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0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宗法制、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结合。
宗法制和分封制⼀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了深远的影响。
(1)分封制。
⽬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含义:⼜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建⼦国。
也就是说,周天⼦把⼀定的⼟地和⼈民,分别授予王族,功⾂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诸侯国,拱卫王室。
概况:周武王建周后,进⾏了⼤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了更⼤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动分封制⽅⾯起了重⼤作⽤。
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述职。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作⽤:加强了周天⼦对地⽅的控制;有利于扩展疆⼟;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宗法制。
⽬的:巩固⽗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巩固王权。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财产和⼟地继承问题上的⽭盾。
西周实⾏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实质:以⾎统关系分配政治权⼒,维护政治联系。
内容:①嫡长⼦继承制。
嫡长⼦是⼟地,财产和权⼒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宗。
嫡长⼦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宗。
⼩宗服从⼤宗,⼩宗和⼤宗是相对的。
②按⾎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诸侯——卿⼤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了⾎缘关系与权⼒地位的对应关系。
影响:稳固秩序,防⽌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起。
1)世袭制度。
禹的⼉⼦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局⾯;商代则形成了⽗死⼦继,兄终弟及的权⼒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继承制。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朝的⼀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进⾏决策;周代的最⾼统治者则宣称⾃⼰是代天治民,⾃称天⼦。
3)以⾎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
商和周都盛⾏宗法制,以⾎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低。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总结
早期政治制度整体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权⼒,君权削弱相权。
原始社会政治制度特点是妇⼥在公社中处于⽀配地位,世系从母系计算,实⾏共族共财制,财产由母系继承。
宗法制的最⼤特点是嫡长⼦继承制。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彩,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
2、以⾎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宗法分封制是互为表⾥的,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加固了集团内部的团结。
3、最⾼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的⾼度集中。
随着⾎缘关系的淡化和⼒量对⽐的变化,宗法分封制维系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采取的统治⽅式、⽅法的总和。
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由于国家的类型不同,或同⼀类型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会有差异。
按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有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和⼈民代表制;按中央和地⽅管理的权限分,有中央集权制和地⽅分权制等。
中国实⾏⼈民代表⼤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单⼀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政治文化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运行,也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一,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在早期政治制度中,家族血缘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王位继承方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拥有优先继承王位的权利。
这种制度旨在维护王室血脉的纯正和统治权力的稳定传承。
不仅如此,各级贵族也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封土地和人民,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血缘关系的纽带使得政治权力在家族内部得以延续,同时也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统治地位。
其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十分深刻。
统治者常常借助神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宣称自己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例如,在重大决策和祭祀活动中,往往会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指示。
通过这种方式,王权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增强了其权威性和民众的服从性。
其三,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虽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地方诸侯在其封国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征收赋税、组建军队等。
这种分权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也为后来的诸侯纷争埋下了隐患。
其四,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再到平民和奴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不同等级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礼仪制度上,不同等级的人在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
这种等级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流动和发展。
其五,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原始民主遗存。
在某些部落联盟时期,重大事务的决策往往通过部落首领会议或者民众大会来共同商讨。
这种原始民主的形式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削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共同治理理念。
高二期末历史知识点必备(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③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郡县制的作用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唐代三省制的作用?①三省相互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减少决策失误。
③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对此后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⑤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异同同:①都体现了分权(都是将国家中枢权力一分为三);②权力之间相互制约。
异:三省六部制本质上强化了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制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5.元朝行省制的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①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沿袭变革,下稳上动,县级最为稳固。
③边界设置上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④地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面积逐渐变小;⑤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
7.明代内阁制度与近代西方内阁制度的主要区别明清内阁是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
近代西方内阁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明朝内阁的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8.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民意识。
评价:积极性:①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促进雅典文化繁荣。
局限性:①过度的直接民主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
②民主范围狭小,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9.雅典民主、近代西方民主与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区别?民主范围:雅典民主限于城邦公民(奴隶主阶级),近代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本质)新中国是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民主形式: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和新中国是间接民主;参政方式:雅典采取抽签轮流坐庄、选举等,近代西方是选举和议会立法,新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课前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西周时期的统治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政治形势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背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云南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居民,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
)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利用的是自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氏族社会。
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已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半坡文化(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七千至五千年)。
他们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没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的繁荣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有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制作带有图案花纹的彩陶;还有较高的纺织技术,会织麻布,制麻衣。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山东泰安)为其典型代表。
这是社会经济发达,生产工具更进一步,骨器、石器种类很多。
陶器有黑陶白陶之分,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典型物。
与其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和雕刻等技术。
这一时期,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的进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在相对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特点。
首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
在中国早期,皇帝被认为是“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可以制定法律、行使司法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等。
其他官员和民众则被视为服从皇帝的对象,要按照皇帝的要求执行政策。
因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在皇帝手中。
其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官僚体系较为严密。
在中国早期,有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和地方官员。
这个制度被称为“科举制”,它是一个高晋升赞赏系统。
科举制帮助建立了一个系统化、传承流区的高级官僚体系。
政府官员按照一定的官阶等级系统进行管理,官员晋升通过考试和评估,而不是靠出身和权力关系。
这种官僚体系为政府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和稳定的管理机制。
第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被分成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特权和责任。
最高层次是皇帝、王子和贵族,他们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其次是士人和民众,士人是有知识和教育的阶层,民众是普通百姓。
而最低层次是奴隶,他们没有自由,被视为财产。
这种封建等级制度限制了社会流动性,但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
最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尊崇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导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社会价值观念,认为君子应当以德治国、以仁爱人。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政府和官员的行为,使他们追求道德和公正,而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
总体而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权力集中、严密的官僚体系、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对中国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