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比赛 高中化学必修一铁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
稿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介绍接下来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②掌握Fe3+的检验方法;
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④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铁》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二节。
在教材中,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
通过对铁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金属的通性和特性,为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然后详细阐述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性质方面,重点讲解了铁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相关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金属的知识,对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中的学习相对较为浅显,学生对铁的性质和反应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此外,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思考讨论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掌握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够书写铁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铁的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了解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铁的化学性质,包括铁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2)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
2、教学难点(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2022年铁的说课稿2022年铁的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打开课件〕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且通过“铁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知识目标】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实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1、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重点: 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难点: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教法:关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课时的内容。
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已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了解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主要是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为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本节教材内容和结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教学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①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②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思路。
让学生初步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等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③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验证,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上的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方法上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②教学难点: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必须事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及心理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说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化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教师:陈晶教龄:七年说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2007.7学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教师:陈晶教龄:七年说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比较(三)原教材、现行教材的比较(金属单质部分)1、金属知识的内容提前(取消镁)2、抓住核心内容整合教学3. 化学性质介绍突出重点,强调特性4、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培养学生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金属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归纳钠、铝、铁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比较等方法在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钠、铝、铁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领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对钠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
二、教材处理(一)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1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第2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二)学生活动的处理1.学生实验钠与水反应;钠的燃烧;加热铝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演示实验铁与水蒸气反应;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三)、教材实验的具体处理1.改进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2.增加铜树、银根的实验成果展示注意事项:铝丝要去膜,下部弯成螺旋状3.增加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实验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任务驱动、比较等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二)新课讲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具备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意识②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Fe(OH)2的性质、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②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引导式四、教学手段及用具(1)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纸片(2)实验药品:氧化铁、铁粉、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双氧水、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维生素C药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课时我们继续学习地壳中含量在金属中排第二位的铁的重要化合物。
我们知道铁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主要化合价为+2、+3。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首先我们学习一下铁的氧化物。
同学们阅读一下P59相关内容,归纳一下铁氧化物的特性和共性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认真归纳铁的三种氧化物的特性和共性以已有的知识为平台,学习新知识,降低知识跨度。
通过自学铁的氧化物来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过度】:刚刚我们学完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知道FeO、Fe(OH)2与酸作用时,可相应生成亚铁盐;Fe2O3、Fe (OH)3与酸反应时生成铁盐,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亚铁盐和铁盐。
说课比赛《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程度、且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已经学习了铁和酸反应、铁的置换反应(湿法冶金),以及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水、酸反应),《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时为1课时。
铁的氧化物知识比较简单,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在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所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Fe2+的检验,并引出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
结合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来探究氢氧化亚铁制备的注意事项。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的内容。
人教版“元素与化合物”在以往元素与化合物学习结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基础上有所改变,“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部分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单质的通性,包括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以及两性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了解了金属的通性以及两性金属的特性;第二部分学习了以活泼金属钠为主的重要的化合物——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和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以及焰色反应;铝的重要的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主要学习了两性化合物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制备。
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铁盐和亚铁盐,这部分主要是学习变价金属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主要涉及氧化和还原过程);第三部分为“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主要以铜合金、钢介绍常见合金的性质,以及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的方法。
铁元素,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本章第一部分对金属的通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应该说对金属单质铁的性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
《铁的多样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的多样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铁的多样性”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的第一节。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通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铁的存在形式、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以及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还可以为后续学习金属材料以及电化学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特点方面,高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2)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学会鉴别铁盐和亚铁盐。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铁盐和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2)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Fe(OH)2 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