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卷-植被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341.36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05 植被与土壤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2.④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021年东北某地9万多平方米黑土被盗挖。
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
抚州的王先生热爱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
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
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除了黑土富含有机质,还因为()④获取容易④管理成本低④土质疏松④来自寒地害虫少A.④④B.④④C.④④D.④④4.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A.提供矿物质B.增大温差C.固定并通气D.提供无机盐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
黄土区严重的流水侵蚀导致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
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土壤容重/(g·cm-3)土层深度/cm自然恢复阔叶林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旱作耕地0—100.78 1.13 1.17 1.2310—200.79 1.18 1.20 1.3520—400.87 1.19 1.23 1.4540—600.93 1.23 1.25 1.4760—80 1.15 1.24 1.28 1.3080—100 1.24 1.27 1.30 1.335.据表可知()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C.自然恢复阔叶林水土保持效果最好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6.能减小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A.施用化肥B.增施有机肥C.掺熟石灰D.压实保墒下表示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占比。
【地理专题】高考地理中的植被和土壤植被的形成:裸地→少数种类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多数种类的植物生长→稳定的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即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②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各种农作物、人工经济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注意: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原因: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若水分条件改善则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粗壮:储水量大;④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如旗形树冠。
⑤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⑥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⑦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4.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1)热量: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②高山地区:从山脚到山顶热量不同,决定自然带的基带。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种类越多。
(2)光照①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多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植被群落的上层。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球的陆地环境(含详解)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进行科学考察时拍摄的祁连山地“阴阳脸”照片,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回答。
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B.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C.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 “阳脸”为陡坡,土层厚,土壤肥力高2.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A.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B. 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C.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D. 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5. 卫星最不可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6. 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A. 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B. 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C. 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D. 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36. 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4.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一般在生物群落中最先出现。
它常形成致密的垫状结构,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
图1为某地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示意图,图2为垫状点地梅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当地海拔4900米以上,影响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B. 土壤C. 水分D. 地形25. 垫状点地梅的生长A. 减缓了岩石的风化B. 阻碍土壤发育C. 改变了当地的地形D. 有利于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5.约在1.3亿年前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29植被含答案课时规范练29植被(2023·山东青岛三模)侧柏易发芽、侧根多,耐干旱、耐瘠薄。
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侧柏是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
选取当地海拔与坡度相近的四地进行研究。
下表示意四地侧柏林的冠层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与枯落物厚度呈明显正相关的是()A.植被郁闭度B.种植密度C.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2.四地中,人工林综合效益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为充分发挥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效益,该地应()A.提高林木密度B.及时抚育间伐C.适时引水灌溉D.引进优势树种(2023·山东菏泽三模)野杏喜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吐尔根河流域(下图)坡陡沟深,冬季受局地环流影响大,野杏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0~1 800米处,1 300米处野杏种子总数最多。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吐尔根河流域野杏在海拔1 000米以下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土壤C.热量D.光照5.推测吐尔根河流域海拔1 000~1 800米范围内野杏覆盖面积较大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023·山东聊城一模)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分布有这类极地植被,长白山被称为“北极的飞地”。
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广阔的地毯式苔原。
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长白山之巅与环北冰洋大陆沿岸环境的相似之处为()A.地势起伏,坦荡广阔B.长冬短夏,气候冷湿C.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冻土浅薄,水系发达7.长白山低海拔地带森林广布,苔原植物仅分布在长白山之巅,造成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光照D.热量8.长白山苔原植物植株矮小且呈垫状分布,主要是为了适应()A.强风的环境B.干旱的气候C.贫瘠的土壤D.强烈的光照(2023·广东湛江一模)硬叶常绿阔叶林由硬叶高山栎类植物组成,是由古地中海地区湿热的常绿阔叶林演变而来。
植被与土壤一、植被1.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森林:<1> 热带雨林。
<2>常绿阔叶林。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4>亚寒带针叶林。
3.草原:<1>热带草原。
①分布区: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③植被特点: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有些热带草原有乔木或灌木分布。
<2>温带草原。
①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②植被特点: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也有矮小灌木分布。
4.荒漠植被:<1>分布区:气候干旱的地区。
<2>植被特点: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5.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土壤1.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空气和水分共占50%,且各自在20%~30%。
图中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C、D为水分或空气。
2.土壤的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剖面。
②耕作土壤剖面。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
<4>地形。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
4.土壤的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
(5)植被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山东卷,5-6】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2021年河北卷,12-13】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
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题。
3.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A.I—Ⅱ—ⅢB.I—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4.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1年湖南卷,6-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6.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7.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年广东卷,8-9】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
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考点18植被与土壤一、选择题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落地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科考组选择在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
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
下图为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A.乔木、灌木、草本B.草本、乔木、灌木C.灌木、草本、乔木D.草本、灌木、乔木2.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A.增强降水侵蚀力B.促进土壤水分蒸发C.减小土壤孔隙度D.增加地表水分下渗3.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达到最大值,其共同原因是()A.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B.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C.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D.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的山顶或山脊。
据此完成第4~6题。
4.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①足够强的日照②足够低的气温③足够大的坡度④持续充沛的水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A.中国B.日本C.印度尼西亚D.孟加拉国6.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①风力较大②土层较薄③云雾量大④面积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山东卷,1~2)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第7~8题。
7.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8.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第17讲植被与土壤一、植被1.植被与环境(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3)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森林(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5)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3.草原与荒漠(1)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3)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4)从热带到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
荒漠植物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二、土壤1.观察土壤(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底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 )A.甲B.乙C.丙 D.丁2.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冬季风力偏大 B.夏季气温偏高C.夏季降水偏多 D.冬季光照较强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加、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5.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
读图,完成9~11题。
9.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增强B.径流量增大C.冰雪融水增加D.降水量增加10.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温度上升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C.降水强度增大D.地表径流量增大11.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冻土融水D.地下水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2021届届届届届届届届-植被专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
下表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部分特点比较。
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
2016 年6 月,杭州最新的城市绿化数据反映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 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1.3 万多株。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倒斜的时间和气象因素是A. 1、2 月份的积雪B. 6、7 月份的梅雨C. 7、8 月份的暴雨D. 8、9 月份的台风2.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A. 防风固沙、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低B.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差C. 夏季遮荫不足,导致气温日较差大D. 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完成下列小题:3.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A. 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 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D. ①线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4.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B. 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C. 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D. 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5.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A. 造林种草B. 加固大堤C. 修筑梯田D. 修建水库6.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A. 青、藏B. 青、甘C. 川、藏D. 青、川7.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A. 水力资源丰富B. 含沙量大C. 有冰期D. 流量小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8.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阔混交林9.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A. 成土母质粒度变大B. 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 植被类型趋于丰富D. 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0.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A. 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B. 降水较多,汁液饱满C. 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D. 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11.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A.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B. 沿海海水温度较高C. 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D. 海陆间气温差异大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下列题。
12.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3.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 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 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 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 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14.M地小麦收获期间,与我国徐州(34°15N,117°11'E)相比,悉尼(33°51S,151°12E)A. 白昼时间较短B. 日出时刻较晚C. 正午太阳高度较高D. 正午物影较长玉米为一种喜温农作物,春玉米一般在春季中后期播种,夏季末收获。
如图为某地区春玉米生育期(作物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图示区域春玉米生育期大致分布规律是A. 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B. 自东向西生育期变长C. 降水越多生育期越长D. 自南向北生育期变长16.导致M、N两地春玉米生育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土壤D. 洋流17.该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我国海口昼长的变化规律是A. 逐渐增长B. 先减短后增长C. 逐渐减短D. 先增长后减短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 四季常青B. 耐旱、耐瘠薄C. 喜阴、喜湿D. 耐盐、耐碱19.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长苞铁杉是第四纪冰期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喜光、喜湿、忌涝,湖南省西南部的黄桑坪是长苞铁杉现今保留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黄桑坪自然环境较为原始,人类活动较少。
下图示意黄桑坪长苞铁杉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与河谷地带相比,黄桑坪长苞铁杉集中分布区A. 夏季平均气温较高B. 平均海拔较低C. 年降水量较多D. 土层厚度较大21.在黄桑坪海拔更低处,长苞铁杉数量较少,主要受制于A. 气候湿热B. 森林茂密C. 排水不畅D. 土壤贫瘠22.下列山地中,最有可能集中分布长苞铁杉的是A. 武夷山B. 大兴安岭C. 天山D. 秦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23.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势特征、地形分布、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中东部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小题2】D1.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
【解答】法国梧桐属于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杭州8、9月份多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和大风,法国梧桐易倒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
【解答】A.防风固沙、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相差也不大,故A错误。
B.作为城市行道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次要的,故B错误。
C.夏季遮荫两者相差不大,故C错误D.香樟属于常绿大乔木,冬季不落叶,导致冬季采光不佳,树上容易积雪,树枝易被积雪压断,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D【小题4】D【小题5】A8.【答案】【小题1】B【小题2】B【分析】本题考查甲地典型自然植被。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本题思路是结合题干所示信息,甲地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植被应当和当地自然带一致。
【解答】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甲地位于武夷山山麓地带,和当地自然带类型一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本题关键是结合材料分析从甲地到乙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解答】由材料可知,从甲地到乙地,海拔高度逐渐升高。
成土母质粒度大小影响的是土壤的质地而不是肥力,故A 错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力高,故B正确;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热量条件减弱,植被类型逐渐减少,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故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小题1】C【小题2】A本题考查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图示纳马夸兰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强烈,故当地的植被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主要功能在于减少水分流失和储存植物体所需水分,C对;昼夜温差大,使得植物富含营养物,而不是使得叶小,A 错;该地区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深,不利于植被生长,BD错。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读图,该地区位于非洲南部30°S附近大陆西岸,沿岸有强大的本格拉寒流经过,沿海温暖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沉冷却,形成逆温层,多形成大雾,A对;寒流对沿岸海区有降温减湿作用,BC错;图示地区临海,沿岸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间气温差异小,D错。
12.【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
读图可知,M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土壤的淋溶稀释作用使盐分降到最低,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原因。
根据题意知,滨藜根系发达,吸水性强,可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土壤盐分下降,A对;枝叶茂盛会加大蒸发,根系发达会加大地下水的吸收从而使土壤水分减少,植被对大气降水的影响小,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小麦收获季节及地理现象的判读。
M位于南半球,当地的夏季小麦收获,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悉尼昼长夜短,徐州昼短夜长,A错;悉尼昼长,日出时刻较早,B错;太阳直射点离悉尼比徐州近,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正午物影较短,C对,D错。
故选C。
15.【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B【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春玉米生育期(作物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区域春玉米生育期大致分布规律是自东向西生育期变长,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M、N两地春玉米生育期差异的主导因素。
玉米为一种喜温农作物,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为非洲南部,N受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生长周期短,M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生长期周长,故导致M、N两地春玉米生育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D正确;两地纬度位置相近,A错误;地形、土壤不会主要影响因素,BC错误。
故选D。
本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春季为9—11月份,春玉米一般在春季中后期播种,即11月份播种,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春玉米生育期最少为3个月以上,故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后再向北运动,故我国海口昼长的变化规律是先减短后增长,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答案】【小题1】B【小题2】D20.【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1. 【分析】本题考查黄桑坪长苞铁杉集中分布区的环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黄桑坪长苞铁杉喜光、喜湿、忌涝,故应该生长在光照条件好、排水条件好、湿度较大的地区,位于山坡上,受地形抬升,年降水量较多,海拔较河谷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土层厚度较薄,C 正确,AB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