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猪小肠平滑肌细胞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39
1. 了解大肠小肠的结构特点。
2. 掌握大肠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猪2. 实验器材:解剖剪、镊子、放大镜、培养皿、清水、解剖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台氏液、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等三、实验方法1. 大肠小肠解剖(1)取一段新鲜猪大肠,用水洗净。
(2)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大肠,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颜色、质地等。
(3)将大肠翻转到内表面,观察其黏膜层,可见皱襞和绒毛。
(4)用解剖剪剪取一段小肠,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小肠的结构。
2. 大肠小肠生理特性研究(1)观察小肠平滑肌运动将离体小肠平滑肌置于台氏液中,观察其在不同浓度台氏液中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变化。
(2)观察大肠平滑肌运动将离体大肠平滑肌置于台氏液中,观察其在不同浓度台氏液中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变化。
(3)观察大肠蠕动将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灌入小鼠腹腔,观察炭末在肠道中的推进距离,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
1. 大肠小肠解剖(1)大肠外观呈灰红色,质地较厚,有明显的皱襞和绒毛。
(2)小肠外观呈粉红色,质地较薄,有环状皱襞和绒毛。
2. 大肠小肠生理特性研究(1)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2)离体大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3)炭末推进百分率: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为20%,实验组(大承气汤灌胃)为40%。
五、实验讨论1. 大肠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大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蠕动有助于将消化产物推向肛门。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蠕动有助于将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2. 大承气汤具有泻下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增加炭末推进百分率。
3.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肠小肠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加深了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理解。
六、实验结论1. 大肠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习一种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它的影响。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温度及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家兔,2.0-2.5kg实验药品:台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0.01%阿托品溶液、1.0%氯化钙溶液、1mol/l盐酸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器材:恒温平滑肌槽、小烧杯、污物杯、张力换能器、双凹夹、温度计、BL-420生物信号系统、丝线等。
【实验步骤】1.恒温浴槽的准备工作;2.标本制备;3.仪器连接与设置;4.启动计算机,打开BL-420生物信号系统,调节参数,开始记录。
观察项目1.自动节律性收缩,描记一段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观察其节律性收缩及张力水平。
2.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1)乙酰胆碱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乙酰胆碱溶液1~2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作用产生后,洗涤三次,进行下一项实验。
(2)阿托品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阿托品溶液2~3滴,两分钟后,再加入0.01%的乙酰胆碱溶液1~2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与(1)比较结果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3.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去甲肾上腺素2~3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然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4.观察钙离子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1%的氯化钙溶液2~3滴,观察肠管平滑肌的反应。
然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5.观察酸碱度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1~2滴,观察平滑肌的反应,待作用出现明显后,在此基础上,加入1mol/l的NaOH溶液1~2滴,观察平滑肌的反应。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哺乳动物离体器官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和分析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动节律性、兴奋性、收缩性以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其收缩活动受到神经、体液以及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离体小肠平滑肌在适宜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其生理特性,通过给予不同的刺激,可以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相应反应。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_____2、实验器材:恒温平滑肌槽、张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手术器械、氧气袋等。
3、实验药品: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阿托品、HCl 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离体小肠平滑肌标本击昏实验动物,迅速剖开腹腔,取出一段小肠,置于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
小心去除肠系膜和脂肪组织,将小肠剪成 2-3cm 的小段。
选取肠管平滑肌活性良好的部分,两端用线结扎,制成肠管标本。
2、安装实验装置将肠管标本一端固定在浴槽底部的固定钩上,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向浴槽中加入适量台氏液,保持恒温 37℃,并持续通入氧气。
3、观察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收缩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观察其自动节律性。
4、观察小肠平滑肌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向浴槽中依次滴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收缩曲线的变化。
5、观察小肠平滑肌对酸、碱刺激的反应向浴槽中滴加适量 HCl 溶液,观察小肠平滑肌的反应;随后用台氏液冲洗,待收缩恢复正常后,再滴加适量NaOH 溶液,观察其反应。
6、观察小肠平滑肌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升高或降低浴槽内台氏液的温度,观察小肠平滑肌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自动节律性收缩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能够自发地、节律性地产生收缩和舒张活动,收缩曲线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2、对化学物质的反应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明显增大,收缩频率加快,表现为兴奋作用。
小肠平滑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了解其功能和特性,并探究影响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因素。
实验材料:1. 小肠标本2. 显微镜3. 实验药品:酚红、乙酸乙酯、氯化钙、乙醇4. 荧光显微镜实验步骤:1. 取一块小肠标本,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镜头,以观察小肠平滑肌的细胞结构。
2. 在小肠标本上滴加酚红溶液,观察小肠平滑肌的血液供应情况。
3. 将小肠标本放入含有乙酸乙酯的培养基中,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4. 在观察小肠平滑肌收缩和舒张过程时,分别加入氯化钙和乙醇,观察其对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1. 经显微镜观察,小肠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呈现纵向分布的条状结构。
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成平滑肌组织。
2. 酚红溶液滴加后,小肠平滑肌血管清晰可见,显示其丰富的血液供应。
3. 在乙酸乙酯培养基中,小肠平滑肌呈现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时,细胞逐渐变细,形成褶皱;舒张时,细胞恢复原状,褶皱消失。
4. 加入氯化钙后,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增大,收缩时间延长。
而加入乙醇后,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减小,收缩时间缩短。
实验讨论: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钙离子是平滑肌收缩的重要信号分子。
实验中加入氯化钙后,钙离子浓度增加,促使平滑肌细胞的收缩。
而乙醇则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或其他信号通路来实现。
此外,实验中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血液供应丰富,说明小肠平滑肌对血液的需求较高,这可能与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关。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是消化道蠕动的基础,有助于推动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吸收。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小肠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其收缩和舒张的调控机制。
钙离子和乙醇等因素对小肠平滑肌活动具有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消化道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揭示了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并探究了影响其活动的因素。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方法。
3. 了解肠细胞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肠细胞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主要包括吸收细胞、分泌细胞和吸收细胞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了解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肠组织。
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剪刀、镊子、刀片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猪肠组织,用剪刀将其剪成小块。
2. 将组织块放入切片机中,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3. 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4. 将染色后的切片取出,放入载玻片中。
5. 用盖玻片覆盖在切片上,轻轻压紧。
6.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节镜头,观察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肠细胞具有以下特点:1. 吸收细胞:细胞呈圆柱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较小,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 分泌细胞:细胞呈锥形或圆形,细胞质较薄,细胞核较大,位于细胞底部。
细胞表面有分泌颗粒,分泌消化酶等物质。
3. 吸收细胞: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质较薄,细胞核较小,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六、实验讨论1. 肠细胞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肠细胞通过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同时分泌消化酶等物质,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 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吸收细胞表面的大量微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细胞表面的分泌颗粒有利于分泌消化酶等物质。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了解了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消化过程,为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八、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调节镜头,观察细胞时尽量保持清晰。
小肠平滑肌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机制。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小白鼠、显微镜、小刷子方法:1.分离小鼠小肠:将小鼠剖腹,取出小肠并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2.清除黏液:用小刷子沿小肠轻轻刷去黏液。
3.选择一段小鼠小肠,用显微镜观察其平滑肌。
4.直接刺激:用细针刺激小肠平滑肌,观察其收缩和松弛情况。
5.药物作用:加入不同的药物,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观察其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内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刺激平滑肌可以引起其收缩或松弛。
(2)内分泌调节:刺激平滑肌可以引起其收缩或松弛。
(3)自主调节:平滑肌具有自发性收缩和松弛的能力。
2.外源性调节:(1)乙酰胆碱:加入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明显收缩。
(2)肾上腺素: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开始松弛。
五、实验讨论1.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来调节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
2.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物质的分泌来调节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
3.自主调节是指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发性收缩和松弛的能力,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
4.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通过刺激乙酰胆碱受体,引起小肠平滑肌的收缩。
5.肾上腺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通过刺激肾上腺素受体,引起小肠平滑肌的松弛。
六、实验结论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机制主要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实现。
内源性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自主调节;外源性调节主要是药物的作用。
乙酰胆碱可以引起小肠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可以引起小肠平滑肌松弛。
这些调节机制对于小肠正常消化和排泄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小肠平滑肌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操作小肠平滑肌。
这个实验对我的实验技巧和实验思维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平滑肌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实验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习一种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它的影响。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温度及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家兔,2.0-2.5kg实验药品:台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0.01%阿托品溶液、1.0%氯化钙溶液、1mol/l盐酸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器材:恒温平滑肌槽、小烧杯、污物杯、张力换能器、双凹夹、温度计、BL-420生物信号系统、丝线等。
【实验步骤】1.恒温浴槽的准备工作;2.标本制备;3.仪器连接与设置;4.启动计算机,打开BL-420生物信号系统,调节参数,开始记录。
观察项目1.自动节律性收缩,描记一段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观察其节律性收缩及张力水平。
2.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1)乙酰胆碱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乙酰胆碱溶液1~2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作用产生后,洗涤三次,进行下一项实验。
(2)阿托品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阿托品溶液2~3滴,两分钟后,再加入0.01%的乙酰胆碱溶液1~2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与(1)比较结果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3.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0.01%的去甲肾上腺素2~3滴,观察肠管张力和收缩有何变化。
然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4.观察钙离子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1%的氯化钙溶液2~3滴,观察肠管平滑肌的反应。
然后洗涤三次,待其活动稳定后,进行下一项实验。
5.观察酸碱度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向浴槽标本管中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1~2滴,观察平滑肌的反应,待作用出现明显后,在此基础上,加入1mol/l的NaOH溶液1~2滴,观察平滑肌的反应。
生理实验--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小肠平滑肌是小肠中重要的细胞组织之一,具有调节小肠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动物实验,观察和分析了小肠平滑肌的反应性和紧张状态的变化。
下面是实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方法:1.取新鲜小鼠小肠,剥离其黏膜和肌肉层。
2.将小肠平滑肌切成长约1cm,宽约0.3cm的小块。
3.将小肠平滑肌放入生理盐水中清洗数次,去除杂质。
4.将小肠平滑肌放入九川气体浴中,以27℃恒温。
5.测量小肠平滑肌的基础张力,即不加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肌肉的紧张状态。
6.添加酰胺酶至九川气体浴中,进行预实验。
7.记录小肠平滑肌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情况,包括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或去极化药物的作用。
实验结果:1.小肠平滑肌的基础张力为0.84g/mm2。
2.乙酰胆碱浓度逐渐增加,小肠平滑肌的张力也逐渐增加,最高值为2.35g/mm2。
3.去极化药物对小肠平滑肌有明显刺激作用,使其张力大幅度升高,最高值可达3.14g/mm2。
4.小肠平滑肌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小肠平滑肌表现出抗乙酰胆碱能力较强的特点。
分析与讨论:小肠平滑肌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可塑性,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而有效的响应。
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通过胆碱能神经末梢作用于小肠平滑肌,促进其收缩和蠕动,从而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实验结果表明,小肠平滑肌的抗乙酰胆碱能力并不一致,这可能与小肠平滑肌的类型以及神经传导机制等因素有关。
去极化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电位差来刺激小肠平滑肌,从而促进其收缩和蠕动,进一步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小肠平滑肌对去极化药物的反应较为明显,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动物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同时,也需要注意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应用价值,才能更好地解释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小肠平滑肌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对于食物的推进和消化吸收过程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实验,观察和分析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频率及影响因素,以了解小肠平滑肌的运动规律及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小肠、台氏液、氯化钾溶液、生理盐水、0.01%肾上腺素溶液、0.01%阿托品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理显微镜、剪刀、镊子、培养皿、吸管、记录仪、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取一段新鲜猪小肠,用生理盐水洗净,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2. 将小肠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外形、黏膜结构等特征。
3. 将小肠剪成约2cm长的片段,置于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保持湿润。
4.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记录收缩幅度、频率等参数。
5. 分别向培养皿中加入氯化钾溶液、肾上腺素溶液、阿托品溶液和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小肠平滑肌的运动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表现为节律性收缩,收缩幅度约为1-2mm,频率约为2-3次/分钟。
2. 加入氯化钾溶液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表明氯化钾可以增强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3. 加入肾上腺素溶液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无明显变化,表明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无显著影响。
4. 加入阿托品溶液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降低,表明阿托品可以抑制小肠平滑肌的收缩。
5. 加入乙酰胆碱溶液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表明乙酰胆碱可以增强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六、实验讨论1. 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对于食物的推进和消化吸收过程至关重要。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样本、胰蛋白酶、磷酸盐缓冲液、显微镜、染色剂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样本进行固定处理,然后使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接着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涤,最后用染色剂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运动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细胞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呈现出梭形或长条形的形态,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均匀分布。
这些细胞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渐失去原有的结构,变得松散而无规则。
2. 细胞运动特性观察
为了观察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的运动特性,我们采用了荧光染色的方法。
在荧光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细胞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运动速度较快,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和伸展。
这表明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完成消化过程所需的各种功能。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会发生结构性改变,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2. 离体小肠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完成消化过程所需的各种功能。
本次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肠道功能的相关问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四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研究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
实验原理:平滑肌是人体内的一种无志向的肌肉,它的收缩缓慢而持久。
平滑肌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横纹,受到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作用,能够主动收缩和被动舒张。
平滑肌收缩主要是通过肌浆动力蛋白和肌动蛋白的互相作用实现的。
平滑肌受到交感神经的刺激时会发生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a受体使平滑肌收缩;受到副交感神经的刺激时会发生抑制,释放乙酰胆碱,通过m受体使平滑肌松弛。
实验材料:小白鼠,离体小肠,生理盐水,甲氧氯普胺,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
实验方法:将小白鼠处死,取出小肠,清洗干净,将小肠切成长度为2-3厘米的小块,放入含有生理盐水的生理盐水槽中,将生理盐水槽装入37℃水浴锅中,调节温度和pH值。
用一对显微钳夹住小肠两端,逐渐拉紧,使小肠上的脂肪和血管清除干净。
将小肠固定在育满实验的组织夹板上,将另一头固定在能够测量肌肉张力的压力传感器上。
将压力传感器和记录仪连接好,记录肠道平滑肌张力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添加甲氧氯普胺和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添加硝酸甘油观察平滑肌的松弛。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小肠平滑肌具有稳定的基底张力,加入甲氧氯普胺使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收缩,表明肠道平滑肌受到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收缩;加入异丙肾上腺素使肠道平滑肌产生松弛,表明肠道平滑肌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松弛;加入硝酸甘油使肠道平滑肌产生松弛,表明硝酸甘油能够通过扩血管作用来产生松弛。
三种药物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具有稳定的基底张力,受到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收缩,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松弛;硝酸甘油能够通过扩血管作用来产生松弛。
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
实验三:小肠平滑肌收缩实验日期:2011年10月25日3.1实验目的3.1.1观察哺乳动物小肠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3.1.2观察某些理化因素对小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活动和紧张性的影响;3.1.3 学习哺乳动物离体小肠体外实验的方法.3.2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点,如兴奋(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bility)和收缩性(contractibility),还表现出自身的功能特点,如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具有一定的紧张性(tonicity);具有较大的伸展性(extensibility);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但对于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消化道平滑肌在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rhythmic contraction),对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如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一些特殊的无机盐离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供氧和牵拉等刺激敏感,这些刺激都可以改变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活动,而表现为收缩的节律、强度、速度以及紧张性收缩等方面的改变。
3.3实验材料机械-电换能器、恒温水浴灌流槽、温度计、台氏液、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10000阿托品、1N NaCl、1N HCl3.4实验方法3.4.1标本制备十二指肠向下取20~30cm的肠段,除去肠系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之后,用台氏液冲洗干净,保存于盛有室温台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3.4.2固定实验取2~3cm的肠段,用棉线结扎两端肠段的对角(注意应避免封闭肠管,保持肠管管腔能与溶液相通)。
将此肠段一端通过铁勾固定在灌流槽的内槽底部(肠段与铁勾间的间隙应比较小,以免肠管摆动),内槽中的台氏液以刚能淹没肠管为宜。
开启供氧装置供给标本氧气,以保持平滑肌的生理机能。
另一端则通过棉线连接机械-电换能器的悬梁臂上,标本与换能器连线保持垂直,且松紧度适当,不要与灌流槽内壁接触。
实验一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哺乳动物离体肠标本制备及灌流方法。
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
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
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 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流程 2、仪器安装及调试 3、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1、标本制备流程:①击昏家兔→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③制作离体肠标本①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内容物基本洗净。
③制作离体肠标本: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8℃左右的台氏液中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
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DC,高频滤波F→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肠的组织结构;2. 观察小肠各层结构的特点;3. 掌握显微镜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组织结构复杂,具有适应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通过观察小肠的显微镜切片,可以了解其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小肠;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剪、镊子、培养皿、清水、染色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段新鲜猪小肠,用水洗净;2. 将小肠剪成长约2cm的小段;3. 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内表面;4. 将剪开的小肠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5. 用镊子轻轻夹起小肠内表面,用染色液染色;6. 将染色后的小肠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7. 观察小肠的各层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肠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1)粘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
固有层含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2)粘膜下层:由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组成;(3)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肌纤维收缩可促进小肠蠕动;(4)浆膜:由结缔组织和浆膜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2.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皱襞和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积扩大,有利于消化和吸收;(1)环形皱襞: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与食管和胃的皱襞不同,它们是固定的构造,不因肠腔扩张而消失;(2)绒毛:由粘膜的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形成,长约0.5—1.5mm,其形状在小肠各段不同,十二指肠绒毛最宽,一般呈叶状;空肠绒毛呈杆状;回肠绒毛较细,大多呈指状。
六、实验结论1. 小肠的组织结构复杂,具有适应消化和吸收的功能;2. 小肠的环形皱襞和绒毛使内表面积扩大,有利于消化和吸收;3.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七、实验讨论1. 小肠的组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环形皱襞和绒毛扩大了消化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2. 小肠的各层结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消化吸收任务;3.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直观地了解了小肠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小肠平滑肌运动观察的在体实验教学方法新探张松江;张文靖;刘永;武鑫;王红伟;王峰;赵献敏;王权;高剑峰【摘要】小肠平滑肌运动观察一般是采用恒温平滑肌槽体外观察的方法.但若因为条件限制,没有恒温平滑肌槽,更没有供氧设备,便无法向学生开展该实验项目.改良后的小肠平滑肌运动观察实验,采用了在体实验的方法,充分利用动物本身的体温和血液循环供应营养,简化了实验设备和操作程序,实验效果良好,有推广利用价值和意义.【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小肠;平滑肌;运动;在体实验;教学方法【作者】张松江;张文靖;刘永;武鑫;王红伟;王峰;赵献敏;王权;高剑峰【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45;G642.423小肠平滑肌运动观察是消化系统的经典实验,一般是采用恒温平滑肌槽体外观察的方法[1-2]。
但没有恒温平滑肌槽,没有供氧设备,是无法向学生开设这个实验项目的。
有的实验教材是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确定小肠的运动强度[3],这种方法不够客观和精确。
河南中医学院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内容,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发挥老师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摸索出了在体观察家兔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家兔。
2)实验器材: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1套(手术剪刀、止血钳、镊子等),螺旋夹,铁架台,玻璃分针,张力换能器(量程为 25 g以下),烧杯,温度计,蛙板,蛙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