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课件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36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
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罂粟花图片教师: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
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展示:第1课:鸦片战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展示: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什么样的状况?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教师: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展示:英国厂房教师: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布匹都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自然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式导入)展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当众在虎门销烟吗?这次销烟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一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罂粟,俗称大烟花,它的果实经过加工后可制成毒品——鸦片。
这朵“最美的花”却结出了“罪恶的果”。
因为这朵“小红花”引起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开始了中国百余年的屈辱史,这场由“一朵小红花引起的战争”是怎么回事呢?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探究这场战争。
板块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分组讨论: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答案: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强大的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正是英国理想的侵略对象。
为此,英国先是将棉纺织品等输入中国,试图打开在中国的市场。
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需求不足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商品打不开中国的市场。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近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踏入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5分钟)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分组提问同学回答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PPT展示相关材料)教师归纳:根本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借口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1)《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
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罂粟花图片]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
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课:鸦片战争(显示标题)。
【内容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在中英贸易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生: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很难卖出去。
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十分畅销。
最终,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图片展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
师:在这种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不仅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反而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种局面严重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生: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