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派的音乐创作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民族乐派对各国音乐创作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欧洲的民族乐派是欧洲音乐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气。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主义时期,欧洲音乐并无明显的民族特征,而是泛欧洲性的。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民间音乐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异国情调的音乐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19世纪以前,俄国、波希米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和美国,虽然其中有的不乏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但是没有自己的艺术音乐传统。
他们演出的只是意大利和德国的音乐。
这些国家的政治上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特别激发了文化的民族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乐派的兴起。
民族乐派强调在音乐中反映民族精神内容,以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表现民族特征。
捷克——斯美塔那与德沃夏克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是捷克民族艺术音乐的奠基人。
生于利托米什尔小镇,幼年显示出音乐才能,后定居布拉格学习作曲,并开始从事创作,他深受李斯特音乐的影响。
1948年参加民族起义,1856年返回布拉格,以创作、指挥、评论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
斯美塔那一直致力于捷克民族歌剧的创作。
他的八部歌剧以《被出卖的新嫁娘》最为著名。
歌剧以捷克农村为背景,善良、质朴的乡民,淡淡的戏剧讽刺;捷克牧歌的旋律,波尔卡舞曲的节奏,别具风情的饮酒合唱,勾画出一幅清新的民族风情的生活画卷。
《达里波尔》充满着爱国的激情,《李布舍》则是对贤明公正的民族女先知的歌颂,今天仍是民族庆典必演出的剧目。
斯美塔那后期的几部歌剧《两个寡妇》、《吻》和《秘密》等继续保持了民族性的倾向。
斯美塔那采用李斯特交响诗的体裁,以波希米亚人质朴、自然的气质描绘了捷克的历史和自然,写出了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套曲由独立成章的六首交响诗组成,之间又有形象和主题的联系。
音乐中洋溢着民族激情,感人肺腑,套曲中第二首《沃尔塔瓦》成为广为流行的交响诗佳作。
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起,继德奥等国兴起浪漫主义音乐之后,在东、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波兰的S.莫纽什科,匈牙利的F.埃尔凯尔,捷克的B.斯美塔纳、A.德沃扎克,挪威的E.格里格,芬兰的J.西贝柳斯,俄国的И.格林卡和以А.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П.И.柴科夫斯基等。
此外,受上述民族乐派思潮的影响,在南欧的西班牙,也出现了I.阿尔韦尼斯和E.格拉纳多斯为代表的复兴民族音乐的作曲家。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乐派在欧美各国,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民族乐派的形成民族乐派是在东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的统治,建立本国民族近代文化的强烈要求,加之受到西欧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的影响,他们发起了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其中的音乐家即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
他们创建民族的歌剧院、音乐学院和音乐协会,收集、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力求创作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以建立本民族近代专业音乐,改变西欧音乐在本国的统治地位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压制的落后状况。
此外,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也为民族乐派的产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作曲家F.F.肖邦和F.李斯特,更以其具有炽热爱国感情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成为民族乐派的直接先驱。
第十章民族乐派从巴罗克时期开始,意大利和德国是音乐最发达的欧洲国家。
特别是意大利歌剧和德国的器乐,在欧洲占有统治地位。
19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各国音乐家民族意识高涨,迫切要求摆脱外来音乐支配,创造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
19世纪后半叶,东欧、北欧各国民族乐派兴起。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
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但透过民族性,依然可以看到作曲家的个性。
一、俄国民族乐派格林卡( M.Glinka 1804-1857 )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歌剧《伊凡·苏萨宁》(民族歌剧奠基之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等。
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爱国主义思想,音乐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借鉴了西欧音乐创作技法。
达尔戈梅日斯基(S· Dargomyzhsky 1813–1869年)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歌剧《美人鱼》《石客》(未完成)他在歌剧《石客》(生前未完成,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续完)中取消了咏叹调和宣叙调之分,力图把俄语的特点和音乐结合起来,这对穆索尔斯基等作曲家有重要影响。
俄国民族乐派的核心组织—强力集团强力集团:又称五人乐派、俄国五人组。
是一个在1856年到1870年之间,俄国圣彼得堡建立的音乐创作小圈子。
成员有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五人。
基本主张:走格林卡的道路,写俄国自己的题材,创作体现本民族独特个性的,真实而富于人民性的作品。
巴拉基列夫(1837-1910):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主要作品有《以三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交响诗《塔玛拉》钢琴曲《伊斯拉美》。
居伊(1835-1918):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军事工程学家。
歌剧《威廉·拉特克夫》《安哲罗》。
他在60—70年代撰写的评论文章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宣传了强力集团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成就。
浅谈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征十九世纪是俄罗斯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出现了一批代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他们致力于发扬俄罗斯本土音乐艺术,其音乐风格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其特征、音乐形式和流派等方面探讨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独特之处。
一、特征1.以俄罗斯传统音乐元素为主要创作素材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充分利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精髓,将其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例如,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兰朵》和《库兹科娃夫娘》等歌剧就描绘了普通百姓生活、习俗和传统,无论是音乐节奏、旋律还是曲式都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2.强调情感表达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一般情感深沉、激烈,充满了强烈的个人体验。
其音乐表达深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
例如,作曲家舒曼尼科夫的钢琴小品《木偶》中的激情高涨的主题,通过狂放的旋律和强有力的和弦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命运的掌握力。
3. 注重表现现实社会问题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关注社会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的疾苦,通过音乐表达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讴歌生命的真善美。
例如,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通过音乐描绘了沉浸在暴政和腐朽中的沙皇俄罗斯的生活和人们的痛苦,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
二、音乐形式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中经常引入俄罗斯本土的音乐元素,如用俄罗斯名曲的旋律、包括俄罗斯民间乐器在内的特殊乐器等,使得作品充满了俄罗斯特有的音乐风情和独特的魅力。
例如,作曲家格林卡的《F大调交响曲》用了一些华丽激昂的旋律和多样化的管弦配合,这些旋律都来源于俄罗斯民族乐。
2. 运用复杂的和声和曲式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复杂多变的和声和复杂的曲式结构,给人留下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例如,作曲家鲍罗丁的《音乐画册》具有复杂多变的结构和优美的和声,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极具张力。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钢琴作为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不例外地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包括:五音音阶、模因、旋律的装饰性演唱、音韵互动、节奏的变化和重复,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这些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被西方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广泛地运用,成为了钢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钢琴音乐中,五音音阶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中最基本的一个。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音音阶为基础,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与西方音乐的七音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五音音阶在钢琴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些作曲家将其融入到钢琴作品的旋律中,使作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五音音阶也被用来构建和弦和和声,使得钢琴作品在和声上更加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
除了五音音阶,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也是钢琴音乐中常见的元素。
模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旋律段落,具有独特的旋律轮廓和节奏特点。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都会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将其融入到钢琴旋律之中,使得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音乐特色。
这些模因既可以作为主题旋律出现,也可以作为变奏、装饰性演奏或者过渡段落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装饰性演唱也对钢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歌唱者常常会通过装饰性的发声技巧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韵味,这种装饰性演唱也被运用到了钢琴音乐中。
在一些钢琴作品中,演奏者会通过手指技巧和音符的延长等手法来模仿装饰性演唱,使得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乐派》教案教学过程:一、简介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以东欧、北欧各国音乐为主,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反映本国历史和人民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二、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1.聆听音乐,分辨主部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主奏乐器:圆号、小号音乐情绪:气势恢宏、威武雄壮,壮美。
2.微课介绍德沃夏克。
3.用“bang”演唱音乐主题,体验音乐的壮阔豪迈之美。
4.聆听副部主题,辨别与主部主题在主奏乐器和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主奏乐器:单簧管(音色柔和,富有表现力)。
音乐情绪:柔美抒情5.完整聆听。
6.小结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这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作。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不但把自己身处异国他乡的乡愁体现出来,还唤起了当时美国民间音乐的意识。
因此,他也成为了在捷克和美国两国民族音乐发展上都起到重要历史作用的音乐家。
三、格林卡《卡马林斯卡娅幻想曲》1.微课认识格林卡2.聆听第一主题,选自《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感受音乐情绪。
音乐情绪:优美抒情,带有依恋般的歌颂。
表达人们对婚礼中新人的祝福和赞颂。
3.复听,完成表格。
4.回顾变奏的定义。
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
变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变幻出很多形式的变奏曲。
5.跟着钢琴,哼唱主题。
6.聆听第二主题,选自俄罗斯民歌《卡马林斯卡娅》,感受音乐情绪。
音乐情绪:热情欢乐的民间舞蹈风格。
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开朗的性格。
7.变奏的运用。
在这首作品中仅仅4小节的舞曲主题(第二主题),在全曲重复了7次,而伴奏和变化发展有非常的精彩。
证明了格林卡的音乐创作与同时代西欧音乐家具有相当的水平,他不但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也是俄罗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
民族乐派的音乐创作:1俄罗斯民族乐派:第一代的俄罗斯作曲家以格林卡,五人团和柴可夫斯基为代表。
格林卡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被成为民族音乐之父,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歌剧的诞生。
他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他还写作了最早的民族交响乐《卡吗林斯卡娅》。
五人团是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俄罗斯》《塔玛拉》和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居伊是一位音乐评论家,代表作有歌剧《上尉的女儿》《高加索的俘虏》等。
鲍罗廷最具民族风格的歌剧《伊戈尔王》还有他的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歌剧是《鲍里斯·戈杜诺夫》被公认为俄罗斯最伟大的歌剧。
他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影响最大的还有他的管弦乐幻想曲《荒山之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代表作有歌剧《圣诞夜》《雪娘》《金鸡》等,还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等。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最伟大的交响音乐和戏剧音乐作曲家。
在交响曲领域,他创作了六部交响曲,其中第一,第五,第六交响曲都涉及“命运”主题,标题交响曲有《曼弗雷德》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等。
戏剧领域方面最重要的有三部芭蕾舞剧《天鹅舞》《睡美人》《胡桃夹子》和11部歌剧,最具代表的是《黑桃皇后》。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浪漫主义协奏曲开辟了道路。
另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室内乐和钢琴小品套曲和100多首艺术歌曲。
2捷克民族乐派: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布兰登保人在波西米亚》《里不舍》和喜歌剧《两寡妇》《被出卖的新嫁娘》。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表达了作曲家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是捷克第一位伟大的民族作曲家。
德沃夏克是第一位享誉国际的捷克作曲家。
他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
其中第九交响曲式他最重要的作品。
交响诗《金纺车》《水妖》等是根据民间故事《花束集》写成的。
他的声乐作品有歌剧《水仙女》《安魂曲》等。
他是一位朴实的捷克作曲家。
他为捷克民族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作曲家是格里格。
代表作有,钢琴小品《抒情曲集》,管弦乐《培尔·金忒》组曲和《霍尔堡时代》等。
另外,他还写有100多首艺术歌曲。
4,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作曲家是西贝柳斯,他的创作集中在交响曲音乐,都是无标题的“纯音乐”其中,第五交响曲充满英雄主义情感,他的最著名的音诗《芬兰颂》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芬兰颂》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作曲家也被誉为“芬兰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