为条件.2.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例子:人民内部矛盾,群众之间有种种利益上的差异和取向上的分歧,人民内涵的不同群体或集团间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总之在公有经济基础上有种种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冲突,但是公共利益是全局的长远的,决定了人民内部矛盾最终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温和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用的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3. 3."是药三分毒,但我们强调的是那七分药效":药一般都有毒副作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但是它在抑制或杀灭病菌或病毒方面比起毒副作用更显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七分药效",我们要看的是它这方面的作用,所以必要时药我们还是要吃的.另外比如在军事中,决策者进行决策,必"杂以利害",因为作战实质是在进行博弈,任何决策都必须考虑到得失,选择的决策通常是能获益大的,或者至少是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少的,这里的"利害"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我们要正确判断不可.再比如我们国家的决策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精辟的论断,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宏观经济走向是积极的和增长的,这里也是对经济形式的好坏性质下了论断,因为积极方面占主导,所以判断结果是可靠是好的.其实分辨起来很简单,你们老师肯定详细讲过,上课要认真听讲,思维要跟着老师转。
其实高二政治哲学这块内容其实根本就不要记什么条条框框,记了反而错的多,关键课堂要听懂,多做试题,多想问题。
比如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完全可以通过做题自己去体会。
一般而言,主次矛盾用得比较多。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双方既对又统一的关系。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错误倾向: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核心的观点,我们要注意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美国 爱因斯坦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7352 349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1.绿色GDP 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材料体现了①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12.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2014.1.7【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考点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1)基本属性:A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B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分为两种情况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PS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二者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限制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矛盾这面,也看到那面;既看到矛盾双方对立,又看到二者统一a)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①要坚持绿色消费②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③要遵循价值规律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太极图”其主要内涵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统一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①③④)d)“多难兴邦”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质变、量变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③④)e)从灾难到进步体现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和“进步”的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某些外因的决定性进步(①③)f)大题(2009 北京文综)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
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
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