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5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5%以下B、15%以下C、10%以下D、20%以下正确答案:A2.传播信息的载体是( )A、指定分析B、归因分析C、断言分析D、文字符号正确答案:D3.大众化报刊面向的读者是( )A、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B、特定的新闻爱好者C、知识分子D、社会精英正确答案:A4.“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B、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C、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D、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正确答案:B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构筑出一幅传播学大厦蓝图的学者是( )A、怀特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6.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个性化B、整体倾向性C、反馈机制D、优势正确答案:B7.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下列不属于冷媒介的是( )A、照片B、无线电广播C、电话D、电视正确答案:B8.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控制实验法B、内容分析法C、调查研究法D、实证方法正确答案:D9.明确地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的学者为( )A、贝雷尔森B、韦斯C、艾宾豪斯D、怀特正确答案:D10.“议程设罩功能”理论暗示,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 )A、不是“镜子”式的反映B、不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C、是一种歪曲式的反映D、是“镜子”式的反映正确答案:A11.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理解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反馈D、选择性接触正确答案:D12.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重点是( )A、个人(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正确答案:B13.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定量化形式B、座谈会C、定性分析D、受众来信正确答案:A14.下列为隐功能的是( )A、传递文化B、形成“脑海图景”C、娱乐功能D、监测功能正确答案:B15.“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 )A、有效效果B、休眠效果C、传播的说服效果D、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正确答案:C16.维纳把信息分为( )A、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B、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C、新闻信息、教育信息D、新闻与非新闻正确答案:A17.决定受众是众多的而不是寥寥无几的大众传播的特性是( )A、混杂性B、隐匿性C、广泛性D、分散性正确答案:C18.“自我修正”观点属于( )A、社会责任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集权主义理论D、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B19.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消遣、娱乐的工具B、获取知识的工具C、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A20.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研究传播功能所提出的学说是( )A、使用满足说B、工具说C、游戏说D、社交性说正确答案:C21.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卢因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22.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 )A、霍夫兰B、施拉姆C、丹斯D、拉森正确答案:B23.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麻醉精神功能D、授予地位功能正确答案:B24.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实地考察法B、实验室法C、人口统计学分类法D、辅助回忆的方法正确答案:D25.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贯穿这门学问的一条主线是( )A、传播模式B、传播方法C、传播效果D、传播对象正确答案:C26.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核心是( )A、政治经济B、社会现象剖析C、意识形态批判D、文化批判正确答案:C27.发起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的是( )A、首都新闻学会B、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C、中央电视台D、北京新闻学会受众调查学术团体正确答案:A28.人类传播活动是渗透一切社会活动的( )A、现象B、行为D、本质正确答案:A29.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A、沉默的螺旋理论B、劝服有效理论C、二级传播理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正确答案:D30.按一定符号规则“约定俗成”,对任何观察者都一视同仁的信息是( )A、语义信息B、语用信息C、语法信息D、语言信息正确答案:C31.“使用与满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A、30年代B、70年代C、60年代D、40年代正确答案:D32.罗杰斯认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是( )A、两级的B、多级的C、N级的D、一级的正确答案:D33.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 )A、信息B、传播C、消息D、讯息正确答案:D34.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A、施拉姆B、维纳C、申农D、康德正确答案:B35.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B、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C、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D、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正确答案:A36.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 )A、网络通信B、智能大厦C、信息化工程D、虚拟现实正确答案:A37.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的是( )A、戈尔丁B、霍夫兰C、哈特曼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38.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新闻信札B、手抄报纸C、手抄文书D、手抄书稿正确答案:C39.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意见领袖”论B、“培养”理论C、“沉默的螺旋”理论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正确答案:D40.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B、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C、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A41.《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阿道尔诺D、弗洛姆正确答案:A42.提出“感觉的平衡”的概念的学者是( )A、梅罗维茨B、戈夫曼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C43.在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之间的信息是( )A、先验信息B、人工信息C、实得信息D、潜在信息正确答案:B44.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提供信息C、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C45.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李普曼的名作是( )A、《传播模式》B、《自由与新闻》C、《舆论学》D、《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正确答案:B46.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委婉法B、虚拟法C、消虑法D、间接法正确答案:D47.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文学模式C、图像模式D、5W模式正确答案:C48.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实践化B、理论化C、定量化D、定性化正确答案:C4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D50.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是( )A、体语B、类语言C、图像D、艺术正确答案:D51.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霍夫兰B、卢因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C5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53.媒介中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被称为( )A、特殊媒介B、传播渠道C、普通媒介D、大众传播媒介正确答案:D54.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复原性信息B、教育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刺激性信息正确答案:C55.传播的要素问题又称( )A、组成结构问题B、外部结构问题C、内部结构问题D、个体结构问题正确答案:C56.反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A、社会系统模式B、控制论模式C、线性模式D、传播单位模式正确答案:B5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热媒介”C、“媒介即讯息”D、“冷媒介”正确答案:C58.较早地对信息种类做出概括的是控制论创始人( )A、阿特休尔B、维纳C、施拉姆D、巴斯正确答案:B59.传播学因其学科背景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即( )A、边缘性B、独立性C、系统性D、科学性正确答案:A60.在我国被很多人称为典型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雪球抽样B、定额抽样C、判断抽样D、偶遇抽样正确答案:C61.依据格伯纳等人的观点,增大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的是( )A、知识B、年龄C、电视接触量D、性别正确答案:C62.“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 )A、宏观效果理论B、有限效果论C、适度效果论D、强大效果论正确答案:C63.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A、经济控制B、受众控制C、自我控制。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操控B、施控C、受控D、遥控正确答案:B2.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新闻信札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3.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李普曼D、罗杰斯正确答案:C4.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A5.“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分支理论正确答案:C6.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加拿大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黑客”的袭击B、虚假信息C、侵犯著作权D、黄色信息侵扰正确答案:A8.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罗杰斯B、麦库姆斯C、麦奎尔D、拉姆斯丁正确答案:B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D、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C10.近代印刷报刊诞生以后,推动报刊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兴起于欧洲的( )A、工业革命B、技术革命C、商业革命D、农业革命正确答案:A1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刺激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C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13.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译码C、编码D、反馈正确答案:A14.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C15.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16.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图像模式C、文字模式D、电子模式正确答案:B1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正确答案:B18.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间接法B、虚拟法C、委婉法D、消虑法正确答案:A19.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指的是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A.短期的预期效果B.短期的非预期效果C.长期的预期效果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2.人类的传播行为具有()。
A.可预知性B.非选择性C.主观性D.ABC都对3.()开创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统。
A.卡西尔B.索绪尔C.莫里斯D.皮尔士4.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B.广播电视C.编辑D.传播媒介5.格伯纳认为每天看电视超过()小时的观众可称为重度观众。
A.2B.4C.6D.86.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
A.霍夫兰B.库利C.戴维森D.塔奇曼7.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的体现。
A.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B.记者C.编辑D.受众8.《空中水银剧场》改编自()的经典之作《世界大战》。
A.赫伯特·威尔斯B.奥森·威勒斯C.约翰·豪斯曼D.霍华德·古奇9.“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1959)这一定义强调传播是()。
A.“共享”B.“符号”C.“互动、关系”D.“目的”、“影响”、“反应”10.群体具有()特征。
A.目标共同性B.主体共同性C.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D.以上全部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1.人际传播的动机是()。
A.认识自我的需要B.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C.维持组织发展的需要D.情感沟通的需要12.客观世界中,信息的四大基本特征包括()。
A.客观性B.普遍性C.表达性D.流动性13.下列不属于传播学信息的研究范畴的是()。
A.DNA里的遗传信息B.电话线传输的电子信息C.动物求偶发出的生物信息D.新闻报道里的娱乐信息14.以下哪些观点和研究与大卫•莫利有关()。
传播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理论?A.媒介效果理论B.议程设置理论C.沉默的螺旋理论D.媒介审判理论2、下列哪一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传播对象具有普遍性B.传播具有组织性C.传播内容具有权威性D.传播过程具有互动性3、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研究方法?A.内容分析法B.实验法C.案例分析法D.归纳法二、简答题1、请简述传播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对象。
2、请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3、请说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这一理论的看法。
4、请简述媒介审判理论的基本含义,并举出近三年中国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1、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请阐述媒介效果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并谈谈这些成果对现实传播活动的启示。
3、请就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进行论述,并说明其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传播学考试试题OK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行为最符合传播学的原理?A.朋友圈中分享心灵鸡汤文章B.在上发布政治评论C.在新闻网站上发布社会新闻D.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唱歌表演2、以下哪种传媒工具在大众传播中最为有效?A.电影B.电视C.报纸D.网络博客3、“假新闻”现象在传播学中如何解释?A.传播者故意制造虚假信息以误导受众。
B.传播者无意中传播了错误的信息。
C.受众对于信息的误解。
D.以上都不对。
二、简答题1、请简述“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方式。
2、请阐述“议程设置”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如何理解“数字鸿沟”现象?请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4、请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某些人更倾向于相信某些信息,而怀疑其他信息?三、论述题1、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的地位逐渐被取代,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并阐述对未来媒体发展的预测。
2、请以疫情信息传播为例,分析在紧急事件中,信息传播是如何影响社会秩序的,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危机公关?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控制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A、传播效果B、传播主体C、受众D、传播内容正确答案:B2.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的是(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内向传播正确答案:A3.在传播过程中无疑居于最优越地位的是( )A、传播技巧.B、传播对象C、传播者D、受传者正确答案:C4.集权论的“圣经”是指( )A、《独立宣言》B、《论自由》C、《君主论》D、《论出版自由》正确答案:C5.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重点是( )A、社会功能B、经济功能C、个人(个体)功能D、政治功能正确答案:A6.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7.内容分析的对象性特征是( )A、显性内容B、定量性C、客观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A8.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B9.收集反馈迅速,获得的反馈信息准确率高,不易产生误差的采集数据的方法是( )A、仪器记录法B、日记法C、回忆式电话询问法D、即时式电话询问法正确答案:D10.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A、李普曼B、韦伯C、麦库姆斯D、温达尔正确答案:B11.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模拟技术B、信息高速公路C、信息化工程D、数据压缩技术正确答案:D1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传播学者是( )A、罗杰斯B、拉斯韦尔C、贝雷尔森D、霍夫兰正确答案:D13.蒂奇诺认为,造成社会“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信息量不足B、阶级压迫C、传播媒介的托拉斯化D、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都处于有利的状况正确答案:D14.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效果叫( )A、短期的预期效果B、消极效果C、长期的预期效果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正确答案:D15.“传播”一词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是( )A、“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渠道”B、“与他人建立共同的联系”C、“与他人建立共同的关系”D、“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正确答案:D16.克拉帕的观点极端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称为( )A、宏观效果理论B、强大效果论C、有限效果论D、适度效果论正确答案:C17.创立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韦尔伯·施拉姆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库尔特·卢因D、卡尔·霍夫兰正确答案:B18.在我国,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为。
传播学概论一(大一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编一.名词解释(2、3句话;模式可以用图;6题左右)(一)“模式”1.模式的概念: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表达方式,其结构与现实的或预测中的现实中的结构相同。
描述一个人们所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为我们提供考虑问题的框架,并描述解决方案的核心2.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ort这5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3.纽科姆模式A.B ——人X ——事件①该理论中涉及两个人的关系,即A 和B ,X 表示A 与B 对客体所持的态度。
②在对X 的看法上A 与B 之间的对称越不同,则A 通过X 与B 沟通的可能性就越大;A 越是被B 所吸引,则A 就越可能向B 所持的立场转变。
③平衡状态出现在一下两种状况中:(1)A 和B 所持的态度一致并且A 和B 相互吸引;(2)A 和B 对X 的态度不一致并且A 和B 不互相吸引。
4.奥斯古德模式传播者 控制研究 传播内容 内容研究 传播对象 受众研究 传播媒介媒介研究 传播效果 效果分析 X A B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控制论模式的代表,是一个高度循环模式。
传播者既是编码者也是解码者,受传者也是如此。
每个个体都是既能发射消息又能接收消息的传播单位,传播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
5.施拉姆模式施拉姆模式做强调的观念是,只有在信源与信宿的经验范围内的共同领域内,即编码者和译码者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才是实际上传播的部分,因为只有那一部分,信号才是信源和信宿共同拥有的。
6.噪音发出的信号和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异,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之外的,对正常信息的传递的干扰。
7.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担当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故障的时间。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它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产生背景:①需求②行业③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二)发展(1)早期阶段①20―3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1.所谓沟通,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际关系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力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是通信的“5W模式”和基于“5W”的直线通信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says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which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虽然5W模型很简单,但它指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列文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理论中“守门人”理论的创始人和群体动力学的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群体动力学:列文认为人类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类也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李普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有一个由大众传媒构筑的()A、社会环境B、直接环境C、虚拟环境D、真实环境2、拉斯韦尔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A、对谁B、说什么C、取得什么效果D、通过什么渠道3、托尔曼认为人类的说话只不过是一种()A、游戏B、交际C、工具D、消遣4、一般认为,传播学的萌芽出现在()A、19世纪中叶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20年代5、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系主任布莱尔认为,新闻系学生上的新闻学课程,应占其所有课程的()A、25%B、40%C、75%D、90%6、拉斯韦尔研究的宣传主要是()A、宗教宣传B、战争宣传C、广告宣传D、商业宣传7、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A、语言的形成B、电子技术的进步C、文字的诞生D、印刷技术的发明8、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的是()A、电影B、电视C、电话D、交谈9、打破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使传受关系产生质的变化的是()A、文字传播B、印刷传播C、电子传播D、网络传播10、在美国,大众传媒被称为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A、调查权B、监督权C、“第四权力”D、“无冕之王”11、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A、洛克B、弥尔顿C、约翰•密尔D、托马斯•杰弗逊12、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1947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份报告叫()A、《论自由》B、《权力的媒介》C、《报刊的四种理论》D、《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3、本杰明•戴伊1833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报纸是()A、《世界报》B、《世界新闻报》C、《新闻报》D、《纽约太阳报》14、约翰·梅里尔等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史如果按传统方式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传播:2大众传播:3.非语言符号:4象征符:1内向传播:2信息(行为科学范畴定义):3.语言符号:4人际传播:二.选择题。
(有多项选择和单项选择,1.中国传播学对自身传播的最高概括是()。
中国文献又称之为“士”或“儒”,其人格精神与品行气质可谓全社会表率,对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起支撑作用。
A大夫b君子2.()是人一生中使用最频繁的交流传播工具,同时它也是表意最丰富,内涵最甚广的符号。
A文字语言B口头语言3、.在群体之中()是群体传播的参与者,同时又受到群体传播。
A每个人b有些人4、.组织作为群体的一种,其传播()像群体传播一样具有施加压力和扭曲信息的效果。
A必然会b必然不会5.、短短的(),几乎每年都有大众传播技术取得大发展的消息,传播业最终完成了传统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的“惊险的一跃”。
A半个世纪b一百年间6.、对大众传播的()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重要课题。
很多著名的传播学家都对其做过考察,得出许多颇有贡献的理论阐述。
A娱乐功能B社会功能7.“两级传播论”和()理论均证明:社会信息以及人文意义的流动,始终存在着等级传播和平级两种模式,其中前者为主导模式,后者为辅助模式。
A“5W模式”B“把关人”9.()作为一种舆论理论,探讨的是舆论对象或话题经由媒介理解,传播和渲染而确立为支配地位的主要意见、看法。
即舆论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A“议程设置”B“沉默的螺旋”10.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在接受和解释这些信息时是()的。
A无选择B有选择1.人类领悟万物的生命讯息与万物进行生命能量的交流,这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与交流,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自我持存的基本条件。
A影响b传播2.()传播思想博大深邃,具载于《五经四书》以及历代儒家的论述中,是中国本土建立传播思想体系的智慧与精神基础。
A孔子B孟子3.批判学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流派,最早可追溯至()中叶欧洲思想家对工业革命引发的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传播学概论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媒体B、传媒C、媒介D、渠道正确答案:D2.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 )A、社会合意B、大众话题C、媒介议题D、公众意见正确答案:A3.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 )A、唯意志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技术决定论观点D、本能论观点正确答案:A4.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A、社会关系论B、社会结构论C、个人差异论D、社会分类论正确答案:A5.传播学逐渐形成一门具有多科性、集纳型特征的边缘学科,并逐步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20世纪( )A、20年代B、30年代C、50年代D、40年代正确答案:D6.决定受众是众多的而不是寥寥无几的大众传播的特性是( )A、混杂性B、广泛性C、分散性D、隐匿性正确答案:B7.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噪音B、信息C、反馈D、循环正确答案:C8.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的基本观点是( )A、媒介是不独立的B、媒介是第四权力C、观点的自由市场D、提出社会责任理论正确答案:A9.传播学诞生于( )A、中国B、英国C、日本D、美国正确答案:D10.英国学者戈尔丁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 )A、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B、短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C、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长期效果D、短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正确答案:A11.赖利夫妇模式中的次属群体指( )A、基本群体B、社会结构C、社会总系统D、初级群体正确答案:B12.在形成当代现实观和社会观的“主流”的过程中,作用尤其强大的是( )A、电视B、图书C、广播D、报纸正确答案:A13.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是在( )A、1948年B、1940年C、1943年D、1983年正确答案:A14.在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之间的信息是( )A、实得信息B、潜在信息C、人工信息D、先验信息正确答案:C15.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申农—韦弗模式B、德福勒模式C、拉斯韦尔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正确答案:D16.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全球一村C、媒介即讯息D、冷、热媒介之分正确答案:C17.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整体随机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正确答案:B18.控制分析的研究是针对( )A、社会B、受众C、传播者D、政府正确答案:C19.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B、申农C、维纳D、施拉姆正确答案:C20.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被用于( )A、调查受众读报的动机B、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满足C、试图找出调查中“非读者”不读报的原因D、测定哪些读者阅读报刊中哪些内容正确答案:D21.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B、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C、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D、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正确答案:B22.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具备不同的特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一、填空题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1.赖特的“四功能说”2. 内向传播3.?媒介——人体的延伸4、传播效果5、传媒接近权6.模式7. 人内传播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9、媒介即讯息三、判断题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着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着,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着作。
()9、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四、简答题 10分×3=30分1、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体现在哪些方面2、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流言的特点3、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有哪些4、模式的功能有哪些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都是哪些6、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题15分)1、请你结合实例理解分析“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观点2、结合实例分析“作为市场的受众”的观点,并且评价其优势和劣势(局限性)3、请结合实例分析阐释“子弹论”(又名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的理论内容并评价其优缺点。
(OO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1)负功能。
群众传播有以下三种功能,授予地位(无论个人、组织、事件,一旦被传媒报道,即名扬天下)、促进社会标准的实行(凡违背社会标准,且坚持不改的“越轨”行为,一旦被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得到制止)和麻醉精神(与群众媒介接触,消耗了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却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其中,前两种是正功能,后一种是负功能(2) “两个环境〃理论。
把握李普曼“公众舆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是拟态环境、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虚拟环境,指被人意识的主观世界,是被人意识和体验的主观世界。
群众传播在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
产生的问题:随着群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开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使“虚拟环境〃大大扩张,但与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大大缩小了。
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当媒介有意无意地歪曲环境时,人们往往无法或者难以验证;不仅如此,人们还将之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现实的行动。
(3) “托马斯公理"。
美国社会学家W.任马斯认为,“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4) “自我达成的预言“。
美国社会学家随认为,如果个人依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错误理解成为现实(5)充分发挥群众传播的正功能并克服其负功能的手段:首先,从受者的角度来说,一是不可轻信群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二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含人际信息来源),在比拟、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
其次,从传者的角度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预防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
最后,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窕,并以此奉献于社会,切实地援助群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第二章传播学简史14.“传播〃的正功 能和负功能(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论述)★★★。
1.传播的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
2.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 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 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3.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4.与传播技巧相关的理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于“诉诸感情”、“警种效果”。
5.传播学两大学派:传统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其中传统学派有关理论:舆论空间;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不再讲微观,它讲的是宏观,6.传播模式,研究整个传播过程的一个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第一次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论述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以及拉斯韦尔的五要素、施拉姆传播过程“三要素”说:即信源、讯息和信宿。
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渠道、反馈、噪音、译码8.传播学调查研究主要方法的名称: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其中,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及典型案例(李普曼:美国报纸上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报道;贝雷尔森与索尔特针对美国的文艺作品少数民族形象的研究)9.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0.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调节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测、社会联系协调和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买卖信息、经济行为)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1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一、单选题1、以下有关《社会学的想象力》表述中正确的是A.米尔斯在书中对经验主义研究提出赞赏B.米尔斯在书中提出了传播学的想象力C.米尔斯认为在研究中应当提倡系统论D.米尔斯认为研究需要跳出研究情境的即时性正确答案:D2、以下不属于施拉姆等人提出的“传媒的四种理论”的是A.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B.传媒的新自由主义理论C.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D.传媒的威权主义理论正确答案:B3、关于《传媒的四种理论》描述正确的是A.本书的成书背景是二战时期为对抗纳粹宣传而编写B.在本书中,施拉姆提出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C.本书中,施拉姆以历史和政治制度对四种理论进行区分D.在书中,施拉姆认为这四种理论是平等的正确答案:C4、以下不属于阿尔都塞定义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是A.宗教B.大众传播C.政治D.法庭正确答案:D5、唐代诗人贾岛对于“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斟酌正是对语言学中哪组关系的最佳诠释?A.水平与聚合B.言语与语言C.能指与所指D.共时性与历时性正确答案:A6、以下有关知识沟理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沟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提出B.知识沟不会消除,但是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缩小C.在知识沟理论中,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D.知识沟理论属于大众传媒的弱效果理论之一正确答案:C7、以下理论提出或事件发生的顺序符合美国大众传播研究史三大阶段顺序的是A.罗斯福炉边谈话——议程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B.火星人进攻地球——使用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C.罗斯福炉边谈话——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理论D.火星人进攻地球——创新扩散理论——使用满足理论正确答案:B8、以下有关创新与扩散理论描述正确的是A.该理论由卡茨于1974在《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次提出B.该理论属于大众传播研究史中的强效果理论之一C.该理论研究媒介对事件的报道程度与受众对议题的认知程度的关系D.该理论根据时间顺序将过程分为引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正确答案:D9、以下属于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是A.库尔特·勒温B.威尔伯·施拉姆C.诺姆·乔姆斯基D.罗兰·巴特正确答案:A10、以下课程中涉及的经典文献与作者配对不正确的是A.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B.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C.葛兰西——《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D.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正确答案:C11、以下关于5W模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模式准确描绘了传播活动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