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3
必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引言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早期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 封建制度在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等级、封地贸易和封建礼仪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等级制度:封建制度根据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上至下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这种等级制度体现了社会的阶级差异。
•封地贸易:封建制度中,地主将土地分给佃农耕种,佃农则向地主交纳租税。
这种封地贸易制度保障了地主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限制了佃农的自由。
•封建礼仪:封建制度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包括君臣之间的礼仪、宗族之间的礼仪等。
这种封建礼仪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2. 君主专制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手中,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皇帝的权威: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享有无上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以神权来统治国家,宣称自己是上天派来的代表,所有人都必须顺从他的命令。
•官僚体制: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官僚体制包括各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和官员的权力范围划分。
官僚体制确保了君主专制的顺利运行,同时也控制了君主的权力。
•礼乐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包括宫廷礼仪、宴会仪式和崇拜祭祀等方面。
这种礼乐制度体现了君主的威严和国家的统一。
3. 官僚制度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指政府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它是一种以官员为基础的制度。
官僚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官僚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考试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和透明,也提供了升迁通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上新学期的历史学科的第一节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的历史进行了解一下。
要知道,高中的历史和初中的不同。
初中的历史是按照朝代的顺序下来的,时间感很强。
而高中的历史是按照模块来的。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做模块。
师:高中的历史分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必修是什么意思。
必修就是说大家一定要修,就是一定要学习的意思。
必修一是政治制度的发展,必修2是经济发展,必修3是文化的发展。
高一上学期政治历史,高一下学期学习经济史,高二上学期学习文化史。
不要小看历史。
不学好历史,会考就不会通过。
就拿不到学分。
拿不到学分。
就不能参加高考。
明白了吧。
而且历史的时代性很强。
而且高一的历史特别重要。
高考考的内容大部分都在高一。
所以要好好听课。
师:讲完模块,我们来讲讲什么是专题。
专题就是历史书把历史上发生的有关的事情编成一个专题。
比如说专题一是讲政治制度的。
那就是专门讲政治制度。
专题二讲的是中国怎么被外国人欺负的,那内容就是关于外国和中国发生的几场战争。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专题一第一节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问下,这个早期,到底是什么时候?生:略。
师:很好。
有预习的同学就知道了,这个早期指的是夏商周时期。
我们今天主要就是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那么在夏商周之前,我们中国历史是处于什么时期?生:略。
师:很好,是处于传说中的上古时期。
就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在尧舜禹时期,当时的王老了之后怎么办,就把自己的位子传给有声望的人。
这个做法叫做什么?生:禅让制。
师:很好。
尧就是用这种方法把位子禅让给了舜。
舜又用同样的方法把王位禅让给了禹。
可是,到了禹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什么变化呢。
王位最后落到了谁的手中?生:启。
师:很好。
本来在很早的时候,禹想模仿先人,把位子禅让给伯益。
可是伯益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躲到山林里面去,而这个时候,禹的儿子启,就趁机登上了王位,还出兵征服了当时不服的东夷首领有扈氏。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二、教材要点“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最初的“王”字来历(斧钺的象形)说明早期政治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强权。
4.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
5.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集中的反映。
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
6.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
夏商政治文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资料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就像古代的商王啊,他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说是上天的代表,干什么事都得占卜问神的意见,感觉神的权力和他自己的权力是紧紧绑在一起的呢。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你看那时候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一家子人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谁能继承大位,家族的等级关系在国家政治里也体现得明明白白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上有很大的权力,天子虽然是老大,但对诸侯的管控还不是那么严,有点像大家长和一群小家长的关系。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秦始皇可牛了,他给自己弄了个皇帝的称号,说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绝对的权力,什么事儿都是他说了算。
三公九卿制。
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九卿呢,就是分管各种具体事务的官员。
就像一个大公司,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部门。
郡县制。
把全国分成好多郡县,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可不像以前的分封制了,地方权力都被皇帝抓在手里,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初的时候啊,又有郡县又有封国,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像七国之乱,那些封国的诸侯想和中央对着干呢。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各司其职。
这就好比大家一起商量事儿,有出主意的,有审核的,有执行的,分工可明确了。
宋朝分割相权。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皇帝这是不想让宰相权力太大,要把权力分散开。
元朝行省制度。
把全国分成好多行省,行省下面还有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呢。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三司。
朱元璋觉得丞相权力太大了,就把丞相给废了,还设立三司,布政司管民政和财政,按察司管监察,都司管军政。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目的:(a b ) 巩固统治2.分封的对象: 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3.受封诸侯的权利: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受封诸侯的义务: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5.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_ (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 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_ (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
商朝旧贵族微子 受封于宋。
3•作用及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是,后来出现了 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 )1. 含义:按照 血缘宗族 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 政治联系 的制度。
2.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
3. 大宗与小宗: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宗法等级。
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史实: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商代占卜在政治中的广泛运用;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史实:宗法制3.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典型的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上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 (a b ) 1.过程:①灭六国,统一天下: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
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开疆拓土: 蒙恬 北击匈奴 ,修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统一岭南,置郡管理(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始),开凿了沟通湘水水系和漓 水 水系的 灵渠。
(目的:服务军事)③ 在“西南夷”开辟“在“五尺道”,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
④ 影响:不仅扩大了 统一帝国 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 b )1. 皇帝制度: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 “皇帝”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含义、义务、权利、特点、影响2.西周宗法制 :含义、内容、特点、作用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皇帝制度:特点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的职能、特点:诸卿的特点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下级机构及官员职能、特点、影响4、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原因、结果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的影响3.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行省制的目的、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影响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背景、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起因、职能转变、特点、影响2、改土归流:背景、含义、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原因、史实(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影响;2.鸦片战争的影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影响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经过、意义:3.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失败原因、意义: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1.日侵华:原因、史实、罪行2.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经过:⑵全民族抗战表现: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历史地位②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特点: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⑶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经过、作用和局限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 核心内容、分配原则方法:、目的、评价3、《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背景、条件、过程、结局、性质、意义(近代化)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影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目的、内容和原则、性质和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梳理1919-194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其地位和作用2.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54年宪法:内容:、特点、性质、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原因:、概况、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含义、提出、意义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条件、意义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进展条件、进展表现、防碍统一台湾的因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外交背景、方针、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活动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政治、人文)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得与失3.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特点;罗马法的作用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特点、作用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主要内容、意义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主要内容、评价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内容、标志、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背景;巴黎公社的性质、经验教训3.俄国十月革命、背景条件:、革命经过、历史意义、革命特点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影响(冷战的含义、形成、措施、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影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宗旨原则、作用3. 东欧剧变(1989年起);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经验教训4.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必修一专题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9小题,共0分)1.(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1题)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家庭内部的权力从材料看有两种,一是宗法礼制,一是家父长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得出宗法礼制具有控制权,而后庶子及非婚子参与财产继承权,说明宗法礼制权力下降,而家父长权巩固。
2.(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1题)2011年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开幕。
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第四次亲临“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词“两岸轻舟过万重”,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毛氏文化已将浙江江山与湖南韶山、江西吉水、浙江宁波、台湾、美国等地毛氏宗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胡适先生曾为江山毛氏祖宅题字(如图)。
近年来,像毛氏这样的认祖归宗现象数不胜数。
这种现象最早渊源于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答案】A3.(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2题)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答案】D4.(2011年12月保定调研24题)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