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讳疾忌医(教案)八年级下册、汉语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58.53 KB
- 文档页数:13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选5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
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
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四、布置作业(5)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8)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
2、了解本文运用对话发展情节,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情态的特点。
3、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语文教案集锦5篇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__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濮阳市第四中学李振宇文本解读成语“讳疾忌医”出自于本课这则故事,这则故事是用文言文写的,学生要多朗读几遍.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准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
但假设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
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动学生的整体提升。
教学设想:1、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
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
展开4个活动——“我会读”;“我会译”;“我会析”;“我会背”;“我会做”。
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水平;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
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实行个性化解读。
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用“赛华佗”“赛扁鹊”来称赞高明的医生。
华佗是东汉末期人,曾给曹操看过病,后借故辞去,累召不还……遂被害,扁鹊,原是黄帝时的一位名医危,但仅仅传说而已。
事迹无可考,后来就成春番秋末期名医秦越人的代称;秦越人后来到了秦国,秦太医令嫉妒他的才能.派人将他刺死。
际、注意力集中之时,即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动二:“我会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讳疾忌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方法,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讳、忌、宴、询、讶、敷、隐、瞒、喻、掩、酿”11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词典、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27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中列举的“高超、深受、惊讶、无能为力、隐瞒、掩饰、恶果”7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不过……”“如果……将……”“只要……就……”3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讳疾忌医》课内自读课文——《门庭若市》(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见和用法。
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典故,老师应通过讲授课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勇于改正的态度。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
(请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3.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课文导入导入1: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有可爱的、可恨的、可恶的、可怜的、可叹的、可悲的……很多很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并不存在,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
既然我们都会有缺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相信学了课文《讳疾忌医》,你就会得到答案的。
导入2: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会有犯锗误的时候,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或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讳疾忌医成语典故讳疾忌医成语典故讳疾忌医【出处】《韩非子·喻老》。
【释义】讳:忌讳;疾:疾病。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典故】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医术非常高名,他只需诊脉,就能知道患者脏腑里的病。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端详了蔡桓公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会加重的。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也用不着治!”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爱给人治病,没病也说你有病,只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几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
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把头一歪,只当没听见,理也没理他。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见蔡桓公。
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还是不予理睬。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
蔡桓公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公的病突然发作了。
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成长心语】闭目塞听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结果却背道而驰。
蔡桓公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就一次次拒绝扁鹊的劝告,结果也只能自作自受。
古人云:“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罪人。
”我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要认真接受他人纠正过错的好意,这样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拓展阅读:截发留宾成语典故典源出处《世说新语·贤媛》:“陶公(侃)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讳疾忌医和讳病忌医讳疾忌医和讳病忌医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喻老》。
该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讳疾忌医"。
成语典故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原名秦越人。
他学成医术后,便一直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扁鹊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停放了好几天,依然面目如生,就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并且断定这人还能救活。
他先给病人施了针灸,然后灌下药。
一会儿,死人果然活了过来。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人们都觉得扁鹊实在是太神奇了,都说他是神医,有起死回生之术。
蔡桓公听说自己的领地内居然出了位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说想要见神医扁鹊。
扁鹊见到布告,急忙回国,觐见桓公。
他在侍从的引领下走入客厅,在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您病了,还好现在只是在皮肤里,不过如不及时医治,恐怕会严重起来。
第十五课讳疾忌医第一课时讲解词语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讳疾忌医、高超、深受、急切、恐怕、惊讶、无能为力、隐瞒、掩饰、恶果”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讳疾忌医、高超、深受、急切、恐怕、惊讶、无能为力、隐瞒、掩饰、恶果”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让同学们之间有了问题不要怕别人指出来。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
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讳疾忌医;防微杜渐,文过饰非。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讳疾忌医。
2.高超;高明。
高超的医术,高超的技艺,见解高超,技术高超,水平高超,高超的能力。
◆他以高超的医术为病人服务。
这人见解比较高超。
3.深受;感受,接受。
特别受到。
常和“爱戴、喜欢、欢迎、喜爱、感动、影响、打击”等词语搭配使用。
◆我的学习方法深受父亲的影响。
4.急切;急忙、焦急。
急切地说,语气急切。
◆他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结果。
5.恐怕;担心、估计、害怕。
恐怕不行,恐怕不对。
◆这样做恐怕不行。
6.惊讶/惊奇;吃惊。
感到惊讶,十分惊讶。
“惊讶”因感动奇怪而发出叹声和流露出表情,比较具体;“惊奇”突出因特殊、没有见过而感到奇怪的内心情态。
◆听到这个消息,他很惊讶。
我惊奇地发现他常来这里。
7.无能为力;(近)力不从心、力不能及。
指使不上力气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好某个问题。
◆我要帮他有些力不从心。
8.隐瞒/瞒;欺瞒,瞒哄。
隐瞒真相,隐瞒事实。
“隐瞒”强调隐藏真情,含有采取某种手段掩盖住的意思,常用于书面语;“瞒”强调有意不让人知道,语意比“隐瞒”轻,常用于口语。
◆有问题不要隐瞒,老师会处理好的。
这件事你不要瞒我了,我已经知道了。
9.掩饰/掩盖;伪装、隐瞒。
掩饰错误,掩饰不足。
“掩饰”指耍手段使错误、错点等不显示出来。
如:掩饰罪过,掩饰错误,掩饰缺点,掩饰缺陷;“掩盖”指遮盖住物体使其不显露。
有时也对缺点错误隐藏。
如大雪掩盖了脚印,掩盖了错误的思想,掩盖思想矛盾。
◆你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
谎言掩饰不了事实真相。
10.恶果/后果;善果,后果。
自食恶果。
恶果是贬义词,指坏结果、坏下场,语意比“后果”重;“后果”是中性词,指事情发展最后产生的结果,多数指坏的结果,前面带有贬义形容词,如恶劣的后果,不良后果。
◆你知道会有今天的恶果的。
他不计后果就这样做了。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27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隐瞒掩饰恶果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初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让同学们之间有了问题不要怕别人指出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课文。
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扁鹊为什么深受人们的爱戴?2.扁鹊第一次见蔡恒侯时,对他说了什么?3.后来扁鹊为什么一见蔡恒侯转身就走?4. 扁鹊为什么要逃到秦国去?5.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串讲课文(第1自然段)导语。
(第2~8自然段)病情变化。
(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点名主题。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板书设计:一、读课文;二、回答问题;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深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虽然……但……;……然而”等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让同学们之间有了问题不要怕别人指出来。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不过”是转折复句的关联词。
1)我来学校了,不过没有进教室。
2)钱丢了,不过不要紧,只要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2.“如果……将……”是假设关系复句的关联词。
表示假设条件存在会产生什么结果。
1)如果不抓紧时间,你将写不完作业。
2)如果不制止这种行为,将会有不良后果的。
3.“只要……就……”是假设关系复句的关联词。
1)只要你来,我就去接你。
2)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归纳课文的结构1.归纳课文的结构导语——病情变化——总结全文,点名主题。
2.这篇课文讲述了“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人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缺点却要极力掩盖。
本课中的蔡恒侯就是这样一位有了病却极力掩盖自己的病情,最终酿成恶果的人。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总结了课文,讲解了重点句型。
板书设计:课文总结重点句型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句型和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课后练习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做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
教学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引导学生做练习,纠正错误。
⑤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内容二,词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高超,爱戴,脸色,急切,询问,惊讶,无能为力,周游,恶果,不以为然(二)组成词组。
专家,医术,世界,爱戴,宾客,舒服,说,出来,要求,问,病情/错误,回答(三)选词填空.周游,宴请,恐怕,活不了,不以为然,隐瞒(四)模仿造句.1.他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2.我来学校了,不过没有进教室。
3.他总喜欢把事情做完,以此显示他的认真。
4.如果不抓紧时间,你将会写不完作业的。
5.他做完了这些事,而且还帮助了我。
6.如果你想来,只要打个电话,我就来接你。
7.不要这样做,更不能欺负别人。
(五)选词填空.1.非常高超。
2.不要紧。
3.我还正在纳闷儿。
4.我也无能为力了。
5.他将此事夸大其词了。
三,语段练习(一)将下列句子连成一段话1→4→5→6→3→2(二)用指定的词语写一段话1.这位著名的医生,以高超的医术为病人治病,深受人们的爱戴。
2. 得了病不要紧,只要及时治疗就会好的,于是你就会很快出院的。
四,课文练习.(见课文讲解)课堂小结:通过与学生一起做练习,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二、词句练习三、语段练习四、课文练习布置作业:练习二(四),三(二)。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自读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复述课文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让同学们之间有了问题不要怕别人指出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课文。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课文,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我的小词典1.验证;检验。
2.端详;注视。
3.拜访;造访。
4.悟出;领悟,醒悟。
5.采纳;采用,采取。
6.过失;过错。
7.颁布;发布。
8.强盛:强大。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邹忌有什么特点?2.邹忌是怎么劝齐威王的?3. 齐威王最后颁布了一条什么样的命令?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板书设计:词语讲解回答问题熟读课文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造句。
口语交际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1.A.上班 B.当兵 C.上大学 D.在家待业(B )2.A.每天睡不醒B.装修房子很累C.跟邻居吵架了D.邻居装修房子影响了休息(B )3.A火车站B.火车上 C.汽车上 D.飞机上(A )二.听短文,判断正误。
1.秋有好几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X )2.另一个学生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不需要认真。
(√)3.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献给老师该多好。
(X )4.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结果却不一样。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选择题二、选择题三、回答问题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七课时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邯郸学步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和科普阅读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能写出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看书。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