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一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难点l 如何理解宗法制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用来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制度。
同学们备考复习时要特别理解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
图示解说重点剖析(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就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位尊,而且只有一个,这样确定继承人,就杜绝了众子对宗子地位的争夺,从而保证了宗族内部的稳定。
(2)如何理解宗法制下嫡长子和其余诸子之间的关系宗法制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余诸子分封制。
周天子由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其余诸子称为“别子”,被分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宗法制从表面上看是以血缘为主,但实质上是要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财产、权位的继承或分配。
所以宗法制既是贵族间解决财产、权位继承或分配的一种制度,也是团结同姓贵族、加强王室和封国关系的手段,它巧妙地将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成为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
【例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解析:认祖归宗、光宗耀祖体现了尊重祖先、重血缘关系,而宗法制是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故本题答案为B。
【例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总结与笔记)——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二.宗法制: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6. 西周的宗法制对今天依然有影响主要表现: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认祖归宗,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三个时期:夏、商、周。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集权制为基础的,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手中,夏朝的天子是绝对的统治者,有神权,他担负着政治、军事、司法等各方面的权力。
夏朝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太宰、太师、太傅等官职。
夏朝政治制度注重户籍管理,通过实施考试选拔人才,为了巩固王权,大力推广家族制度,夏朝这种政治制度对未来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朝政治制度由夏朝发展而来。
商朝的政治制度依然是以集权制为基础,国王仍然是绝对的统治者,但在行政上设立了诸侯制度,大大降低了国家的集权程度。
商朝的诸侯在政治决策、行政管理、军事指挥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治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延续。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国王将中原地区的土地分封给诸侯,以维护统一和稳定。
周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了世袭制,封建诸侯通过朝贡和贡献来维持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而在中央政权的下辖下,诸侯可以享受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服从周朝的统治和管理。
综上所述,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夏朝的集权制、商朝
的诸侯制和周朝的封建制。
这些制度在政治、行政、社会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政治体现):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等级序列。
2.宗法制(内核枢纽):嫡长子为核心,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地位,有利于统治者内部的稳定团结。
3.礼乐制(保证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的工具)
4.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秦朝中央集权的措施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制
3.地方官制:郡县制
4.其他:制秦法;制定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修筑长城;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三、历代中央集权制度
1. 发展历程:秦(确立)---汉(巩固)---唐(发展)---宋(加强)--明清(顶峰)
中央---地方(北宋)
2. 主要线索:
皇权---相权(明朝)
3. 选官制度: 禅让制---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时空观念(理清时间线索)公元前2070年: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土地国有;神话传说图腾崇拜【人面鱼纹盆】;禅让制)夏朝(启即位,“传贤”到“传子”,王位世袭制【至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消失】)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注意:问神以国家大事】;甲骨文)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盛行;金文)东周时期(春秋:井田制逐渐崩溃;铁犁牛耕;百家争鸣;《诗经》。
战国: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抑商”政策;《楚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二、早期国家的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
(从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权力的传承由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统治中心在黄河中游地区。
)【王位世袭制】:王位的传承方式既有父死子即,也有兄终弟即。
均注重父系血缘关系,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2、商朝:内外服制度。
商王和方国的关系是政治上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经济上方国要对商王尽租役义务。
【例题:2019年全国卷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即,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3、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宗法制是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1)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A.整体演进趋势西周(实行,时间推移,血缘关系淡化,地方势力崛起)——春秋战国(王室衰微、诸侯争雄)——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七国之乱”推恩令)——逐渐消亡a\创制于西周b\趋于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c\废除于秦朝,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d\延续:汉初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后,诸侯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B、内涵解读经济基础:井田制分布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图示)分封的对象:姬姓贵族(同姓王族)为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体现家国一体”。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地主阶级到中央集权帝国的漫长历程。
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封建制度与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是两个主要的特点。
封建制度指的是以王为中心,贵族阶层作为地方政治的管理者,掌握土地和财产。
而农业经济则是经济生活的主要依托,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农耕生产。
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相互依存,共同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封建宗法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宗法制度是非常显著的。
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封建地主阶级为核心,由父系血统组成的家族制度为主要组织形式。
而血缘关系是阶级认同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的支撑。
三、分封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分封指的是将中央地区的一部分封给贵族阶层,让他们作为地方的领袖来管理。
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掌控地方政权,减弱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中央政府提供有效的管理力量。
四、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礼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礼仪制度是指在政治中使用的儒家礼仪规范和礼制法规。
礼仪制度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来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权威,也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力量。
五、中央集权在周朝初期,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但是在周宣王时期,他将中央的权力重新集中起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实力强大,封建地主阶级的财富和地位被重新制衡,社会稳定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这种制度是中华民族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形式,为后世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封建制度、农业经济、封建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仪制度和中央集权这些重要特点。
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中,承受了政治豁免、地方分封和土地封建复杂化的各种实际问题,因而不断演化和变化。
即便在今天,中国仍然在历史传承方面掌握着这种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依据创新和转型的观点和实际,持续加强和推进政治文明。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传说时代:黄帝尧舜→禅让制
夏(前2070):世袭制→家天下(公共权力蜕变为个人及家庭权力)
商(前1600): 1、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占卜→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周(前1000): 1、牧野之战(周王朝取代商王朝)
2、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程难点
一、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分封制
1、实行原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分封对象:同性宗族异性:功臣、姻亲、殷商降族等
3、特点:①中央和地方权利并存②和宗法制紧密结合③包容性强
4、如何评价分封制
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
④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⑤随着实力的变化,周天子权威逐渐丧失
(二)宗法制
1、实行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固
2、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①有利于凝聚宗族,保障贵族垄断地位与特权
②有利于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把“家”和“国”结合在一起
③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
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以部落联盟和封建制度为特点。
在古代,中国地区的政治形势比较复杂,各个部落独立存在。
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各个部落会通过联盟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实力。
部落联盟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政治制度,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部落构成,他们共享资源和互相支持。
在联盟中,有一个首领来负责协调各个部落的关系,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法律。
这种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大陆地区相当普遍,代表性的联盟有夏、商、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逐渐演变为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基于地权和等级制度,通过封爵制度来确立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与贵族的关系,君主通过封赏土地来委任贵族,贵族通过军功和忠诚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在封建制度中,贵族享有特权,拥有土地和人民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同时也承担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的责任。
而平民百姓则在贵族的统治下,享受相对较少的权利和自由。
在封建制度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君主,他具有极大的权威和权力。
君主通过世袭的方式来继承王位,同时也通过礼仪制度来表达自己的统治地位。
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制定者,拥有权力对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进行干预。
他制定法律和政策,通过官员来行政管理国家事务。
在政治制度中,官僚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官僚制度是以官员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用于执行君主的命令和政策。
官员通过考试和选拔来获得官职,官职的层次和权限根据官员的考试成绩和表现来确定。
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一定的行政自由,但也必须服从君主的命令和政策。
在早期政治制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度,如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部落联盟和封建制度。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滥用等。
然而,这些制度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于恰当的评价。
同时,还要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祖国文明进程的认识,理解历史不断前进的规律,增强维护祖国历史光荣、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责任心。
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刚刚开始涉及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师:大家在初中就已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能否准确背诵出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顺序?生:答后,学生齐声朗读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师:没错!夏商周是我国古代的朝代,而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那在夏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原始社会。
师:其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是什么?生:部落、部落联盟。
师:对,这些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的。
那当时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什么?生:禅让制。
师:但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在禹死后禅让制被破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授新课】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师: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
到禹时,夏部落逐渐强大,其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请问什么是世袭制?生:(财产、爵位等)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师:世袭制开始了一种私有制“家天下”,标志着我国过渡到奴隶社会。
(小结)师:我们可以看到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实行王位世袭制,二是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略)。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是传承的,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及地方的管理制度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
(导入)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师: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1)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封邦建国”,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即周武王和周公。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5页及课件投影资料,分析西周主要分封哪些人?(投影分封制关系示意图)(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师:为什么是封这些人?生1: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
生2: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的鼓励。
生3: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力。
(3)目的:巩固统治(投影:西周疆域图)师:对,在勾心斗角的政治中,统治者能依赖的只有他们最亲近的人如亲戚及他们身边的大臣,特别是王族,所以我们看到这些诸候国以同姓为主。
(4)内容: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评价:西周这样统治有什么作用呢?生: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
师:说得好!西周的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但这种制度有没什么隐患?生1:有。
分封制下的诸候国,独立性比较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这就使得他们有强大的可能性,而对此周王是较难加以控制的。
生2:诸候也有野心,谁不想号令天下?当诸候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也会想当天子,周朝的统治就岌岌可危。
(投影:评价的总体板书)师:没错,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势力强大,可以控制诸候。
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落,诸候国势力日益强大,诸候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出现大国吞并小国,诸侯相互相争战的局面。
而周天子对此却无力干预,这时出现了“楚王问鼎”的故事。
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关于“楚王问鼎”的材料,分析一下“楚王问鼎”的实质是什么?生:(回答)师:“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
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
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
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
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候势力的强大,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
这严重冲击着分封制,标志着其开始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过渡)提问:师:我们刚才讲分封制,但具体哪些人受封,哪些人继承王位呢?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受封?受封的对象与周天子之间主要是靠什么联系在一起的?(血缘)这就涉及到西周的另一种制度——宗法制。
(导入宗法制)2、宗法制(1)概念:划分宗族内嫡庶系统,与分封制表里如一的制度(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生:嫡长子继承制。
(课件投影材料:)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师: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生: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
师: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所以,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嫡子及庶子有着双重关系,在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又是君臣关系。
(投影宗法制关系示意图)问:“想一想:“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它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3)作用: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它能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师:即使是今天,宗法制仍对我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1:现在很多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只有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生2: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认为现在我们仍要遵循长孝顺、尊敬长辈等也跟宗法制的影响有关。
师:说得很好,宗法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然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探究活动:编《家谱》角色体验:角色体验-----走进早期政治文明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独白。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独白中的错误之处。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方。
前几天,我出兵教训了前来“问鼎示威”的楚王。
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
过几天,各诸侯国将要向我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
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发言)7页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课后以本人姓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