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33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物流的定义: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
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
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
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
物流管理的根本知识目录第一节物流概述 (2)一、物流的概念 (2)二、物流的分类 (4)三、物流管理的内容 (8)四、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14)第二节运输 (18)一、运输的含义 (19)二、运输的作用 (19)三、运输原理 (20)四、选择运输方式的根本要素 (21)五、运输方式选择的原那么 (22)六、运输方式 (25)第三节仓储 (27)一、储存保管的概念 (28)二、仓储的作用 (29)三、仓库决策 (30)四、仓库管理的作业过程 (35)五、仓库与仓库设备 (40)第四节装卸搬运 (42)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43)二、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 (44)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那么 (46)四、装卸搬运设备与装卸搬运作业 (49)第五节物流本钱管理 (49)一、物流本钱的概念 (50)二、物流本钱管理存在的问题 (52)三、物流本钱分析 (55)四、物流本钱管理的内容 (57)五、降低物流本钱的主要途径 (60)第六节、物流信息管理 (61)一、物流信息的含义及分类 (62)二、物流系统对信息的要求 (63)三、信息技术 (65)四、物流信息系统 (68)物流管理的根本知识第一节物流概述一、物流的概念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PD。
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
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Logistics取代PD。
“Logistic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
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物流的定义: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
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
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
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
物流管理师考试科目一、物流管理师考试科目简介物流管理师考试是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认证。
该考试科目的设置旨在评估考生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为其提供进一步职业发展的机会。
物流管理师考试科目主要包括物流基础理论知识、物流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二、物流基础理论知识1. 物流定义与原理物流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
2.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的流程与方法,包括仓储设备的购置与维护、仓储作业的计划与执行、库存管理与盘点等内容。
3. 运输管理运输方式与运输管理的知识,包括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特点与管理方法。
4. 货运代理与运输保险货运代理的业务流程与监管要求,以及运输保险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流程。
5.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国际物流的主要特点与相关法规。
三、物流运作管理1.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采购流程与采购管理的方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法。
2. 订单管理与客户服务订单管理的流程与方法,客户服务的管理要点与技巧。
3. 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评估与管理的方法,合同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注意事项。
4. 运输计划与调度运输计划与调度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运力规划、线路选择与运输资源的调配等。
四、供应链管理1. 供应链战略与设计供应链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与优化。
2. 供应链协同与协调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供应链协调的关键环节与技巧。
3. 供应链绩效评估与改善供应链绩效的评估指标与方法,供应链改善的关键问题与策略。
4. 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五、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1. 物流法律法规物流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货物运输合同法、供应链管理法规等。
2. 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物流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与策略。
六、总结物流管理师考试科目涵盖了物流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